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的說課稿

          時間:2021-02-10 19:37:1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的說課稿

            《長方體的認識》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節課。它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了長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的特征,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打下基礎。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的說課稿

            幾何知識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這節課又是學生初次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目標為: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③思想品德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為: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和認識長、寬、高。

            教學難點為: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主要采用講授法、觀察發現法、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并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采取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觀察、怎樣操作、怎樣概括結論,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本節課內容屬于幾何知識中的概念教學。立體圖形的教學必須在利用實物模型的直觀活動中,通過分析、比較、綜合,初步概括形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圖形。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程序為:

            1、直觀(實物或模型)

            2、概括(特征),抽象(圖形)

            3、具體化(應用)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步:聯系已知、觀察實物、建立表象—導課:

            首先,計算機顯示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強調“平面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為下面講“體是由平面圍成的”埋下伏筆。接著,老師出示長方體教具并引導學生觀察:“它是由什么圍成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在學生作答的基礎上,微機示墨水瓶盒等各種長方體物體,告訴學生這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讓學生初步感性認識長方體。然后老師適時提問:“怎樣判斷一個物體的形狀是不是長方體呢?我們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征,就能夠準確地判斷了。”這種利用計算機復習舊知,提問題導課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激起了求知欲,自覺、有意地投入到了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抓住目標,合作學習,概括長方體的特征,抽象圖形

            在這個重點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教學層次。

            1.觀察實物或模型,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讓學生仔細觀察,并用手摸一摸,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大腦的分析活動,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計算機進行演示,然后用下定義的方式揭示概念,使學生對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留下深刻的印象,為展開研究長方體的特征鋪平道路。

            2.師生共同研討長方體的特征,解決重點。

            我打算采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要討論的問題放手給學生。我列出這樣三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

            (1)長方體有幾個面?你是怎樣數的?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有什么關系?

            (2)長方體有多少條棱?你是怎樣數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數一數、比一比、量一量,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并用計算機動態顯示驗證:大家請看。

            (1)這是演示讓學生數面,并驗證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這是演示把棱分成四組,有規律地數出有12條棱,并驗證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這是顯示有8個頂點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適當引導,循序漸進。比如在數面和棱的多少時,通過先讓學生自已數,過渡到老師指導下的有規律地數,不僅教知識而且教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能力大有益處。并且采用了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精神。

            3.抽象圖形,并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由實物到幾何圖形,是認識的又一次飛躍,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主要憑借,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準備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并討論:“你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每個面畫出來是什么樣子?為什么有的面畫成了平行四邊形?為什么有的棱畫成了虛棱?”并運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從實物中隱化、抽象出長方體物體的圖形。并與前面學習的長方體的特征,在學生頭腦中共同構建,由實物特征圖形,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在認識長方體圖形的基礎上,計算機演示并講解長、寬、高的概念,突出強調由于長方體放置的方式不同,其長、寬、高也隨之變化,然后讓學生練習實際測量其長、寬、高,加深學生的認識,解決本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

            第三步,具體化(應用)內化新知

            數學概念的形成與深化,不僅靠直觀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趣、有層次的訓練與練習。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深化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2.應用練習:要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多長的鐵絲?

            拔高性的趣味練習:兩個長方體玻璃筒,要求兩學生往里面倒水的形狀是長方體,看誰倒的快。這個練習既鞏固了新知,又開發了學生智力,使學生的學習意猶未盡。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我采用了綱要信號法,簡明扼要,一目了然,重點突出,突出強調了長方體的特征。(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6個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并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

            以上是我對《長方體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設想,不當之處,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說課稿07-08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說課稿【精選】03-24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說課稿05-29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說課稿范文08-26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說課稿06-28

          《長方體的認識》數學說課稿05-03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說課稿(通用8篇)07-01

          長方體認識的說課稿05-11

          長方體的認識說課稿02-1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久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