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集合(6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
1.聆聽樂曲《蜜蜂》
2.學唱表演唱《小蜜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表現歌曲,親身的參與和體驗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2.過程與方法:采用游戲、聆聽、模仿的形式學習歌曲,理解、表現歌曲。
3.知識與技能:聆聽《蜜蜂》、,感受旋律走向;用自然優美的音色演唱歌曲《小蜜蜂》,體會音樂表現“飛”的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
通過歌曲教學,體會并表現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引導學生正確的表現音樂形象。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環節: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講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一起來活動一下,大家準備好了嗎?請全體起立!
二、導入:
1、師:同學們的動作真優美,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位朋友,請同學們一
起來聽聽它是誰?(播放,生答)
2、同學們的小耳朵真靈!那誰能模仿一下蜜蜂的聲音?(生模仿)那你知道蜜蜂是怎樣發出聲音嗎?(生答)
3、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我們來聽一首關于蜜蜂的樂曲吧!聽完告訴老師這群小蜜蜂在忙些什么?它是由哪種樂器演奏的?
4、你們能模仿一下拉小提琴的動作嗎?小提琴放在左鎖骨上,左手握琴,右手持弓,讓我們跟著音樂試著模仿一下,老師看看哪位同學模仿的最像!
5、同學們真像小提琴演奏家,大家看,老師這里有兩條線,你認為哪條線符合小蜜蜂的飛行路線?為什么呢?(解釋“八字”飛行路線)
6、下面讓我們跟著蜜蜂飛一飛吧!
三、新授課
1、看著大家剛剛飛得這么賣力、這么勤勞,老師忍不住想唱首歌夸一夸大家。
2、大家想不想夸一夸自己呢?那先請同學們把歌曲的.節奏來拍一拍吧!(教師領打第一段,其他兩段由學生自行拍打)
3、同學們的小手拍得真準確,請同學跟著音樂來唱唱吧!(從歌曲音準、節奏、休止符、咬字吐字來處理歌曲)
4、同學們的歌聲真動聽!老師把旋律給大家畫出來了,大家一起來找找相同樂句吧!
5、今天老師要教給大家一種用身體語言表現音高的形式,叫柯爾文手勢。下面我們來學5、4、3這三個音。
6、用柯爾文手勢試著唱一下旋律。
7、老師請大家一起來表演一下這首歌曲吧!(小組合作表演)
8、分組表演(有唱有表演)
9、同學表演得真好,真像一群小蜜蜂在飛一樣!老師還給大家改編成了一首小合唱,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吧!(輔導學生二聲部輪唱)
10、小蜜蜂剛剛偷偷跟老師說它們剛睡醒,飛得很慢,請同學們按照mp漸慢的速度力度把第一句放慢速度演唱,這時候突然看見了鮮艷的花朵,速度變快了,第二句我們用f漸快的力度速度來演唱一下,最后采完花蜜小蜜蜂感覺累了,飛行速度又慢下來了,我們用mp漸慢的力度速度來唱第三局。讓我們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體會一下小蜜蜂勞動時的心情吧!
四、拓展:
學習歌曲前,我們聆聽了小提琴演奏的《蜜蜂》,老師今天還給大家帶來一首鋼琴演奏的小蜜蜂,叫做《野蜂飛舞》,瞧,它們來啦??
五、小結:
同樣是演奏小蜜蜂,只是用了不同的樂器,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感受呢?!老師希望大家要從日常生活中善于發現音樂、體會音樂,更要像蜜蜂一樣熱愛勞動,刻苦學習,最后讓我們伴著優美的歌聲飛出教室吧!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看圖連貫的說一段牛牛上學的話,能說明白怎樣幫助牛牛做到按時上學。
2、知道牛牛上學遲到的原因,初步養成按時上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看圖連貫的說一段牛牛上學的話
教學難點:能說明白怎樣幫助牛牛做到按時上學。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牛牛上學發生了什么事?讓學生看懂圖畫和下面3個題目的內容和要求。
2、指導學生看圖,初步說說圖意。
先讓學生看4幅圖,自言自語說圖意。教師巡回了解學生自學情況。對學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多加指點,并鼓勵他在全班交流時勇敢發言。
看圖說話交流:
圖1、晚上什么時候牛牛在干什么?
生:晚上10點鐘了,牛牛還在(房間里)看電視。
圖2、早上幾點鐘牛牛在干什么?
生:早上8點鐘,太陽爬進窗口了,牛牛還在睡大覺(還沒有起床)。
圖3、牛牛上哪兒去?
生:牛牛上學去。
牛牛怎樣上學去?
生:牛牛背著書包,一邊吃燒餅,一邊急急忙忙上學去。
圖4、牛牛到學校,老師怎么說?
生:牛牛趕到學校,已經上課了。老師說:牛牛,你怎么遲到了?牛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以上學生的回答,說的好的地方,教師要予以肯定。如太陽爬進窗口一邊吃燒餅,一邊急急忙忙去上學等。
3、4幅圖的圖意連起來說一段話。
(1)要學生想想連起來說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如第1幅圖與第2幅圖之間要加第二天等。
(2)學生自言自語說一遍,可以有所想象,有所創造。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去聽聽。
(3)請部分學生說給大家聽聽。
4、師生共同討論。
我們要對牛牛說些什么?
(1)晚上看電視時間不能太晚。晚上睡覺遲,影響身體健康,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2)要養成按時睡覺、按時上學的習慣。
附板書:
5、牛牛上學
晚上
看電視
晚睡
早上
晚起
上學
遲到
設計方案 篇3
節目1:心有靈犀
節目組成員:8人
所需道具:詞匯卡
游戲規則:兩人一組,面對面,將各種詞匯分為若干類,選手可自主選擇一類,一人用身體語言比劃,另一人猜,在一分鐘之內才對3個者即過關,選手有兩次放棄權。
獎勵方法:在一分鐘內猜對3題者獲得2張獎票,3題以上的獲3張獎票。
節目2:巧力搬物
節目組成員:8人
所需道具:兩個筐、氣球
游戲規則:分2組進行比賽,每組2人,時間為一分鐘。在場地兩端各放置兩個筐(兩個筐中放滿氣球,另兩個不放),從放置球的筐中取出求,用頭和肩膀夾住迅速跑向另一端,將球放入筐中,每次兩人進行比賽,運送球數量多的為勝。
獎勵方法:一分鐘運3-5球獲2張獎票,6個以上獲3張獎票,參與者1張。
節目3:“iq”大比拼
節目組成員:6人
所需道具:0號圖紙10張、記號筆2支
游戲規則:本游戲采用抽題的形式。參加者如果能答對題卡上題目,即可獲得獎票2張。(答題后要求交還題卡)
獎勵方法:答對1題,獲獎票2張。
節目4:搶凳子
節目組成員:6人
所需道具:凳子3張哨子1個
游戲規則:每輪游戲需5人參加。游戲場地中央會擺有3張*攏的凳子,5人圍著凳子各站定一個點。根據主持人的提示,5人圍著凳子走動或做其他動作,待主持人哨聲響后,能迅速搶做到凳子的那3人即勝出。可獲獎票3張,其他兩人各獲獎票1張。
獎勵方法:搶到凳子的3個各獲獎票2張,其他2個參與者各獲獎票1張。
節目5:運氣球
節目組成員;6人
所需道具:氣球20個繩子
游戲規則:此游戲為兩人制,要求兩人背對背,中間夾著氣球走動。如果兩人能在一分鐘內把氣球運到指定位置即可獲得獎票1張。一分鐘內可運兩個氣球到指定位置,兩人各獲得獎票2兩張,一分鐘內可運氣球叁個的各獲得獎票四張。
獎勵方法:一分鐘內只運一個氣球獲獎票1張,運兩個氣球獲獎票2張,運叁個氣球獲獎票3張。
節目6:綁腿
節目組成員:6人所需道具:3張桌子、20根繩子、3個瓶子(塑料的)
游戲規則:1)在叁張桌子上分別放上叁個塑料瓶
2)參賽者在距離桌子十米處準備
3)每一次由叁個組參加比賽,每組叁個人相互用繩子綁住腿
4)由十米處開始跑向桌子,拿到瓶子再往回到起點
5)以速度快慢決定勝負
獎勵方法:最快的.獲獎票各3張,第二的獲獎票各2張,最后的獲獎票各1張。
節目7:猜謎
節目組成員:8人
所需道具:繩子2根
游戲規則:在規定的時間內,猜一定數目的“謎語”,根據個人所猜該“謎語”的對錯,進行不等的獎券獎勵。本活動謎語總數為500個。
獎勵方法:答對題目著獲獎票2張。
節目8:拋球
節目組成員:5人
所需道具:籮筐1個籃球4個
游戲規則:參加人員必須站在指定位置拋球,人與籮筐之間的距離為2米。每一個參賽人員共有3次拋球機會,球一定要投入籮筐不能彈出,方可計分。如彈出不計分,計分方式按籮筐中的球的個數發獎票。
獎勵方法:筐中有1球的獲2張獎票,有2個球的獲獎票3張,有3個球的獲獎票4張。
節目9:吹氣球
節目組成員:5人
所需道具:氣球XX個秒表1個
游戲規則:參加比賽人員5人一組,同時吹氣球按吹爆的個數發獎。
獎勵方法:吹爆1個氣球獎勵2張票,吹爆2個氣球獎勵3張,吹爆個氣球獎勵4張,吹爆4—5個氣球獎勵5張票。
節目10:吹蠟燭
節目組成員:5人
所需道具:蠟燭30支打火機1個
游戲規則:將點燃的10支蠟燭擺放成一排,蠟燭之間相距10cm,參賽人員必須站在距蠟燭1m處,開始吹蠟燭,參賽人員只能一次性的一口氣吹蠟燭,不允許連續吹兩次,否則無效。
獎勵方法:一次性吹滅蠟燭1—2支者獎勵2張票,3—4支獎勵3張,5—7張獎勵4張,8—10支獎勵5張票。
設計方案 篇4
一、區域地質背景
區域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內蒙古中部地槽褶皺系(Ⅰ級),蘇尼特右旗晚華力西地槽褶皺帶(Ⅱ級),哲斯―林西復向斜(Ⅲ級)之東部。
1.地層
區域地層區劃屬于濱太平洋地層區、大興安嶺―燕山地層分區,烏蘭浩特―赤峰地層小區。出露地層主要有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1)古生界二疊系下統大石寨組(P1d)
古生界二疊系下統大石寨組,為一套中酸性火山巖和碎屑沉積巖,厚度較大。由于蝕變作用,局部地區出現鉛鋅礦化帶。故古生界二疊系下統大石寨組砂板巖、硅化灰巖為鉛鋅礦體圍巖。
(2)中生界侏羅系上統(J3mn)
根據巖性組合特征為瑪尼吐組。瑪尼吐組(J3mn)為一套陸相安山質火山巖及火山碎屑沉積巖建造,主要巖性為安山巖、安山質巖屑晶屑凝灰巖及安山質凝灰礫巖及凝灰質砂巖。
(3)新生界第四系(Q)
新生界第四系廣泛分布,區域上出露全新統,分布于低洼地帶和溝谷地帶,為近代的松散堆積物。
2.構造
本區構造較發育。主要表現為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褶皺構造主要為華力西晚期形成的北東向黃崗梁復式背斜,構成了區內褶皺構造的主體。
斷裂以北東向、北西向最為發育,南北向和近東西向構造次之。北東向是區域性主干斷裂,以壓扭性為主,南北為扭性斷裂,東西向和北西向斷裂分別呈張扭性和張性。
3.巖漿巖
本區巖漿活動較為強烈。侵入巖分布明顯受北東向構造控制,呈北東向帶狀展布。巖漿活動主要以燕山晚期為主,侵入體巖性為花崗斑巖(γπ),多以小型巖枝產出。區內其它脈巖主要有閃長玢巖脈、二長斑巖脈等。
二、礦區地質概況
1.礦區地層
礦區內出露地層為:古生代二疊系下統大石寨組(P1d)、中生界侏羅系上統瑪尼吐組(J3mn)、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統(Q)。地層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古生界二疊系下統大石寨組(P1d)
該地層在礦區內出露廣泛。巖性為淺變質砂板巖類,屬海相砂泥質~碳酸鹽沉積建造,相當于區域上的大石寨組下段。地層總體呈北東向展布。主體傾向為南或南東,傾角36°~48°。主要巖性為變質粉砂巖、變質細砂巖、板巖、碳質板巖及硅化灰巖,為鉛鋅礦的賦礦地層。
(2)中生界侏羅系上統瑪尼吐組( J3mn)
該地層主要分布在礦區的西北部。屬陸相安山質火山熔巖和火山碎屑巖建造,地層走向總體呈北東向展布,傾向南,傾角34°。主要巖性為安山巖、安山質巖屑晶屑凝灰巖、凝灰質礫巖及凝灰質砂巖。
(3)第四系全新統(Q)
第四系地層為松散堆積物,主要分布在一采區、二采區東部地勢低洼地帶,為風成砂和殘坡積碎石,厚度1.0-5.0m,現多為農田。
2. 構造
(1)單斜構造
礦區構造僅發育有晚古生界復式向斜構造的一部分,二疊系地層多呈傾向南或南東,傾角36°~48°的單斜產出,是礦體的賦礦層位。
(2)斷裂構造
規模較大的斷裂僅見礦區北西部,寬1.0~5.0m,貫穿礦區并延伸礦區以外,全長320.0余米,走向近南北。斷層南段位于大石寨組地層內,以構造角礫巖發育于地表,局部具有明顯的褐鐵礦化,北段進入花崗斑巖和瑪尼吐組火山巖中,局部被花崗細晶巖脈和石英脈充填,斷層走向呈舒緩波狀,傾向東南,傾角40°~60°,斷層性質屬壓性,對礦體無破壞作用。
(3)控礦構造
礦區內已發現的`鉛鋅礦體,均沿斷裂破碎帶充填成礦。礦體總體走向為近東西向和北西西向與地層走向近同。沿斷層破碎帶充填石英脈,并有較強的鉛鋅礦化,并形成礦體。斷層面產狀較陡,均在60°左右,其構造性質明顯為張扭性,是礦體的容礦構造。
3.巖漿巖
巖漿巖僅出露于礦區北西部,面積較小,為燕山晚期花崗斑巖。巖體呈狹長厚大的脈狀展布,巖性為淺肉紅色花崗斑巖,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主要為石英和長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堿性長石、鈉長石和少量黑云母,該巖體侵入二疊系下統大石寨組地層。
三、地殼穩定性
根據GB/187306-20xx《中國地震參數區劃圖》(1: 400萬)《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扎魯特旗香山鄉鉛鋅礦所在區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 05g,對照地震烈度為Ⅵ級。經現場調查與資料分析,本區地殼一直處于基本穩定狀態,未發生過較大地震,區域地殼基本穩定。
四、水文地質條件
(一)、地下水類型
根據礦區含水層巖性及地下水賦存特征,礦區地下水分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與基巖裂隙水兩種類型。
(二)、含水層分布及特征
1.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
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為全新統殘坡積砂礫石含水層,分布在山間溝谷地帶。巖性主要為風成砂、砂礫碎石,含水層厚度5.0-10.0m,水位埋深3.0~6.0m,據現場民井調查,單井涌水量0.1 L /S,富水性弱。水化學類型屬于HCO3-Ca及HCO3-Mg型水,礦化度<1.0g/L.
2.基巖裂隙水
據礦區水文地質資料,含水層為下二疊統大石寨組變質砂巖、板巖和上侏羅統瑪尼吐組火山巖。地表巖石風化裂隙比較發育貯存風化裂隙水。地下水埋深隨地形變化,一般在25.0~30.0m之間,厚度5.5-6.5m,單井涌水量5.0t/d,富水性差。地下水水質較好,多為HCO3-Ca及HCO3-Mg型,PH值7.34~7.65,礦化度<542.2mg /L.
(三)、地下水補給、徑流與排泄
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直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其徑流受地形和地層產狀控制,總體徑流方向由北西向南東。排泄方式以側向徑流為主,其次為植物蒸騰。基巖裂隙水則以側向徑流方式匯入區域含水層。 (四)、礦區水文地質勘探類型
根據《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GB12719-91),確定礦區水文地質勘探類型屬于Ⅱ類I型,即以基巖裂隙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礦床。
五、工程地質條件
(一)、巖土體類型、分布及特征
根據礦區地層巖性、巖土體結構及工程地質特征,將礦區巖土體類型劃分為三種類型。
1.硬質巖
硬質巖主要分布在礦區西北部基巖裸露的高位山坡及山脊,面積不大較連續。巖性為花崗斑巖、安山巖、安山質凝灰巖。節理裂隙中等發育,一般1.0~3.0條/O,多閉合,無充填物,巖石極為致密堅硬。花崗斑巖、火山巖新鮮巖石的承載力特征值3100.0~3500.0KPa.
2.較硬質巖
主要為變質砂巖、變質粉砂巖及板巖,灰黑色~黃綠素色,厚層狀結構,節理裂隙發育,多被碳酸鹽充填,巖層較堅硬,巖石承載力2500.0~3000.0KPa.巖石風化帶厚度30.0~25.0m,巖石強風化帶承載力為40.0 KPa.
3.碎石土
碎石土主要分布在礦區溝谷地帶,巖性為第四系坡洪積碎石、砂土,厚度1.0~5.0m。其中砂土主要成分由石英、長石組成,結構松散,稍密。承載力特征值80.0.0~120.0KPa,碎石多為基巖風化物,成角礫狀,分選差,一般粒徑5.0~15.0mm,承載力特征值100.0~1500.0 KPa.
(二)、不良工程地質問題
1.軟弱巖層分布與特征
根據礦區地質勘察報告,礦區不存在軟弱巖層。
2.節理裂隙與斷裂帶分布與特征
本礦山斷裂構造不發育,節理裂隙較發育。近地表基巖風化,為節理裂隙主要分布區。其裂隙屬于層間裂隙被風化裂隙分割, 裂隙寬度不大。在開采第一中段時,要注意防護,以免產生地質災害。
3.風化層分布與特征
巖石風化帶厚度25.0~30.0m,分為強風化帶、中風化帶和微風化帶。由于風化裂隙發育,局部地段巖石整體穩固性有所降低,開采時應加強支護。
(三)、工程地質勘探類型
按照《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GB12719-91),礦區工程地質勘探類型屬于Ⅱ類Ⅱ型,即以塊狀巖類為主,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的礦床。
設計方案 篇5
第1章 需求分析
校園網必須具備教學、管理和通訊三大功能。教師可以方便地瀏覽和查詢網上資源,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學生可以方便地瀏覽和查詢網上資源實現遠程學習;通過網上學習學會信息處理能力。學校的管理人員可方便地對教務、行政事務、學生學籍、財務等進行綜合管理,同時可以實現各級管理層之間的信息數據交換,實現網上信息采集和處理的自動化,實現信息和設備資源的共享,因此,校園網的建設必須有明確的建設目標。
一個良好的設計方案除體現出網絡的優越性能之外,還體現在應用的實用性、網絡的安全性、易于管理性和未來的可擴展性。因此,設計時要考慮以下問題:
① 要適應未來網絡的擴展和拓撲結構的變化。
② 要能為特定的師生用戶或用戶組提供訪問路徑。
③ 要保證網絡能不間斷地運行。
④ 當網絡擴大和應用增加時,變化的網絡結構要能應付相應的帶寬要求。 ⑤ 使用頻率較高的應用能夠支持網上大多數的師生用戶。
⑥ 能合理地分配用戶對網內、網外的信息第一文庫網流量。
⑦ 能支持較多的網絡協議,擴大網絡的應用范圍。
⑧ 支持IP的單點傳送和多點廣播數據流。
1.1項目概況
本次項目是為**中學建設的一個校園網,這個學校有一棟教學樓、一棟實驗樓、一棟圖書館、一棟辦公樓、兩棟女生宿舍和兩棟男生宿舍,教學樓、實驗樓都為六層,每層有十個教室,圖書館、辦公樓為三層,辦公樓一層有十二個辦公室,一個辦公室內最多有四臺計算機,圖書館三樓為電子閱覽室,一二層為圖書室,學生宿舍有六層,每層有二十四個寢室,每個寢室最多有六臺計算機,每個教室或者辦公室或者寢室內只安裝一個以太網接口,如老師或學生要連接多臺計算機需自己配置以太網交換機,該學校的中央機房設在電子閱覽室旁邊,該校園網中要求每臺計算機都能連接互聯網,局域網資源共享,局域網內采用VLAN技術限制不同辦公室的部分訪問。
該學校的平面分布圖(如圖1.1.1):
的安全與可靠; 圖1.1.1 1.2校園網的總體設計原則 先進性。以先進、成熟的網絡通信技術進行組網,支持數據、語音、視像等多媒體應用,用基于交換的技術替代傳統的基于路由的技術; 開放性。網絡協議采用符合ISO及其他標準,如IEEE,ITUT,ANSI等制訂的協議,采用遵從國際和國家標準的網絡設備; 可靠性。選用高可靠的產品和技術,充分考慮系統在程序運行時的應變能力和容錯能力,包括交換機、路由器以及網絡服務器的可靠性,從而確保整個系統
可擴展性。網絡設計應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升級能力,選用具有良好升級能力和擴展性的設備。在以后對該網絡進行升級和擴展時,必須能保護現有投資。應支持多種網絡協議、多種高層協議和多媒體應用;
可管理性:利用圖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簡潔的操作方式,合理地網絡規劃策略,提供強大的網絡管理功能;使日常的維護和操作變得直觀,便捷和高效;
安全性:內部網絡之間、內部網絡與外部公共網之間的互聯,利用VLAN/ELAN、
防火墻等對訪問進行控制,確保網絡的安全;
投資保護:選用性能價格比高的網絡設備和服務器;采用的網絡架構和設備充分考慮到易升級換代,并且在升級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硬件設備和軟件投資;
易用性:應用軟件系統必須強調易用性,用戶界友好,帶有幫助和查詢功能,用戶可以通過Web查詢。
1.3網絡部分的總體要求
滿足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要求,為各類應用系統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路,共享各種教學資源。
良好的性能,能夠支持大容量和實時性的各類應用。
能夠可靠的運行,較低的故障率和維護要求。
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未來升級擴展容易,保護用戶投資。
用戶使用簡單、維護容易。
1.4系統部分的總體要求
易于配置:所有的客戶端和服務器系統應該是易于配置和管理的,并保障客戶端的方便使用;
更廣泛的設備支持:所有操作系統及選擇的服務應盡量廣泛的支持各種硬件設備;
穩定性及可靠性:系統的運行應具有高度穩定性,保障系統的高性能無故障運行;
可管理性:系統中應提供盡量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便于系統管理員在任何位置方便的對整個系統進行管理;
更低的總成本:系統設計應盡量降低整個系統總成本;
安全性:在系統的設計、實現及應用上應采用多種安全手段保障網絡安全。 除了滿足上述的基本特征外,本項目的設計還應具有開放性、可擴展性及兼容性,全部系統的設計要求采用開放的技術和標準選擇主流的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保障系統能夠適應未來幾年網絡發展需求,便于網絡的擴展和校園網的結構變更。
第2章 設計目標
2.1商業目標
主要用于多媒體教學、行政辦公、學籍和人事管理、圖書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共享、視頻點播、WEB服務、電子公告、科研和技術交流以及Internet應用等。
提高教員的效率,允許教員和其他學校的同仁一起參與更多的項目研究,提高學生的效率,消除交作業難的問題,允許訪問者使用他們的個人計算機從園區網絡訪問互連網絡,保護網絡防止入侵。
2.2技術目標
整個系統采用先進的教師機網絡技術、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與與Internet的互聯,創造網際互聯通信環境,方便、快捷、低耗地獲取國內外的最新信息、輔助師生教學和科研活動;為學校各部門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提供保證;保證網絡高性能、可擴展。
整個校園網應達到以下目標:
網絡項目建成后必須實現以下的功能需求:建設一個通暢、高效、安全、可擴展的小型校園網絡,支撐校園網的各種信息獲取,共享各種教學資源,降低校園網絡的總體運行費用。網絡系統必須運行穩定。
校園網需要滿足校園人員各種計算機應用系統的操作和信息獲取要求。 校園網要具備良好的可管理性。減輕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提高網絡系統的運行質量。
校園網要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能夠滿足校園網未來發展的需要,保護學校的投資。
整個項目的施工,在技術上要保證在今后3到5年之內不落后,保持技術的先進性,符合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
在項目實施完畢之后,系統集成商要對校園的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并移交全部的項目工程資料,保證校園網的正常運行和管理維護。
第3章 網絡技術選擇
3.1校園網的組網技術
主干網主要選擇千兆以太網技術來構建校園網絡,對兩層結點和桌面微機的接入也采用快速以太網,建立一個基于多層、全交換的虛擬園區網。
校園網在設計上應具備以下特性才能夠滿足需求,并保證建成后的網絡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具有較強的可用性和一定的先進性。
①高性能與技術先進性
校園網網絡系統要求具有較高的數據通信能力和較大的帶寬;并在主干網上提供較強的可擴展性。為了及時、迅速地處理網絡上傳送的數據,網絡應有較高的網絡主干速度。
②高可靠性
網絡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和足夠的冗余,提供拓撲結構及設備的冗余和備份,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個網絡系統的癱瘓,要避免網絡出現單點失效。在網絡骨干上要提供備份鏈路,提供冗余路由。在網絡設備上要提供冗余配置,設備在發生故障時能以熱插拔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恢復,把故障對網絡系統的影響減少到最小,避免由于網絡故障造成用戶損失;
③安全性
校園網作為一個支持眾多用戶、同時和INTERNET/CERNET存在連接的網絡,網絡安全性在整個網絡中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應該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網絡的安全性,以保證網絡正常運行。網絡中應采取多種技術從內部和外部同時控制用戶對網絡資源的訪問。網絡系統還應具備高度的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夠防止非法侵入和信息泄漏。
④可管理性
強有力的網管軟件是有效地進行網絡管理的助手,網管軟件應能夠支持對網絡進行設備級和系統級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瀏覽器進行網絡設備的管理及配置。靈活的設置每個用戶對Internet訪問功能,能夠對每個用戶實行管理;并且能夠實現計費管理。
⑤可擴充性
隨著應用規模的不斷擴大,要求網絡可以方便地擴充容量,支持更多的用戶及應用;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必須能夠平滑地過渡到新的技術和設備,保證現有的.投資。
⑥VLAN劃分
根據校園網的實際需求,屬于同一部門的工作人員可能在不同的建筑物中,但需要在一個邏輯子網內。網絡站點的增減,人員的變動,無論從網絡管理,還是用戶的角度來講,都需要虛擬網技術的支持。因此在網絡主干中要支持三層交換及VLAN劃分。在整個網絡中使用虛擬網技術,以提高網絡的安全性和靈活性。
⑦多層交換技術
通過三層交換技術,特別是基于硬件的第三層交換,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換機的包處理能力,實現真正的線速交換。
⑧對多媒體應用的支持
校園網要求具有數據、圖像、語音等多媒體實時通訊能力;并在主干網上提供足夠的帶寬和可保證的服務質量,滿足大量用戶對帶寬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發的數據傳輸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網絡傳輸的延遲。整個網絡在服務質量、預留寬帶設置、合理進行帶寬管理方面應提供優良的品質。
第4章 網絡設備的選擇
4.1中央機房設備選型
中央機房作為全校的信息核心,采用華為8512高端多層交換機,邊界采用華為NE40路由器。
4.2 圖書館設備選型
圖書館是全校區的計算機實驗中心,節點數目多,網絡訪問量大。采用銳捷37系列三層交換機作為匯聚層,在各個機房采用二層可管理交換機21系列接入。37系列交換機上連接NAT服務器提供計算中心的網絡訪問。
4.3 實驗樓設備選型
實驗樓為辦公和教學以及試驗的綜合教學大樓,節點數目較多,流量較大。采用銳捷的21系列可管理交換機。
4.4 宿舍樓設備選型
宿舍樓人數多,流量大。在這里采用接入層交換機。考慮到安全和方便管理,在此采用可管理的二層交換機。并在接入層交換機上開啟計費認證功能,配合認證服務器,和DHCP服務器的OPTION 82功能使得認證前用戶為192.168.x.x的私有地址,可以訪問校園網的服務器。認證過后重新分配為222.22.x.x的公有ip,可以訪問Internet。結合此特點,可以采用銳捷的21系列可管理交換機。
4.5 辦公樓設備選型
由于節點數目僅僅有12個,并且平時基本上沒有什么網絡流量,故采用一臺銳捷21系列24換機即可滿足需求。
第5章 網絡拓撲結構及接入Internet設計
5.1拓撲結構的選擇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目前大多數使用的有三種:星型拓撲結構、環型拓撲結構、總線型拓撲結構。
由于星型結構便于集中控制,因為端用戶之間的通信必須經過中心站。由于這一特點,也帶來了易于維護和安全等優點。端用戶設備因為故障而停機時也不會影響其它端用戶間的通信,所以我們設計時采用這一結構。雖然這種結構非常不利的一點是,中心系統必須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因為中心系統一旦損壞,整個系統便趨于癱瘓。單是我們決定對中心系統采用雙機熱備份,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以下是校園網絡的網絡拓撲結構示意圖(結構如圖6.1.1):
5.2 接入Internet設計
Internet接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種:撥號上網方式,使用ISDN專線入網,使用ADSL寬帶入網,使用DDN專線入網,使用幀中繼方式入網,局域網接入。
由于DDN專線接入的特點是傳輸質量高,信道利用率高;傳輸速率高,網絡時延小;數據信息傳輸透明度高,可支持任何規程,可傳輸語音、數據、傳真、圖象等多種業務;適用于數據信息流量大的校園;網絡運行管理簡便,對數據終端的數據傳輸速率沒有特殊要求。因此,校園網采用DDN專線接入的方式上網,校園內上網采用NAT的方式,保證師生上網方便。
總 結
本文針對校園網絡方案設計進行研究,校園網絡方案設計主要問題是要解決網絡拓撲結構的設計。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要對這個校園整體的情況做一個詳細的了解,然后再做需求分析,做好需求分析之后才能對整個校園網絡進行設計,對設計的原則及目標進行研究,并對網絡技術及網絡設備進行選擇,做好以上工作之后就可以對整個網絡的拓撲結構進行設計了,這些全部弄完之后就可以接入Internet了。至此,整個網絡設計完成。
致 謝
本論文是在選題及研究過程中得到李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從論文選題到搜集資料,從開題報告、寫初稿到修改,李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謹向李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時還要感謝這兩年多的大學生活,感謝所有老師同學以及我的家人和那些永遠 也不能忘記的朋友,他們的支持與情感,是我永遠的財富。
設計方案 篇6
(一)薪酬的概念與構成
所謂薪酬是指員工從事企業所需要的勞動,而得到的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所表現的補償,是企業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與傳統的工資概念所不同的是,薪酬還包含了非貨幣形式的報酬。
(二)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性
薪酬分配的目的絕不是簡單地“分蛋糕”,而是通過分蛋糕使得企業今后的蛋糕做得更大。價值分配不僅是一項技術工作,它更是一種戰略思考。因此,在設計薪酬體系時,必須弄清楚其根本目的,而不是局限于解決企業眼前企業的薪酬問題和人力資源部的專業工作,否則,雖然眼前的問題暫時解決了,薪酬制度也建立起來了,但新的問題一旦出現,薪酬制度又無法適應,甚至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另外,如果經常變動企業的薪酬制度必然會給企業帶來震蕩,甚至引發一系列的問題,給企業帶來災難。認為,從根本上思考,企業的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薪酬分配必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分配是人力資源價值鏈管理的終結,同時也是價值管理的起始。當一次價值創造過程完成時,如果價值分配不合理,那么人們就不會開始第二次價值創造,企業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價值分配中現在與將來的'矛盾、老員工與新員工的矛盾及團體和個體之間的矛盾;
2.薪酬分配必須強化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3.薪酬分配必須能夠支持企業戰略的實施,這就必須考慮到薪酬分配中的外部競爭性原則和內部公平性原則;
4.薪酬分配有利于培育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核心競爭能力的本質就是承載在企業人力資源(資本)身上的核心知識和技能,以及對這些核心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共享及不斷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企業的薪酬制度不僅僅是企業的一項基本的管理制度,它更是一種機制,是企業培育核心競爭能力的保障。企業確定了自己核心競爭能力所需要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后,企業薪酬設計就應該向具備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傾斜。這是企業薪酬體系設計的重要性體現,也是企業薪酬體系設計首先應遵循的原則;
5.薪酬分配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企業的核心、關鍵人才;
6.薪酬分配有利于營造響應變革和實施變革的文化等。
(三)薪酬分配的四個基本命題
1.關于價值創造者--誰創造了企業的價值?農業經濟時期價值創造的主導要素是土地和勞動;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是資本、企業家和勞動;當代新經濟時期是企業家、知識、資本和勞動;知識經濟時代是人才主權時代,人才贏家通吃的時代,知識與職業企業家成為企業價值創造的主導要素,具有對剩余價值的索取權。
2.關于價值貢獻度--創造了多少價值?這就是薪酬分配中的價值評價問題,它涉及到評價的因素、評價的標準、評價的方法和程序等。
3.關于價值的分配形式--拿什么分給價值創造者?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薪酬形式。
4.關于價值分配量值--給價值創造者分多少?一個企業能分享的利益是有限度的,價值分配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在價值分配中我們要掌握兩個原則,即二八原則和分層原則。
首先,我們要掌握二八原則。根據價值創造的規律性,在一個企業中20%的人創造了80%的價值,因此在價值分配中,一定要弄清楚對于企業來說哪些人屬于這20%,這些人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有直接的影響。
其次,我們要掌握分層原則。客觀、公正的分配必須建立在客觀公正的評價基礎上。由于企業中各層各類人員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其貢獻形式也不一樣,為了保證激勵的有效性,必須對不同人員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設置不同的分配權重。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11-08
經典設計方案12-01
【經典】設計方案07-22
設計方案【精選】07-29
設計方案(精選)07-27
(經典)設計方案07-28
(精選)設計方案09-04
(經典)設計方案08-30
[精選]設計方案08-24
設計方案(經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