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石拱橋說課案
中國石拱橋說課案1
一、教材分析
《中國石拱橋》是篇說明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橋梁專家,他雖然只是向讀者介紹有關中國石拱橋的一般性的知識,卻顯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說明對象的本質特點,舉例說明,要言不煩。多處運用具體數字來說明問題,體現了作者謹嚴的治學態度。
本段的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方法。
2、品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說明文,要引導學生辨析文體,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了解說明對象,明確其特征;局部探究,趙州橋、盧溝橋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之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2、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程序的安排
(一)、導入新課。
要是讓你給同學們介紹你熟悉的某一座橋,你會介紹些什么?
(學生思考,發表觀點。引入關于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二)、確定目標。
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屏幕上。
1、辨析文體,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2、研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3、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征。
4、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5、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第一步:辨析文體,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完成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教師簡介說明文的問題特征。(說明文是客觀說明事物的一種問題,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第二步:再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研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弄清楚生字詞的'讀音;2、注意積累詞語。)
2、多媒體顯示趙州橋、盧溝橋圖片,聲屏顯示配樂朗讀。
第三步: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征。
1、教師指出說明文是給人以知識的,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從文章中所獲得的知識。
2、局部探究。
(1)請以趙州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教師總結:它從四方面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即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成就突出。
3、教師總結: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就在這個事物的特征。要讓別人認識、了解這個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來介紹。趙州橋、盧溝橋作為中國石拱橋的代表性的橋梁,都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第四步:完成教學目標4: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多媒體顯示: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采用什么順序,主要取決于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筑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于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教師總結:說明文的語言有準確、嚴密的特點,綜觀以上例句,可以發現本文: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對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于準確。因此,我們學習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準確”二字。
第六步: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目的是讓讀者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有關知識。學習本文,須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既接受科學知識的熏陶,又學到寫作說明文的技巧。
中國石拱橋說課案2
一、說教材
(一)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說課課題是《中國石拱橋》,入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說明文系列,體現了新的特點即該單元篇目之間具有了同質對比性(《中國石拱橋》與《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同屬比較規范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一定說明性的小品),這樣編排,既方便進行比較教學,又能體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不至于單調、枯燥。
說明文閱讀、鑒賞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說明文的說明對象特征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能品味說明文的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平實、準確、周密的特點。初步認識說明文與記敘文在寫作目的及使用語言方面的差異。新課標提示,在中學階段實施中學美育,重視在閱讀作品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能力,重視說明文對實現語文的審美教育功能,關注學生情感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到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的教育,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從而實現美育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習了說明文,對說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對說明文的研讀還有待加強,以形成對說明文的全面、系統、深入理解和把握。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新的需要與原有水平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實際情況這一契機,運用現代大語文觀念,適時開展現代說明文教學。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1.德育目標
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悠久歷史和杰出成就,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并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志向和嚴謹務實的精神。現代教育理論表明,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人的各種素質發展中起著導向和促進作用。
2.知識目標
(1)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
依據:新大綱要求初中生能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能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積累語言,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把握中國石拱橋(說明對象)的特征
依據:新大綱要求初中生學會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理清思路,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3)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平實、準確、周密的特點
依據:新大綱要求初中生能初步認識說明文與記敘文在寫作目的及使用語言方面的差異,體會語言表達效果,體會其藝術表現力。
3.能力目標
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探究“多角度說明技巧”和“以點帶面的說明”,從中訓練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即創新思維)。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征,整體感知文意,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語言。
依據:新大綱要求初中生進一步發展思維,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重視培養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本課題說明文自身的特點及新課標強調對學生進行能力和思維訓練與培養,故確立: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
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二、說教法學法
1、學生自讀、動手制作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以生動的手工制作帶動思維的發散,輔之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2、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3、合作與探究的結合,通過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途徑,抓住說明文內容的“切入點”,增強說明文閱讀的“激情點”,提高說明文教學的“創新點”。
三、說教學程序
1、擬定兩課時。
2、第一課時教學設想:通過情境導入、釋題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基礎演練,進而理清文脈,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初步領會說明技巧。
第二課時教學設想:確立探究專題如:語言特色、進行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明確探究的對象:作者是怎樣把這個特點介紹給讀者的;品味、揣摩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的'特點。設題要有開放性、層次性、適度性。重視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與整合。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步: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地解釋“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由茅以升創作的《中國石拱橋》,了解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2、檢查預習,解題。
3、注音、解釋詞義和字義
(以上兩項可利用多媒體出示小或利用投影顯示。)
4、討論課題。
分析“中國石拱橋”的短語結構。
明確:名詞性偏正短語,中心詞――“橋”。
幾個定語――“中國”(的)、“石”材(的)、“拱”形(的)。連綴起來,就是“中國的石材的拱形橋”。這篇課文用三個定語對“橋”做了明確的限制,那么,這種“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把這個特點介紹給大家的,這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搞清的兩個重要問題。
第二步:重點難點的學習及點撥閱讀
(一)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為了把事物說清楚,說明文特別講究說明的順序,這一點,我們在初一學《大自然的語言》等課文時已有了一些了解。現在同學們快速閱讀,用三分鐘時間找出各段講的是什么事物,讀時要用筆在課本上標注。
1、理清文脈
教師歸納:
石拱橋:(1-2)中國石拱橋:古代狀況(3-9)中國石拱橋:當代發展(10)
2、石拱橋的特點。
3、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4、中國石拱橋的杰作之――趙州橋。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是中國石拱橋中驚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對這一點,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總體介紹。“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說明了出現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說明了它的堅固及美觀。同時,趙州橋又有它獨具的特色,的確不愧為驚人的杰作。
(二)、課堂小結
趙州橋獨具的特點有力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趙州橋是位于洨河上的獨拱石橋,接下來,文章又舉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橋盧溝橋,這就印證了中國石拱橋數量多、分布廣,形式多樣的特點。
第三步:布置作業
1、思考:趙州橋的獨具特點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有什么關系?
2、完成練習一、二(其中盧溝橋的一部分作為預習,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課文上標注。)
3、預習、思考三、四、五。
依據:作業,旨在鞏固本節教學成果,并適時向第二節內容過渡,以便完成余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步:溫故知新
1、說說趙州橋的獨具特點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之間的關系。
2、說說盧溝橋的特點。
第二步:導讀新課,并探究新課,質疑
1、中國石拱橋的又一杰作――盧溝橋。
盧溝橋是中國石拱橋又一個驚人的杰作,已經請同學們做了預習,現在我們討論一下,盧溝橋與趙州橋有哪些異同。
地點在永定河,時間比趙州橋晚,橋比趙州橋長得多,略窄。橋面更平坦。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盧溝橋是聯拱石橋,它是靠石砌橋墩聯成整體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觀,尤其是柱頭上千態萬狀的石獅子別具特色。盧溝橋在中外都享有盛譽,并且是抗日戰爭的紀念地。
上節課我們總結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除了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出現較早,結構堅固,形式優美的特點之外,還具有歷史悠久,數量多、分布廣、多樣杰出的更突出的特點。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典型實例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些特點。其中,文章介紹得最充分的是它們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為這方面最能說明中國石拱橋在結構堅固、形式優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說明事物時如何選擇實例,如何運用實例,這篇課文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3、中國石拱橋現代的發展。
4、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準確、嚴密。
討論課后練習,教師歸納:1)語言平實簡潔,描寫有度;2)運用說明方法,目的明確;3)精心推敲詞語,講究分寸;
5、注意詞句順序,周密合理
第三步:課堂小結
在同學們總結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1、本文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和新中國建立后的發展,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2、本文以趙州橋、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特點,并分析了原因,介紹了發展狀況。
3、本文在說明語言的運用上非常出色:簡潔、平實、準確、周密。語言風格與記敘文不同。
第四步:布置作業
1、請理清關于趙州橋、盧溝橋的文字的說明順序。
2、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3、揣摩語言。
四、說教具
根據直觀、實用,增加課堂容量等原則選用教具。如:
錄音機(課文錄音帶),小黑板(展示課堂問題),復印練習資料和下載的背景資料,如有多媒體可制作風景圖片(含課件、投影片)
五、說板書
依據:1.直觀、簡潔,有助于理清文脈。
2.用直觀圖示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