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方案設計

          時間:2023-01-22 18:49:00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方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5篇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

            活動內容:

            設計圍墻、籬笆。

            適用年級:

            四年級以上。

            活動目標:

            (一)知識訓練點。

            1.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及面積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乘、除法的含義及實際情況預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訓練點。

            1.在操作、觀察、想象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培養學生綜合運知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并培養其優化意識。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三)德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與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軟件一套。

            學生每組準備房子、圍墻(可拼拆)、門等模型。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敘述:小強的奶奶家最近蓋了新房子,(屏幕顯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5米。

            這幾天,小強的奶奶正尋思著要砌圍墻,她準備圍出一個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連圍墻上的鐵門也買好了,鐵門寬2米,但是,她還沒想好究竟怎么砌。同學們,今天我們都來當“小小設計師”,幫小強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

            2.讓學生充分發言。然后教師概括:對學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予以肯定,同時指出:今天這節課重點來研究一下圍墻的位置。

            二、協作研討,探求方法

            1.小組活動。

            發給每個小組房子、圍墻(可拼拆)、門的模型,讓學生互相合作,動手操作,設計圍墻的位置。

            2.小組匯報。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演示,并說明自己的設計方案,根據學生演示在電腦上顯示出實物圖,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圖。

            估計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案(陰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線表示鐵門):

            3.深入研究。

            (1)猜一猜。

            請學生猜一猜,小強的奶奶會選擇哪一種方案,并初步說明理由。(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考慮)

            (2)算一算。

            a.提問:怎樣才能預算出砌圍墻共需多少塊磚?

            如果砌1米長的圍墻需要200塊磚(顯示實物圖),那么你們能算出砌自己設計的圍墻大約需要多少塊磚嗎?圍出的空地面積呢?(顯示下表:圍墻長度。所需磚的塊數、圍出的空地面積數據暫空,待填)

            b.學生分組計算。

            c.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逐步顯示完成下表:

            (3)想一想。

            提問:看看算出的數據,你想說什么?

            重點思考:

            a.哪幾種最節省材料?為什么?(回答后閃動表中相應的部分)

            b.哪幾種圖出的空地面積最大?為什么?(回答后閃動表中相應的部分)

            學生充分發表見解后,教師略作小結。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1.出示問題。

            2.獨立設計。

            3.匯報討論。

            (1)指名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顯示出平面示意圖:

            (2)討論:哪一種最節省材料?為什么?

            得出第二種最節省材料。(閃動第二種示意圖中表示籬笆的兩條邊,刪去圖①)

            4.預算材料。

            (1)給出條件:如果用細竹竿作籬笆,每5厘米插一根竹竿,那么圍出這塊菜地至少需要幾根細竹竿?

            (2)學生計算(如有困難可自由討論)。

            (3)學生匯報:(電腦顯示在示意圖旁)

            正方形面積為4平方米,說明邊長是2米。

            籬笆長度:2x2=4(米)=4OO厘米

            竹竿根數:①400÷5=80(根)

            ②400÷5-l=79(根)

            (4)討論:要不要“減1”?為什么要“減1”?

            電腦模擬插竹竿的過程:閃動一段5厘米長的邊,插一根竹竿(伴以“叮咚”的聲音),(這樣插四根后中間過程省略,直到最后兩個5厘米)閃動倒數第二個5厘米,插一根竹竿,再閃動最后一個5厘米,(問:還需要再插一根竹竿嗎?為什么?)閃動那一段圍墻,說明最后一根竹竿可以省略,所以要“減1”。(刪去第①種)

            四、總結方法,活動小結

            1.總結方法。

            2.評選“優秀設計師”,并委派他們課后把研究結果告訴小強的奶奶。

            活動設想

            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雖然“雙基”扎實,但實際應用能力較差的現象。本方案選取了“砌圍墻和圍籬笆”這一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出發,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

            從“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協作研討、探求方法”——“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總結方法、活動小結”,始終把學生放在“活動主體”的位置,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通過小組活動、全班討論、獨立設計等形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才華的舞臺,充分體現學生活動的全體性、自主性。

            2.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大膽猜測,并提出合理、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活動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圍墻的設計,從設計方案到選擇方案,都注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從而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3.注意對學生協作意識的培養。

            設計圍墻時采用小組活動、小組討論的形式,預算用籬笆材料時,又允許學生通過自由討論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與能力,從而增強實踐能力。

            4、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這是學習鞏固各種知識的重要方法。教學中,應努力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內容,讓學生做一做、量一量、驗一驗、用一用,以便使他們在用中學,會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兒童的應用技能。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2

            一、活動宗旨:

            數學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訓練學生的思維活動是重中之重。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探求問題的思考、推理、論證的過程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都是數學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理論依據。因此,趣味數學,一是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符合課改的要求;二是填補了我們課改中的弱項。

            二、活動口號:

            “展現數學的美,盡顯數字的魅力!”

            三、活動目標:

            使全校學生對數學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數學之精確、數學之周密、數學之趣味、數學之美感,同時激發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活動方式與要求:

            活動主要內容:數學趣味數字迷。

            活動方式:本次數學趣味活動采用講座形式進行。

            1、對學生進行宣傳,了解活動內容。

            2、采取自愿報名和教師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確定聽講座學生。

            五、活動流程:

            1、每班確定6名學生參加本次數學趣味活動。

            3、本次講座由黃飛老師主講。

            4、活動時間:20xx年3月25日。

            5、活動地點:遠教室。

            6、同時歡迎沒課的老師聽課。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1.6.15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

            2.通過復習,使學生更進一步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8頁和第79頁

            教具、學具準備

            小鹿頭飾、信卡、補充算式的減法表、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本單元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開課直奔主題,節省時間。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聯系實際,創設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頁第1題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生:有三個小朋友坐電梯。

            師:他們分別說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據他們的談話內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幾層?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層,小女孩住8層。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用數學,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能力。]

            2.聯系生活,說一說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幾號樓?幾單元?幾層?學生踴躍發言,介紹自己的住址。

            鞏固練習,發散思維

            師:我們已經學過10以內數的組成,你都知道哪些數的組成?

            同桌兩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對口令的形式告訴給大家,好不好?

            學生活動,上臺展示。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出10以內各數的組成。

            [同桌合作,用身體語言表演,復習舊知,學生興趣很高,學習氣氛濃厚。]

            自行探究,找出規律

            師:咱們來做“小小郵遞員”的游戲,好嗎?

            生:好!

            請一生扮演郵遞員小鹿(頭戴頭飾,肩背郵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這些信的信封上寫著10以內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數是幾,就送到黑板上的幾號信箱。

            [利用學生熟悉而且感興趣的游戲形式讓同學們幫助小鹿送信,激發了全體同學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通過送信,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

            學生拿到信卡,認真計算后紛紛到黑板上送信。

            師:小朋友們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內的加法算式,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們有什么感覺?

            生:感覺沒有順序,有些亂。

            師:怎么排列比較好?

            生:按一定的順序。

           。ǜ鶕䦟W生的匯報,重新排列。)

            師:這是小朋友們自己整理出的10以內數的加法表,仔細觀察,說一說,豎看、橫看、斜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根據算式的特點和規律,你想想用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它?

            [擴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找出規律,小學數學教案《1.6.15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

            小組合作,實踐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減法表。

            [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操作,探索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廣泛參與,為各層次學生創設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見解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師:表中寫出一些減法算式,還有一些減法算式沒有寫出來。大家仔細觀察這個表,看它是怎樣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確定的排列順序把其余的減法算式寫出來。學生分組邊討論邊完成填表的任務。

            師:請大家根據剛才填寫算式的過程,看看表里的減法算式是怎樣排列的。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自己發現了哪些排列規律。順著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順序,讓學生很快說出這些算式的得數。

            [鞏固所學方法并提高口算準確率和速度。]

            教師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讓學生很快說出得數。

            學生分組活動:一個學生任意說出一個加法算式的得數,另外的學生很快說出相應的兩個減法算式和得數。

            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師:智慧爺爺也來參加我們的做題比賽了,它給我們帶來了兩道題。(課件演示:出示第79頁第5題)誰能解答出這兩道題,誰就能得到智慧爺爺的禮物。你想得到這些禮物嗎?

            生:想!

            師:好,開動腦筋,加油。

            生:動作表示。

            學生先講圖意,再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7+3=10

            生:7-2=5

            [潛心設計“智慧爺爺帶來的問題”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學生興趣盎然。通過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使學生手、眼、口、腦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全課總結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幫智慧爺爺解決了難題,我相信,你們不僅能學好數學,還能用好數學,解決好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既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節課安排的內容,是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系統整理和復習數學知識。為了使學生在頭腦里對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切實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在對10以內數的認識的整理和復習時,結合教材第78頁的第1、2題,引導學生全面復習10以內數的認識,并讓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自己家住在幾號樓幾單元幾號,使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切實感受數學與自己生活的密切聯系,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理“10以內的加法表”時,我注意創設情境,讓同學們幫助小鹿送信,激發了全體同學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積極思維,認真計算,通過送信達到了復習舊知的目的。接著,再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排列順序,讓學生自己說出應該怎樣排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掌握整理算式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整理復習的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在整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找出規律,想想怎樣才能記住它。學生的思維再次被調動起來,并在此處得以升華。

            整理減法表時,先向學生出示不完整的減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其余的放手由學生自己去整理、填寫,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減法算式排列的過程中去,并說出自己的排列規律。這樣學生對所發現的規律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總之,在教學中,我潛心設計了“小小郵遞員”、“擊手掌”、“對口令”、“智慧爺爺帶來的問題”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學生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爭先發言,展示自己的計算結果。讓學生動手、動腦,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整理和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建立網絡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教師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之中,“猜一猜”、“拍拍手”、“扮演小小郵遞員”等,使數學知識變為鮮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進一步認識數學知識。

            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減法表的復習中讓學生先觀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把表補充完整。這節課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尋找問題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本節課重視掌握基礎知識,落實教學目標。在課改中,既體現了改革的思想和新教法,又繼承了我們過去在教學實踐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練習形式,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達到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目標。老師注意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引導學生通過“橫看、豎看、斜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的方式找出規律,使學生腦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為以后的整理和復習打下基礎。

            執 教:河南省開封市開封縣街小學 程永春

            指導教師:河南省開封市教育局教研室 劉玉珠 王瑞玲

            評 析:河南省開封市開封縣街小學 王瑞玲

            1.6.15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4

            教學內容: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99頁例1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自主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

            2、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功能。

            3、培養學生數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

            二年級時學過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復式統計表與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三年級時還學過了兩種不種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與平均數。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區城鄉統計表

            引導學生理解該地區1985年至20xx年每隔5年城鄉人口數量變化情況。分別畫出2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夠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鎮與鄉村人口進行對比,用一個統計圖能描述這些信息嗎?畫出復式統計圖。

            3、四人小組討論小精靈的問題:“這是復式條形統計圖,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4、匯報交流,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5、回答書本上的三個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級男生,女生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統計,讓學生根據復式統計表獨立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四、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5

            一、活動目標:

            為了倡導和諧數學,給每一個學生營造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良好的數學文化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創新,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數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使用數學的'能力。同時把枯燥的數學以“知識性、實踐性、趣味性”為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的奧秘。

            二、活動內容:

            1.活動主題:感受數學智慧成長

            2.活動標語:與數學共同成長同智慧一起飛翔

            3.活動對象:全校學生

            三、活動項目:

            數學思維沖浪、口算、玩轉魔尺、數學電影

            四、活動實施:

            宣傳發動(5月6日——7日)

            組織實施(5日8日——20日)

            評價總結(5月21日——21日)

            展示表彰(5月22日——26日)

            五、具體活動安排表:

            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地點

            5.6數學節開幕式大操場

            5.12數學思維沖浪多功能廳

            5.13口算比賽多功能廳

            5.6--5.18玩轉魔尺各自教室

            5.19-5.21數學電影各自教室

            5.23數學節閉幕式大操場

            六、具體活動要求與說明

            1、數學思維沖浪

            活動要求:一年級每班推選10名優秀學生孩子參加,最終評出10名同學為“數學之星”。

            2、口算比賽

            活動要求::一年級全班學生參加,每人100道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的口算成績作為口算過關的一次成績,不合格者要再次申請過關。

            3、玩轉魔尺

            活動要求:在兩周內練習指定的幾個形狀。在規定的時間內,拼搭出6種魔尺造型,用時短者勝出。每班選出5名同學參加級段評比,最后選出10名優勝者評為“玩轉魔尺之星”,并在閉幕式上表演。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8~9頁蹺蹺板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蹺蹺板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蹺蹺板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3)……

            5.觀察比較解題方法的聯系。

            明確解題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6+7 (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第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二的第1、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4×3+7=19(人)

            4、整理復習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7

            一、活動主題:

            學習新理念,感受新課堂

            二、活動內容:

            小學數學新教材、教與學方式培訓、同課異構、課堂教學實地指導。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0日7:30——16:30;11日7:30——11:00

            四、活動目的:

            1、通過對數學新教材的解讀及教與學方式的培訓,使教師進一步理解教材的設計意圖,明確教與學方式轉變的重要性。

            2、能把握教材特點,合理使用教材。

            3、領會“教與學”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踐行。

            4、能在教學實踐中,把握課標、教材,主動貫徹新課程精神,自覺運用先進理念。進一步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意識,為學生的數學發展服務。

            5、通過同課異構、一對一指導,找出自身差距,并不斷改進課堂教學。

            五、活動形式:

            集中研訓

            六、活動內容及地點:

            1、內容:低、中、高同課異構。

            地點:四塊石小學

            2、內容:一對一課堂教學指導。

            地點:大長山小學

            3、內容:低中高教材分析與教與學方式指導。

            地點:四塊石小學

            七、參與對象:

            各校數學學科主任,低、中、高段骨干教師。

            八、活動要求:

            1、各校要按要求選派教師按時參加培訓。

            2、參訓教師要認真記錄,主動思考,大膽提出問題。

            3、各校結合實際,利用校本研修時機進行二次培訓。

            5、每一位參加培訓的教師都要結合培訓內容與教學實踐撰寫培訓體會,可結合同課異構或理論培訓其中一項來談。不得抄襲,字數在500字以上。

            6、體會文本要求:字體:仿宋GB_2312;題目—四號—居中—加粗;單位、姓名(第二行)—小四—居中;正文—小四—行距1。5倍。

            7、學科主任將本校培訓體會打包,于10月20日前上傳小學數學研訓教師郵箱。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8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與學的問題,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并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學習方式

            教學設計,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并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策劃師生的學習互動活動;它是一門藝術,必須融入設計者的豐富經驗,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生成的可能,設計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一、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找準教學設計的基本點

            優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創新處理,降低教材的難度,減緩知識的坡度,使教學內容更趨于合理,讓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處理好四維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確立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等四維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加深對數學的了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2.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做到既重“知識”又重“技能”;既重“過程”又重“方法”;還要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依據,是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內容是一個靜止的知識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設計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知識的呈現順序,即先出現什么,再出現什么,要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相應的練習時,要加強練習題的針對性、有層次性,真正達到知識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舍教材內容,打破章節順序,進行有選擇的、科學的再創造、再加工,合理優化教材結構。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即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學貴有疑,主動學習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活動始于提出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具體實踐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敢于提問和善于提問。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所運用的知識和技能是前人所總結和積累的,而提出一個新問題則需要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一個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一個思維活躍的`人,可以說善于提出問題就意味著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找準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教師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不停練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1.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顯的動作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理解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恰當地運用直觀操作,師生互動,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學習。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探究性學習應成為課堂教學實施創新學習的重點。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應是主動地構建知識的過程。創設有效的探索場,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開發,勇于創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情況下,不斷創設行之有效的探索場。

            3.合作交流。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通常組建研究小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終達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的多邊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對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要合理設計合作交流活動,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主要在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處,在知識易混淆處,在概念、公式、規律的探索與歸納的過程中,而且要對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以預測與估計,為它們預設好通道,預留足時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新時代的數學老師應以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為指導,靈活運用和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合作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的能力。在使學生成績獲得提高的同時,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知識的有用性和知識創造的價值,從而尊重知識,熱愛學習。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溝通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仡櫵鶎W的內容,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

            二、練習

            1、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在小組里交流計算的方法。

            2、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獨統計圖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題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極牌冰箱比較便宜。

            3、第3題,先幫助學生理解提議,由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全班交流。

            三、總結。

            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包括所學知識和新的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整理與復習

            分數乘法:意義計算方法

            分數除法:意義計算方法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溝通分數乘除法間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

            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分數乘除法間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仡櫵鶎W的分數乘除法混合運算,包括意義、運算順序。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4題,先讓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弄清題意,借助圖形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的環保知識。

            2、第5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匯報結果,并鼓勵學生說出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證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3、第7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分數的問題,如果學生用算術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用算術法不做要求。

            板書設計:

            解:設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毫升。

            ―2/9=427

            7/9=427

            =549

            答: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14.8=142.08(萬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提高應用百分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復習單位間的換算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

            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回顧所學的百分數知識,說處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區別和聯系。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9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如果讓學生用算術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設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約是3500元。

            2、第10題。教學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說說覆蓋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時,教師可讓學生檢閱有關綠化問題的資料,了解綠化的意義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題。主要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時,可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進行交流,注意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

            答案:

            科技館: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學樓:30000×25%=7500(平方米)

            操場:30000×20%=6000(平方米)

            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壇:30000×0.03%=9(平方米)

            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板書設計:

            解:設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約是3500元。

            教學反思:

            總復習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復習統計知識,溝通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題目中的單位統一問題。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借助實物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復習統計知識。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講解。

            二、練習。

            1、第12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相關計量單位的換算。教學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回顧相關的知識,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第13題。本題主要考查有關長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相關知識。教學時,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對于逆向思維的題目,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同時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

            3、第14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體積(容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

            4、第15題。

            第(1)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理解領獎臺底部是不許要涂漆的。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數出一共有15個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個正方體表面積之和,再減去不涂漆面的面積。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第(2)題,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題。引導學生理解不規則鐵塊的體積相當于底面積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長方體的體積,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題。此題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教師要利用此情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

            =0.0162(立方米)

            =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讀圖能力,從統計圖中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只要學生說的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

            (2)根據題目的條件,學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項開支花了多少錢。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出問題,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8、第19題。根據從大到小排列,中間的那個數即中位數,運用中位數表示這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較合適。

            答案:1925萬人。

            板書設計:

            復習

            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容積單位:(液體)升毫升(1000)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內在聯系的認識.明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分析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明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難點

            準確判斷單位1,正確地解答分數應用題.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ㄒ唬⿲耄何覀円呀泴W過了三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板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請同學們想一想都是哪三種?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ǘ┡袛鄦挝1.

            1.鵝的只數是鴨的 .

            2.甲的 是乙.

            3.乙是甲的 .

            4.男生人數的 相當于女生.

            5.小齒輪的齒數占大齒輪的 .

            (三)列式計算.

            1.4是12的幾分之幾?

            2.12的 是多少?

            3.一個數的 是4,求這個數.

            二、探究新知

           。ㄒ唬┙虒W例3第(1)題

            池塘里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1.讀題并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提問:應把誰看作單位1?是根據題中哪句話判斷的'?

            3.畫圖.

            4.列式解答

            答:鵝的只數是鴨的 .

            (二)教學例3第(2)、(3)題.

            池塘里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鵝?

            池塘里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鴨?

            1.畫圖理解題意

            2.列式解答

            3.集體訂正

            (三)小結

            這三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解題關鍵是什么?

            1.結構上

            相同點:都有3個數量,即鴨的只數,鵝的只數,鵝是鴨的幾分之幾;

            不同點:已知和未知不一樣.

            2.解題思路上

            相同點:都要首先弄清誰作標準,把誰看作單位1;

            不同點:根據已知、未知的變化,確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題關鍵是: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明確誰作單位1.

            教師: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結構、解題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在解

            答這類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準確判斷誰作單位1.這樣才能提高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并進行了比較.解答時,要正確地判斷單位1,從而確定解答方法.

            四、鞏固練習

           。ㄒ唬┥痰赀\來紅毛衣25包,藍毛衣15包,藍毛衣的包數是紅毛衣的幾分之幾?

           。ǘ┥痰赀\來紅毛衣25包,運來藍毛衣的包數是紅毛衣的 .商店運來藍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運來藍毛衣15包,正好是運來紅毛衣包數的 .商店運來紅毛衣多少包?

            五、課后作業

            (一)校園里栽了楊樹144棵,栽的松樹的棵數是楊樹的 ,校園里栽了松樹多少棵?

           。ǘ⿲W校買了藍墨水30瓶,紅墨水24瓶.藍墨水是紅墨水的幾倍?

           。ㄈ┺r場有小牛40頭,是大牛頭數的 .農場有大牛多少頭?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對比

            1.池塘里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412=

            答:鵝的只數是鴨的 .

            2.池塘里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鵝?

            12 =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鵝.

            3.池塘里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鴨?

            4 =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鴨.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道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2、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可以眼睛觀察,用手掂、用秤稱,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能大致估測輕物品的重量,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軟件、天平、(大豆、圖釘、2分幣、橡皮等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表演唱《小熊請客》。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來了,(屏幕顯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貓、小狗帶著禮物來了(屏幕顯示小貓、小狗)。咦,它們怎么吵起來了!蹭浺簦"我的蝦條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蝦條重。"〕它們誰也不讓誰。這時,電腦博士來了,(屏幕顯示電腦博士)〔錄音:別吵別吵,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數學宮,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嗎?〕

            電腦博士在數學宮中設了三個關,要小朋友闖關,比比哪組最先闖過去?

            二、 逐層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比較物品的輕重,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薄⒖纯凑f說

           。ǎ保┯醚劬τ^察:兩塊大小不同的橡皮,說說哪塊重?

            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ǎ玻┙處熤赋觯何覀儾恢篮欣镅b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觀察,比不出它們的輕重,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3)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聽聽電腦博士的建議〔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觀察,應用手掂一掂!

           。病⒌嗟嗾f說

            (1)用手掂一掂: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一粒阿爾卑斯糖和2個2分幣,說說哪個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ǎ玻┙處熖釂枺旱降渍l重?誰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ǎ常⿲W生討論回答后,再聽聽電腦博士的話〔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用手掂,應用秤稱一稱。〕

            3、稱稱說說

            (1)認識天平。屏幕顯示天平,并依次閃爍各部分及其名稱。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盤一般放要稱的,右盤一般放砝碼。當指針在標尺中間,天平兩端平衡,兩邊重量相等;指針偏向左端,說明左邊重;指針偏向右端,說明右邊重。

           。ǎ常┍容^物品的輕重。

            學生跟著屏幕操作,左盤放一粒糖,右盤放2個2分幣。觀察指針說說誰重?

            (4)設疑:右盤放幾個2分幣,能使天平平衡?

            學生嘗試操作,根據回答屏幕顯示:1粒糖=3個2分幣重

           。ǎ担┬〗Y過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稱物品的重量,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板書:"克"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兩遍。

            第二層次: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ǎ保笨擞卸嘀啬?(出示2分幣)1個2分幣約重1克,老師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個放在手上掂一掂。

           。ǎ玻﹦偛盼覀兎Q出一粒糖大約等于3個2分幣重,那么大約重幾克?(3克)

            學生輪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們就把1個2分幣當作一克的砝碼,來稱稱物品的重量。(學生分組操作)

            A、稱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盤放1個2分幣,左盤放幾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約重幾克?讀一讀,小組輪流掂一掂。

            B、稱15個圖釘 學生操作:15個圖釘大約重幾克?

            小組匯報后,教師指出:圖釘有大有小,因此,15個圖釘有的大約重7克,有的約重8克,書上告訴我們15個圖釘大約重10克,這些都對。

            小組輪流掂一掂。

           。、稱1支粉筆、1把小刀

            學生操作后交流,讀一讀,再輪流掂一掂。

            D、讀一讀,下面物品大約重幾克。(屏幕顯示:1本數學教科書大約重174克,1瓶墨水大約重156克)

            學生讀后,師指出:如果還用2分幣代替砝碼稱,要放174個或156個2分幣,多麻煩,現在應用砝碼來稱(出示砝碼)

            學生輪流掂一掂數學書、墨水瓶

           。ǎ矗┩瓿40頁的試一試

            游戲:猜一猜。采用拍讀形式,讓學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凍、旺旺煎豆,估測大約重幾克,哪組最接近實際重量,獎品就歸哪組。

            三、 鞏固練習,促進提高

           。薄⑼瓿41頁想想做做1、2、3兩題.(第二關)

            2、思考題(第三關):屏幕重現動畫,比比是小貓的蝦條重,還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讀包裝袋上標的重量,板書:"g",并說明它也表示克。

           。场 指導實際應用:學生讀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裝上標的重量,并掂一掂。

           。、課外作業:放學后,跟爸爸媽媽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 全文總結,再揭情思

            (屏幕再現電腦博士〔錄音:小朋友,你們好,今天你們學行可認真了。你們在數學宮闖過了一道道難關,認識了克,學會了比較物品的輕重,但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去探索。小朋友,再見!〕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2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認識整千數”。

            教學目標:

            1、在數整千數的過程中,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直觀地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的含義。

            2、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的數位順序。會讀、寫整千數和一萬。

            3、會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

            4、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教學重點:學生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

            教學難點:體驗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準備:計數器、課件、光盤、練習紙、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趣引新

            1、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班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嗎?那你能估計出我們榮炳中心校一共有多少位學生嗎?(出示我校早操圖)我們學校大約有一千位小學生呢。

            2、出示萬人體育館圖。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個體育館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你能試著估計一下這個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嗎?

            3、大約能坐一萬人呢!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一萬到底有多大,一萬怎么寫嗎?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整千數的認識”。(板書:認識整千數)

            二、師生合作,獲得新知

            (一)感受整千數和一萬的含義

            1、(出示掛圖)小朋友,你知道上面每幅圖中的小正方體各有多少個嗎?

            多媒體課件展示數數操作過程:先出示一個,然后出示十個、一百個、一千個,讓學生說一說分別是多少。

            2、出示填空題:

            一個一個地數,( )個一是十;

            十個十個地數,( )個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數,( )個一百是一千。

             繼續出示課件:一千一千地數,下面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那么幾個一千是一萬?一萬里面有多少個一千?(板書:十個一千是一萬)指名讀、齊讀。

             我們學校有一千位學生,這個體育館大約能坐一萬人,這個萬人體育館大約能容納多少個像我們這樣的學校的`學生?

            (二)借助計數器教學讀、寫整千數和一萬。

            1、復習舊知。(出示計數器)分別請幾位小朋友到講臺前分別撥出5、68、395這些數,并分別說說為什么5一定要在個位上撥?68一定要在十位上撥6、個位上撥8?395為什么一定要在百位上撥3呢?

            2、請一位學生上來撥出三千,并說說為什么要在千位上撥三個珠子呢?千位上的這3個珠子表示3個什么?誰能在計數器下寫出這個數呢?

            3、如果在千位上撥5個珠子,表示幾個千?是多少?誰來寫一寫,寫完后再讀一讀

            4、 指名上來撥9000,并寫一寫、讀一讀。提問:如果在九千上再加一千是多少?一萬這個數怎么在計數器上撥呢?(老師在萬位上撥出一個珠子)提問:這萬位上的一個珠子表示幾個幾?是多少?你能把他寫出來嗎?(板書:一個萬是一萬)指名讀、齊讀。

            出示口算題:

            20xx+3000= 6000-4000= 1000+9000= 10000-3000=

           。ㄈ┱J識數位順序表。

            (1)復習。我們以前學過了哪些數位?

            (2)出示數位順序表,你能把這個數位順序表填寫完整嗎?(生填,教師巡視)

           。3)思考:你知道表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嗎?

           。4)同桌對照數位順序表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別是什么數位?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3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厘米,會用厘米作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體會厘米的含義。

            3、在測量、交流等活動中,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測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能估計較短的物體,培養初步的估測意識,。

            教學準備:雙面膠,直尺、同樣長的小棒一包、整根鉛筆、蠟筆、新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測量

            二、自主探索交流體驗

            1、估計鉛筆和蠟筆的長度,

            2、用蠟筆量出鉛筆的長度,驗證自己的估計。

            3、交流自己的測量方法。滲透歸納出測量的方法。

            4、激發學生用實物測量桌面的長度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為什么同是一樣的課桌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體會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最后引導學生用統一的工具(小棒)去測量。

            5、教師談話引出直尺。

            6、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引導學生觀察直尺。

           。2)引導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

            引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學習用厘米作單位進行測量的方法,并測量物品的長度。 ①測量橡皮的長度。掌握測量的方法。

           、跍y量新鉛筆的長度,學會估計、測量,進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

            三、綜合實踐拓展應用

            1、小組合作,完成練一練第2題自選幾種學習用品,先估計,再測量,把結果都填在統計表中。

            2、“個人特別小檔案”活動。

            從生活實踐引入,溝通數學與相識生活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讓學生經歷估計——驗證——交流——歸納的.全過程,培養學生估測意識,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出測量的方法。 讓學生經歷用身邊的物品做工具(單位)去測量另一物品長度的過程。親自參與測量活動,通過匯報交流,促使學生體會到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理解測量方法多樣化,提高操作能力。

            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操作、思考、交流、研討、匯報,激發學生參與測量活動的興趣,始終保持積極主動地參與測量、思考、匯報、交流等活動。 讓學生始終經歷反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通過不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直尺,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含義。測量、劃線、用手比劃、舉出實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

            在應用厘米做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測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嘗試估計,學會測量。

            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與同伴共同解決有價值的問題,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小組中取長補短,進一步嘗試估測和學會測量,而且充分體驗與同學合作解決測量問題,感受成功的喜悅。

            學習測量,感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測量延伸到課外。

            教師談話:(教師拿出一支鉛筆和一支蠟筆)要知道這支鉛筆的長度,我們怎么辦?要知道這支臘筆的長度我們怎么辦?要知道課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辦?分別引導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揭示課題

            我們都要進行測量。本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我們就學習測量。

            教師拿出一支鉛筆和一支蠟筆,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等于幾根蠟筆的長度?

            學生估計后發言。

            要知道估計的是否準確,就要測量。

            下面就請你拿出一根鉛筆和蠟筆來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準不準。

            學生試量后交流。(可能出現不同的量法)

            首先教師通過談話過渡引出用身邊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測量課桌面的長度。 教師提示參與活動的方法:先估計課桌面的長度有幾個測量物體那么長,然后再測量,

            預設交流測量方法和結果:

           、儆勉U筆來量的課桌的長度,有4根鉛筆那么長;

           、谟梦木吆辛康恼n桌的長度,有3個文具盒那么長;

           、畚覀兪怯脪量的,大約有6拃。

            教師談話和學生一起思考、感悟為什么同是一樣的課桌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鉛筆量,還有用拃量;┅┅測量的工具不一樣,所以測量結果不同。

            教師引導:要是我們測量的課桌的長度結果一樣,我們必須用同樣的一種測量工具而且一樣長的來測量。下面我們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結果是多少?請學生用一樣長的小棒再測量一下課桌面的長度。(學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匯報交流) 教師:今后測量長度只要都用這樣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嗎?(讓學生質疑)別人沒有這樣的小棒怎么辦?

            看來要知道物品的長度,就要使用統一的工具和長度單位來測量。那現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教師:請大家都拿出直尺,認真觀察一下,然后用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交流匯報:

            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數字0、1、2、3、4??;還有cm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一個長度單位!袄迕住庇米帜浮癱m”來表示。

            請大家找到1厘米,從“0”到“1”就是1厘米長。

            請學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

            手比一比、在練習本上畫一畫1厘米的線。然后進行比較,結果都一樣長。 學生自由找出幾種約長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寬度、圖釘的長度、訂書釘長度等。

            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確測量物品的長度嗎?請大家用直尺測量一下一塊新橡皮的長度,測量、交流、匯報,同時展示他們的測量方法。 重點讓學生展示要從“0”開始量。

            教師引導學生測量新鉛筆的長度:要求先估計,再測量。然后交流、匯報,說出是如何測量的,和測量的結果。

            教師引導學生參加測量活動:然后展示各組的測量成果,表揚合作出色,測量正確的小組同學,并以發“合作優秀”卡獎勵。

            學生在測量前往往不喜歡先估計,教師應給與重視:可讓學生比一比誰估計的最準確,這樣也有利于學生估測意識的培養。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順利有效的進行,可以這樣安排:學生前后桌4人一組,分工測量文具長度,測量前每個人都要估計,填在估計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測量,一人監督,一人讀書,一人記錄。如此輪換分工,比一比誰估計的最接近,誰測量、讀數不出現錯誤。 教師深入到各組參與,指導。學生隨便測量自己的身體各部位,然后填“個人特別小檔案”表。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4

            一、指導思想

            口算是數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谒隳芰Φ母叩停瑢W生基本的運算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綜合的思維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特開展此次口算比賽活動。

            二、比賽目的:

            通過本次活動的組織、練習和實施,激發學生口算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學生具有必要的、扎實的口算基本功,從而落實課標所提出的“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的要求。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學生的風采,對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比賽內容:

            一年級出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二年級出100以內的口算與計算相結合,加減法口算和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計算和口算。

            四、實施辦法和時間安排

            1、參賽對象:

            一、二年級學生。

            2、時間安排:

            一、二年級第十四周各班教師隨堂考試。

            3、比賽地點:

            本班教室

            4、完卷時間:

            一節課(40分鐘)

            5、命題老師:

            一年級:于玲玉二年級:徐丹

            6、獎項:

            各班級從高分到低分評出一、二、三等獎。采取分班級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為一等獎,共1名,第二名為二等獎,共2名,第三為三等獎,共3名。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余數,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明白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意識和動手操能力、觀察對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學習中引導學生逐漸養成細心觀察、仔細思考的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很高興我們能相聚一起,在數學大本營里,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我們的口號是:數學大本營,快樂伴我行。(課件展示)

            咱們一起做個“猜手指”的游戲,從大拇指開始數至小指,依次往下數。當你說到一個數,孫老師就能知道這個數會落在哪個手指上,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學生挑戰,教師應戰。)

            師:知道老師為什么猜的這么快嗎?這個游戲中藏著數學秘密呢!想知道嗎?學完這節課,答案自然就揭曉了。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學習例2

           。1)收集信息

            師: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同學們準備用一些花來裝扮教室,這樣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從圖中收集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誰會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學生自主做題)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組,還剩下幾盆?

            生:這是再求23里有多少個5,要用除法計算。算式是23÷5。

            生:我還會列除法的豎式(師板書算式)

           。2)動手操作:(課件展示)師:這道題的結果是多少呢,先請同學們拿出小棒來擺一擺。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組,最多可以分幾組?還余幾根?(獨立完成,再展示結果。)

           。3)匯報評價:在小組內說擺小棒的過程,再匯報。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組,最多分成了4組,還剩下3根。(師同時板書答案)

            師:看來,23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4組,還剩余3盆。剩下的還能再分嗎?為什么?(課件再次展示,進行著重強調。)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夠擺一組的。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候候正好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余,在數學上,我們把剩下的不夠分的數就叫余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4)認識余數

            邊板書邊講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員——余數。

            師:請跟老師一起讀。

            (5)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讀法。

            師:誰愿意來介紹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個成員?每個成員各表示什么?這個算式怎么讀?

            強調:老師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來的,余數就表示剩下不夠分的數。

           。6)豎式計算

            師:有了上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把這道豎式計算出來。

            生進行豎式計算。

            師:你列的豎式是否正確?數學課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請我們走進課本,用心閱讀51頁例2圖。

            邊讀邊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幾?怎樣知道的?B、23下面的數是幾?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數是幾?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數表示什么?(課件依次展示)

            小結:我們可以得出除法豎式計算三部曲:商、乘、減。(課件)

           。7)展示豎式。

            2、練習。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

           。1)小試身手

            (2)知識城堡

            三、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學習例3

           。1)探究關系:如果剛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會列式計算嗎?

           。2)合作完成。

           。3)匯報結果:題目越來越難了,你怎么算得越來越快啊?有什么竅門嗎?

           。4)小組合作:

            師: A、請觀察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B、為什么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同桌討論,再互動交流)

            追問:為什么余數是依次增加了?(一個量在變,所以改變了另一個量。原來被除數在變,會引起余數的變化,被除數每增加1人,余數就會增加1。)

            2.歸納總結:所以,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反過來怎么說?

            3、智慧沖浪:

            (1)下面這樣計算,對嗎?錯在哪里?

           。2)知識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課堂總結,交流釋疑:這節課有哪些收獲??有什么疑問?

            五、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開心小游戲:猜手指

            猜手指游戲是幾個數字在循環?列式就是:( )÷5=( )…(),這個游戲主要看余數:如果余1,這個數會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會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無名指上;會不會余5?如果沒有余數,就落在小指上、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快速進行猜手指游戲了吧?(和同桌互做兩個,學生根據結論,做游戲驗證。)

            2、智慧小博士。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方案設計01-22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方案設計12-21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1-22

          小學數學《生日快樂》的活動方案設計與研討范文12-19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5篇)11-22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5篇11-22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設計12-27

          小學教育方案設計08-22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設計10-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99久久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日韩在线猛人视频 | 亚洲v精品V无:码一区二区桃花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