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時間:2024-09-14 09:09:39 美云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平衡的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通用8篇)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1

            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化學平衡(第5課時)》,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化學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中的第三節。本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及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條件,知道化學平衡常數并進行相關計算。

            本節說課內容為化學平衡常數。本節課主要介紹了化學平衡常數的定義、公式、表達時的注意事項、意義、應用以及相關的計算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如何定量描述化學反應進行的限度,引導學生從化學平衡狀態的定義來理解化學平衡常數,學會利用數據分析和解決化學平衡中出現的問題,進而總結規律。學習化學平衡常數,一方面是對化學平衡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學好化學平衡常數的知識對后續探究溶液中離子平衡的具有指導作用,因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我說一下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說學情

            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已經學習過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建立、特征等方面的.知識,初步掌握了化學平衡中有關反應速率、濃度等的計算方法。在能力方面,該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觀察能力、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改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會有關化學平衡常數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能用化學平衡常數、轉化率判斷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及化學平衡常數的簡單計算。

            【難點】理解化學平衡常數與反應進行方向和限度的內在聯系。

            過渡: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法學法

            基于本節課主要是知識理論性和邏輯思維性,因此我主要采用問題探究法、交流討論法、習題練習法進行教學。問題探究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表格所給信息,教師提出引導問題,自主探究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和意義;交流討論法: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習題練習法: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檢驗對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理解、書寫和計算過程。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引課提問:任何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是不可能進行完全的,即存在一定的限度,而反應的限度的大小對于生產和生活實際有著直接影響。怎樣定量描述化學反應的限度呢?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轉化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2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題:高中化學第二冊第二章第三節《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溶解平衡的化學理論的理解,又為以后學習電離平衡奠定了基礎,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應用理論分析,研究,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材簡析

            教材分析:本節教材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化學平衡移動;第二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化學平衡移動;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礎,第二部分是整節教材的核心,第三部分是對本節課的總結和升華。

            3、 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編排意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掌握濃度、壓強、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技能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素質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重點及難點的確定

            重點: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難點:

            1、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2、平衡移動過程的速率——時間圖。

            確立依據: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學習很重要,所以討論“濃度,壓強,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成為本節課的重點。由于理論付諸實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平衡移動原理的利用和移動過程中的速率——時間圖成為本節的難點。

            二、高學情分析

            二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而且思維活躍,掌握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以此為契機在教學中變探究為驗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法

            由于本節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啟發學生總結,歸納出濃度,壓強,溫度等條件改變對化學平衡影響。

            2、通過對外界條件對速率影響理論復習,采取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平衡移動規律。

            3、通過典型例題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啟發式,并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不斷設疑,析疑,解疑。

            四、 說學法

            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溫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對比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層層第進的方法,使學生發現規律,原理,使教法從實處出發。

            實行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眼的多層次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化難為易。

            五、說教學程序

            1、復習導入

            引導學生回憶平衡狀態的特征及實質,影響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從而引出化學平衡的移動的概念

            (這樣做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學生認識事物的由點到面的特點)

            2、設疑導入,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若改變外界條件,平衡會發生什么變化?

            (這樣做起到開門見山的效果,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而且一來就可吸引學生思考,提早進入思維的興奮區)

            在這中情況下由教師演示實驗2—4。此時,讓學生通過實驗討論得出濃度增大,平衡發生變化,但如何變,可通過學生自由討論得出結論。

            由以上分析讓學生推測如果減少反應物平衡會怎樣移動。學生設計實驗,加入堿溶液減少反應物濃度,從而證明學生推測是正確的。

            在此基礎上討論改變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

            (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抓住機會,深刻討論

            學生討論后,抓住時機問“為什么外界條件改變后平衡會變化?,這種變化有無規律可循?”

            教師可提示,也可由學生分組討論,從而得出外界條件改變使平衡向能削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順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這樣做,不僅釋疑,而且可激發學生去解決問題,找出規律,得出結論的學法)

            4、注重實際,加深理解

            可通過邊講變練,使速率——時間圖象的練習得以貫徹實施,讓學生能從數學角度出發解決化學問題,達到綜合的目的。

            (這部分內容,可通過計算機來演示,不僅增大課堂容量,而且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5、課堂小結:總結濃度,壓強,溫度的改變對平衡的影響,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6、鞏固練習:課本習題一

            7、布置作業 :課后習題三。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3

            【設計理念】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

            1、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2、以學生對新知預言、主動探究為主,以教師引導為輔。

            3、重視實驗設計, 設計注重學生的心理與認知水平、認知發展相結合。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蘇教版第三單元《化學平衡的移動》,本節內容是中學化學重要的基礎理論,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與原教材相比,原教材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知識的接受,新課程強調讓學生形成積極的、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本節的教學,系統性較好,理論性強。

            2.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使實驗設計能力和探究思維能力得到較大的培養。

            2)過程與方法:采用“以問題為索引、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使學生親歷科學的歷程”。

            3)情感態度:

            ①領略實驗學習樂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驗個人及學科價值。

            ②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研究問題的方法、靈感和智慧,從而獲得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③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學習中學會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平衡移動原理。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選修化學的學生,他們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已經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平衡”等理論, 了解了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內容,不僅在知識上為本節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探討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可遷移用來指導學生進行本單元的學習,可以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法和學法分析】

            本節課設計“以問題為索引,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探究過程,采用啟發誘導法、實驗探究法,并與多媒體有機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宜突出情景設置、突出學法指導,培養思維品質,做到“授之以漁”,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便于學生接受。

            學生:預言 實驗設計 實驗觀察 實驗現象分析 得出結論,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引言投影】教師:播放材料和展示圖片:“1898年英國物理學家克魯克斯發出警告:人口增長,士地變

            得狹小,長此下去,人類將面臨饑荒危機。要拯救人類,必須盡快尋找到新的氮肥。” 1914年哈伯運了

            一個原理找到了合成氮肥的新方法,從而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以哈伯運用了一個原理找到了合成氮的

            新方法來創設出問題情景。

            學生:觀看思考:哈伯使用了什么高深的原理呢?

            【設計意圖】用情境激發興趣,設疑問激發求知欲,引出本課題:第三單元 化學平衡的移動

            【知識回顧】教師:回顧化學平衡的幾大特征,其中一大特征涉及“變”,“變”——改變外界條件抓住本質:原平衡被破壞 重新建立新平衡

            (V正≠V逆) (V正=V逆)

            教師:研究化學平衡是否“變”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速率(V正與V逆)的相對大小!

            【設計意圖】以舊引新,焦點切入抓住本質引出: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二)、重點難點的突破

            1、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學生互動】學生分成4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進行分析,首先預言濃度、壓強、溫度分別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4組學生預言】

            ① Fe3++SCN-?[Fe(SCN)]2+ ② 2H++S2O32-?S+SO2+H2O

            ③ 2CrO42-+2H+?Cr2O72-+H2O ④ Br2+H2O?H++Br-+HBrO

            討論預言影響情況,學生互學、互問、分析

            【比一比】得出最佳實驗設計方案,經分析①、③的設計實驗現象明顯、操作簡單,是可行的實驗,再用實驗驗證此實驗的正確性,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歸納總結。

            【教師】適時點拔評述,介紹教材實驗,畫V-t圖,加深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

            (2)、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學生】分小組搶答:得出最佳設計:2NO2 ? N2O4將NO2和N2O4混合氣體裝在密封的針筒內,通過壓縮或外拉,觀察氣體顏色變化,得出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加壓,氣體顏色先變深再變淺,說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之,則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對實驗設計作適當提示,借助多媒體投影演示2NO2 ? N2O4實驗。

            【學生嘗試】用平衡常數只受溫度影響,解釋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情況

            【教師】適時點拔評述,畫V-t、NO2%-P圖,歸納小結,加深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3)、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學生】設計實驗并討論得出其中的最佳實驗設計方案,再用實驗驗證此實驗的正確性,學生上臺演示此實驗

            2NO2 ? N2O4 △H<0

            紅棕色 無色

            升高溫度 降低溫度

            現象:紅棕色變深 現象:紅棕色變淺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學生比一比】畫出最佳方案中的NO2的物質的.量分數與溫度的關系圖

            【教師】適時評述、分析NO2%-T關系圖,介紹分析教材實驗

            Co2++4Cl- ? CoCl42- △H>0 加深溫度對平衡動影響知識的認識。

            粉紅色 藍色

            升高溫度 現象:粉紅色變藍色

            降低溫度 現象:藍色變粉紅色

            【設計意圖】生生互動,以焦點切入,設疑激發學生嘗試探究化學問題的方法和途經,實驗設計能力得到培養,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得到加強。

            2、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學生回顧】要求學生分別用最簡潔的語言表示外界條件對平衡移動的影響,通過三個外界條件對平衡移動影響情況的學習,嘗試概括出一個共同的結果:即平衡移動原理。

            【教師評述】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溫度等),平衡將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平衡移動原理,又稱勒夏特列原理。也就是哈伯研究合成氨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個基本原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及歸納總結能力,自然輕松中突破了難重點,通過感受前人的研究過程,獲取信心和勇氣。

            (三)、互動實踐

            【要求】注重實際,加深理解,各小組為另三個小組命一題,用平衡移動原理來判斷平衡移動。

            【設計意圖】用練習鞏固新知識,對新知識熟練應用。

            (四)教師總結

            總結:濃度、壓強、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希望同學們學好科學,敢于超越前人,為人類作貢獻。

            (五)布置作業

            課后習題于作業本。

            【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化學平衡的移動

            “變”:條件改變,原平衡被破壞(V正≠V逆),可逆反應將重新建立新的平衡(V正=V逆)

            條件改變 一、濃度影響 二、壓強影響 三、溫度影響

            預 言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定)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定)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定)

            實驗設計 Fe3++3SCN-?[Fe(SCN)]2+ 2NO2 ? N2O4 Co2++4Cl- ? CoCl42- △H>0

            實驗結論 增大Fe3+濃度, 增大壓強, 升高溫度,

            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理論解釋 增大反應物濃度,V正> V逆 (學生閱讀) (學生預計溫度影響了平衡常數K)

            收 獲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溫度等),平衡將向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平衡移動原理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4

            一、教材的分析

            1、教材中的內容

            本節內容介紹了化學平衡圖像的知識,有一定難度。人教版教材將本節內容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化學平衡理論之后并沒有以知識介紹的方式呈現出來,而是讓學生了解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分四個層次就化學反應平衡的速率與濃度、速率與壓強、濃度與百分率等關系以圖形的形式來考查學生對此部分內容的進一步理解。

            2、教材中的地位

            化學反應快慢和限度是化學反應原理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中化學平衡圖像題是對化學平衡原理能力的提升部分,是高考的重點與難點。

            3、教材中的作用

            對化學反應原理的知識有個較完整的認識。因本節內容有一定難度,不宜就教材里的內容作太多的延伸和拓展,只要學生學會利用圖像分析化學反應平衡理論即可。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加深對反應速率、平衡移動的理解

            (2)依據圖像判斷可逆反應的有關特征

            (3)學會利用速率與平衡知識進行有關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已有知識及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依據圖像判斷可逆反應的特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多媒體平臺更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平衡理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體會事物的`發展、變化常常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綜合的分析問題,靈活運用理論依據進行解題。

            4、學情分析

            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是很扎實,不宜就教材里的內容作太多的延伸和拓展,注重把書本里最基本的知識講解透徹。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讀圖,弄清圖像的意思,識圖,提取有效信息;用圖,聯系原理解決問題。

            難點:利用圖像進行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設疑引導、點撥探討、討論法、多媒體平臺:幻燈片

            六、學習方法:

            歸納法、練習法、對比法、觀察法、聯系實際法

            七、教材教法分析

            1、應用討論交流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2、啟發學生學會歸納、概括,對信息進行加工,得出結論;

            3、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及日常生活的經驗上構建新知識。

            八、小結本教學教法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節課設計的指導思想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開放的問題情景中自由討論、自主研究、自主形成結論。由于課時少,尤其要注重實效,讓學生更多的自己嘗試,體會自己設計和解決問題的快樂,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熱情。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5

            一、設計思想

            新化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強烈的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人才。

            化學平衡屬于化學熱力學知識范疇,是中學化學教材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化學基礎理論的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要求、學生的發展和認知水平,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重視學生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通過類比、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固體溶質溶解為例,分析溶質溶解過程中結晶與溶解速率的變化,并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以此順勢引入化學平衡狀態概念,并強調在可逆

            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熟悉的例子類比幫助學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延伸,也是以后學習有關化學平衡的移動等知識的理論基礎,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平衡》是一節承前啟后的關鍵課。化學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特征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接觸化學平衡前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可逆反應已有一定的認識,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學平衡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學習中應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學習,積極想象等學習方式提高自己觀察、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取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目標、重難點、方法和手段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

            (2)使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能力目標:

            (1)通過回憶比較已學知識,掌握新的知識

            (2)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分析、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思維習慣

            (2)結合平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動態的等特點,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2. 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3. 教學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引導探究、比較發現、推理論證等方法,通過復習聯系舊知識,架設探究橋梁,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在引導探究、啟發討論中讓學生發現規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識。

            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引發沖突”“引導探究”“討論交流”“ 答疑點撥強化拓展”“變式探討體驗歸納”“ 聯系實際討論應用”

            五、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討論

            教師有目的地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各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產生質疑和提出各種假設,并尋求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引入】 大家都喜歡喝糖水,你們知道一塊糖投入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嗎?糖在水里面能無限度溶解嗎?為什么會飽和?飽和的實質是什么?

            【探究】實驗一:以蔗糖溶解為例(結合flash動畫),探究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征, 微觀過程,宏觀再現

            [意圖: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借助淺近的類比關系,作知識的

            填補,以取得學生知識基礎與認知水平之間的同步,獲得化學平衡的最初認識。]

            【問題】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哪兩個過程?

            ②隨時間推延,兩種過程速率如何變化?

            ③當兩種過程速率相等時,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濃度是否發生變化?

            ④用何種實驗可以證明飽和溶液兩種過程仍然存在?

            ⑤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或是加入溶劑,原狀態有何影響?

            [意圖:以蔗糖溶解平衡為例,設計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點撥,強化知識拓展

            教師引導、組織好前述探究活動的討論交流工作,并進行必要的答疑點撥;學生回憶,討論,歸納得出溶解平衡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引申創設新的問題情境,做好知識的強化與拓展。

            【探究討論】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探究討論,形成如下共識:

            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溶解和結晶兩個過程,是一個可逆過程。

            ②隨著溶解進行,溶解速率逐漸減小,結晶速率逐漸增大,最后達到相等。

            ③兩種過程速率相等時,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在“外觀”上晶體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質的濃度不變,即達到了溶解平衡狀態。

            ④(提示:初中CuSO4晶體的制備實驗)向飽和溶液中加入一顆不規則形狀的晶體,放置一段時間后,晶體的形狀變成規則,但質量不變,由此可以說明,溶解平衡時,溶解和結晶并未停止,仍在進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平衡不是靜止的,是一個動態平衡。

            【flash動畫】再現溶解平衡時,V溶解=V結晶≠0

            ⑤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溶解速率增大,繼續溶解;在飽和溶液中加入溶劑,繼續有固體溶解。所以,外界條件改變時,溶解平衡會被破壞。

            [意圖:以溶解平衡為例,探究溶解平衡的特征;多媒體動畫演示晶體的溶解、飽和溶液中晶體形變質不變、晶體溶解微觀解釋等,使學直觀形象的探究、分析問題,并得出溶解平衡特征]

            【板書】化學平衡

            一、 溶解平衡的建立

            1、 溶解 ——結晶—— 可逆過程

            2、 V溶解=V結晶≠0 →溶解平衡

            (動態平衡、 濃度不變、條件改變,平衡破壞)

            【探究】實驗二:對比溶解平衡,探究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 CO2+H2反應中起始和反應不同時間時各物質的濃度的變化(催化劑1200℃)。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并通過分析化學平衡的建立,增強學生的歸納和形象思維能力。

            2、使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從而使學生樹立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學難點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

            教學方法

            1、在教學中通過設置知識臺階,利用教材的章圖、本節內的圖畫以及多媒體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啟發學生聯想從而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2、組織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

            教具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電腦。

            教學過程

            [引言]化學反應速率討論的'是化學反應快慢的問題,但是在化學研究和化工生產中,只考慮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是不夠的,因為我們既希望反應物盡可能快地轉化為生成物,同時又希望反應物盡可能多地轉化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業中,除了需要考慮如何使N2和H2盡快地轉變成NH3外,還需要考慮怎樣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轉變為NH3,后者所說的就是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問題——化學平衡。

            [板書] 第二節 化學平衡

            [師]如果對于一個能順利進行的、徹底的化學反應來說,由于反應物已全部轉化為生成物,如酸與堿的中和反應就不存在什么進行程度的問題了,所以,化學平衡的研究對象是可逆反應。

            [板書] 一、化學平衡的研究對象——可逆反應

            [師]那么什么是化學平衡?化學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們就來討論這一問題。

            [板書] 二、化學平衡的建立

            [師]大家來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我現在在一個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當加入一定量之后,憑大家的經驗,你們覺得會怎么樣呢?

            開始加進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問]不溶了是否就意味著停止溶解了呢?

            回憶所學過的溶解原理,閱讀教材,自學思考后回答:沒有停止。因為當蔗糖溶于水時,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斷地離開蔗糖表面,擴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斷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為晶體,當這兩個相反過程的速率相等時,蔗糖的溶解達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飽和溶液。

            [師]所以說剛才回答說不溶了是不恰當的,只能說從宏觀上看到蔗糖的量不變了,溶解并沒有停止。我這里把這一過程做成了三維動畫效果,以幫助大家理解溶解過程。

            [三維動畫演示] 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觀看動畫效果,進一步理解溶解過程。

            [師]這時候我們就說,蔗糖的溶解達到了平衡狀態,此時溶解速率等于結晶速率,是一個動態平衡。

            [板書] 1、溶解平衡的建立

            開始時:ν(溶解)>ν(結晶)。

            平衡時:ν(溶解)=ν(結晶)。

            結論:溶解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

            [師]那么對于可逆反應來說,又是怎樣的情形呢?我們以CO和H2O (g)的反應為例來說明化學平衡的建立過程。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使學生理解平衡移動原理。

            [教學重點]

            濃度、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教學難點]

            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

            [教學用具]

            燒杯三個,試管三個,試管夾,滴管、玻璃導管、冰水、熱水。

            0.01mol·L—1 FeCl3溶液50 mL,0.01 mol·L—1 KSCN溶液,50 mL NO2和N2O4混合氣體等。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化學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保持,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后,如果改變濃度、壓強、溫度等反應條件,達到平衡的反應混合物里各組分的濃度也會隨著改變,從而達到新的平衡狀態。由此引出化學平衡的移動。

            [板書]可逆反應中舊化學平衡的破壞、新化學平衡的建立過程叫化學平衡的移動。

            一、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實驗2—4]通過學生對實驗歸納可知: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促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

            例:2SO2+O2 2SO3在某溫度下,達到平衡后各濃度分別為:c(SO2)=0.1 mol·L—1,c(O2)=0.05 mol·L—1 c(SO3)=0.9 mol·L—1

            如果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將O2濃度增大一倍,則平衡如何移動?

            當濃度增大1倍(氧氣),溫度不變時。

            如果保持平衡常數不變,必須增大分子,減小分母,即必須增大SO3的濃度,平衡必然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都可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二、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固態、液態物質的體積受壓強影響很小,壓強不使平衡移動。

            2、反應中有氣體參加:壓強減小→濃度減小→平衡向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反之亦然。

            結論:①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②如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沒有變化的反應,改變壓強不會使平衡移動。

            三、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實驗2—4]通過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會使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降低溫度,會使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

            四、勒沙特列原理

            綜上所述,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

            [布置作業]一、二、三

            [板書設計]

            第二節化學平衡(第二課時)

            一、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二、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三、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四、勒沙特列原理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 8

            一. 教學內容:

            化學平衡常數及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二. 教學目標:

            理解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意義;掌握化學平衡的計算。

            三. 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的計算的解題方法及技巧

            四. 教學過程:

            (一)化學平衡常數:

            pC(g)+qD(g)

            (二)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

            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

            mA(g)+nB(g)< style=height:9pt fillcolor="window">

            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轉化(mol/L) x (n/m)x (p/m)x (q/m)x

            平衡(mol/L) a-x b-(n/m)x (p/m)x (q/m)x

            平衡時:A的轉化率=(x/a)×100%

            【典型例題】

            例1. CO的中毒是由于CO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的血紅素部分反應生成碳氧血紅蛋白:

            CO+Hb?O2 →O2+Hb?CO

            實驗表明,Hb?CO的濃度即使只有Hb?O2濃度的2%,也可造成人的智力損傷。抽煙后,測得吸入肺部的空氣中CO和O2的濃度分別為10-6mol?L-1和10-2mol?L-1,并已知37℃時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K=220,那么,此時HbCO的濃度是Hb?O2的濃度的多少倍?

            生成物濃度的冪次方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的冪次方乘積之比是常數,可得:

            又因為:肺部的空氣CO和O2的濃度分別為10-6mol?L-1和10-2mol?L-1,則:

            則有:

            =2.2%

            CO2(氣)+H2(氣)放熱反應;在850℃時,K=1。

            (1)若升高溫度到950℃時,達到平衡時K__ ___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時,若向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同時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則:當x=5.0時,上述反應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應”或“逆反應”)方向進行。若要使上述反應開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x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 __________。

            (3)在850℃時,若設x=5.0 和x=6.0,其它物質的投放量不變,當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H2的體積分數分別為a%,b%,則a___ 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O2(氣)+H2(氣),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生成物的濃度減小,反應物的濃度增大,根據平衡常數的計算公式可知,K變小,即小于1。

            (2)

            在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同時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和xmolH2,當x=5.0時,則有:K=5×1/3×1>1,此時生成的濃度偏大,而在同一溫度下平衡常數保持不變,則必然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物的濃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動。

            若要使平衡正向移動,則有:K=x×1/3×1<1,即x<3時,可使平衡正向移動。

            (3)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當x=5.0時

            CO(氣)+H2O(氣)

            CO2(氣)+H2(氣)

            起始(mol/L) 1 3 1 5

            轉化(mol/L) x x x x

            平衡(mol/L) 1-x 3-x 1+x 5+x

            a%=H2%=(5+x)/10=40%

            同理可得:當x=6.0,b%=52.9%

            解析:同溫同壓下,任何氣體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則根據平衡常數的計算公式: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1 3 0

            轉化(L) x 3x 2x

            平衡(L) 1-x 3-3x 2x

            則有2x/(4-2x)=25%,x=0.4,則從合成塔出來的氣體中氮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為:(1-x):(3-3x)=1:3。

            在一定溫度和體積固定的容器中,氣體的壓強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則有:

            P前/P后=4/(4-2x);160atm/P后=4/3.2,P后=128atm。

            解析:在同溫同壓下,反應前后的氣體的總質量保持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密度與體積成反比。設混合氣體中氮氣的體積為a,則氫氣的體積為:100-a,則有:

            N2 + 3H2

            2NH3

            起始(L) a 100-a 0

            轉化(L) x 3x 2x

            平衡(L) a-x 100-a-3x 2x

            則有:ρ前/ρ后=V前/V后;100/(100-2x)=1.25,x=10mL。

            又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則有:

            混合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等于混合氣體的總質量與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之比,則有:混合氣體的總質量=28a+2(100-a),

            則有:[28a+2(100-a)]/100-2x=15.5,可得:

            a=40 mL

            則:氮氣的轉化率為:10/40=25%

            pC(g)+qD(g)的平衡常數為K,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K越大,達到平衡時,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

            B. K越小,達到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增大

            C. K隨反應物濃度的改變而改變

            D. K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2、在一密閉容器中,aA(g)

            bB(g)達平衡后溫度保持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加一倍,當達到新的平衡時,B的濃度是原來平衡時濃度的60%,則:( )

            A.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B. 物質A的'轉化率減少了

            C. 物質B的質量分數增加了 D. a>b

            3、在373K時,把0.5molN2O4氣體通入體積為5L的真空密閉容器中,立即出現棕色,反應進行到2s時,濃度為0.02mol/L,在60s時,體系已達到平衡,此時容器內壓強為開始時的1.6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前2s,以N2O4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度為0.01mol/(L?s)

            B. 在2s時容器內壓強為開始時壓強的1.1倍

            C. 在平衡體系內含N2O40.25mol

            D. 平衡時,如果壓縮容器體積,則可提高N2O4的轉化率

            4、在一密閉容器中,等物質的量的X和Y發生如下反應:X(g) 2Y(g)

            2Z(g),反應達到平衡時,若混合氣體中X和Y的物質的量之和與Z的物質的量相等,則X的轉化率為( )

            A. 10% B、50% C、60% D、70%

            5、在一密閉的容器中,將一定量的NH3加熱使其發生分解反應:2NH3(g)

            N2(g)+3H2(g),當達到平衡時,測得25%的NH3分解,此時容器內的壓強是原來的( )

            A、1.125倍 B、1.25倍 C、1.375倍 D、1.50倍

            6、在一定溫度下,將1molCO和1mol水蒸氣放入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CO(g)+H2O (g)

            CO2(g)+H2(g),達平衡狀態后,得到CO20.6mol;再通入0.3mol水蒸氣,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后,CO2的物質的量可能是( )

            A、0.9mol B、0.8mol C、0.7mol D、0.6mol

            7、將0.4molA氣體和2molB氣體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2A(g)+B(g)

            2C(g),若經2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1,現有下列幾種說法: = 1 * GB3 ①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3mol?(L?s)-1

            = 2 * GB3 ②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6mol?(L?s)-1

            = 3 * GB3 ③2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70%

            = 4 * GB3 ④2s時物質B的濃度為0.7mol?L-1

            其中正確的是( )

            A、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B、 = 1 * GB3 ① = 4 * GB3 ④ C、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D、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8、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L氣體R和5L氣體Q,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2R(g)+5Q(g)

            4X(g)+nY(g),反應完全后,容器溫度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是原來的87.5%,則化學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4 D、5

            9、某容器中加入N2和H2,在一定條件下,N2+3H2

            2NH3,達到平衡時N2、H2、NH3的濃度分別是3mol/L、4mol/L、4mol/L,則反應開始時H2的濃度是 ( )

            A、5mol/L B、10mol/L C、8mol/L D、6.7mol/L

            10、已知下列反應的平衡常數:H2(g)+S(s)

            H2S(g) K1

            S(s)+O2(g)

            SO2(g) K2

            則反應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數是 ( )

            A、K1+ K2 B、K1 -K2 C、K1 ×K2 D、K1/K2

            11、有可逆反應2A(g)+2B(g)

            2C(g)+D(g)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

            (2)該反應選用了一種合適的催化劑,發現反應溫度在100℃~400℃的范圍內,每高10℃,反應速度為原來的3倍,在400℃~450℃時,每高10℃,反應速度卻約為原來的10倍,而溫度高于450℃時,反應速度卻約為原來的3倍,若其它反應條件不變,試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該反應在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并保持溫度不變。往容器里充入等物質的量的A、B兩種氣體物質,反應進行5min后,試推測容器內的壓強可能發生的變化______________。(填正確的字母編號)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該反應在恒溫下進行并已達平衡,再維持溫度不變,將壓強由100kPa增大到500kPa平衡發生了移動,但卻發現平衡向左移動,你是否懷疑勒夏特列原理對平衡系統的普遍適用性?________;試寫出你的分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平衡常數K的數值大小是衡量化學反應進行程度的標志,在25℃時,下列反應式及其平衡常數:

            2NO(g)

            N2(g)+O2(g) K1=1×1030

            2H2(g) +O2(g)

            2H2O(g) K2=2×1081

            2CO2(g)

            2CO(g)+O2(g) K3=4×10-92

            (1)常溫下NO分解產生O2的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________。

            (2)常溫下水分解產生O2,此時平衡常數值約為____________。

            (3)常溫下NO、H2O、CO2三種化合物分解放出氧氣的大小順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隨著轎車進入家庭,汽車尾氣污染成為備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市政府要求全市對所有汽車尾氣處理裝置完成改裝,以求基本去除氫氧化物、一氧化碳污染氣體的排放。而改裝后的尾氣處理裝置主要是加入了有效催化劑,請你根據以上有關數據分析,僅僅使用催化劑_________(填能或否)促進污染氣體間的反應,而去除污染氣體。

            13、可逆反應CO+H2O

            CO2+H2在密閉容器中建立了平衡。當溫度為749K時,Kc=2.60,問:

            (1)當CO起始濃度為2mol/L,H2O起始濃度為2mol/L時,CO的轉化率為多少?

            (2)當CO起始濃度仍為2mol/L,H2O的起始濃度為6mol/L時,CO的轉化率為多少?

            14、在接觸法制硫酸中,將SO2與空氣按1:3的體積比混合(空氣中氮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4:1)后進入接觸室,在一定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后,氣體總體積減少為原來的88%(體積均在相同情況下測定),試求:

            (1)反應達到平衡時SO2的轉化率;

            (2)若生成的SO3可在吸收塔中完全被吸收,則排出的尾氣中SO2的體積百分含量。

            15、在673K,1.01×105Pa時,有1mol氣體A發生如下反應:2A(g)

            xB(g)+C(g)。在一定條件下已達到平衡。在平衡混合氣體中,A占其體積百分比為58.84%。混合氣體總質量為46g,密度為0.72g?L-1。求:

            (1)平衡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2)A的平衡轉化率;

            (3)x值

            (4)相同條件下,反應前A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氣體密度的幾倍。

            【試題答案】

            1、AD 2、AC 3、B 4、A 5、B

            6、C 7、B 8、A 9、B 10、D

            11、(1)

            (2)催化劑在400℃~450℃活性最大

            (3)B;在該條件下,發生反應的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

            (4)不;可能反應物中某物質的狀態發生變體。

            12、(1)

            (2)2×10-82

            (3)NO;H2O;CO2

            (4)能

            13、61.7%,86.6%

            14、96%,1.56%

            15、(1)39.73 (2)A的轉化率為32%

            (2)x=2 (4)反應前A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氣體密度的1.16倍。

          【化學平衡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平衡》說課稿11-23

          化學平衡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5-11

          有關化學平衡常數及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的教案04-30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02-04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04-08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模板04-30

          化學《化學平衡》評課稿(精選10篇)12-03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模擬題目09-24

          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03-27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yeye网址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无线码 | 午夜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本一片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福利 | 日本韩国床震无遮挡高潮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