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

          時間:2023-07-02 18:25:57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關于設計方案模板集合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設計方案模板集合7篇

          設計方案 篇1

            目標:1.比較燈籠的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的`意義,學習5以內的加法。

            2.通過掛燈籠活動,知道燈籠是我們中國人喜慶時特有的飾物。

            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各種燈籠,加法卡片若干。

            過程:

            一、說說燈籠

            出示燈籠,討論:什么時候你看到燈籠?為什么大家喜歡掛燈籠?

            小結:在中國的許多喜慶的`節日里,例如馬上就要來到的國慶節。大家都喜歡掛燈籠,因為燈籠象征著紅紅火火,看上去特別的熱鬧。

            二、比比燈籠

            出示不同的燈籠:

            提問:這些燈籠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顏色、大小、花紋等)

            小結:在我們中國,人們制作了各種形態各異的`燈籠在節日里裝扮著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的美麗。

            三、掛掛燈籠

            1.出示式題卡及其掛著的燈籠。

            討論:2+3=5,這根繩子上掛了幾個燈籠?為什么掛5個?2個紅燈籠表示哪個數字?3個黃燈籠表示哪個數字?

            小結:2了紅燈籠加上3個黃燈籠,一共是5個燈籠。可以用算式2+3=5表示。

            討論:2+3=5,1+4=5。這根繩子上掛了幾個燈籠?為什么掛5個?

            小結:原來同樣5盞燈籠可以用不同的算式題表示。

            2.個別幼兒操作。

            按照畫面上的式題,在繩子上掛燈籠,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操作。

            看!城墻上的燈籠要掛起來,請你們一起來幫忙。

            師巡回指導:請你們仔細觀察上面的.加法題目找到相應答案的燈籠,將它掛起來。

            四、交流分析

            1.與同伴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掛燈籠的。

            1)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2)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2.找找有沒有掛錯的燈籠?錯在哪里?怎么掛?

            3.拓展:想一想,一道算式題中,將5個燈籠怎么樣排列才會好看。例如:aabaa或ababa等,并將它們布置成不同的樣式。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學習并啟發學生運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

            掌握總分結構順序及分類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教學時間:

            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出示小黑板、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三、討論全文結構。

            四、著重研究一、二部分層次及語言特色。

            (一)講讀第一自然段

            1、朗讀首句提問什么叫“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2、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3、朗讀指出修辭手法?

            4、這一節按什么順序寫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讀并背誦指出概括說明作用。

            2、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么作用?

            (三)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1、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形狀、位置、厚度怎樣,是什么樣天氣?

            2、雨天的“招牌”呢?三種云的特點、高度、厚度、顏色在怎樣變化?

            3、“改名換姓”、“躲藏”是什么修辭手法?

            4、從積云到積雨云,則是夏天出現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變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歸納與第二節關系。

            (四)討論如何根據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1、云上有哪幾種光彩?(暈、華、虹、霞)

            2、這些光彩特征怎樣?預示著什么天氣?

            3、引用諺語有什么作用?

            五、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六、總結課文。

            七、布置作業: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設計方案 篇3

            南沙河水庫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下游是迎澤區,是省城太原的主城區、商貿中心,水庫一旦潰壩將威脅庫區下游29個村,49.16萬人,眾多學校工礦企業和石太鐵路、環城高速路等的安全。

            除險加固方案設計

            1大壩加固方案

            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現已成為連接兩岸的主要交通道路,大壩上下游壩坡均未防護,雜草叢生,且大壩下游壩坡大量傾倒垃圾致使壩頂寬度由6m增加到18m,無壩坡排水系統,下游壩坡非常陡。大壩經安全鑒定,上下游壩坡在各種工況下是穩定的,但下游壩坡目前垃圾堆積、變形嚴重,產生大面積滑坡危險性高。針對大壩存在的問題,大壩加固改造方案為:上下游壩坡進行防護,新增排水設施,重修壩頂路面。上游壩坡防護:防護前首先清除壩坡表面垃圾、雜草及腐殖土,壩坡高程910m以下防護型式仍采用干砌石,厚0.4m,下設150mm厚砂礫石墊層、土工布。壩坡910m以上采用干砌石防護,厚0.4m,下設150mm厚碎石墊層,護砌至壩頂。下游壩坡防護:下游壩坡防護范圍為整個壩下游坡,壩面長160m。首先將壩坡表面垃圾、雜草灌木、樹木及腐殖土清除干凈,然后按坡度1∶2.5進行削坡及培厚,在削坡時對壩體上的孔穴全斷面挖除并回填黏土夯實,壓實度不小于0.98。其后對壩坡采用草皮護坡,由壩頂護砌至貼坡排水頂部。排水設施:下游增設壩面排水,下游壩腳河床部位增設壩體排水。在大壩壩頂下游側及左右兩岸順壩體與岸坡結合處設岸坡排水溝,在壩體排水下游設一縱向排水溝,與岸坡排水溝相連,排出兩岸山坡和壩坡積水。下游壩體排水采用貼坡排水。貼坡排水頂部高于壩體浸潤線出溢點1.0m,貼坡干砌石厚0.5m,下部分別設0.2m厚的.砂礫石反濾層和0.2m厚的粗砂墊層。排水底部設排水溝,排出壩腳滲水。根據地勘資料,大壩修筑時未做地基處理,壩基覆蓋層主要為卵石混合土、級配不良礫夾級配不良砂,層厚0~3.5m,結構松散,分選性較差,不均勻系數為10.9~137.7,其滲透系數為11~22m/d,為強透水層,存在壩基覆蓋層滲漏問題。左右壩肩巖體中節理裂隙較發育,且有不同程度的張開,具中等透水性,級配不良礫和砂巖巖層為庫水滲漏層位,左右壩肩存在繞壩滲漏問題。從目前情況來看,在水庫大壩下游養魚池有泉水出逸現象,水位隨庫水位變化較小,較為穩定,出溢點沒有出現過異常情況,滲漏未對大壩穩定構成大的威脅。考慮到長期的滲漏有可能對大壩安全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因素,對壩體下游滲水處設反濾體。考慮到南沙河水庫為緩洪庫,不進行壩基防滲處理,結合壩體排水增設壩基反濾層,將貼坡排水反濾層深入壩基砂礫層底部。壩頂路面:壩頂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厚50mm,下設300mm厚石灰粉煤灰碎礫石上基層,其下為200mm厚的水泥穩定粒料墊層。路面設2%外傾坡,上下游側設欄桿。

            2溢洪道改造方案

            溢洪道進口由于大量傾倒垃圾,致使目前抬高2m。溢洪道出口4孔橋式涵洞已有1孔全部堵塞。溢洪道橋墩為漿砌石,橋拱由磚石壘砌而成,年久失修,破壞嚴重,不滿足泄洪及防洪搶險要求。溢洪道泄槽為梯形土渠,出口段廠房、倉庫遍布,無消能設施,并且堆積較多生活垃圾。根據大壩安全鑒定結論,溢洪道未襯砌,抗沖能力低,出口無消能設施,應進行改造。由于溢洪道泄槽段涉及到大面積的倉庫、廠房需要拆遷,且位于太原市區,所需資金及實施難度太大,短期內實施全部溢洪道的疏通不現實。故受資金及拆遷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且時間緊、任務急,本除險加固方案未對整個溢洪道進行改建,僅對溢洪道控制段進行改造,拆除原溢洪道控制段,在原位新建。根據實際情況及安全鑒定結論,溢洪道改造內容主要包括新建10.5m長進水渠、控制段溢流堰原位改建、泄槽段防護73m。為保證控制段溢流堰進水順暢,新建進水渠段長10.5m,進口采用喇叭口型式,渠首底寬7.8m,末端底寬12.0m,底坡為2‰的逆底,渠首底高程910m,末端底高程909.979m。邊墻采用M7.5漿砌石直立式擋墻,擋墻頂高程由915.2m降至911.179m。底板采用M7.5漿砌石防護,厚0.5m。溢流堰為寬頂堰,2孔,每孔凈寬3.7m,前緣凈寬7.8m,堰頂高程910m,總長20.0m。堰體材料為C25鋼筋混凝土,墊層采用100厚C15素混凝土。為連接兩岸交通,溢流堰采用橋涵式溢流堰,頂、底板及側壁厚均為0.4m,交通橋底高程同大壩壩頂高程為915.2m,設計汽車荷載等級采用公路-Ⅱ級。泄槽防護段總長73.0m。前10.0m為過渡段,邊墻采用M7.5漿砌石直立式擋墻,底板采用M7.5漿砌石防護,厚0.5m。其后為漸變段,長10.0m,與泄槽已砌護段順接。漸變段后為73m砌護段,采用M7.5漿砌石防護,厚0.5m,邊坡1∶1。

            3大壩安全監測方案

            南沙河水庫從建成至今已運行50多年,但大壩一直沒有安全監測設施,其現狀既無法滿足大壩自身安全監測的實際需要,也不滿足《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為確保水庫大壩的安全運行,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是十分必要的。本次除險加固設計增設必要的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安全監測的內容主要包含壩體垂直與水平位移觀測、滲流監測等。垂直與水平位移觀測:為觀測土壩沉陷與變形,共布置3條縱斷面12個觀測樁,并相應布設工作基點12個。壩體滲流觀測:布設3條橫斷面,觀測孔12個。

            南沙河水庫除險加固方案主要對上下游壩坡、溢洪道等進行了設計,解決了大壩防洪標準不足,壩坡、壩基滲透穩定等問題,但由于拆遷、清障、資金等原因,除險加固后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泄洪洞下游仍有障礙物,不能正常泄洪。二是溢洪道泄槽段及下游均為臨時建筑,溢洪道無法正常泄洪。三是南沙河水庫下游河道過洪斷面不足,無法安全渲泄水庫下泄洪水。四是大壩在第一次蓄水運用,當水深蓄至7m時(蓄洪量約為55萬m3),土壩發生嚴重管涌和局部脫坡等險情。本次設計增設了大壩下游壩坡排水設施,壩基砂卵石層增設了反濾層,滲透穩定可以滿足要求,但由于計算依據數據為本次地勘資料,而大壩壩體質量存在一定差異性,故在實際運行中必須加強觀察監測。建議建設單位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資金及拆遷事宜,盡快對溢洪道下游進行清障,完善溢洪道泄槽、消能防沖設施;盡快對泄洪洞下游進行清障,確保洪水安全下泄;拓寬南沙河水庫下游河道,加強汛期安全監測,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設計方案 篇4

            我園通過幾年的跟蹤,發現某些肥胖兒存在不同形式的高危行為,這些高危行為直接影響到肥胖兒體重的控制。為逐漸改變或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特制訂肥胖兒家園聯合干預方案。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零食、飲料型

            主要表現:家長準備的零食、飲料過多,并對孩子不加節制。

            干預措施:

            1.幫助家長找出家庭原因。使家長懂得積極配合是肥胖兒體重控制成功的關鍵所在。

            2.約家長來園或家訪,向家長宣傳零食、飲料過量攝入的危害。與家長交流,使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營養觀。

            3.請家長制訂家庭備零食計劃。家長帶頭糾正不良習慣,少備零食、飲料,多備新鮮蔬菜水果。

            4.節假日、黃金周,應讓幼兒有選擇地、適當、適度食用,切勿不加限制。

            5.經常向幼兒宣傳過多食用零食、飲料的危害。定時飲食、多喝白開水。

            二、聚餐過食型

            主要表現:父母經常帶幼兒到餐館就餐,孩子愿意吃什么就點什么,就餐時過食、不分餐。這類幼兒往往平日在幼兒園注意進餐順序、速度、食量等,但跟父母外出聚餐時不能按照幼兒園的做法去做。經常過量食用各種食物,長期下去,體重必然超標。

            干預措施:

            1.引起家長重視:經常在外聚餐幼兒膳食結構難以平衡。

            2.呼吁家長減少帶孩子參加聚餐次數。

            3.聚餐時請家長為孩子分餐,有選擇地為孩子搭配主副食、蔬菜、水果等,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吃飯順序、速度,吃飽即可。

            4.在玩餐廳游戲中教師在角色分配時讓聚餐型幼兒擔任父母或孩子的角色,強化聚餐時為肥胖兒分餐概念。

            三、活動懶散型

            主要表現:在家和在幼兒園都運動較少。

            干預措施:

            1.在戶外活動中家長、老師要鼓勵肥胖兒動起來、做操時動作要到位,鼓勵其參與運動量較大的活動。

            2.在各類游戲中讓肥胖兒多參與,擔任活動量大的`角色,在集體中為其樹立威信。

            3.節假日、休息日每天帶孩子戶外活動不少于兩小時。

            4.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老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或為班級服務性的工作。如:分餐具、拿被褥、上下樓辦事、為小朋友端飯、遞送教具等。

            5.重視室內活動,改變靜坐方式。

            四、無規則意識型

            主要表現:此類幼兒活動量較大,但其他方面均無規則。家長在日常飲食、生活行為上對他們的要求也不嚴,放任幼兒愿意怎樣就怎樣。

            干預措施:

            1.及時和家長溝通。從小為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家園同步。

            2.實施“正強化”方法,及時表揚鼓勵。

            3.在教育活動及游戲中,讓幼兒多擔任規則性較強的角色,慢慢滲透規則意識。

            4.家長要有規則意識,并起帶頭作用。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5.逐漸改變飲食種類、習慣等。

            五、進餐速度較快型

            主要表現:食欲好、不挑食、進食量大、吃飯快。

            干預措施:

            1.家園配合。達成共識。無論在家或在園吃飯都要按正確進餐順序:水果——湯——菜——肉(魚)——主食。

            2.每餐進餐時間不少于30分鐘。

            3.主食盡量多選擇米飯(做米飯時多加水),選擇小碗多次盛飯。細嚼慢咽。一口飯嚼6下~10下后再吞咽。

            4.在園進餐可提示其觀察其他小朋友吃飯速度,并鼓勵模仿。餐間增加活動,逐步糾正吃飯快的不良習慣。老師也可把進餐速度快的和進餐速度慢的幼兒安排在同一桌一起就餐,讓他們互相效仿。

            5.家長和幼兒共同進餐時,應起到榜樣的力量。隨時提醒幼兒細嚼慢咽。餐間增加活動,如:客人來了去開門、拿餐具或到另外的房間做點事,延長進餐時間。

            6.在教育活動或游戲中教師要滲透此方面的引導,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設計方案 篇5

            “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學第七單元第三章第三節。本節所需課時為2課時,本課時為第一課時;生物進化的原因是本節章的重點內容,主要是通過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學習者特征分析:

            1、該班學生具有較強的收集、整理、分析資源信息的能力,能熟練操作與教學有關的電腦平臺,能夠根據教學思路和要求,準確找到所需資源的位置。

            2、學生學完生物的生殖發育以及遺傳和變異后,對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相關問題很感興趣,如“究竟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呢?”等相關問題,學生對這類有關“生物進化的過程及原因”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媒體已具有了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認識,但還欠缺整體、科學、理性的認識。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是以“跨越式”教學理念作指導,“跨越式”生物教學旨在以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為基礎,以創新性教學設計為途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抓住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關健期,使學生的生物素養得到跨越式的發展。本節課教學過程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是學生自主閱讀英國曼徹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真實事例并分析其變化原因;二是學生通過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另外,在分析完曼徹斯特殊地區的兩種樺尺蠖的`數量變化的事例后,讓學生閱讀和分析幾個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能強化環境的變化可以導致生物進化的事實,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整個教學過程以網絡作為教學媒體,教師恰到好和處地把握住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實驗活動,科學地分析實驗結果,主動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通過資料分析和模擬探究保護色形成的過程,使學生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技能目標

            ①通過模擬探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和實驗結果的統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②通過模擬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情感目標

            ①通過模擬探究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②通過學習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讓學生了解保護色在人類的某些領域的仿生應用,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學習者特征分析:

            (略)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資料分析和模擬探究保護色形成的過程,使學生能從感性上升到

            理性的層面上去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學生分成10個小組,搜集有關的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等與環境相適應的各種形態特征和生理結構的圖片或文本資料。

            教師:準備實驗材料;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環境: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啟發思考

            教師出示“恐龍滅絕”,“各品種雞的形成”和“生物進化樹”三組圖片,同時提出問題: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為什么有些生物種類會絕滅?新的生物種類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三個問題的提出,給學生以思維的沖擊和震動,要求學生用1分鐘時間思考問題,讓他們就自己已有的知識貯量在腦海里形成雛形的解釋,但并不要求即時做出回答,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方案 篇6

            教學對象:一年級

            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觀察,了解獅子的基本特征,使學生熱愛大自然,增強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2.能夠抓住獅子的基本特征,并能描繪出獅子威武的樣子。

            3.能夠大膽想象并用夸張的手法完成畫面,進一步學習繪畫技能。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學習,能了解夠抓住獅子的基本特征,描繪出獅子威武的樣子。

            教學難點:能夠大膽想象并用夸張的手法表現獅子。

            教學準備:獅子圖片、師范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是森林之王———獅子

            請幾位小朋友來形容一下獅子的特征

            二.講述新課

            1. 欣賞圖片

            師出示獅子的`照片,生仔細觀察

            2.總結獅子的特征

            獅子的臉很大,全身長滿棕黃色的毛,有一條又細又長的尾巴,哄叫起來聲音很大。

            注意雄師與母獅的區別

            介紹獅子的生活習性

            3. 你在哪兒見到過獅子?除了動物園你還在哪兒見過?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見到有關它的現象?

            ·想一想 為什么在銀行、公園等大門口要放有獅子的塑像?

            獅子是森林之王漂亮又威風

            4. 圖片欣賞------有關于獅子的藝術品,及名家作品。

            5. 討論總結獅子面部特征、臉形

            師演示獅子頭部的畫法

            6. 小組討論,你準備如何來繪畫表現出獅子的威武(注意棕毛的畫法,夸張表現)

            想一想 獅子在哪里,在干什么(發揮想象)?

            7. 學生作品欣賞,鼓勵大膽用色

            三.學生開始作畫練習,師巡回制指導

            四.作業展評,教學小結

          設計方案 篇7

            活動目的:

            1、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識和技能,形成初步的消防意識

            2、學習自我保護和救助他人的方法,懂得生命的`珍貴

            活動準備:

            1、《賴寧救火》的圖片

            2、消防標語

            3、毛巾,三角巾,手帕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鉆木取火》,了解人類取火的方法。

            二、說說為的用途,怎樣安全用火?

            三、討論火的危害

            四、說說哪些東西易燃燒

            五、結合圖片,講述故事《賴寧救火》,聽后知道了什么?

            六、要防火行得認識各種消防標志,知道標志所代表的特殊含義

            七、讓學生模擬練習火災發生時,所應采取的行動

            設置:

            1、火情發生時

            2、火勢漸起時

            3、火情嚴重時

            4、火勢猛烈時等

            八、學習用降溫的方法處理燙傷,練習簡單的包扎方法。

            九、小結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經典設計方案12-01

          設計方案11-08

          設計方案11-03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09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 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02-08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教學設計方案11-14

          教學設計方案02-28

          設計方案模板07-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人成在线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 |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 伊人大杳蕉久久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