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絕句》

          時間:2024-06-30 16:03:49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絕句》精華15篇

          杜甫《絕句》1

            杜甫《絕句》原文

          杜甫《絕句》精華15篇

            絕句(其一)

            (唐)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②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③。

            注釋

            ①遲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濕又軟。

            ③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杜甫《絕句》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杜甫《絕句》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絕句》2

            絕句

            唐.杜甫

            其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其二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鴛鴦睡在沙上。

            其三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絕句》3

            絕句四首

            作者:杜甫

            原文: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翻譯:

            廳堂西邊的竹筍長得茂盛,都擋住了門頭,塹北種的行椒也郁郁蔥蔥長成一行卻隔開了鄰村。

            看到園中即將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時邀朱老一同嘗新;看到堂前的松樹,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蔭下盡情地談古論今。

            原想筑個魚梁忽然烏云蓋住了急流,隨后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凄寒。

            也許這青溪里面早有蛟龍居住,筑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黃鸝在新綠的柳條間叫著春天,成雙作對好喜慶;白鷺排成行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隊列整齊真優美。

            那西嶺的雪峰啊,像一幅美麗的畫嵌在窗框里;這門前的航船啊,竟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釋:

            1、行椒:成行的椒樹。

            2、朱老、阮生:在成都結識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鄰里朋友;后世常用,“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為詠知交的典故。

            3、魚梁:筑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用木樁、柴枝或編網等制成籬笆或柵欄,置于河流中。但因為這里的水勢險惡(“青溪先有蛟龍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說。

            4、青溪:碧綠的溪水;

            5、黃鸝:黃鶯。

            6、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7、窗含。是說由窗往外望西嶺,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8、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象之詞。

            9、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故云長船。

            10、藥條、藥甲:指種植的藥材。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

            11、棕亭、草亭:言藥圃之大。杜甫患多種疾病。故所到之處需種藥以療疾。

            12、隙地:千裂的土地。

            13、成形:指藥材之根所成的形狀,如人參成人形,茯苓成禽獸形,等等。

          杜甫《絕句》4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注釋:

            【1】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2】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3】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4】鳥:指江鷗。

            【5】花欲燃:花紅似火。

            作品賞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綺靡,多么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鶴注】當是廣德二年成都作。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于,沙暖睡鴛鴦。

            (此章言春景可樂。摹寫春景,極其工秀,而出語渾成,妙入化工矣。麗字、香字,眼在句底。融字、暖字,眼在句腰。)

            楊慎謂絕句者,一句一絕,起于《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是也。今按:此詩一章而四時皆備。又吳筠詩云:“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是一時而四景皆列。杜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四句似之。王半山詩:“日凈山如染,風暄草欲薰,梅殘數點雪,麥漲一溪云。”又從此詩脫胎耳。

            羅大經《鶴林玉露》云:杜詩“遲日江山麗”四句,或謂此與兒童之屬對何異。余曰:不。上二句,見兩間無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奠不適情。于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呼。大抵古人好詩,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如何用,如“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又“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盡有可玩索處。大抵看詩,要胸次玲瓏活絡。

            此詩皆對語,似律詩中幅,何以見起承轉闔?曰:江山麗而花草生香,從氣化說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也。下從花草說到飛禽,便是轉折處,而鴛燕卻與江山相應,此又是收闔法也。范元實《詩眼》曾細辨之。

            其二

            江碧鳥逾白①,山青花欲燃②。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③。

            (次章言春過可憂。【周甸注】江山花鳥,著眼易過,身在他鄉,歸去無期,所觸皆成愁思矣。前首全屬詠景,此則對景言情。前是截五律中四,此是截五律下四。)

            ①謝脁詩“黃鳥度青枝”,不如杜句“江碧鳥逾白”,尤為醒豁。②何遜詩:“天暮遠山青。”梁元帝詩:“林間花欲然。”庾信詩:“山花焰欲燃。”③陸機詩:“我行無歸年。”五言絕句,始于漢魏樂府,六朝漸繁,而唐人尤盛。大約散起散結者,一氣流注,自成首尾,此正法也。若四句皆對,似律詩中聯,則不見首尾呼應之妙。必如王勃《贈李十四》詩:“亂竹開三徑,飛花滿四鄰。從來揚子宅,別有尚玄人。”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錢起《江行》詩:“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令狐楚《從軍》詩:“胡風千里驚,漢月五更明。縱有還家夢,猶聞出塞聲。”已上數詩,皆語對而意流,四句自成起訖,真佳作也。若少陵《武侯廟》詩:“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其氣象雄偉,詞旨剴切,則又高出諸公矣。莫謂“遲日”一首,但似學堂對句也。至對起散結者,如盧俟《南樓望》詩:“去國三巴遠,登樓萬里春。傷心江上客,不是故鄉人。”李白《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又有散起對結者,如駱賓王《易水送別》詩,“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宋之問《別杜審言》詩:“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孟浩然《宿建德江》詩,“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照人。”杜詩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此即雙起單結體也。如:“江上亦秋色,火云終不移。巫山猶錦樹,南國且黃鸝。”此即單起雙結體也,又有四句似對非對,而特見高古者,如裴迪《孟城坳》詩:“結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古城非疇昔,今人自來往。”太上隱者《答人》詩:“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則又脫盡蹊徑矣。杜詩如,“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場多。”此散對渾成之作也。

          杜甫《絕句》5

            春天邁著輕盈的步伐不知不覺地到了我們的身邊。明媚的陽光普照大地,山川,仿佛給萬物都鍍上了一層金子,在蔚藍的天空下,顯得光彩奪目,秀麗無比。溫暖和煦的春風吹過,含苞欲放的花朵和嫩綠的青草都被喚醒了,探出了小腦袋,好奇地四處張望,空氣中彌漫著一陣陣芳香。

            一只只可愛的小燕子就像一個個報信員,從遠方趕來。它們忙碌地飛來飛去,銜著濕潤的泥土忙著筑巢,樂此不疲。有些在嘰嘰喳喳地唱著歌,有的互相間在呢喃細語。沙地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溫暖、柔軟,成雙成對的`美麗的鴛鴦依偎在一起,優閑地睡在暖暖的沙子上,讓人不忍心去打擾它們。

            春天帶來了萬物復蘇和勃勃生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問候和歡樂。

          杜甫《絕句》6

            [唐]杜甫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白帝夔州各異城,蜀江楚峽混殊名。

            英雄割據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比訝漁陽結怨恨,元聽舜日舊簫韶。

            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瀼東瀼西一萬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飛鶴子遺瓊蕊,相趁鳧雛入蔣牙。

            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通青苗。

            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

            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

            長年三老長歌里,白晝攤錢高浪中。

            憶昔咸陽都市合,山水之圖張賣時。

            巫峽曾經寶屏見,楚宮猶對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參天長。

            干戈滿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涼。

            閬風玄圃與蓬壺,中有高堂天下無。

            借問夔州壓何處,峽門江腹擁城隅。

            作品賞析: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即古代的夔州,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一峽──瞿塘峽。此詩作于大歷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巴東山”即大巴山,在川、陜、鄂三省邊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巴”、“東”字在首句重復,前分后合,構成由舒緩轉急促的節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中巴之東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有助于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辟”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辟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辟”,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一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辟”這個動詞聯合結構的詞匯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種動感,仿佛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境,下兩句進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這里是公孫述割據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沖,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壓,所以說是“三峽鎮”。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百牢關”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里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征,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風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手法作對照,就會發現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傳統絕句注重音調的平仄諧調,句格的穩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絕句注重風調,追求一唱三嘆之音,尾聯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之”(楊仲弘語),構成轉合,即使用對結,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折在兩聯之間,結束的音調戛然而止。三,傳統絕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并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杜甫《絕句》7

            教學目標:

            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

            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題意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他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杜甫。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杜甫的詩----絕句。(板書課題,齊讀)教學生字:絕。(觀察生字的結構、偏旁,說說書寫注意點。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一起書空、描紅)。

            (二)簡介作者。

            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這一天,風和日暖,天朗氣清,他閑坐在草堂里,透過窗口和門口欣賞外界的景物。把他所看到的美景寫成了這首《絕句》

            (三)簡介絕句

            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今天學習的這首,每一行有七個字,稱為七言絕句。

            (四)檢查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二、抓字眼,明詩意

            (一)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師范讀,注意聽老師讀詩的節奏。

            (三)指名朗讀,注意節奏。

            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畫面?

            (四)學習生字

            出示詩中有兩個多音字-----行、泊先讀準這兩個字在詩句中的讀音:一行[háng]白鷺上青天。門泊[bó]東吳萬里船。再讀它們的另外一個音,給它們分別組個詞。師總結:碰到多音字,我們要學會辨別,在不同的句子中讀準它們的音。再來讀這兩句詩,把字音給讀準了。

            (五)讀詩句。

            掃除生字障礙后學生再讀古詩、指名讀、小組讀。這首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呢?(生討論,自由表達)借助課件一一介紹。黃鸝鳥:也叫黃鶯,羽毛黃色,嘴淡紅色,喜歡在春天里鳴叫,叫的聲音很好聽。白鷺也是一種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千秋雪:很長很長時間里不融化的積雪。萬里船:從很遠很遠地方來的船只。

            同桌互讀,全班讀。

            三、想意境,悟詩情

            (一)播放意境圖一:春天來了,新綠的柳樹上兩只黃鸝在唱歌。

            1.如果把詩配上畫,應首先畫什么?(黃鸝)2.詩中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什么地方呢?(柳樹間)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可見此時正是早春時節,那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做什么?(鳴叫)

            3.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4.這黃鸝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說些什么呀?(學生想象說話)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在翠綠的枝頭歌唱,這是詩人看到的近景。

            讓我們用歡快的語調讀第一句詩,注意節奏。

            (二)播放意境圖二:一行白鷺輕盈地飛向藍天。 1.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你們猜猜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

            2.理解“青天”:同學們,我們剛學過《拉薩的天空》這篇課文,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拉薩天空的顏色。——“蔚藍、瓦藍、湛藍”,是啊,詩人生活的那個時代天空就像拉薩的`天空這么藍。在詩人的筆下,這樣的天空就叫做——青天。

            指名說詩句意思。3.齊讀詩句。

            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這是詩人看到的遠景。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讀出畫面的美來。

            (三)體會詩境

            1.你找到了詩中的表示顏色的字嗎?2.練習說話。

            詩人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圖展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這美好的畫面。大家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

            。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齊讀一,二句。

            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

            一、二句詩聯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四)播放意境圖三:推開窗子,遠方有雪山。

            1.美麗的景色讓人陶醉,詩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這時他一抬頭,卻又被另一處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遠處的西嶺雪山

            2.交流:對這句詩,你的心中有什么疑問嗎?誰能幫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

            窗含:要想理解這兩個字啊,我們不妨來體會一下作者是站在哪兒在看外面的世界。(生:窗前。)我們透過窗兒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你透過窗子看到了什么?(生根據自己所見表達)

            真是一幅美麗的畫,這幅畫還有畫框呢!

            這畫框是什么呀?(窗框)[體會:這美妙的景色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孩子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去看看窗外千變萬化世界,你會看到很多美好的畫面。(教師出現三幅鑲嵌在窗框中的美景)(出示窗框中雪景)這樣說來,這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就像是鑲嵌在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畫。

            3.指名說第三句意思,讀詩句。?

            (五)播放意境圖四:江邊停泊著船只。

            1.交流:你知道江邊停靠的船只是從哪里開來的呢?它們已經行走多遠呢?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呢?

            2.(東吳)東吳是三國時期孫權在江蘇一帶建立的政權,所以東吳指江蘇一帶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來。詩中用一個詞---萬里。“萬里”---路途遙遠。

            3.生說詩句意思?

            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齊讀

            三、四句詩。 4.第三,四句寫了詩人遠望近觀的情形,我們能不能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詩人抬頭向遠處看,只見,低頭看近處,只見,看到這番情景,詩人心中。

            四、背誦古詩

            回顧全詩,詩人向我們描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指名說全詩意思。

            自由背誦古詩。指名背誦。齊誦。五.遷移運用

            這首詩除了抓住景物特點來寫,還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叫作對偶。詩圣杜甫還寫過很多詩,我們再來看他寫的另外一首《絕句》。出示課件。

            六、課堂練習

            青天:

            千秋:

            泊:萬里船:含:

            七.布置作業

            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你想象中的畫面。板書設計:

            絕句

            黃鸝翠柳千秋雪白鷺青天萬里船

          杜甫《絕句》8

            春天來了,各種樹木都抽出新的枝芽,長出嫩綠的葉子。厚厚的積雪已經匯成了淙淙流動的小溪,在山間愉快的奔跑著。這時候,金色的陽光已經灑滿大地,每一條江河,每一座山川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

            清風微微地吹拂著,深吸一口氣,你就能聞到春天花草樹木的芳香。蜜蜂和蝴蝶也在五顏六色的花朵中采蜜。

            因為雪水的灌溉,泥土已經變得又松軟又濕潤了。小燕子也銜來泥土和樹做房子。它應該是想當媽媽了。在筑巢的過程中,它還從泥土中啄出幾條又大又肥的蟲子來補充能量。

            溫暖的陽光把河邊的.沙灘照得暖暖的,一對鴛鴦從河里爬到沙灘上,用翅膀挖了一個洞,然后再里面安然入睡。

            爛漫無比的春天,如詩一般的春天。

          杜甫《絕句》9

            1.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新安吏》

            2.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戲為六絕句》

            3.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端午日賜衣》

            4.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歸雁》

            5.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小至》

            6.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7.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黃河二首》

            8.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貧交行》

            9.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10.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月》

            11. 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絕句六首》

            12.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前出塞九首》

            13.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望岳三首·其二》

            14. 萬里瞿唐月,春來六上弦。——《月》

            15.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杜甫《絕句》10

            古詩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個特殊的課題,對于喜歡古詩的我,在講課時當然偏愛講古詩。一是因為古詩篇幅短小,記憶力日漸衰退的我容易記憶,二是因為古詩短短幾句話蘊涵著多少情,貯藏著多少景,讓我們遐想無限,心向往之。

            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僅僅從詩引出的故事就足令人驚嘆、興奮。更不用說詩人滿懷的喜怒哀樂和詩句滿行的柔情美景了。

            在講《絕句》之時,我除了用既定的教學模式1.知詩人2.解詩題3.明詩意4.悟詩情5.誦詩文,五個步驟外又加上延詩趣。我認為低段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孩子們喜歡古詩,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走進古詩世界,在潛移默化中領略古詩的燦爛光輝。所以我自做主張在五個環節的教學模式中又添加了“延詩趣”一環。杜甫在寫《絕句》一詩時心情是如此陽光燦爛,幸福洋溢。雖然住在物質條件極差的草堂里卻依然能用眼看到美,用心感受到美,并用語言文字表達著對美的感悟,對美的熱愛,對美的追求。而從這四句,僅僅28個字中衍生出的思緒、情感、故事、趣聞給了唐朝以后的人們多少快樂。尤其想我這樣喜歡唐詩,“附庸風雅”之人所得的快樂更是無與倫比:或喜上眉梢,或吟吟有韻,或手舞足蹈,或夢入詩境。真可謂“小瘋”。

            每每講古詩,總是覺得一節課40分鐘太短了,孩子們會在意猶未盡的`遺憾中等待下一節語文課,在等待中心不在焉地上別的課,在等待中消磨了上節語文課的熱情。再上語文課時,那熱情如何再次培養?等培養起來了,已經又該靜心寫字了。

            遵照榆次區教育局教研室的“三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操作要素。我對自己所講的這一課進行深刻反思:

            首先“激情導課”

            兩分鐘的時間,因為用自己的學生,所以簡單的“上課、起立”“師生問好”,在形式上、注意力上、態度上提醒了這節課已經開始。先是對唐詩歷史的三句話簡要概括,緊接著列舉了我們已經接觸過的山西的詩人:盧綸、王勃、王維、王之渙、王翰,并且與學生一問一答。讓學生因此而為山西驕傲,為自己是山西人而自豪。此時我與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便有了情感的交流。我真誠地回應著學生,熱情的地期待著學生出色的表現,充分相信我們會一起上好這一課。

            針對“激情導課”的效果預期,我的導課并沒有提出學習的課題,也沒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只在我的心中有效果的預期。此時,我認為語文如此靈動美麗的課,如此深沉厚重的課,實在難以用一個框子框住。只要老師的心中有了效果的預期,一步一步與學生共同完成即可。在講課時如何顯現呢?這一個小的“三步”應該在說課時,反思時體現,在課堂上老師心中有底就完全可以了。

            第二步是“民主導學”

            1情景導學,

            2.學法導學,

            3.問題導學。回顧整堂課,情景導學的模式在介紹杜甫的寫詩背景時,與老師共同板書時曾經體現。而學法導學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查資料,把書上的變成自己的;

            2.資源共享,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

            3.會作筆記,把老師的比自己的;

            4.積極展示,把自己的奉獻給大家。

            而問題導學,我為孩子們設計了哪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呢?

            1.找出詩中所描寫的景物。

            2.詩圣杜甫每一句詩中用一個動詞,使詩中描寫的景物形成了美麗靈動的畫面生動形象地顯現在我們面前,如果你找到就把它圈住。

            3.你體會到詩圣杜甫想借這首詩表達怎樣的情感呢?

            第三步是“檢測導結”

            包括“目標的檢測”,“檢測方式”,“檢測效果”三項。在這堂課中體現的環節應該是“誦詩文”,把古詩朗讀給聽課老師聽并請聽課老師評價,以及“杜甫詩宴”的四道菜的菜名應該是什么?這樣“延詩趣”的兩個環節。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古詩教學的模式已經嵌入了“三步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操作要素。只是我們的實踐能力遠遠要高于理論能力,所以要想成功,必須在實踐中總結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會做,更要會說!

          杜甫《絕句》11

            春姑娘跑得直喘氣,向大家報告一條好消息:“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們不用宅在家里了!”頓時,大家沖出了家門,大地上又熱鬧了起來,到處一片勃勃生機······

            一場淅瀝瀝的春雨下過之后,樹木便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小腦袋,看著那新奇的世界。連墻角邊的小野花也沒閑著。或紅或白,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競相怒放。清晨,打開窗戶,一股淡淡的花香夾雜著泥土的氣息,迎面撲來,讓人陶醉。

            小溪水在林中歡快地跳躍著,發出叮叮咚咚的`交響樂,引回了過冬的小燕子,多么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加入這光彩奪目的春日,正忙著銜來濕軟的泥土,為自己搭起了窩,為春天平添了許多生趣。

            遠處,一對鴛鴦在湖水里打鬧,戲水、玩累了,便在溫暖的沙灘上做起了美夢······

          杜甫《絕句》12

            目錄

            作品簡介《絕句二首·其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作品。這是一首詠物詩,此首則在春色秀麗的美景上涂了一層羈旅異鄉的愁思和傷感,春色和鄉思交相輝映,增添了詩的韻味。這首詩極生動地、自然地描繪出充滿生機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經過漂泊的磨難后,在草堂暫得生活安寧而產生的閑適情懷。

            作品原文

            絕句二首·其二

            [唐]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作品注釋

            ⑴鳥:指江鷗。

            ⑵花欲燃:花紅似火。

            作品譯文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絕句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廣德二年(764)暮春,時杜甫在四川草堂。

            作品鑒賞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

            這首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作品點評

            唐·皎然《詩式》:因江碧而覺之逾白,因山青而顯花之色紅,此十字中有多少層次,可悟煉句之法。而老杜因江山花鳥,感物思歸,一種神理,已躍然于紙上。

            明·周珽《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江山、花鳥、著眼易過,身在他鄉,歸莫有期,則所觸皆成悲思矣。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次章言春過可憂。杜詩如:“江碧鳥逾白······何日是歸年。”此即雙起單結體也。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此則對景出情。

            清·楊倫《杜詩鏡銓》:佳句(“江碧”句)。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絕句》13

            在一個碧空如洗,萬里無云的早上,到處都漫布著春天的氣息,明媚的晨光一點一點地灑在青色的`草地上,小花小草不知什么時候偷偷摸摸地從松松軟軟的泥土里鉆了出來。

            在這美好的春天的日子里,詩人杜甫走在一條彎彎曲曲的林間小路上,一眼望去,一座大山隱隱約約立著,還長滿了樹,溫柔的春風拂過杜甫蒼老又開心的臉,今年他五十二歲了,他聽見了幾聲清翠的鳥叫聲,他毫不猶豫徑直走向聲音的源頭。他穿過樹林,走到了一塊平坦的空地上,聲音就是從這里傳到遠處的。空地邊有幾棵不怎么高的小樹,燕子和鴛鴦都在那筑了巢。燕子在空中飛翔,幾只鴛鴦還在睡。多么美好的春天啊!

          杜甫《絕句》14

            經過時長好幾年的安吏之亂,我終于回到成都,回到我的茅草屋,我十分歡喜。

            早上,我一開窗,就發現柳樹的枝頭上,傳來嘰嘰喳喳的啼叫。我一看,呀,原來是兩只黃鸝在啼叫!它們好像在說:多么翠綠的柳樹,真好看呀!

            我又看見行白鷺正扇動她那雙灰白的翅膀往云霄飛去!

            我把目光往遠處眺望,看到了西嶺山,尋雪仿佛過了幾千個秋天!這么厚的`雪,使我感覺窗戶都有那西嶺山的千秋雪。

            門一開,我就發現門前離這兒這萬里的東吳船。

            我把這些景像聯想起來,感覺到了春天的到來。光陰似箭,我突然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妙筆生花,寫下了一首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15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絕句》,一起欣賞這首詩。

            這首四名小詩,句句都是寫景。遠遠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發聲的、飛行的、靜止的、靜而欲動的,紛然呈現在草堂周圍,與詩人共同組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和諧的廣闊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寄托著詩人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萬物、祖國山河的無限深情。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杜甫寫自己的住處——成都草堂周圍景色的`一組小詩中的一首。草堂筑在成都郊外,堂邊翠柳成行,堂外錦江東流。初春季節,柳樹抽條發芽,一片新綠,成對的黃鸝在枝頭歌唱。江水初生,江邊的白鷺排著整齊的行列飛向云霄。在碧青的天空映襯下,它們雪白的身影顯得格外矯健輕捷。這絢麗多彩的圖景,這悅耳動聽的鳴聲,把詩人引向窗前。推窗遠望,一幅西嶺積雪圖嵌入窗中,那千年不化的積雪在晴空麗日下閃著耀眼的白光。再看門外,江岸邊,萬里橋下,停泊著遠來的船隊。這些來自萬里路外的東吳的船只,正在上帆整索,不久又將揚帆起航了。

            (注)東吳:指長江中下游,今蘇州一帶。

          【杜甫《絕句》】相關文章:

          杜甫《絕句》06-21

          杜甫《絕句》04-02

          絕句杜甫精選10-11

          杜甫絕句譯文04-25

          絕句杜甫翻譯04-10

          杜甫絕句翻譯04-25

          杜甫的古詩絕句01-05

          杜甫《絕句》賞析03-27

          絕句杜甫教學設計03-01

          《絕句》杜甫教學設計01-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免费国产a深夜影院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 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 色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 天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 亚洲色国产观看在线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