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

          時間:2020-07-29 10:48:37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zhuǎn)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范文

            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本詩

            〖教學重點〗

            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杜甫的《登高》一詩,大家還能背下來嗎?(學生齊背)對,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學能不能說說看,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登岳陽樓》,看看這首詩又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讀背誦

            1、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2、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所包含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緩慢些。首聯(lián)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shù)十年,已包含著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頷聯(lián)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下面兩聯(lián)說感慨,要用深沉的語調(diào)讀:頸聯(lián)說個人,有無限辛酸,調(diào)子低些為好;尾聯(lián)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diào)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3、學生朗讀背誦。

            先教師范背,再學生個人朗讀,集體齊讀,試背。

            三、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陽,此詩是詩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四、初知意象

            1、結(jié)合下面的注釋理解本詩。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2、這首詩用到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洞庭水、岳陽樓——遼闊雄偉

            吳楚、乾坤日月——開闊博大

            孤舟——孤單漂泊

            五、置身詩境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話將詩人所描繪的畫面描述出來?

            教師預設:早就聽聞洞庭湖水的波瀾壯闊,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陽樓來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布于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涌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蕩著,景象壯美極了!回頭想一想自己,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過這浩渺無邊的洞庭湖,遙望關(guān)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一想到這,靠在窗軒之上的我不禁涕淚交流。

            六、緣景明情

            從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樓的感情怎樣呢?

            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此時的詩人,經(jīng)歷了歲月的滄桑,面對山河破碎的祖國,自己壯志未酬,國家前途渺茫,可謂百感交集。

            七、自主賞析

            下面請賞析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比較與本詩的異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點擊】開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陽樓樓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八、課堂小結(jié)

            《登岳陽樓》寫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幾年。登上岳陽樓,是他年輕時就有的夢想,今天終于如愿了。可這次卻不是專為游玩而來,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經(jīng)過,詩人已經(jīng)不是年輕小伙子了,而是拖著貧病衰老的殘軀——“今”非“昔”比啊!想到這里,我們就能體會到“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用語的巧妙。洞庭湖愈壯闊明朗,詩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涼,因為登樓遠眺的他似乎已經(jīng)看到了北方的戰(zhàn)事,已經(jīng)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凄涼之情一齊襲上心頭,使得他老淚縱橫,久久低回。詩人憑軒遠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卻也是高大的。他那愛國憂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動著我們。

            多媒體顯示:

            “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別林斯基)

            九、布置作業(yè)

            背誦本詩。

            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2

            教學背景:

            新課程強度“教材無非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確立教學目標尤其重要,特別是對單元目標的準確構(gòu)筑把握。以必修課為“點”,“點”上求精求深,“點”上求輻射;以選修課為“面”,“面”上求廣博,“面”上求補充。“選修”是必修的輔助與變通,是更有彈性的發(fā)展性教育的延伸。本詩為新課程高中語文選修課第二單元自主賞析課文,本單元重點要求學生學會如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為了體現(xiàn)選修課的特點,選擇這一首詩做為一個點,一個示范,“教是為了不教”,由此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fā)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來探討選修課該怎么上的問題。

            我做了以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fā)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

            二、學習本詩從而了解杜甫詩歌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探究中國古典詩歌不同的風格。

            三、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lián)綴、補充聯(lián)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詩了解鑒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教學難點:改寫,描寫詩中最有意蘊的詩句,從而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教學方法:1、小組合作探究。因為是選修課,教法上應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教師做到導而不牽。

            2、改寫,描寫詩中最有意蘊的詩句,引導學生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以便對詩歌的意境美有更深入的品味。

            3、比較閱讀。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杜詩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把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色進行比較無疑是切合實際的作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集體背誦杜甫《登高》。說說本詩選用了 意象,營造了 意境,抒發(fā)了作者 情感。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登岳陽樓》看看這首詩又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情感。(前勾后連,引入新課)

            二、朗讀背誦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落實基礎,熟讀成誦)

            三、背景透視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陽,此詩是詩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范文】相關(guān)文章:

          杜甫:《登岳陽樓》06-01

          杜甫《登岳陽樓》教案01-05

          杜甫《登岳陽樓》鑒賞04-22

          杜甫《登岳陽樓》原文、賞析11-30

          杜甫《登岳陽樓》閱讀練習12-20

          杜甫《登岳陽樓》賞析4篇07-15

          杜甫登岳陽樓原文及賞析05-15

          杜甫登岳陽樓譯文及賞析02-17

          杜甫《登岳陽樓》原文、賞析4篇11-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 久久久久久99成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色窝窝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污污精品91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