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老師試題及答案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經常跟試題打交道,借助試題可以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那么問題來了,一份好的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老師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老師試題及答案 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 、對學生的培養及全面素質的提高,起關鍵作用的是教師的( C )
A、能力 B、學識 C、態度 D、方法
2、學生在學校各項權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項權利是( A )
A、受教育權 B、生命健康權 C、性的不可侵犯權 D、人身自由權
3、教師未經學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張榜公布,或讓學生分發試卷即侵犯學生的( A )
A、隱私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人身自由權
4、關于“師愛”,下列正確說法是( C )
A、出于私情之愛 B、對少數優秀學生的關愛 C、嚴慈相濟,既有母愛的純真、慈祥,又有父愛的嚴格、莊重 D、師愛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5、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自身的發展,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 D )
A、復雜性、創造性 B、連續性、廣延性 C、長期性、間接性 D、主體性、示范性
6、在對待學生的不同態度中,下列哪種類型普遍受學生歡迎( B )
A、對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權威型
7、下列哪種課程觀沒有體現“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思想( A )
A、課程即知識 B、課程即復雜會話 C、課程即活動 D、課程即經驗
8、關于“教材”,表達適當的選項是( D )
A、學校教學的惟一依據 B、教師教學用書 C、學生學習的客體和目的 D、落實課程標準的媒介
9、新課程特別強調引導學生建立哪種新的學習方式( C )
A、合作學習、接受學習和體驗學習 B、探究學習、實踐研究和反復鞏固學習
C、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D、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和班級學習
10、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為的是增強課程的( B )
A、統一性 B、適應性 C、規范性 D、選拔性
11、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 D )
A、傳授知識的過程 B、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雙基的過程 C、交往互動過程 D、生命意義的實現過程
12、與新課程的開放性、生成性不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是( A )
A、教學過程的預定性 B、教學設計預留空間 C、培養學生多向思維、求異思維的習慣 D、善于利用“突發事件”
13、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做出明確說明的是( C )
A、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B、1986年美國《卡內基報告》
C、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 D、1995年國務院《教師資格條例》
14、“學高為師”、“良師必須是學者”,強調哪一類知識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A )
A、本體性知識 B、條件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文化知識
15、教師教學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視角是( D )
A、以回顧學生的視角進行反思 B、通過約請同事、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C、通過閱讀理論文獻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D、以教師的視角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1個小題,15個空,每空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6、 理想信念 是道德之本, 教育觀念 是師德之魂。
17、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師體罰、 變相體罰 和不作為侵權行為造成的。
18、 平等、民主、合作 是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理念。
19、教學大綱側重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課程標準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目標的同時,還關注學生學習的 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20、課程綜合性是新課程特點之一,其綜合性表現為 加強學科綜合 設置綜合課程、增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1、教學大綱相對強調教師的教,課程標準更強調 學生的學 ,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22、新課程標準從內容上看,關注學生的' 學習興趣與經驗 ,精選 終身學習必備 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23、能夠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是 校本 課程。
24、一般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偏重 科學世界 ,遠離生活世界和兒童世界。
25、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 素材性資源 和 條件性資源 兩大類。
26、教師專業化是使教師從 普通職業 型轉化成 專業職業 并獲得相應專業地位的過程。
三、概念辨析和觀點簡答: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7、教師侵害學生受教育權常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l)侵犯學生受教育機會平等的權利(1分)
。ǎ玻┣趾W生參加考試的權利(1分)
。ǎ常┣址笇W生上課學習的權利(1分)
(4)侵害學生受教育的選擇權(1分)
。ǎ担┣址笇W生在升學、復學方面的同等權利(1分)
28、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答:(1)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學生;(1分)
。2)以愛為基礎,信任、理解學生;(1分)
。3)面向全體,因材施教;(1分)
。4)講求民主,寬松和諧;(l分)
。5)塑造和提升現代教師人格。(1分)
29、簡述確立三維目標對于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意義。
答:(1)有利于改變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現象(1分)。
(2)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和體驗,注重學習者的學習經歷和學習經驗,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方法(2分)。
(3)課程本身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使日常的學科學習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2分)。
30、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哪些變化?
答:(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發展轉變;
(2)由“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ǎ常┯伞耙越潭▽W”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ǎ担┯伞爸R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答對1點得1分,總分不超過5分)
31、新課程學生評價改革的重點是什么?
答:(1)在評價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別與選拔,重視發展(1分)
(2)在評價內容方面,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關注個體差異(1分)
(3)在評價主體方面,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1分)
。ǎ矗┰谠u價方法方面,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1分)
。ǎ担┥鲜龈饕c有說明的加1分。
32、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戰?
答:我國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專業化和專業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戰。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較高和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1分)
。1)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要求。(1分)
(2)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理念。(1分)
(3)實現角色的轉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目標。(1分)
(4)教師專業發展還應體現為教師對育人的責任感的提升。(1分)
四、分析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可任選2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33、某校初中二年級學生費某平時紀律松散,經常遲到,上課與鄰座講話,經老師多次教育仍無改變。該生家長因忙于做生意,對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趙老師雖然多次與其父母聯系但沒有找到其父母。趙老師認為,如果繼續讓費某隨班學習,會給其他同學帶來不良影響,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費某談話,要其自動退學。費某在老師的壓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厭學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經家長同意,輟學回家。這位班主任老師做法是否合理?請加以分析。
答:(1)停止學生上課的做法是不對的,侵犯了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教師要依法執教。(4分)
。2)分析與評論:停止違反紀律的學生上課,應符合教育活動的價值要求,與對學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學生違紀程度相適應,有充分客觀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班主任老師不得隨意不讓學生上課,不能帶有個人偏見和感情用事(4分);后進生的轉化需要教師的愛心、耐心和信心;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可偏愛,要講究教育藝術。(4分)
。ǎ常﹤人觀點: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實際,有一定操作性,(2——8分);看法獨到,有創造性和操作性,可再獎勵2分。但本題給分不超過20分。
34、結合自己所任學科的教學實際,談談從“知識本位”教學設計向“育人為本”教學設計轉變的基本要領。
答:(1)從目標設計與執行的角度,要實現從“知識目標”向“三維目標”轉變;
(2)從內容選擇與轉化的角度,要實現從“封閉、單一、確定性內容”向同時兼有“開放、多元、不確定性內容”轉變;
(3)教師要變單向學生傳授固定知識向促進學生學會學習轉變,要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發展,要不斷增加創造性的教學設計;
(4)設計過程中要由過去過份關注教師的教向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體驗等轉變;
。5)教學過程中要由過去過分關注結論、結果向同時關注過程、方法、態度等轉變;
(6)教學評價中要由過去過分關注考試成績向同時關注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培養學生豐富個性等轉變。
。ù鸪觯眰基本要領4分,總分不超過20分)
35、美國教育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請你談談對這個教師成長公式的理解和體會。
答:這個公式反映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因為,經驗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但沒有反思的經驗是封閉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4分)
在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以下功能:
。ǎ欤┓此际菇處熤匦抡一厥サ淖晕,相信自己才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
。ǎ玻┓此际菇處熾[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ǎ常┓此际浅浞滞诰蜃约簩I發展資源的主要方式。
教師老師試題及答案 2
一、填空:
1、《紅色的和諧》是法國著名的__________所創。
2、北宋畫家王希孟的__________,全圖長1119.5厘米,高51.5厘米,是我國古代繪畫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用筆,中國畫技法屬于。在技法上,筆不是指毛筆,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4、畢加索是__________籍的畫家、雕塑家、版畫藝術家,是__________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5、《椅中圣母》描繪的是__________中的圣母和圣嬰。
6、純度是指色彩的__________
7、在色環中,__________互成的色,為強烈對比。位于60°以內的色,為柔和對比。
8、課程的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改革。
9、美術史是研究__________的學問,包括有關美術作品、美術家、流派和風格的信息、闡釋和評價。
10、美術媒材是構成美術作品的__________,如顏料、紙張、粘土、畫布、電影膠片、錄像帶、木材和塑膠。
二、名詞解釋:
1、農民畫
2、版畫
3、肖像畫
4、二方連續
5、雕塑
6、成角透視
7、暈染
8、接染
9、明度
10、插圖
三、簡答題:
1、美術課程的性質與價值是什么?
2、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美術課程的教學建議是什么?
4、美術課程的評價建議是什么?
四、論述題:
1、以你最喜歡的一課為例,談一談新舊教材的區別?
2、一年級不同領域的目標是什么?并舉出典型的課題。
【參考答案】
一、填空:
1、《紅色的和諧》是法國著名的(馬蒂斯)所創。
2、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全圖長1119.5厘米,高51.5厘米,是我國古代繪畫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用筆,中國畫技法屬于。在技法上,筆不是指毛筆,而是指(勾、皴、點、染)等方法。
4、畢加索是(西班牙)籍的畫家、雕塑家、版畫藝術家,是(立體派)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5、《椅中圣母》描繪的是(宗教故事)中的圣母和圣嬰。
6、純度是指色彩的(鮮濁)。
7、在色環中,互成(150°--180°)的色,為強烈對比。位于60°以內的色,為柔和對比。
8、課程的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9、美術史是研究(美術發展過程)的學問,包括有關美術作品、美術家、流派和風格的信息、闡釋和評價。
10、美術媒材是構成美術作品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紙張、粘土、畫布、電影膠片、錄像帶、木材和塑膠。
二、名詞解釋:
1、農民畫:農民的畫。也包括漁民和其他勞動者的畫。在內容上主要表現農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隨意,經常借用民間美術,如剪紙、刺繡、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畫法上沒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講透視,總體上呈現出熱烈、明朗、質樸、稚拙的藝術風格。
2、版畫: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過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種繪畫。從拓印方法和材質上可分為七個類別:凸版型版畫、凹版型版畫、平板型版畫、孔版型版畫、獨幅版畫、玻璃版畫、拓篇。
3、肖像畫:人物畫的一種。專描繪人物形象之畫?煞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4、二方連續:是用一個單獨紋樣,按一定的形式法則,上下或左右連續或重復而成的。
5、雕塑:造型藝術的一種形式,是雕和塑的總稱。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種實在體積的形象。
6、如果物體的一個角與畫著相對,這種透視稱成角透視。
7、暈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國畫技法的異種。將兩只濕筆種的一只蘸顏色,將顏色涂染要求范圍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筆沿顏色的邊緣運行,同時帶少許顏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圍,使顏色產生深淺自然的過渡效果。
8、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將兩個在一個范圍的顏色,用清水銜接起來,產生自然過渡的效果。
9、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成為明度。
10、插圖:又名"插畫",繪畫的異中,指插附在書報雜志中的圖畫。一般份藝術插圖和圖解插圖。
三、簡答題:
1、美術課程的性質與價值是什么?
(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2)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3)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4)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5)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2、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2)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3)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4)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3、美術課程的教學建議是什么?
(1)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
(2)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3)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層面。
(4)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
(5)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與合作交流。
(7)教師影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游,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8)教師應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4、美術課程的評價建議是什么?
(1)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在重視教師與他人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可以采用問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方式。
學生在學習檔案中收集美術學習全過程的重要資料,包括演習記錄、構想草圖、設計方案、美術作業、相關美術信息(文字或圖像資料等)、自我評價以及他人評價的結果。
(2)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
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美術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需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3)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對學生美術作業應采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可以是分數或等級,可以是評語,也可以采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采用互評或座談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行和發展,并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
(4)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強調美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議美術教師在每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后,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以及需要改進之處。
四、論述題:
1、以你最喜歡的一課為例,談一談新舊教材的區別?
2、一年級不同領域的目標是什么?并舉出典型的課題。
1)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2)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3)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教師老師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教師素養試題及答案04-01
音樂教師試題及答案10-16
教師道德試題及答案08-30
學生與教師安全試題及答案03-17
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06-08
我的老師閱讀理解試題及答案11-07
教師法考試試題及答案04-11
教師考編試題及答案(精選18套)11-19
小學教師考試試題及答案10-25
教師證考試試題及答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