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二》鑒賞

          時間:2024-11-08 10:14:20 登綺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感遇·其二》鑒賞

            賞析是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遇·其二》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釋

            豈:難道。

            伊:那里,指江南。

            歲寒心:耐寒的本性。

            薦:進獻。

            嘉客:嘉賓貴客。

            奈何:無奈。

            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運命:命運。

            循環:周而復始,變化莫測。

            尋:探求。

            徒言:只說。

            樹:種植。

            此木:指丹橘。

            陰:樹陰。

            翻譯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

            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

            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

            難道丹桔不能成陰?

            賞析

            此詩為《感遇》組詩中的第二首。屈原曾寫過一篇《橘頌》,歌頌橘樹“橫而不流”的堅貞品質。這首詩托物言志,所表現的即是屈原《橘頌》之意。詩人以凌霜傲雪、經冬不凋的丹橘自喻,與世俗的桃李做鮮明對比,寓意深刻。全詩婉而多諷,含蓄蘊籍。

            本詩的語言清新簡練,抒發胸臆的同時,給了讀者馳騁想像的空間。全詩平淡而渾然天成,時時發問的句子達到了正反起伏的效果,而語氣卻是溫文爾雅,不著痕跡中,哀傷、憤怒盡情抒發,可謂爐火純青。

            張九齡簡介

            (673-740)唐代大臣、詩人。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少聰慧能文,唐中宗景龍(707-710)初年進士,為校書郎。后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唐玄宗開元(713-741)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為唐代名相。張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其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后風格轉趨樸素遒勁。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

            賞析:

            一、詩歌背景與主題

            這首詩創作于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期間。詩人以丹橘自比,通過對丹橘經冬猶綠、歲寒心堅等特點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堅守節操、懷才不遇的感慨,同時也對當時社會只重視桃李而忽視丹橘般有品質之人的現象進行了批判。

            二、詩句賞析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這句詩描繪了江南丹橘在冬天依然保持著綠色的景象。丹橘經冬不凋,象征著一種堅韌不拔的品質。詩人以丹橘起興,為后文表達自己的情感奠定了基礎。

            江南地區氣候相對溫暖,但丹橘能經冬猶綠,并非僅僅因為地氣暖,更重要的是它自身具有 “歲寒心”。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此句明確指出丹橘經冬猶綠并非僅僅是因為地理環境的溫暖,而是因為它有著耐寒的本性。這里的 “歲寒心” 既是丹橘的品質,也暗喻詩人自己堅守節操、不畏艱難的高尚品德。

            詩人以丹橘自況,表達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質的決心。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詩人認為丹橘可以用來款待嘉賓,是有價值的。然而,卻因為山水阻隔等重重困難,無法被人們所認識和賞識。這就如同詩人自己有才華和品德,卻因遭貶而不能為朝廷所用,心中充滿了無奈。

            此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對現實的不滿。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詩人感慨命運的無常,認為人的命運取決于所遭遇的機遇,而這種機遇的循環變化難以捉摸。這體現了詩人在遭遇挫折后的迷茫和對命運的思考。

            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在這句詩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這句詩批判了當時社會只重視桃李而忽視丹橘的現象。人們常常夸贊桃李的美麗和實用,卻忽略了丹橘同樣也有綠蔭可以遮蔭。詩人借此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不滿,認為有品質的人不應被忽視。

            詩人以反問的語氣強調了丹橘的價值,也表達了自己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三、藝術特色

            托物言志

            詩人通過對丹橘的描寫,將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寄托在丹橘之上,使詩歌具有深刻的寓意。這種托物言志的手法使詩歌更加含蓄、委婉,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對比鮮明

            詩中通過丹橘與桃李的對比,突出了丹橘的品質和價值。桃李在春天盛開,受到人們的喜愛,而丹橘在冬天依然翠綠,卻被忽視。這種對比鮮明地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和對自身價值的堅持。

            語言質樸

            這首詩的語言質樸自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丹橘的特點和自己的情感,使詩歌更加貼近生活,易于引起讀者的共鳴。

            四、總結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詩歌。詩人以丹橘自比,通過對丹橘的贊美和感慨,表達了自己堅守節操、懷才不遇的情感,同時也對社會不公進行了批判。這首詩在藝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對比鮮明等手法,語言質樸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感遇·其二》鑒賞】相關文章:

          邈世之感遇作文07-27

          感遇·幽人歸獨臥原文及賞析02-27

          對雪鑒賞06-08

          《大車》鑒賞07-08

          《春曉》鑒賞07-13

          《著》鑒賞10-21

          《秋夜》鑒賞03-01

          《菊花》鑒賞03-01

          《寒食》鑒賞03-0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无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一本一本久久A精品综合 | 日本五月丁香有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