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5-15 12:15:1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四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說明

            綜合應用“量一量找規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單元“簡易方程”的教學之后安排的,旨在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統計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動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間的內在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量一量找規律”活動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1.自制實驗工具。

            學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義的基礎上,利用皮筋、木棒、盤子和細繩等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簡易秤。具體的做法是用細繩將盤子拴住做成一個托盤,然后用皮筋分別將托盤和木棒拴住。

            2.收集實驗數據。

            學生利用自制的簡易秤,依次稱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數量的課本,在統計表中記錄稱量的課本數和相應的皮筋總長度,并計算出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長的長度。

            3.分析數據。

            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中的信息,并根據表中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啟發學生討論從統計圖表中能夠獲得哪些信息。

            4.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

            根據統計圖表的結果小組合作探究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及此規律適用的范圍。

            整個活動不僅使學生經歷從收集實驗數據、數據、制成統計圖表到根據統計結果推理事物之間內在本質關系的全過程,而且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運用所學知識探究未知事物的樂趣。

            教學建議

            1. 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 這個活動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活動,教學時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嘗試,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教師只在關鍵處予以一定的引導和點撥。

            3.在制作實驗工具部分,教師可提前布置學生準備制作材料,并引導學生思考:對制作簡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體要求,啟發學生選擇彈性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稱量6本數學書時不會超出彈性限度或發生永久變形;選擇的木棒要盡量做到長度適中、粗細均勻,在稱量時不會彎曲、變形。此外,拴盤子時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繩的長度,使托盤在稱量時保持水平、穩定。當然,教師也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如可用彈簧來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時用鐵鉤等代替木棒達到稱量的目的。

            4.在收集實驗數據部分,教師可在實驗之前要求學生先明確書本第77頁中統計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導學生討論測量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例如,要明確測量的起點和終點;測量皮筋長度時要等橡皮筋和秤盤均處于穩定狀態時再測;稱量時要設法使木棒保持水平……這樣得到的數據誤差較小。具體實驗的實施可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數據部分,教師根據統計表繪制出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統計圖表,想一想統計圖表呈現的特點,并討論它們傳達出的信息。然后,對應統計圖表,請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如果要稱量7本書,皮筋會伸長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據統計結果歸納推理部分,老師引導學生思考皮筋長度和課本數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向學生初步滲透函數的。如果有的小組實驗數據與理論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長,b代表每增加一本書皮筋伸張的長度)的關系存在一定誤差,老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學生客觀說明。

            7.在學生出二者之間存在的規律后,老師還可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要稱量的課本越來越多的話,皮筋會發生什么變化”,幫助學生理解上述二者的關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彈性限度之內的,反之,二者的關系不存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說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說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制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路牌標志)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地某個標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師: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么關系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里僅以400米為例說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

            教師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師:同學們上學,有步行的,有騎自行車的,有坐公交車的,還有父母開車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時可以走5千米,騎自行車每小時可行15千米,坐公交車每小時可以行40千米。你們能估計一下從自己家到學校有多少千米嗎?

            (2)實際感受1千米。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注:這個教學環節也可以放到課前進行)。然后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完成教科書第8頁上的“做一做”。

            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注:如果條件不允許,此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

            5、教師出示教科書第22頁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師放手讓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后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說是怎樣想的。

            通過學生回答,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個1000米,就是5千米。

            6、練一練。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沒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學時把重點放在千米的認識上,長度單位間的變換由于學生基本上屬于“教師不講就會”的狀態,所以教師花費的教學時間相對就少一些。]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2題。

            第1題,是關于物體運動速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常見物體運行速度有一定的認識。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再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在教科書上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四、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設計意圖: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環境。]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單元內容:教材第2-8頁的內容。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字0。

            教具、學具準備:茶杯圖,直尺圖,學生準備0~5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從1數到5。

            3.看圖寫數。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圖。

            二、探索新知:

            1.認識0

            接著復習中的看圖寫數。

            提問:如果我把每個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個,想一想,每個圈里還剩幾個茶杯?

            教師從左邊的集合圈中拿走3個茶杯。

            提問:現在這個圈里有幾個茶杯?用數字幾表示?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集合留下面板書:2。

            教師從中間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個茶杯。提問:還剩幾個茶杯?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集合圈下面板書:1。

            教師從右邊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個茶杯。

            提問:現在這個圈里有幾個茶杯?(沒有了)用什么數表示呢?

            師:像這樣一個也沒有,我們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書:0。(注意寫得慢一些。)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數字。帶著學生念幾遍。說明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什么也沒有就用零表示。

            師:同學們看一看,想一想這個數字的形狀像什么?學生回答可能會有許多種,教師肯定其中比較合適的,如:0像個雞蛋。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數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狀一的關系_。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并滲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說。0就相當于把上面的圈豎起來。因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認識直尺:

            師:同學們想一想,你們以前見過0嗎?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師出示直尺圖。然后讓學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說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著我2,說明0到2是兩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數到5。說明0是開始,是起點。0在1的前面。帶著學生從0到5數幾遍。

            3.0的寫法:

            教師先在放大的寫字格里板書,來示范0的寫法。邊示范邊講清筆順的要點;0是一筆寫成的。起筆,在上線中間偏右一點,向左下寫,在中線附近與左線接觸,然后向下拐,與下線接觸在中間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線附近與有線接觸,再繼續向上,收筆處與起筆處相連。要特別提醒學生,0寫得要圓滑,尤其在拐彎處不能有棱角。

            帶著學生書空2~3遍。

            打開教科書第24頁,看寫0的筆順示意圖。然后讓學生按書上的虛線字描寫數字0。

            三、拓展應用:

            (1)做練習五的第1題,教師說明要求后,讓學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訂正。

            對要填0的,問一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2)做練習五的第2題。教師巡視,對書寫不正確的要進行糾正。

            (3)做練習五的第3題,拿出0~5的數字卡片,把卡片的順序弄亂,做游戲。

            師:把這些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

            訂正后,再問一問0的含義,以及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個。

            (4)做練習五第9題。教師往意巡視,對筆順寫得不對的要及時糾正。

            課間活動。

            四、小結:

            我們這節課認識了數字0,知道了什么東西也沒有就用0表示,0還可以表示起點。

            我們還學會了0的寫法.要注意,寫0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從左向右,寫得要圓滑,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們學習了有關0的加、減法,知道了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一個數減去0

            也得原數。一個數減去與它同樣多的數得0。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4篇05-11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11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9篇05-09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模板五篇05-11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10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05-09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05-07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四篇05-07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05-06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匯總7篇05-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初高中女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女同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有字幕 | 一区二区性生活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