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贈別》

          時間:2024-05-21 17:11:58 杜牧 我要投稿

          杜牧《贈別》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牧《贈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牧《贈別》

            杜牧《贈別》 1

            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全詩如下:

            贈別

            多情卻似總無情,

            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釋】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樽:酒杯。

            【譯文】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賞析】

            《贈別》二首作于大和九年,當時杜牧離開揚州淮南節度使府時贈別當地一位容貌出眾的年輕歌女。

            第一首深情贊美對方的艷麗輕盈,“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里選的是第二首,抒寫兩人別夜離席的傷感情懷。

            首句“多情卻似總無情”以議論的方式陡起。多情,指離別的雙方本來就有真摯感情,此刻在離席別筵之上,更是思緒萬端,黯然銷魂。也許詩人應當表現兩人繾綣纏綿的柔情,但實際上,卻是默然相對,無以為語,看起來像是素不相識的路人,所以說“總無情”!翱偂弊謴娬{,說明這是一種普遍現象。為什么“多情”反好像“無情”呢?這是因為,在惜別情緒的高潮中,一般的.惜別言語、動作乃至表情統統不足以充分表達深濃的離緒,而離別的傷感痛苦又使雙方的表情近乎鐵血心腸;也許是最多情的人反而會有這種漠然無情的表情。說“卻似”,又正道出這“無情”的表象下蘊藏著“多情”的實質。這“多情”與“無情”的矛盾統一絕妙地反襯出情之深刻,刻骨銘心。

            接下來一句“惟覺樽前笑不成”,樽前相對,為了寬慰對方,緩解離緒,彼此都想努力裝點歡容,但由于離緒太苦,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強顏為歡,結果仍然是無言相對,難以欣悅卻似“無情”了。但這種“無情”,正是太“多情”的結果!拔┯X”二字于無可奈何的口吻中透見慘然凄涼心境。

            三四兩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正面描繪別夜離情,似乎已成箭在弦上之勢,但詩人反而繞開,借離筵蠟燭來側面表現離傷愁緒。這兩句的好處在于用賦比興的手法,將眼前蠟燭的形象與黯然銷魂的離人形象融為一體。離筵上點著蠟燭,蠟燭燃燒時脂淚流溢,這是賦實;由蠟淚聯想到離人傷別之淚,由蠟燭有芯聯想到離人的“有心”惜別,并以前者隱喻后者,這是由興而比。將本來無知的蠟燭人格化,賦予它人的感情,這就使得形象的比喻旨意、無窮,而達到物我交融、渾然一體的境界,以致很難分清是借物寓情還是直接以物擬人了!跋灉I”一般比喻惜別傷離之淚,如庚信《對燭賦》:“銅花承蠟淚!崩钌屉[《無題》:“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首詩以議論和擬人化的比喻暗透別時情景和心境,眼前景和聯想、比喻、賦比興、擬人化等藝術手段的結合,使這首詩成為惜別傷離之作中的獨特佳作。

            杜牧《贈別》 2

            《贈別·其二》

            作者: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解】: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尊:酒杯。

            【韻譯】: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評析】:

            第二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郁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首句。

            杜牧《贈別》 3

            贈別·其一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

            豆蔻梢頭二月初①。

            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詩人簡介】

            杜牧:(803-852), 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進士, 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宣歙觀察使幕。文宗朝任左補闕,轉膳部、 比部員外郎。武宗時出任黃、池、睦三州 刺史。宣宗時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 又出為湖州刺史,召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官至中書舍人。其為詩注重文意詞采,追求高絕綺麗,于晚唐浮靡詩風中自樹一幟。 擅長近體,絕句尤為出色。

            【注釋】

            ①豆蔻句:喻處女,后因稱十三四歲女子為豆蔻年華。

            【簡析】

            這兩首詩是詩人在大和九年(835),調任監察御史,離揚州赴長安是,與妓 女分別之作。

            第一首著重寫其美麗,贊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艷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豐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大有“除卻巫山不是云”之概。語言精萃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蕩然肺腑。

            杜牧《贈別》 4

            《贈別·其二》

            作者: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解】:

           。薄⒍嗲榫洌阂庵^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2、尊:酒杯。

            【韻譯】: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評析】:

            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

            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郁悒感傷,實乃多情,回

            應首句。

          【杜牧《贈別》】相關文章:

          《贈別》杜牧賞析09-25

          杜牧的贈別賞析08-02

          杜牧贈別賞析10-20

          杜牧《贈別二首》譯文及賞析10-31

          杜牧的詩詞01-26

          杜牧《金谷園》03-25

          金谷園 杜牧10-06

          赤壁 杜牧10-22

          杜牧的古詩05-30

          杜牧《出關》01-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一级二级观看 | 偷偷碰偷偷鲁免费视频一区 |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噜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