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東屯北崦》閱讀答案

          時間:2025-01-21 14:50:18 澤彪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杜甫《東屯北崦》閱讀答案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nèi)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東屯北崦》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杜甫《東屯北崦》閱讀答案

            《東屯北崦①

            杜甫

            盜賊浮生困,誅求異俗貧②。

            空村惟見鳥,落日未逢人。

            步壑風(fēng)吹面,看松露滴身。

            遠山回白首,戰(zhàn)地有黃塵。

            【注】

            ①東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節(jié))縣境。大歷二年(767)杜甫因避戰(zhàn)亂遷居到此。崦,山。

            ②誅求:官吏對百姓的盤剝。異俗:代指百姓。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詩人將矛頭指向盜賊和官府,在他們的盤剝下百姓生活困頓貧窮,令人痛心。

            B.頷聯(lián)描寫北崦山村只見飛鳥不見人的慘淡景象,表現(xiàn)出被搜掠后山村的荒蕪破敗。

            C.頸聯(lián)詩人信步由林,仰頭看松,情緒似乎略有舒緩,其實更襯出詩人內(nèi)心的不平靜。

            D.尾聯(lián)以景結(jié)情,回頭遙望,只見戰(zhàn)地黃塵滾滾,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16.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說“獨具之匠,窺意象而運斤”,請分析詩中“落日”的妙用。

            參考答案

            15.D

            16.①從內(nèi)容上看,“落日”指天色漸晚的日暮時分,本應(yīng)是百姓勞作后的歸家時間,這里卻“未見人”,更反襯了村莊的荒落凄涼之狀。②從句間關(guān)系上看,與上句的“空村”在詞性及色彩上相協(xié)調(diào),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荒涼的畫面。③從情感色彩上看,“落日”意象與詩人對國家及人民的命運充滿憂慮的心境暗合。

            【解析】

            15.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D.“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分析錯誤。本詩表達了詩人對貪官污吏剝削百姓的憤怒,對百姓的同情,對國家、民生的憂慮。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空村惟見鳥,落日未逢人”空蕩蕩的村子里只能看見飛鳥,慘淡的落日下空無一人。“落日”與“空村”相呼應(yīng),描寫北崦山村只見飛鳥不見人的慘淡景象,表現(xiàn)出被搜掠后山村的荒蕪破敗。

            “落日”描寫夕陽照著“空”蕩蕩的“村”舍,日暮歸家,卻“唯見鳥”飛,“未逢人”影,反襯北崦荒涼景色。

            詩的首聯(lián)直抒胸臆,痛斥盜賊對百姓的盤剝,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通過對北崦荒涼之景的描寫,引出尾聯(lián)作者對百姓的關(guān)切,體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落日”意象帶有象征性,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及人民的命運的憂慮。

            拓展:

            創(chuàng)作背景 :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秋,杜甫遷居這里。杜甫《自瀼西荊扉且移居?xùn)|屯茅屋四首》曾寫到這里的環(huán)境: “平地一川穩(wěn),高山四面同。”詩人愛這里遠離喧鬧的市場,幽靜秀美。杜甫靠舅氏崔卿翁(暫領(lǐng)夔州刺史)之助,夔州都柏茂琳給他一個管理官田的職務(wù)。詩人來夔,先住西閣,再正赤甲,三遷瀼西,秋天又來到東屯,又一次嘗到“一歲四行改”的滋味。過慣動蕩生活的杜甫,如今找到這有祿食,無官品的工作,至少可以免去奔走之苦。 “人事傷蓬轉(zhuǎn),吾將守桂叢”,他把東屯看作桃花源式的避亂之地了。可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決不會滿足于一己的溫飽,而是時刻想到多災(zāi)難的人民。當(dāng)詩人在東屯北崦看到空無一人的荒村時,他遏制不住自己的憤怒,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首聯(lián),詩人就痛斥這幫“盜賊”,竟把可憐的百姓弄得如此貧困。他們一味“誅求”,使這小小的山村空無一人。 “盜賊”一詞,在杜集中出現(xiàn)近百處,一般都指安史叛軍,寇掠中原的外族將士,各地貪官污吏等。這里顯然是指蜀中貪官惡吏。正是這批家伙,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兇狠,逼得百姓逃亡。“浮生”,指多災(zāi)多難的百姓,他們到處逃亡,就像那些飄浮水面,不能扎根的浮萍。“浮生”本《莊子》里的詞,意思是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說人之生世日“浮生”。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無所有,到處逃亡的百姓,很形象。“誅求”指盜賊們對百姓的殘酷搜掠。 “異俗”,指東屯山民們的特殊生活習(xí)俗。由于太窮,他們的貧困生活方式,杜甫從未見過。

            頷聯(lián)、頸聯(lián)描寫北崦荒涼景色:夕陽照著“空”蕩蕩的“村”舍,“唯見鳥”飛, “未逢人”影。詩人信步走來,觀察了很久。北崦一帶,確實是個無人村。江峽潮濕多露,野風(fēng)迎面吹露水滴在身上,使詩人思索得很深很遠。

            末聯(lián),杜甫浮想聯(lián)翩:遠山回首,遙望“戰(zhàn)地”,惟見黃塵滾滾。詩人從東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戰(zhàn)伐之苦的百姓,他們都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

            這首五律構(gòu)思頗奇,首聯(lián)直抒胸臆,痛責(zé)盜賊的誅求,中間四句寫景,末句在詩意上是承接首聯(lián),卻與上四句自然銜接。轉(zhuǎn)折翻騰,極具藝術(shù)和魅力。

            這首五律詩格也特殊。全詩八句,每聯(lián)皆對,卻使人不覺。“盜賊”與“誅求”對。“浮生”與異俗”對,“困”與“貧”對,仿佛形成兩種對抗力量,使人觸目驚心。中間二聯(lián)把空樹無人景狀,寫得真實極了。末聯(lián)遠山回首,戰(zhàn)地黃塵,亦對得工整。[1]

          【杜甫《東屯北崦》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閱讀答案10-04

          《魯肅過蒙屯下》閱讀答案11-06

          魯肅過蒙屯下閱讀答案11-16

          《魯肅過蒙屯下》 閱讀答案09-07

          《望北哨所》閱讀答案01-14

          《北齋雨后》閱讀答案11-06

          杜甫《晴》閱讀答案06-07

          杜甫《月夜》閱讀答案10-01

          杜甫《絕句》閱讀答案09-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一级大片一中字幕 | 日韩亚洲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人成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亚洲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