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02 08:48:46 登鸛雀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精選9篇)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也是幼兒學習的古詩之一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幼兒園小班《登鸛雀樓》教學設計,希望對各位老師有幫助。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精選9篇)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1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記憶古詩,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活動難點

            體驗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節奏感。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 看圖理解詩意

            引導幼兒看書指字朗讀古詩。要求幼兒要點一個字讀一個字。《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看圖理解古詩的.意思。(太陽在西方慢慢地落山了,黃河奔流向東方,直入大海。如果要想看得很遠很遠,那就要站得更高,再上一層樓。)

            2 動作記憶古詩。

            先由教師給出指定的動作讀古詩。

            拍手讀古詩。

            拍頭,拍肩,拍腿讀古詩。

            3用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節奏讀古詩。

            由教師教給幼兒不同的節奏讀古詩。幫助幼兒感受四二拍和四三拍的不同。

            4引導幼兒創造動作讀古詩。

            啟發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讀古詩。

            5 檢查幼兒學習情況。

            幼兒和老師圍成一圈。由老師開始,接詩句。了解幼兒的熟悉程度,并給幼兒適當的鼓勵。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張貼《登鸛雀樓》古詩掛圖,鼓勵幼兒進行興趣識字和指字朗讀。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能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課文。

            3、大致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能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課文。

            3、大致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難點】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1、讀課文三遍,包括課后生字。2、勾出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3、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4、給生字組詞,至少兩個,鼓勵找四字詞語。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游,這個地方叫鸛雀樓,看,我們到了。播放鸛雀樓的錄像

            2、看課文中的圖,說說景象如何?

            3、著名詩人王之渙來到這里看到了這樣的景色,留下了傳送千古的名詩——《登鸛雀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生讀題,學習題目中的三個漢字,只要求認。

            二、讀熟古詩,認識漢字。

            1、師:王之渙筆下的`黃鶴樓是什么樣子的呢?先聽老師讀一讀,一邊聽一邊劃出停頓來。

            2、師: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幫助下,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嗎?自己試一試吧!生讀完以后,交流展示。

            3、詩歌讀得這么好,漢字娃娃一定記得很熟!咱們來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讀漢字,交流識字方法,組詞。

            4、把漢字娃娃送回到古詩中,你一定讀得更好。生再讀古詩。

            5、師:孩子們知道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嗎?我說一句話,你說一句詩中的話,咱們試試。

            師:太陽靠著遠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盡。

            師:黃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黃河入海流。

            師: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你們真棒,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詩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詩中的景象(播放錄像)太陽下山,江水滾滾,奔騰而去。能看著這樣的情景背誦嗎?練習背誦。

            三、書寫生字。

            1、師:調皮的漢字娃娃要孩子們送他們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寫的漢字娃娃很少,你能寫好嗎?找找這些漢字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寫字要領。

            3、師:咱們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一看二寫三對照。生擺好書寫姿勢,做到三個一,然后開始書寫,努力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4、生寫完以后,展示,交流,評獎。

            四、作業設計:

            1、默寫古詩。

            2、讀讀王之渙的其他古詩。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前查資料多媒體課件鼓勵學生背誦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雀”和“樓”。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學習古詩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古詩一起來背一背。

            2、你們知道這么多古詩,真是棒極了!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一首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3、師板書課題,學習“雀”和“樓”

            4、簡介鸛雀樓:鸛雀樓在山西永濟縣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見中條山,下面臨近黃河,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鳥兒鸛雀在樓臺上休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臺叫做鸛雀樓。有一天,唐朝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了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學生自由借助拼音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在不懂的字詞旁畫上“?”號;

            出示詩句,檢查學生的朗讀:

            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窮、更、入】這幾個生字比較難讀。指名讀,齊讀一下難讀的'生字。

            指名1人讀古詩。

            同桌互讀互聽

            三、品讀古詩

            過渡: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1、學習第一句詩。

            ⑴小朋友先讀讀第一句詩,再看看文中的插圖,你都看到了什么?(點名“白日”指傍晚時的太陽)

            ⑵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登上鸛雀樓,再去看看吧。

            師配樂深情敘說:夕陽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緩緩落下,余暉染紅了天邊的云彩,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波濤洶涌,流向遠方,流入大海。

            ⑶如此壯觀、美麗的景象,讓詩人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白日…,黃河……。

            ⑷現在,你明白了詩句中的“依”是什么意思了吧?(挨著、靠著)

            那“依山盡”就是指太陽挨著群山漸漸西沉,最后看不見了。

            ⑸詩人站在鸛雀樓上,不僅看到了夕陽西下的美景,還見到了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正流向大海。

            ⑹指導朗讀: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滾滾的黃河水,想像它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老師相信,你們能把這句詩讀得更好!

            (視頻出示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生自由練讀。

            ⑺指名1人讀。若讀不到位,師加以指導。

            小結學法:這句詩寫出了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象。(板書:看)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這句詩的?(借助文中插圖,發揮想象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一大幫手,讀好詩句)

            對呀,我們可以借助課文里的插圖,想象畫面,來學習古詩,今后,大家一定要常運用這個方法。

            2、學習第二句詩:

            ⑴站在鸛雀樓上,面對這樣壯觀的美景,詩人不禁心潮起伏,引讀(第二句)(背景圖:鸛雀樓)

            ⑵理解“欲”、“窮”在板書上點出“欲”,“欲”在字典里由四種解釋(課件出示: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將要),你覺得這句詩中該選哪種意思呢?(課件閃出“②想要”)

            ⑶“目”指眼睛,“千里目”詩一種夸張的說法,指看到更遠的地方,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就必須要。

            ⑷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⑸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

            生自由談。(是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板書

            什么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層樓?

            生自由談。出示:

            (1)學期結束了,我希望好朋友不斷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用詩句鼓勵他,愿他學習:。

            (2)爺爺奶奶希望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不斷進取,越來越出色,祝他們工作:。

            小結: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們更上一層樓,明天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收獲!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對這句話的新的理解和感受吧!

            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那不斷進取的決心。

            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課件出示畫面、古詩。再把這首詩連起來讀讀吧!

            情境中背誦

            伴隨著優美的古箏曲,練著把這古詩背一背。誰來背?指名2人背。

            齊背。

            反饋練習

            回憶古詩填空:見《補……》第47—48的第1題。

            3、拓展練習

            王之渙還寫了很多詩呢,今天,我們再來看他寫的另一首詩《涼州詞》

            課件出示: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師帶領生齊讀一下。

            四、學習生字

            指導書寫:“雀”和“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剩下的生字。

            3、正確完成課堂練習。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

            1、看圖練習背誦:指名背,分組背。

            2、隨音樂一齊背誦。

            二、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依入欲窮目更

            指名讀,齊讀

            2、說說哪一個字最難記:

            重點指導:入欲更

            3、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師范寫:入欲更

            4、學生描紅臨寫。

            三、正確完成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八()窮()衣()日()容()

            入()究()依()目()欲()

            2、默寫這首詩,同桌互查。

            3、完成《補充習題》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感悟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誦讀詩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學難點: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具準備:掛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你能朗誦一首嗎?

            2、 你們知道嗎?唐代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叫王之渙,他有一首詩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一座樓之后,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這首詩《登鸛雀樓》。(師出示板書,并解題)

            3、 (師范讀)邊聽邊想:詩人在樓上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二 、新課講授

            (一)、課前感知:(出示掛圖)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學習第一行詩句

            1、 輕讀,邊讀邊看插圖,看看哪個詞的意思表示圖上的景色,想想什么意思?

            2、 “日”:太陽。“盡”:完了。天上的那一輪紅日是夕陽還是朝陽?從哪看出?

            3、 “白日依山盡”是什么意思?(師帶讀、自讀、指讀、齊讀)

            學習第二行詩句

            1、 除了夕陽,那滾滾黃河水又將奔向哪里呢?

            2、 你能說說黃河的流水聲嗎?(生模仿)

            3、 把這氣勢通過讀表現出來。

            4、 師讀:慢慢閉上眼睛聽,詩人在吟誦呢!(自讀、指讀、賽讀)

            小結: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滾滾地流入大海 過渡: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詩人產生什么想法呢?

            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 太陽從遙遠的山邊落下,天空中布滿燦爛的云彩。黃河滾滾向大海奔騰而去,發出巨大的聲響。可是,在遙遠的山那邊,景色是不是更加吸引人,大海中的波浪是不是更為壯觀,想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該怎么辦呢?讀一下詩文,想一想?

            2、 請仔細觀察圖,鸛雀樓共有幾層?哪一層有人?

            3、 多少小朋友有這樣的經歷?(板書: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知道什么意思嗎?

            4、 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會更多,所以詩人就這樣發出了感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句詩,當一下小老師?

            5、 (齊讀),“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樣?

            6、 這兩句詩是詩人在鸛雀樓上所想到的,并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什么道理呢?

            (五)、朗讀指導

            1、 老師提個建議,詩歌還要講究韻律,如果掌握了詞與詞之間的停頓,也許會讀的更好?愿意聽老師的朗讀嗎?

            2、 讓我們一起比比,看誰讀得最棒?最像我們的小詩人,好不好?

            3、 指名讀,師生共同點評、再讀、齊讀。

            小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

            三、小結

            1、 古詩是我們的國粹,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

            1、 我們有時候把許多事情比作登山,如學習、生活……那么,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遠的情況嗎?課后想一想,然后說一說。

            2、 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

            五、板書: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認字,鞏固看拼音識字的能力。

            2、讀詩體會這首古詩的節奏和韻味美,理解古詩的意思并會背誦。

            3、認識本課的八個生字,學會筆畫“豎折”,并學寫“山、日”。

            學習重點:

            1、能借助拼音認字讀古詩。

            2、正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學習新筆畫。學寫生字。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識字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節奏感和音韻美。

            教學準備:

            錄音帶、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游,這個地方叫鸛雀樓,看,我們到了。

            播放鸛雀樓的錄像。

            2、看課文中的圖,說說景象如何?

            3、有一個古人他到了鸛雀樓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聽聽吧!做好指讀姿勢。

            播放配樂朗讀《登鸛雀樓》

            4、你們想讀這首詩嗎?請你準備好,小聲地方跟著老師讀一讀。

            學生活動:學生手指書邊讀詩邊認字。

            5、自己再讀一讀,在不認識的字上點上點。

            6、這次咱們指著書大聲地跟著老師讀,注意點點字的讀音。

            二、理解古詩意思

            1、我說一句話,你說一句詩中的'話,咱們試試。

            師:太陽靠著遠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盡。

            師:黃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黃河入海流。

            師: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你們真棒,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詩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詩中的景象(播放錄像)太陽下山,江水滾滾,奔騰而去。

            3、見到美景,你再來讀詩,讀出你的高興與喜悅吧!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認識"樓,入,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掛圖)我們就來看看這座亭子以及周圍的景色。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 (學生回答)

            2、你們真聰明!對,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登鸛雀樓》(齊讀)

            二, 自瀆課文

            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鸛雀樓的美景了。那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瀆課文)

            2、我看到小朋友都讀得特別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讀,男女生讀,小組賽讀)

            3、大家都讀對了,而且都會自己停頓啦,真了不起!我們一起讀讀,注意大家的聲音應該很和諧。(學生齊讀課文)

            三,學生生字

            1、小朋友讀書讀得很認真,很正確,可見昨天在家里書讀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預習得怎樣

            2、(出示生字卡片)這一課的生字寶寶很想認識大家,我們先在心里和它們打招呼,待會我請小朋友開開火車。(默讀生字)

            3、每個小朋友的眼里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現在就請已經準備好的.小朋友來讀啦!小火車開起來(樓,雀,依,入,欲,窮,目,更)

            4、你們真了不起!小火車開得又快又好!你能幫它們找朋友嗎

            四,寫字教學

            1、小朋友讀得好,組詞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寫好呢 下面,我們一去把其中的4個生字好好的寫一寫。

            2、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后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3、指導寫字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提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后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范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掌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樓 入 窮 目 更 層

            登 鸛 雀 依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五、了解課文大意,指導朗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么?(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范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復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著、鼓舞著詩人,他想怎么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己說,我應該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聯系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復練讀。

            六、識字、寫字指導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為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尸字頭,里面是“云”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后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八、復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后練習3。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鸛”“欲”2個生字,會寫“依”“窮”“目”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使學生了解“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理解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素材:

            《登鸛雀樓》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釋課題

            1、同學們知道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課件出示2)(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

            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課件出示3)齊讀課題。

            2、注意讀準“登”字。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這個字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討論: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這個字呢?

            “登鸛雀樓”就是(登上鸛雀樓)

            3、請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一寫課題。

            4、過渡語:理解詩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啟發學生質疑)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讀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要求。(課件出示4)

            1、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②看看從這首里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你沒有讀懂?

            ③數一數這首詩有幾句?

            2、(視頻播放)播放范讀古詩。(課件出示5)

            3、指名讀古詩,檢查讀的效果。(教師點評)

            4、領讀、齊讀。

            詩會讀了,現在讓我們和詩人一起登上鸛雀樓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盡”(課件出示6)

            1、指名讀。問:白日指什么?(太陽)。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盡”)這個字讀什么?jìn再讀。我們平時常用到這個字,誰來組詞?“盡”是什么意思?(消失)

            3、太陽怎樣?

            “依山盡”是說太陽——靠著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見了。

            4、指名再說說這句詩描繪的情景。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

            5、指導讀第一句:白日/依山盡。(師范讀、指讀、齊讀)

            (二)理解“黃河入海流”(課件出示7)

            1、看到黃河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黃河?

            2、練說:我看到的黃河。(奔騰不息)(波濤滾滾)……

            3、(課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濤滾滾的黃河,會流入哪里?

            指名答:黃河流入大海。引導學生聯系已學詩句:百川東到海。

            前后位討論“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練讀:黃河/入海流。(表現出黃河滾滾流入大海的氣勢)

            (三)理解“欲窮千里目”(課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窮”是什么意思?(窮盡)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寬闊。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遠的地方。

            說說“欲窮千里目”的意思

            練讀:欲窮/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層樓”(課件出示10)

            1、同學們想一想,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必須要——“更上一層樓”。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想象在2樓的位置看得遠,還是在10樓的位置看得遠。)所以說——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板書:登高望遠)

            2、“更上一層樓”這里表示“再、又”。誰來為“更”組詞?

            3、誰來試著說一說“更上一層樓”的意思?

            4、兩句詩中的千里和一層都是都是真實的數字嗎?不確切,我們把它叫做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的`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和更上兩個詞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層樓”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不僅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會望的遠的道理,同時激勵我們不斷攀登高峰,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努力。

            5、連起來說說3、4句的意思。

            師: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樓上,還常常被人們用在學習,工作等地方來鼓勵別人。(課件出示11)

            6、請你們各自也做詩人,來吟誦一遍。(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朗讀古詩)

            練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四、感情朗讀、當堂背誦(課件出示12)

            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1、確定感情基調

            2、注意詩句的節奏,作者的心情。

            3、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4、感情朗讀。《登鸛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四行,卻向我們表達了不凡的胸襟抱負,和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讓我們有感情的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詩。

            小結:山銜落日水流入海,這是多么氣勢磅礴的山水圖啊!這里有詩人向上進取得精神,有高瞻遠矚胸襟的同學們,讓我們也銘記這首詩,讓他激勵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上也樂觀進取,更上一層樓!

            五、拓展延伸,編曲歌唱(課件出示13)

            如此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的古詩,同學們想不想聽一聽它改編成歌曲后,是怎樣的?(播放歌曲)同學們課下也可以把喜歡的古詩試著改編成歌曲聽一聽!

            六、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看,它們是誰?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欲”“樓”。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簡單理解詩意,并從朗讀詩句中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2、體會最后兩行詩句所蘊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簡筆畫

            一、導入

            師: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學生都喜歡畫畫,今天老師也畫一幅畫送給大家好不好?(師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高山、黃河、夕陽、鸛雀樓、詩人,每畫一種,都讓學生說出畫的是什么。)

            師生共同板書課題:鸛雀樓(齊讀)

            相機簡介鸛雀樓,引出詩人王之渙

            師:(邊指圖邊講)在我國唐朝,有一位大詩人,名叫王之渙。一天傍晚王之渙來到黃河岸邊,他看到夕陽挨著群山慢慢落下,滾滾的黃河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大海。他感到,這里的景色太美了!那么遠處的風景又是什么樣的呢?只可惜站在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個辦法讓詩人王之渙看到遠處的風景嗎?

            生(齊):登到最頂層!

            師(把詩人畫到鸛雀樓頂層):我們來試試,哇!真的看到了!那誰知道為什么登上鸛雀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呢?

            生:因為站得高就看得遠。

            師:你太聰明了,和大詩人王之渙想的一樣。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后,把他看到的和想到的寫成了一首古詩,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課件出示課文)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17課《登鸛雀樓》。

            師: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師:登什么?

            生:登鸛雀樓

            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在“登”的后邊做一停頓,讓別人一聽就知道,作者登上的這座樓叫鸛雀樓,再讀課題:登/鸛雀樓

            師:你懂的可真多!題目中的“雀和樓”都是本課的生字,仔細觀察這兩個字,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觀察占格位置。(引導學生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記生字)

            師:編歌謠“雀”:少寫一筆,住多一橫

            師:讓我們一起把“雀”字送回到田字格中(師范寫,生書空)

            學生先描紅,再臨寫。

            師:編歌謠,區分形近字。有木是高樓,有竹是背簍,用手摟一摟,數旁在后頭。

            學生說關鍵筆畫,描紅臨寫“樓”

            二、檢查預習,指導朗讀。

            師:課文預習了嗎?

            師:這些生字都認識了吧?我們開火車讀一讀。

            師:這列小火車開的是又快又穩。誰能把這首詩讀一讀?

            師:通過預習,把古詩讀的如此的流利,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想和大家比賽讀這首詩好嗎?

            師:那老師先來吧!請同學們做評委。

            生:給老師打一百分!

            師:謝謝同學們!大家為什么給老師打滿分?

            生:因為老師讀得很好!

            師:好在哪兒?

            生:老師的聲音很響亮。

            生:老師有的地方讀得快,有的`地方讀得慢,“白日”連起來,“依山盡”讀得很慢,“黃河”這兒又停了一下,“入海流”每一個字都讀得很重,“欲窮千里目”聲音最高,“更上一層樓”這一句讀得一個字比一個字高,就象在上樓梯一樣。(師邊聽邊在詩中畫出停頓符號,著重號)

            生:老師還帶上了表情讀!

            師:沒想到老師的秘密都讓你們發現了!下面組內練讀古詩,每組推選一名同學和老師比賽。

            師:同學們讀的真棒,愿意和老師合作讀一讀這首詩嗎?

            師:我們一起讀題目,然后我讀一行,你們讀一行,注意要合作愉快哦。

            師:白日依山盡

            生:黃河入海流

            師:欲窮千里目

            生:更上一層樓

            師:合作真愉快!想不想再來一遍?

            師:那我們換個方式,這次我讀的聲音低,你們讀的聲音高,怎么樣?

            師:白日依山盡

            生:黃河入海流

            師:欲窮千里目

            生:更上一層樓

            師:這樣的合作是不是更有趣,現在咱班的男女生合作一次好嗎?

            三、體會詩意

            師:同學們合作的太有默契了,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用那句詩可以描述此景呢?

            師:再看看到了什么?(奔騰的黃河水滾滾地流入大海)

            師:怎樣才能看到更遠的景色呢?

            師: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遠,這就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同學們學的真認真,我們再來做個小游戲好不好?

            師:我說句子,你們接詩句,看誰厲害。

            師:傍晚,太陽靠著遠處的群山慢慢落下。

            師:滾滾的黃河水流入大海。

            師: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四、拓展遷移

            小明演講比賽得了第一名,但舅舅卻對他說:,鼓勵他繼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五、背誦古詩

            師:咱們班的孩子太棒了,我想現在有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古詩了,如果加上動作就更利于我們記憶背誦了,全體起立

            師:自己加上動作試著背一背。

            師:會背了嗎?誰愿意背給老師和同學聽一聽呢?

            師:放學回家后,誰愿意背給媽媽聽?現在,我當你媽媽,你背給我聽好嗎?想想,到家了應該怎么說?

            師:回家后,誰愿意背個姐姐聽?現在我當你姐姐,你該怎么說?

            師:誰愿意背給奶奶聽?現在,我當你奶奶,奶奶年紀大了,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師:請同學們回到家后,把這首古詩背給家里的人聽。

          【小班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唐詩《登鸛雀樓》教學設計(通用7篇)04-26

          唐詩《登鸛雀樓》教學反思范文04-16

          唐詩《登鸛雀樓》教學案例04-17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11-19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11-27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經典)07-06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04-07

          唐詩《登鸛雀樓》全文賞析01-28

          唐詩《登鸛雀樓》講課稿04-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欧美国产免费专区一本 | 亚洲乱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国产综合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码 | 亚洲五月天婷婷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