想北平教案
《故都的秋》與《想北平》內容有無相似點,——隨處可見,平平凡凡的景物;這說明老舍先生和《故都的秋》中的郁達夫相同的——“平民意識”。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想北平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想北平高二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想北平高二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北平》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關于老舍的文學知識,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
2、過程與方法:反復品讀,感受作者質樸的語言,體會作者對故鄉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之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作者從平凡事物入手抒寫自我感受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學習作者從平凡事物入手抒寫自我感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質樸的語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在人類情感世界的精囊里,有的可以說,可以畫,但有的情感卻無法訴說。即便是柳永,盡管他才華橫溢,詞賦甲天下,在友人分別之際,也只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鄉愁也是如此,有人“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老舍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過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國后一段時間又在遠離故土的地方工作,對北平自然有著獨特的感情。這篇文章就是寫在1936年他在青島工作時,就讓我們通過閱讀《想北平》,領會作者是如何抒寫自己難以言說的濃濃的思鄉之情的。
1、關于老舍的常識
對于老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想請一些同學談談對老舍的認識;
必修一語文《想北平》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必修一語文《想北平》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北平的妙處。
教學方法:
反復閱讀,用原句解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布置課前預習:你所了解的老舍;閱讀文章,思考老舍與北平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愛北平,并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老舍筆下的北平是什么樣子的,它有哪些特點?
3、在對話欄中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課上進行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結束了第三專題的第一板塊“古典的鄉愁”后,我們進入了第二板塊的學習。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們已經結識過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相關內容,請你談談你了解的老舍。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_”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想北平》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想北平》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北平》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北平的妙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從生活平凡小事中抒發真情的寫法。
教學方法
對話式閱讀
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個案補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關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個極有魅力的、永遠的話題。對于上年紀的北京人來說,老北京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夢;對于五十歲以下的北京人來說,老北京是難猜難解的謎,對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來說,老北京是魂牽夢繞的家;對于我們來說,老北京也許只是一片空白。”對老舍來說,老北京又是什么呢?
二、檢查預習:
1、了解老舍。
2、積累字音字形知識。
3、閱讀文章,思考老舍與北平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愛北平,并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老舍筆下的北平是什么樣子的,它有哪些特點?
4、交流課文點評。
課中探究:
1、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想北平》語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想北平》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想北平》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北平的妙處。
教學方法:
反復閱讀,用原句解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布置課前預習:你所了解的老舍;閱讀文章,思考老舍與北平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愛北平,并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老舍筆下的北平是什么樣子的,它有哪些特點?
3、在對話欄中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課上進行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結束了第三專題的第一板塊“古典的鄉愁”后,我們進入了第二板塊的學習。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們已經結識過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相關內容,請你談談你了解的老舍。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_”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老舍《想北平》優質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舍《想北平》優質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想」
《想北平》是一篇思鄉散文,老舍通過樸實的語言,極其細致的描寫,抒發了對北平的無限眷戀之情,深深打動讀者。教學要在學生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品味、體悟、思考“故鄉”這一人文話題,進而感受作者浸透在文中的“細膩的情感”。《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結合本板塊課文編制留出“對話欄”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生命的對話。
「教學目標」
1.注重文本解讀,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品味、理解作者的情感。
2.創造對話氛圍,努力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
3.進行生命對話,運用評點的方法,讀出自己的體驗與感受。
「重點難點」
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運用評點的方法,讀出自已的感受與體驗。
「教學方法」
評點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渲染感情,導入本文
課間播放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營造氣氛。
PPT呈現歌詞: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著你。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必修一語文《想北平》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必修一語文《想北平》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北平的妙處。
教學方法:反復閱讀,用原句解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布置課前預習:你所了解的老舍;閱讀文章,思考老舍與北平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愛北平,并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老舍筆下的北平是什么樣子的,它有哪些特點?
3、在對話欄中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課上進行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結束了第三專題的第一板塊“古典的鄉愁”后,我們進入了第二板塊的學習。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們已經結識過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相關內容,請你談談你了解的老舍。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_”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必修1《想北平》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必修1《想北平》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目標:
感悟什么叫“我的北平”及文章的立意寫法
二、重點難點:
個人化的記憶寫作,從平凡中見真情的私人寫作及其表達手法;
三、過程:
一課時。
1、演講;點評,注意鼓勵和避免傷害。
2、激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老舍的《想北平》。北平是老舍的故鄉,在這篇散文中,老舍回憶了北平的一些事物,表達了自己對故鄉北平的熱愛。故鄉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話題,2006年的北京卷高考作文題就是以“北京的符號”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我們今天套用一下,如果讓你寫我的故鄉寧波,你會怎么寫?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給自己的作文構思取個題目,并說說你將從哪個角度來寫你的故鄉寧波,從這個角度進去,你會寫些寧波的什么?
請學生談構思,注意其立意角度及所寫的事物風景等。總結這些事物的特點,是否和個人的記憶
3、進入課文:
剛才我們看了大家的一些構思。(評價)我們來看大作家老舍是怎么來寫他的故鄉北平的。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看看老舍寫了些北平的什么東東,一二三四組分別看課文的四五六自然段,問題:作者提到了北平的哪些事物或哪些方面,北平的這些事物或這些方面都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的。
在看課文前,我們先把一些字詞落實一下:
想北平的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想北平的優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北平的妙處。
教學難點:
文本的主觀性和讀者的個人體驗結合點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關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個極有魅力的、永遠的話題。對于上年紀的北京人來說,老北京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夢;對于五十歲以下的北京人來說,老北京是難猜難解的謎,對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來說,老北京是魂牽夢繞的家;對于我們來說,老北京也許只是一片空白。”對老舍來說,老北京又是什么呢?
二、課文賞析(15分鐘):
1、昨天我們布置了同學預習老舍的《想北平》,并試著根據前面板塊的學習來做個評點。那我們先來看看他筆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快速瀏覽課文并回答:文中哪幾節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
學生回答:4、5、6段。學生可能會答到第7段,這是一個總結性的抒情段落,可暫時不作解釋。
2、好,請男生齊讀第4、5段,女生思考:在這兩段中作者寫出了北平的哪些特點呢?
想北平教案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想北平教案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想北平 教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①領悟文章的人文精神,體會濃厚的故鄉情。
②掌握、運用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帶著情感閱讀文本,揣摩語句,概括提煉。
③聯系實際,拓展延伸,學會感受美。
教學過程:
一、課前四分鐘播放飽含思鄉之情的樂曲《念故鄉》
二、導入:
師簡評:這首凄美幽遠的思念故土的歌曲,觸動了每個游子的心弦,牽動了每個人的魂魄,思鄉是永恒的主題,我們也學過、聽過一些,比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我們今天就來體會一下身在青島的老舍先生思鄉之情。(板書課題:想北平)
三、整體感知
1、 播放朗誦錄音 (同時更正讀音)
2、 師點評:飽含真摯的感情,熨帖著我們的心靈,美好的事物總能勾起人們的美好回憶,美妙的文章總能讓人們情不自已。
四、鑒賞過程
1、(緊接以上點評)例如以前深深感染過我們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篇寫了“頗不寧靜”的心,一篇寫了“清、靜、悲涼”的秋。
“頗不寧靜”、 “清、靜、悲涼”都是這兩篇文章的什么呢?———文眼。
那么,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呢?
《想北平》蘇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想北平》蘇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北平》蘇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
3、細細品味老舍簡練俗白、純凈親切的“京味兒”語言
教學重點:細細品味老舍簡練俗白、純凈親切的“京味兒”語言;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
教學難點:學習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想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問題引導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1.5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8min)
切入文題,直接導入。文題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或者換種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換成“寫”,或干脆就以“北平”為文章的題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別?(提問,闡述)
【明確】“想”說明作者當時不在北平,引出寫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紹。
“想”這是一個表現心理情態的詞,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而“寫”或以“北平”為題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客觀的描寫,所以這“想”字更凸顯出文章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怎么樣的,而且還傳達出作者對北平深摯的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