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時間:2021-01-17 16:50:2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二年級語文《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蘇教版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歡樂的潑水節》,它是本冊教材中“愛國篇”的最后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些祖國的民族風情。

          二年級語文《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說教材:

            《歡樂的潑水節》一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對學生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共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一、二兩句寫人們做的準備,三、四兩句寫潑水地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征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

            析學生:

            課文生動描寫了傣族潑水節的盛大場面,表現了歡樂、祥和的氣氛。可是,因民族差異,它與二年級學生的生活、認知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對潑水節了解

            較少,難以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但這些孩子卻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

            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及教材的安排,再結合我班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知識與能力方面

            1.學會生字,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選擇地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我想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走入情境,全面熱情參與情感的體驗,從而與傣族的潑水節來一次親密接觸。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主要是師生一起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共同領悟、感受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

            四、重難點: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有以下兩個方面

            1.感悟課文用詞的精當。

            2.融情于文,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

            說過程: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這一課時的授課形式,我主要是以創設情境,體驗情感,師生入情入境與文本對話為主。

            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情感,引起需求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所以一開始我就用帶有濃厚傣族氣息的葫蘆絲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的和鳳凰花的畫面導入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在視、聽覺的雙重沖擊下,帶著自己的感受來朗讀第一小節,一下子就進入到課文情境當中,進而產生一種非常想去參加潑水節的情感和需要。

            2.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朗讀感悟。

            陶行知說: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語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該段第一層次1-2兩句時,我緊緊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一做,動一動,再讀一讀,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體驗文本蘊涵的情感。

            第二個層次3-4兩句是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通過讀一讀、評一評、說一說、演一演等方式積極創設傣族人民潑水的熱鬧情境,引導學生邊朗讀邊想象,在閱讀過程中加強角色體驗,充分參與言語實踐活動,真切地感知課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加深其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過程。從而實現小語新課標所提出的“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具體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A.播放歡快的象腳鼓點聲,讓學生 初步感受節日的“快樂、有趣”,來引發學生讀書、探知的欲望。

            B.緊接著我再次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潑吧。接著讓學生下位,互相追趕,互相潑水,盡情體驗潑水節的快樂。

            C.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體驗。

            D.觀看傣家人過潑水節的實況錄像,再次感受潑水節的歡樂。

            E.最后,通過男、女生賽讀來加深對文中人物的.情感體驗。

            我國楊再隋教授說過:“引導學生進入情感體驗過程,教師要適時地引起學生思維的沖突。——體驗課文的情感因素并與之共鳴,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潑水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別人表達著美好的祝福。這一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第三個層次第5句時,我采用自然、貼切的現場采訪,讓學生如臨其境,深深體驗潑水開始時人們急切的等待、潑水時的熱鬧和歡樂之情,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征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

            具體環節設計如下:

            A.角色體驗:你身上濕淋淋,為什么臉上還笑開了花?讓學生充分表達。

            B.出示第5句,生讀。

            C.師述:怪不得人們那么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

            D.生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3.詳略交替,以讀代講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弱處理,第一句,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為烘托,讓學生在歡快的樂曲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還原文本中畫面,感受潑水后歡快的熱烈場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4.回歸全文,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促使學生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所以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傳家寶”,教師應以讀為本,積極營造一種以書聲瑯瑯為主的課堂氣氛。總結時我打算用激勵性的語言:“小朋友,你們愿意用朗讀,帶俞老師去西雙版納過個快樂的潑水節嗎?”來激發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全文。

            開放的課堂才能彰顯出無限生機,把語文學習向課外拓展,向課后延伸,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去實踐,學生蘊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維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閃光。所以最后,根據課后練習4的要求,在學生交流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我用圖片的形式又適當補充了一些我國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并鼓勵感興趣的同學,組成研究小組,課后到圖書館或上網去查閱更多詳細的資料。既讓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豐富了精神世界,同時也把探索的種子播撒在了學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學設計,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相關文章:

          歡樂的潑水節語文說課稿02-05

          小學語文《歡樂潑水節》說課稿08-29

          《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03-18

          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03-18

          《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09-22

          《歡樂潑水節》說課稿12-15

          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10-09

          歡樂潑水節說課稿07-15

          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06-10

          《歡樂潑水節》說課稿07-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在线免费看片a欧美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停止 | 中文字幕在线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