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說課稿

          時間:2021-01-05 16:12:3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論語〉十二章》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十二章》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十二章》說課稿范文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論語>十二章》,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在《語文課程標準》一書中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靠對文言文的學習。本課涉及到的《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這三方面內容均歸屬于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范疇。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養成好習慣”。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因此,本文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語言含義,并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深入養成教育。

            二、教學對象分析

            初一學生剛剛入學,在小學時又強調快樂學習,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論語>十二章》是學生本學期接觸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基礎較差,就我們班學生來說,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掌握較差,實詞積累少,因此在閱讀中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本文要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拔釘子”的方法,掌握重點詞語,并且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學生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四、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學生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六、說理論依據

            新課標要求初一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并背誦優秀詩文,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教法依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文是文言文,課文要求背誦,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朗讀來實現;其次本文語言簡練,句式相似者較多,適宜朗讀,通過朗讀,從整體上感知語言,理解內容。

            2、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目的。如學生在討論“賢哉,回也!”時,只要老師引導一下,學生就知道這是一個判斷句。教師的相機誘導,往往能撥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不斷聯系,補充新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思維也得到訓練。

            教法依據: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廢止串講,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主體與主導的最佳組合是現代課堂教學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互問互答,圍繞問題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用學生的互問互答,老師的適當點撥和評價等互動互助的形式,把問題給學生,通過學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較開放的探究活動中對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據: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學依據: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八、說學法

            以學為本,變教為學,是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一道學思想的理論基礎。為學生設計教學,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能力,保證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1、積累文言詞語。對于文言文而言,教師應重視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文言詞語,在具體的語境中落實字、詞、句,而學生應注意融會貫通,歸納總結。

            2、朗讀法:知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知每一則的含義,加深理解。

            3、整體感悟法。雖然每一則之間內容缺乏聯系,然而就其內容的側重點而言,內容又可歸納為學習和修身兩部分,整體感悟內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認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以及個人的品德修養。

            4、討論、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討論探究面越是深廣,就越能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潛能,有利于學習的深入;學會發現問題,并能圍繞某個問題探究,解決,在積極采育中使自己的話語、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學到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九、說教學過程

            《<論語>十二章》一文的教學安排,主要分三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和學習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課時學習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課時學習并理解九至十二章。本次說課內容即針對第二課時而設計。由溫故知新導入,然后通過朗讀、翻譯、點撥、理解小結等環節學習四至八章,再板書總結,最后做題學以致用。在設計中突出學生主動的合作探究,充分讓學生活起來,注重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字詞的教學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強化。

            (一)溫故知新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前三章,下面我檢查一下大家學習的情況。(出示)

            1、填空

            《論語》是記錄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篇。

            孔子是春秋時期__國的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家,___家。

            2、解釋下面的詞語。

            不亦說乎?說:人不知而不慍,慍:

            不亦君子乎?君子: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惑:逾:矩:

            3、翻譯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教學一開始通過溫故知新,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從而做好對學生本節課學習的指導。

            (二)學習理解

            【朗讀】

            點明學生讀這五章。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讀熟文章,便于后邊的學習。

            【翻譯】

            1、學生自由翻譯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翻譯第四至八章,不會的標注出來。

            這一環節設計訓練學生獨立翻譯的能力。

            2、小組合作討論不會翻譯的詞句。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不會的字詞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點撥】

            提問學生后,老師對于學生翻譯中存在的字詞句進行點撥。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通過老師的.點撥強調重點,解決難點。

            【理解】

            同學們,熟悉了這幾章大意后,下面我們從幾個問題來理解。

            (出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這則告訴我們孔子認為怎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互動1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則告訴我們怎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互動3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港,人不堪其憂,回仍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則語錄中,孔子贊美顏回有怎樣的品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孔子的這番話告訴我們什么?(互動2題)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理解這五章內容。

            【小結】

            結合板書小結。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總結本節課學習了的學習方法、求知態度和修身做人。

            (三)學以致用

            1、做感受1題(1)、(2);

            2、做感受3題(1)、(2)。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做練習來檢查學生本節課學習的情況。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案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重點)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難點)

            3.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時安排】3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不亦說(yu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不逾矩(yú)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一簞食(dān)好之者(hào)曲肱而枕之(gōng)博學而篤志(dǔ)

            (2)看注釋,查工具書,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時習(時常地復習)不亦說乎(通“悅”愉快)慍(生氣,發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替)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吾十有五(“有”通“又”)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指獨立做事情)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五十知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而耳順(能聽得進不同意見)不逾(越過,超過)矩(規矩,規范)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

            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人不堪其憂(忍受)知之(指學問和事業)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飯(吃飯)疏食飲水(冷水)曲肱(胳膊)而枕之

            于(對,對于)我如浮云必有我師焉(于此,在其中)擇其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逝(流逝)者如斯(這,指河水)夫,不舍(舍棄)晝夜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漢)

            博學而篤(忠實,堅守)志,仁(仁德)在其中

            3.整體感知:

            查找資料,說說你所知道的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也可以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論語》的故事。

            【預習檢測】小組檢測:“預習導學”小組評分

            【課堂探究】

            1.根據課下注釋,用現代漢語口頭翻譯課文。

            2.與小組同學一起找出哪些句子講的是有關學習方法的;哪些講的是學習態度的;又有哪些是講品德修養的。分別在書中做標記。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品德(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不忠乎……

            3.課文中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抄在下面。

            【隨堂檢測】

            1.比一比,看誰課文背得又準又快。

            2.完成課后練習二,將答案寫在課本上。

            【拓展延伸】完成課后練習四,寫一段不少于80字的自己的體會。

            【布置作業】

            1.完成校本作業。

            2.熟記下列名言,并試著在寫作中運用。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十二章》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論語》十二章說課稿12-26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07-19

          《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論語》十二章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論語演講稿范文03-17

          論語的演講稿范文03-17

          《論語》試題12-29

          論語好句10-18

          論語忠恕之道演講稿范文03-18

          有關《論語》的讀后感范文03-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进入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 中文字幕级片在线播放 | 五月天在线观看网址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