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20 12:50:0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三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習的習慣和常規。但孩子們由于存在著心理特征及思維發展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于今后積極引導,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與代數:a主要學習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a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b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計與概率: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學時間與數學(一)時間與數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主要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 期教 學 內 容課時備注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師節
          39.139.19觀察物體4
          49.209.26觀察物體千克、克、噸3中秋節
          59.2710.3千克、克、噸2國慶節
          610.410.10千克、克、噸3國慶節
          710.1110.17搭配中的學問、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長4
          1111.811.14周長、期中測評4
          1211.1511.21交通與數學、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時間與數學4
          1712.20xx.26整理與復習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總復習4
          20元.10元.16期末檢測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謝謝大家閱讀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3,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2、通過提供豐富、現實、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

            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

            3、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探索解決除法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格子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例3主題圖。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在愉悅的談話中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情緒飽滿、積極投入學習。

            二、探索學習

            1、教學例3

            (1)從圖中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一共有多少只蠶寶寶?*平均放在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一幅圖提出了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該怎樣解答?說說這樣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個問題怎么解答?試試看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這樣計算的理由嗎?

           。4)你能說出表示的意思嗎?

            通過解答這3道題,你能發現它們間的關系嗎,和你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

            2、出示課題

            板書:解決問題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做鋪墊。創設開放情境,為學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應用

            1、引導學生完成P24頁“做一做”。請學生觀察情境圖后用自己的語言講

            小刺猬運水果的故事,引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2、學生從圖中搜索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獨立解決書中提出的問題。

            3、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1~3。

            教師巡視、指導。

            做完的同學選擇一道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70-71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1、量出100米的實際長度,走一走大約有多少步。

            2、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幾分鐘?

            3、向家長了解一下從自己家到那里大約是一千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量出了100米的實際長度。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

            (4)測量教室的長。

            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唐山嗎?如果要測量樂亭到唐山的距離,可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學生討論,得知用米測量太麻煩了。)

            師:對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樂亭到唐山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2.千米的應用。

            [說明: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1千米的長度。

            1、 同學們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長,用你手中的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

            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縣醫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離大約就是1000米。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從家長那里了解到,從自己家到那兒大約是一千米。

            小結:1千米=1000米

            [說明: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權勢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說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樂亭到閆各莊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比較長的路程。

            [說明: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F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扑阋凰,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

            要求

            1、從學校出發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 10千米;

            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

            [說明:創設設計秋游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03-10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02-10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 在线a亚洲看片v电影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中文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