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江上漁者》翻譯賞析

          時間:2020-08-27 16:02:21 范仲淹 我要投稿

          范仲淹《江上漁者》翻譯賞析

            《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1] 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江上漁者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白話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英文譯文

            THE FISHERMAN ON THE STREAM

            You go up and down stream;

            You love to eat the bream.

            Lo! The fishing boat braves

            Perilous wind and waves.

            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江上漁者

            江上漁者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賞析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創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張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時曾擔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他能夠關心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般民眾的疾苦,寫過一些同情勞動人民的詩歌作品,但流傳下來的很少。

            江南水鄉,川道縱橫,極富魚蝦之利。其中以江蘇松江四腮鱸魚(四鰓鱸魚)最為知名。凡往來于松江水上的,沒有不喜歡這一特產,不希望一嘗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但他發之于詩,卻沒有把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對鱸魚這一美味的`品嘗和贊嘆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東西。注意到了隱藏在這一特產背后的漁民的痛苦和艱險,并且深表同情。

            拓展閱讀:范仲淹成就榮譽

            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現編入初中魯教版及人教版語文八下教材第六單元、蘇教版語文九上教材和滬教版語文九上教材),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主詞”。著作為《范文正公集》。范純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當過宰相。范仲淹在散文、詩、詞均有名篇傳世

            “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于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堯臣的《靈烏賦》(約作于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歐陽修、余靖、尹洙諸人因言事被貶謫的時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當時梅堯臣作文《靈烏賦》力勸范仲淹要少說話,少管閑事,自己逍遙就行。《靈烏賦》為范所作的同名答文)中強調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即現今所謂的“知識分子的良知”)。

            范仲淹此言頗類似于美國開國前期爭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原文是 Patrick Henry 在公元1775年的“給我自由,否則給我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但比他晚講了七百四十年。

          【范仲淹《江上漁者》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江上漁者_范仲淹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范仲淹《江上漁者》的全詩翻譯及賞析12-28

          范仲淹《江上漁者》古詩原文譯文及賞析10-09

          范仲淹《蘇幕遮》翻譯及賞析12-21

          江上_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關于王安石江上的注釋翻譯和賞析12-20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翻譯賞析09-01

          范仲淹《漁家傲》詩詞翻譯賞析08-31

          拼音版蘇幕遮范仲淹古詩翻譯賞析12-2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 青草久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香蕉在线制服丝袜 |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视频 | 久久99一区二区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