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開國宰相趙普說過一句名言,“半部《論語》治天 下”,我們在初中時學過《論語十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先秦散文(即散文發展初期)中洋溢生活氣息、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
2.學習語錄體散文,明白古代散文寫作的不拘一格的特點。
3.學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治國主張及教育的藝術。
4.反復誦讀課文,提高結合語境準確理解詞句及文章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教育藝術。
教學難點:
1.通過字詞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教育藝術。
2.提高結合語境準確理解詞句及文章的能力(自我疏通文意的能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一說起《論語》,大家就能脫口而出“子曰……”這樣的句子,我們先前也學過不少“子曰”名言,但是,論語里除了“子曰”這樣的只言片語,還有不少由人物對話組成的篇章,它們就像一出出小話劇一樣,生動、有趣,同時又富有文學色彩。我們今天要學的《侍坐》篇就是這樣的篇章。
二、疏通文字,通讀全文。
先就著課下注解看懂文章,再朗讀全文。
三、分析課文:
這篇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一起“言志”的一段話。我們可以想象這個氣氛自然融洽和諧的場面,可以了解這四個弟子的性格特點和孔子的政治理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如、方、作、撰、傷、與、讓、乎、爾”在文中的含義。
2、領會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體會孔子的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傷、與、讓、乎、爾”在文中的含義。二、教學探究
如何將文言文教學的“實”與“活”結合起來。
一、導入新課:
有個俗語“半部《論語》治天下,這里面有個故事,你知道嗎?
宋朝有一個宰相趙普,別人說他讀書只讀《論語》,宋太宗就問他是不是這樣。他說,我平生所學到的本領,的確都是從論語中來的。以前用一半來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現在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論語》真有這樣的魅力嗎?我們今天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文章,看看《論語》中是不是真的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
前面我們預習了這篇課文,在通解課文的基礎上同學們提出了一此問題。讓我們今天通過課堂的學習來解決這此問題。
二、課文分析
釋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是孔子弟子。侍坐:陪長者坐,聊天。
問:孔子和弟子聊天,是不是在聊家長里短,他們聊了一個什么話題?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志”“治國”都對。
志;孔子兩次說:“不過各言其志爾”。
治國:孔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解釋:如,如果。或,有人。則,那么。如……則……假設語氣。)還有四人各自的談話也是在談治國。
不過,志是從發言角度說的,而“治國”則是從具體措施上說的。
問:那么這個話題是誰提出來的?如何引出來的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十堰一中 劉會文
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第二次被選進高中教材的課文,有關詞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較詳細的注釋,重點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從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學時間:
一至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9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作過一個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孔子以及有關文學常識
孔子,名 ,字 , 家學派創始人,被尊稱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張 ,鼓勵人們 ,即“出來做事”。
《論語》是 體散文,是 記錄的 的言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授課人:泰州市刁鋪中學 蔡俊
教學目的:疏通字詞,了解文意,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
講授課文重點可以放在文意的分析上,從而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禮治”的思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列舉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用投影顯示),導入新課 :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的人不是君子嗎?”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沒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 (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劉星河
教學目標
1、 領會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
2、 體會孔子的思想。
3、 掌握“如、方、作、撰、傷、與、讓、乎、爾”在文中的含義。
重點難點
1 、文言知識積累、學法探索。
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
課時安排:安排3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作了一個宣言: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頭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魯國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入仕,即“出來做事”。曾周游列國,晚年整理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到漢代以后,孔子的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二、了解《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492章,12700字。《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侍坐:陪從尊長而坐,課文中指陪從孔子坐著。
三. 重點字
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 shěn 相,音 xiàng 鏗,音kēng 沂,音 yí 喟,音 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江西南城一中 張揮
特色自評:1、層層遞進的授課安排和設計
2、問題導引
教學步驟:
1、導入
一位大師和一群鮮活的學生,一場著名的對話,一個永遠的經典情境,一個給人無窮回味和浮想聯翩的教育場景,這就是《子路、曾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個課堂,感悟作為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感悟經典,感悟生動。
2、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
問題設置:
要讀懂《論語》,我看你首先必須了解孔子。你能不能充分調動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盡量豐富地為“孔子”和“論語”各下一個評說和定義?
孔子:思想核心:仁;政治主張:禮治
論語:語錄體散文,記錄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論
3、誦讀感知
誦讀調動:文言的美在讀里面
誦讀提示:讀好文言文,要做到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字音提示:
乘shèng 哂shěn 俟sì 甫fǔ 相xìang 鏗kēng 莫(同暮)mù 冠guàn 沂yí雩yú 喟kuì
句讀:
由也/為之 赤也/為之小
教師范讀。
學生齊讀:教師指正
4、疏通文意
學生接力翻譯:
1、《子》是孔子和他的四個弟子的一段生動對話,你明白他的各自說了什么?
2、孔子問了什么?孔子提出了什么要求,為這個要求做了什么?
3、子路說了什么?
4、冉有、公西華?曾皙表達了什么?
歸納強調幾個重要的有語法現象的語句,下面我們來把翻譯過程中提到的重點語句再來強化一遍。
1、毋吾知也
2、如或知爾
3、則何以哉
4、加之以師旅
攝:夾 亦:只不過 因:接著,繼 與(yǔ;參與yù):贊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一課時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河南省永城市實驗高中 梁冬林 郵編:476600
教學目標:1、探索文章內在的線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了解<<論語>>和孔子.
3、從人物對話中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注意字的讀音.
重點難點:
從人物對話中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曾經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十年寒創苦,初戰敗北落孫山;有志能通天,重整旗鼓奪魁元.”說的是人要有志,有可以拔開云霧見天日.黃巢錚錚誓言“他年我若為青帝,報得桃花一處開”,孔子也云“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人要有志,所謂“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有了志,就可以“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云帆濟滄海”.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他們的志又是什么呢?
(二) 孔子:
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這做出了一個共同的宣言:如果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還想繼續生存的話,必須回頭2500多年前從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等許多教學理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辦私學的人.儒家經過不斷的完善最終成為封建思想的正統,影響深遠.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禮”,實施“禮”.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則民無法措手足”.
(三)《論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教案教學設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
一、隨機導入,提出課題(板書題目)(2分鐘)
蓬萊是個好地方。她有海市之勝,仙閣之美,還有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歷代文人墨客視蓬萊為仙境。蘇軾寫詩稱贊到:“東方云海空復空,神仙出沒空明中”。可人人都說家鄉好,我的家鄉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大家知道我來自哪里嗎?對,東方的圣城--曲阜,孔子故里。我們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們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堪稱萬世師表。今天我們就學習《論語》中一篇最具文學色彩的文章,它反映了孔子在杏壇開課授徒的場景。它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投影)
二、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8分鐘)
1、范讀。交代詠讀文章的要領:語速緩慢,以顯古詩文的雍容之風;語調悠長,以彰古詩文的典雅之氣。(投影)
2、自讀課文。
要求:
⑴、文章主要說了什么事?
⑵、注意文章詠讀要領,要老先生一樣搖頭晃腦地讀起來。正如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到壽鏡吾先生讀文的情況,“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然后他微笑起來,將頭仰起來,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下面我們就端起書本,坐直上身,一起搖頭晃腦地讀起來。
明確:“志向”問題,按先后順序先后是問志--述志--評志(板書)
三、評志與述志(10分鐘)在評價中集中反映了老夫子的思想,那么我們先看一看評志部分。
文章一共有四個人述了自己的志向,按照說的順序分別是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課(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導入:大家剛才朗誦了《論語十冊》,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一篇教育類專篇,它通過一個別開生面的“師生懇談會”,反映了孔子私人講學的風貌意趣。下面讓我們打開21課,走近《論語、先進篇》,去看個究竟。
二、小組展示資料,了解《論語》和孔子:
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2、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溫故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
3、解題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 曾皙:姓曾,名點,字皙,是曾參的父親,父子兩人都是孔子的學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華:復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這四個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論語》是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輯的,所以在行文中稱孔子學生的字,是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孔子招呼他們時,就直呼其名,稱呼中透出幾分親切.侍坐:古代臣子學生晚輩坐在一旁陪伴君主老師長輩.(質疑:1、《論語》的命名:班固的《漢書》里認為“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語言”的意思。就是把聽到的孔子的語言論纂起來的意思。劉熙說“論”是倫也,有倫理也,語是敘也,《論語》就是敘述孔子關于倫理的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教 案
(435300)湖北蘄春縣城關高中 李怡安
15571587098/ liyian1142@163.com
【教學目標】
一. 讓學生初步了解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禮樂治國”的政治主張;
二. 學習通過人物對話,表現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反映其思想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