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章節說課稿

          時間:2021-06-13 08:54:5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數學章節說課稿

            1.教材分析

          高中數學章節說課稿

            1-1教學內容及包含的知識點

            (1)本課內容是高中數學第二冊第七章第三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

            (2)包含知識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兩平行線的距離公式

            1-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和前后聯系

            本節課是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在此之前,有對兩線位置關系的定性刻畫:平行、垂直,以及對相交兩線的定量刻畫:夾角、交點。在此之后,有圓錐曲線方程,因而本節既是對前面兩線垂直、兩線交點的復習,又是為后面計算點線距離(在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中)提供一套工具。

            可見,本課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1-3教學大綱要求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1-4高考大綱要求及在高考中的顯示形式

            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在近年的高考中,通常以直線和圓錐曲線構成的組合圖形為背景,判斷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或構成三角形求高,涉及絕對值,直線垂直,最小值等。

            1-5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教學目標

            (1)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用公式來求點線距離和線線距離。

            (2)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能力。

            (3)認識事物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轉化的辯證法思想,培養學生轉化知識的能力。

            (4)滲透人文精神,既注重學生的智慧獲得,又注重學生的情感發展。

            確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2002年4月第一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高考考試說明》(2004年)

            1-6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確定依據:由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確定

            (2)難點: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推導

            確定依據:根據定義進行推導,思路自然,但運算繁瑣;用等積法推導,運算較簡單,但思路不自然,學生易被動,主體性得不到體現。

            分析“嘗試性題組”解題思路可突破難點

            (3)關鍵:實現兩個轉化。一是將點線距離轉化為定點到垂足的距離;二是利用等積法將其轉化為直角三角形中三頂點的距離。

            2.教法

            2-1發現法:本節課為了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使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通過學生自己練習“嘗試性題組”,引導、啟發學生分析、發現、比較、論證等,從而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

            確定依據:

            (1)美國教育學家波利亞的教與學三原則: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性原則。

            (2)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

            2-2教具:多媒體和黑板等傳統教具

            3.學法

            3-1發現法: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學生經過練習、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后得到一般性結論,形成完整的數學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一句話:還課堂以生命力,還學生以活力。

            3-2學情:

            (1)知識能力狀況,本節為兩線位置關系的最后一個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有對兩線位置關系的定性認識和對兩線相交的定量認識,為本節推證公式涉及到直線方程、兩線垂直、兩線交點作好了知識儲備。同時學生對解析幾何的實質中,用坐標系溝通直線與方程的研究辦法,有了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思想正逐漸趨于成熟。

            (2)心理特點:又見“點到直線的距離”(初中已學習定義),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困惑又好奇,探詢動機由此而生。

            (3)生活經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點線距隨處可見,怎樣將實際問題數學化,是每個追求成長、追求發展的學生所渴求的一種研究能力。豐富的課堂數學活動能夠讓他們真正參與,體驗過程,錘煉意志,培養能力。

            3-3學具:直尺、三角板

            3. 教學程序

            時,此時又怎樣求點A到直線

            的距離呢?

            生: 定性回答

            點明課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創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學習情景。

            練習

            比較

            發現

            歸納

            討論

            的距離為d

            (1) A(2,4),

            :x = 3, d=_____

            (2) A(2,4),

            :y = 3,d=_____

            (3) A(2,4),

            :x – y = 0,d=_____

            嘗試性題組告訴學生下手不難,還負責特例檢驗,從而增強學生參與的信心。

            請三個同學上黑板板演

            師: 請這三位同學分別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生: 回答

            教學機智:應沉淀為三種思路:一,根據定義轉化為定點到垂足的距離;二,利用等積法轉化為直角三角形中三個頂點之間的距離;三,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

            視回答的情況,老師進行肯定、修正或補充提問:“還有其他不同的思路嗎”。

            說解題思路,一是讓學生清晰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二是其求解過程提示了證明的途徑(根據定義或畫坐標線時正好交出一個直角三角形)

            師:很好,剛才我們解決了定點到特殊直線的距離問題,那么,點P(x0,y0)到一般直線

            :Ax+By+C=0(A,B≠0)的'距離又怎樣求?

            教學機智:如學生反應不大,則補充提問:上面三個題的解題思路對這個問題有啟示嗎?

            生:方案一:根據定義

            方案二:根據等積法

            方案三: ......

            設置此問,一是使學生的認知由特殊向一般轉化,發現可能的方法,二是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的生機和樂趣。

            師生一起進行比較,鎖定方案二進行推證。

            “師生共作”體現新型師生觀

            ',且

            '//

            時,又怎樣求這兩線的距離?

            生:計算得線線距離公式

            師:板書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兩平行線間距離公式

            “沒有新知識,新知識均是舊知識的組合”,創設此問可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反思小結

            經驗共享

            (六 分 鐘)

            師: 通過以上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知識,能力,情感)。有哪些疑問?誰能答這些疑問?

            生: 討論,回答

            對本節課用到的技能,數學思維方法等進行小結,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共同進步,各取所長

            練習

            (五 分 鐘)

            P53 練習 1, 2,3

            熟練的用公式來求點線距離和線線距離。

            再度延伸

            (一 分 鐘)

            探索其他推導方法

            “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出課堂”,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4. 教學評價

            學生完成反思性學習報告,書寫要求:

            (1) 整理知識結構

            (2) 總結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

            (3) 總結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發明發現,學習障礙等,說明產生障礙的原因

            (4) 談談你對老師教法的建議和要求。

            作用:

            (1) 通過反思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維內化,知識深化和認知牢固化的一個心理活動過程。

            (2) 報告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3) 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陷,思維障礙,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自己的教法的滿意度和效果,以便作出及時調整,及時進行補償性教學。

            5. 板書設計

            (略)

            6. 教學的反思總結

            心理歷練,得意之處,困惑之處,知識的傳承發展,如何修正完善等。

          【高中數學章節說課稿】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數學的章節的總結方法10-23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02-19

          高中數學經典說課稿02-19

          高中數學經典說課稿范文12-06

          高中數學免費說課稿09-30

          高中數學向量說課稿02-18

          高中數學數列說課稿02-18

          高中數學集合的說課稿02-19

          高中數學向量說課稿09-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亚洲精品二区360偷拍 | 亚洲国产人午夜在线 | 在线天堂v亚洲综合a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