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時間:2022-07-18 09:16:1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通用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通用8篇)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課本第3~4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要求:通過分一分、擺一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分一分、擺一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筆算:6÷3

            指名筆算,反饋是請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及豎式中各部分名稱。

            2.分一分,說一說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動手分一分,回答以下問題:分成了幾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據分得的結果,分別列出相應的除法算式,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她們所表示的意思。

            1.揭題:在平均分一樣東西時,結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夠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這兩種情況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有剩余的情況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如何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二.新授

            1.出示例題,指名讀題。

            1)學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請學生將分的過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

            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別表示什么?

            2)寫出豎式問:分成了幾份?這就說明7里面最多有幾個3?商寫幾?問:每3個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幾個?豎式中怎樣算?3和2的積6應寫在什么位置上?這個6表示什么意思?7個桃子,分掉了6個,還剩幾個?那么豎式中怎樣得到余下的1?

            問:在豎式中,“1”叫什么?(完成橫式的板書)

            3)生完整的說說豎式計算的過程。

            2.小結:

            1)問: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擺學具,怎樣得到商2?(生討論,指名說)

            2)因為7里面最多有2個3,所以這里商2比較合適。

            問: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生讀題。

            2)師:能不能用剛剛學到的方法,找到合適的商呢?(生試做)

            指名說,師指出:計算17÷5時,可以想17里面最多有幾個5,最多有幾個,商就是幾。

            3)出示豎式1問:這個列的對不對?為什么?

            指出:商2,要減去2和5的積10,余下的8里還有1個5,所以17里不只有2個5,商2就小了。

            出示豎式2問:這個對嗎?為什么?

            指出:商4,就要減去4個5的積20,不夠減17里沒有4個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結: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樣找出合適的商呢?

            2.觀察:例題7÷3中的余數1比除數3大還是小?17÷5的余數比除數怎樣呢?

            通過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了嗎?

            (生思考、匯報)

            小結: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板書,生齊讀)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第(1)題:1)讀題,學生按要求動手分。問:分成了幾份?還剩幾根?9里面最多有幾個2?還余幾?2)生填寫豎式。3)問:商4是怎樣算出來的?表示什么?余數1呢?

            第(2)題:生獨立完成,指名說試商的過程。

            2.完成第2題

            1)生分組完成,指名板演2)生說說每題的計算過程。

            比一比: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對比說說怎樣得到的商?

            3.完成3題。

            讀一讀填空。根據這個想法列出完整的豎式。

            3.完成4題。

            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弄清題意后再獨立完成。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在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時候怎樣又快又準確的找到商呢?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一.激情導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那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吧?請看屏幕,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們可以任意說出其中一個五角星的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試試?

            生:………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學到這個本領?

            (生齊答:想。)

            師: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們就學到這個本領了。

            好,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有余數的除法》。

            我們先從分東西開始吧……

            二、新授:

            師:請看這里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

            生:可以擺3盤。

            1.質疑: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6÷2=3(盤)

            2.質疑: 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

            看來大家對之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非常不錯,我來出一道稍難一點的:(出示課件)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比剛才多了1個草莓,是7個草莓。

            (1)如果有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帶著問題請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

            1. 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你發現了什么?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過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來,咱們就小組討論一下,用你們的學具按要求來擺一擺,看哪個組的同學擺得快又對。

            我們請一個組的同學上臺展示一下你們組是怎樣擺的?

            用老師的草莓擺 (課件出示7個草莓,擺好的圖)

            (3)質疑: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兩次擺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個草莓正好擺完,7個的草莓沒有擺完,有剩余。)

            師:我們把這種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數的除法,那剩余的這個數就是----余數。

            師:剩下的這1個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算式的?

            課件出示------7÷2=3(盤)……1(個)我們通常把商和余數之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

            1. 結合草莓圖誰來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

            2. 你知道這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3. 誰來讀一讀這個算式。

            擺正方形:

            過度:其實,有余數的除法里邊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同學們請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9÷4=2(個)……1(根)

            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會出現什么情況?

            請看今天的第二個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二:

            1.小組合作接著邊擺邊列出算式。

            2.觀察每道題的除數和余數,你發現了什么?

            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記錄單上。

            2.觀察對比,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現在,王老師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質疑:為什么余數總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數?

            (3)猜想并驗證:余數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

            生2:余數按照1、2、3出現,它們都比除數4小。

            師:你真善于觀察。余數總比除數小,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

            生:如果余數等于除數,那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

            教師板書:

            余數<除數

            (4)歸納小結:

            余數既不能比除數大,也不能和除數相等,也就是余數必須比除數怎么樣?

            余數<除數

            (我們已經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你會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我來考考你們,請同學們翻到課本60頁,完成做一做第1題圈一圈,填一填。)

            6.隨例練習。圈一圈,填一填。

            (1)17個☆,2個2個地圈。…………

            四.猜想運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

            (1)下面老師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誰來猜一猜?

            (2)質疑:為什么只有這幾種可能性?說說你的理由?

            (3)如果擺三角形,可能會剩幾根?

            五、前后照應,釋疑解惑:

            師:現在可以揭開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師就是根據這些星星的顏色和余數多少的規律猜的,任意選一個球的號碼數,除以3,如果余數是1,就是紅色。如果余數是2,就是黃色。如果沒有余數,就是藍色。

            孩子們,今天的數學課堂你的收獲是什么?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具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體會余數的產生,感知余數的意義。

            2.借助已有知識通過學具分擺,幫助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列式和計算。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知道什么是余數。理解“余數”的含義和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希沃電子白板課件,小棒,草莓,盤子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先來玩一個“猜猜我是誰”的游戲。看圖形寶寶都已經藏好了。你能根據你看到的一部分圖形猜出后面藏著哪一個圖形寶寶嗎?(生猜測后師展示圖形并提問:、、各有幾條邊)

            二、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初步感知有剩余的情況。

            (1)仔細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擺小棒)他們是按照怎樣的要求在擺呢?你能從圖中找到重要信息嗎?(生匯報)

            (2)如果讓你也擺一擺,你最想擺哪個圖形呢?(生匯報;師隨機根據生的匯報讓生猜測11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幾個你想要擺的圖形。并隨即抽取3位學生上臺用11根小棒分別擺一擺、、,驗證自己的猜測)

            (3)展示三位學生作品:

            師:3位同學用11根小棒分別擺了,擺得圖形雖不同,卻出現了相同的情況,你發現了么?(都有剩下的小棒)

            師:像這樣有剩余的情況里又藏著哪些新的數學知識,與之前已學的知識又有哪些聯系呢?請隨老師一起去美麗的草莓園,到那里去探索這其中的奧秘!

            2、學習例1,在對比中感知余數的產生。

            (1)認真讀題,你知道了什么?(生匯報)

            (2)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指名展示擺法,其余生觀察)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幾盤?(3盤)擺完了嗎?(正好擺完)你能根據你的擺法列出算式嗎?(6÷2=3(盤)為什么要這樣列式,能說說你的想法嗎?(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6里面有3個2)

            (3)象6÷2=3這樣的除法算式咱們以前就學過,你還記得它各部分的名稱嗎?(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師:同學們真不錯,對已學的知識掌握得很好。

            (4)7個草莓還是每2個擺一盤,你還會擺嗎?

            師:請同學們四人為一小組,用學具擺一擺。(小組合作)

            (5)誰愿意來展示你們小組的擺法。(指名展示擺法,其余生觀察)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幾盤?(3盤)擺完了沒有?這1個草莓怎么不擺了?(不夠擺一盤)

            師:這1個草莓就是多余的草莓。

            (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識,試著把你的擺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生獨立列式后指名匯報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列式)

            (7)老師也列好了算式7÷2=3(盤)……1(個),看看你們能看懂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嗎?(引導理解算是含義)

            (8)對比7÷2=3(盤)……1(個)和6÷2=3(盤)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重點強調剩余的1個草莓)

            師:這剩下的一個草莓在算式中我們數字1表示,在數學上我們把表示剩余的這個數叫做“余數”,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師:像這樣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我們該怎么寫呢?

            (9)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師邊范寫邊講解有余數的除法算式的書寫,生隨師書空)

            師:你會寫了嗎?這樣的算式該怎么讀呢?請同學認真聽!(師范讀生學習讀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P60做一做第一題

            2.課本P60做一做第二題

            (生獨立思考,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四.拓展練習。

            課本P64練習十四第一題

            五.全課小結

            你有哪些收獲?(生談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識,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并利用新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其實關于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還有很多,咱們以后講繼續學習。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4

            (一)學習目標

            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在有體驗的情境中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2、學生能夠動手操作,豐富學生的直觀表象。

            3、學生能夠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師因地制宜組織和開展其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4、學生學會有余數的計算,提高有余數除法的計算能力。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有余數除法的認識及筆算

            (2)探究除數和余數的關系

            (3)我學會了嗎

            (4)智慧廣場:找規律

            2、開發性學習包

            (1)講第六單元收集的農作物進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么辦?

            (2)豐收園

            3、拓展性學習包

            學生利用從家帶來的秋天的果實來一起表演分東西的小品,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會人生道理——分享。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分為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為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算式的讀法、寫法和余數與除數的關系;第二信息窗內容是除法豎式的寫法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兩個信息窗可以整合到一起進行教學,在學生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更深刻得認識有余數除法的性質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第二課時主要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并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第三課時將本單元后的智慧廣場“找規律”整合到本單元作為練習課鞏固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學科間整合:美術課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單元,學生在欣賞茂密的花的同時將一定數目的花平均分成一定的份數。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齊文化中的《中國臨淄東周殉馬坑》可以在本單元中進行整合,讓學生了解齊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

            4、體驗式活動:學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實的活動,其他同學發現并解決問題。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5課時。

            (四)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以擺花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擺幾組?多幾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進一步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和計算;二是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等活動,自己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學情分析:

            教學時,要讓學生用23個圓片代替23盆花,每5盆為一組分一分。通過操作使學生看到:可以分4組還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訴學生剩下的這3盆,叫做余數。然后結合分的過程引導學生寫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著重說明在豎式中從被除數中減去分掉的數,剩下的就是余數,并介紹在橫式中余數的寫法和算式的讀法。

            教學目標:

            通過改變被除數的數量,使學生自行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使學生初步感受有余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理解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道具:

            練習卡片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復習。(略)

            二、新課。

            1、現在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可以擺幾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書:(略)

            3、觀察以上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余數 < 除數

            4、小組討論。

            師:從整體上看你又發現了什么?

            被除數增加,除數不變,商不變,余數隨著被除數增加而增加。

            三、鞏固新知。(練習卡每人一份)

            1、先觀察被除數和除數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師:從A組題目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從B組題目你發下了什么規律?

            從A、B組題目中你發現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是什么?

            無論被除數、除數怎樣變化,他們的余數都比除數怎么樣?

            2、鞏固練習。

            (被除數不變,改變除數的大小,仍可發現余數比除數小的規律。)

            3、教本P53第3題。(變式或練習由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斷對錯)

            四、全課小結。

            師:[1]這節課你們學會了那些知識?

            [2]發現了什么規律?

            [3]在計算中要應注意什么?

            隨堂測試(獨立完成)

            用豎式計算。

            88÷9=  30÷7=  26÷3=

            (注意書寫格式)

            板書設計:

            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5 ÷ 5 = 3 (組)

            16 ÷ 5 = 3(組)……1(盆)

            17 ÷ 5 = 3(組)……2(盆)

            注:先初步認識有余數的除法,了解意義以及豎式書寫,第一課時按照平均分后有剩余來寫算式;第二課時探究有余數的算式中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并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求余,鞏固第一課時。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

            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

            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么?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匯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是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2、知道余數一定小于除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除數與余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來和大家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生:好!

            師:(出示蘋果圖)大家來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顏色的蘋果,每個蘋果的下面都有編號,現在老師不看屏幕,我找同學來隨便說出一個編號,老師就知道這個編號的蘋果是什么顏色,誰先來試試?

            生:(活動)

            師: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生:想。

            師: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自己一定會探索出來其中的奧秘,而且一定會比老師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回顧溫習:

            師:大家來看,誰來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了。

            生:熊大、熊二。

            師: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們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個蘋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給每2個蘋果放一個盤子,能分幾盤?

            生:3盤。

            師:你來上來擺一擺。(粘貼)

            師:6個蘋果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正好擺完,我們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生:6÷2=3 單位(盤)

            師: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名稱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2、初步認識余數

            師:熊二準備了7個蘋果也要兩個放一個盤子。大家用你們的學具自己擺擺看,你上來給大家擺一擺。(粘貼7個蘋果圖)。

            師:看看這兩次擺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盤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盤還剩下一個。

            師:那剩下的一個為什么沒繼續擺呢。

            生:因為要每2個分一盤,剩下的1個不夠再分成1盤了,所以就剩下了。

            師:你真棒。對像這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我們就能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板書)。

            師:大家來看看怎樣把它用算式表示出來。

            師:被除數7表示共7個蘋果,除數2表示每2個分一盤,商3表示分了3盤,所以單位要是盤,最后還余下一個大家可千萬不要把它給忘記了啊,我們在商的后邊加上6個點,把余下的1個寫到點的后邊,它余下了1個,所以它的單位要是個,這余下來的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

            師:我們試著來讀讀這個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盤余1個。

            師:讀的很好。這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誰能再來說說這個余數表示什么呢?

            生:這個余數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數。

            3、課堂練習,及時鞏固。

            師:很棒,現在來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打開課本61頁,來看練習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組,還剩1個。一起讀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組余1個。

            師:算式中每個數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數17表示共有17個五角星,除數2表示每2個圈一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組,余數1表示還剩下1個。

            師:回答的真好,第二題,共圈了7組,還剩2個,一起讀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組余2個。

            師:這個算式的意義呢?

            生:共23個圓,每3個分一組,分了7組,還余2個。

            師:看來大家都已經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其實啊,有余數的除法中還隱藏了一個小秘密,我們現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師:拿出8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

            師:你來匯報一下。

            生:每4個擺一個正方形,擺了2個,算式,8除以4等于2個。

            師:真棒,現在用9根小棒來擺,看會出現什么情況?你來說說你的結果。

            生:擺了2個,還余下一根。

            師:為什么會余下1根呢?

            生:因為擺一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擺一個正方形了。

            師:說的太好了,怎樣列示呢?

            生:9÷4=2(個)······(1)根。

            師:那10根、11根、12根呢?都來擺一擺,并列出算式?

            師:誰來把他的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學們那我們不擺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嗎?13根(13除以4等于3個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個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個余3根)。

            師:現在觀察這些算式,看看能發現什么?

            生:發現了除數都是4,余數是1、2 3。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余數是4或者比4大的數不行嗎?

            生:不行,因為如果余數是4就又能擺出一個正方形了。

            師:哦,現在你們有沒有發現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那個小秘密呢?

            生:余數都比除數小。

            師: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都小于除數(板書)現在看看我們用這個秘密武器能不能幫熊二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如果用小棒擺這個圖形,它可能余幾根?

            生:1根或者2根。

            師: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個的話就又能擺一個三角形了。

            師:你太聰明了,擺這個圖形可能余幾個呢?來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師:這個余數比除數小的武器不僅能幫我們解決擺小棒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來看這個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數,余數可能是幾?

            生:1—5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余數比除數小,除數是6余數只能是1—5.

            師: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這個算式,只讓我們寫一個最大的余數,應該寫幾?

            生:5

            師:那如果我們知道余數是6,那除數會是誰?

            生:8,因為余數要小于除數,除數要大于余數,余數是6,除數8比他大,所以是B.

            師:真是個會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寫一個最小的除數,應該寫幾呢?

            生:7。

            6、課堂總結,課后思考

            師:看來同學們對有余數的除法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僅知道了余數的意義,還知道了在有余數除法中余數一定小于除數。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老師在上課前做的那個小游戲,希望同學們課后一起交流能夠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探索出它的奧秘,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好,下課。

            【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余數<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觀操作和有趣的習題,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并喜歡數學。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能夠正確地運用表內乘除法進行計算,并且能夠熟練地解決有關乘除法問題。本節課課前已經讓學生準備學具和預習,已經對有余數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這個環節,讓學生理解“從總數分走了一些,還剩的不能繼續分,只能剩余”,從而理解余數的產生和意義。還要讓學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數必須小于除數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探究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2.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復習表內除法

            表內除法口算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表內除法了,并且學的非常棒,老師這里有幾道沒有寫得數的除法口算題,想請同學們一起來回答一下,讀算式并直接說出它的得數。(鼓勵)

            2.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教師:下面我們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同學們喜歡吃草莓嗎?兒童節到了,有一個班的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個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個草莓,可以擺幾盤呢?同學們可以用小棒代替,擺一擺。6根小棒,每兩根分一份,能分幾份?(巡視指導)

            教師:同學們是不是像屏幕上這樣分的,那同學們能不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請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請兩名同學到黑板示范)

            教師隨學生匯報板書,6÷2=3(盤)(強調單位的書寫、算式每個部分的名稱)

            教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選擇用除法來列式呢?

            生:因為是平均分。

            教師:6÷2=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這個算式表示“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三盤”

            (二)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教師:同學們在擺果盤的時候發現原來有7個草莓,現在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呢,請同學們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7根小棒,每兩根分一份,能分幾份呢?(巡視指導)

            在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剩一個草莓。

            教師:這一個草莓為什么不能擺到盤子里?

            生:因為題目中要求每2個擺一盤,剩下1個不夠擺1盤。

            師:我們把不能再分的數叫做余數。(板書:余數)

            (2)平均分時有剩余,引出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教師:你們能把剛才擺的過程再用一個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寫在練習本上。(請兩名同學到前面示范)

            生:學生寫出除法算式。7÷2=3(盤)……1(個)

            教師:省略號后的數字,我們把它叫余數。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教師:誰來把剛才寫出來的算式讀給大家呢。

            生:學生匯報。(大家再一起讀一遍)

            師:那這個算式表示的意義是什么呢?

            生: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三盤,剩余一個”

            (3)通過習題鞏固認知

            p60

            (三)探索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觀察課件,找出規律

            有的同學用小棒擺出了這樣的規律圖,請你接著寫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下問題:

            (1)除數都是多少?

            余數都是多少?

            余數可能是4嗎?余數可能比4大嗎?

            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2)余數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板書:余數小于除數

            (3)拓展---擺五邊形,三角形

            2.通過習題鞏固認知(課件)

            (四)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探索過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能正確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2、使學生在操作、計算和比較等活動中,發現并初步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進一步發展簡單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借助直觀,初步理解計算過程

            1、出示下圖:(兩個盤子,每盤里有3個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個桃,每( )個放一盤,放了( )盤。

            出示相應的橫式和豎式:

            6÷3=2(盤)

            提問:根據上面的問題,想一想,豎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樣算出來的?(“0”表示6個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追問:豎式中的兩個“6”表示的意思相同嗎?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數“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個數,被除數下面的“6”表示實際分掉的桃的個數)

            2、出示下圖:(兩個盤子,每盤里有3個桃,外加一個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個桃,每( )個放一盤,放了( )盤,還剩( )個。

            出示橫式和豎式:

            7÷3=□(盤)……□(個)

            提問:根據上面的問題,想一想,豎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樣算出來的?(“1”表示7個桃分掉6個,還余1個桃沒有分完,1是用“7—6”得到的)

            指出:豎式中的“1”叫余數。在這個問題中,它表示7個桃分掉了6個,還余1個。(在豎式旁板書:余數)

            指名把上面的橫式填寫完整。

            組織討論:上面豎式中的商是幾?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為什么?(每盤3個桃,7個桃不夠分3盤)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為什么?(每盤3個桃,分掉1盤后,還余4個桃,可以繼續分下去)

            【說明: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計算時,已經初步認識了簡單的除法豎式,知道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這是學習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的重要基礎。上面的教學,結合具體情境,一方面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基本過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并在直觀層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及“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

            二、動手操作,發現“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計算規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幾份?先擺一擺,再寫出相應的算式(橫式和豎式)。

            學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幾份?先擺一擺,再寫出相應的算式。

            學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較上述兩題的計算過程。

            3、啟發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嗎?動手擺一擺,再寫出相應的算式。

            學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討論: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嗎?12根小棒呢?

            討論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寫出相應的算式。

            5、比較黑板上的幾道豎式,提問:如果除數仍然是4,余數可能會是幾?想一想,余數會是4或是比4大的數嗎?為什么?

            明確:如果除數是4,余數要比4小。

            6、啟發類推:如果除數是5,余數可能是哪些數?如果除數是6、7或8呢?

            引導歸納:你能用一句話說明除法計算中,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嗎?

            小結:計算除法時,余數要比除數小。

            【說明:“余數要比除數小”是有余數除法計算的一個規律,也是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法則之一。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是進一步探索和理解試商方法的邏輯基礎。上面的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數是4時,余數要比4小”,再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和歸納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有利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實際意義。】

            三、聯系情境,在比較中掌握試商方法

            1、出示18個氣球圖,提出問題1:把18個氣球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個?

            學生列式計算后,追問:你是怎樣想到商6的?

            啟發學生聯系問題情境解釋自己求商的思考過程,并相機明確:可以用乘法口訣先想“3×( )=18”。

            2、提出問題2:把18個氣球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計算后追問:你是怎樣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訣可以怎樣想?

            明確:利用乘法口訣,可以想“4與幾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

            討論:如果商3,你認為行嗎?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導學生聯系問題情境以及“余數要比除數小”的知識作出解釋。

            3、提出問題3:把18個氣球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學生計算時,提醒學生利用乘法口訣試商。

            學生計算后,指名說說試商的思考過程。

            4、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先要求學生一組一組地計算出結果,再選擇一兩組題目要求說說試商的思考過程,進一步明確: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可以先想除數與哪個數相乘最接近被除數又小于被除數。

            【說明: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一般會采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數;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為今后繼續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上述教學過程,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四、實際應用,體會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價值

            1、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幫助學生弄清題意后,要求學生獨立計算。

            學生解答后,討論:用這些紐扣釘8件衣服,還缺幾個?用這些紐扣釘6件衣服,還剩幾個?剩下的紐扣還夠釘幾件衣服?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幫助學生弄清題意后,要求學生獨立計算。

            學生解答后,討論:想一想,25把掃帚平均分給幾個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說明: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能使學生體會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實際應用價值,而對解決問題過程進一步深入的思考,則能使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徹。】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有余數的除法》優秀說課稿07-24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01-23

          有關《有余數的除法》優秀說課稿05-20

          《有余數的除法》的優秀說課稿范文03-16

          有余數的除法的說課稿01-29

          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02-20

          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11-04

          《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02-14

          《有余數的除法》說課稿05-2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网址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