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雪下大了》原文賞讀

          時間:2024-06-06 12:08:55 芷欣 顧城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顧城《雪下大了》原文賞讀

            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顧城《雪下大了》原文賞讀。

            原文

            雪下大了,真大

            藏起巖石的小塔

            塔中的燭火悄悄熄滅

            冷風吹皺了溶蠟

            凝結的天空多么沉重

            卻沒有機會崩塌

            被吸引的大地輕輕升起

            接住每一片雪花

            雪幕上有幾個破洞

            那是打濕的烏鴉

            疲倦不堪的駝鈴聲

            就在它身邊懸掛

            還是讓門鈴歌唱吧

            把太陽帶回家

            我們是夏天的愛人

            冬天只是一個童話

            作者基本信息

            中文名:顧城

            外文名:Gu Cheng

            別名:童話詩人

            國籍:新西蘭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56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1993年10月8日

            職業:詩人

            主要成就:朦朧詩派代表人物

            出生地:北京

            信仰:童心,自然,唯靈主義

            代表作品: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黑眼睛、白晝的月亮、英兒、一代人

            配偶:謝燁

            性別:男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顧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個詩人之家,父親為顧工。

            顧城受到父親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顧城在姐姐顧鄉印象中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愛湊熱鬧”,上幼兒園時經常自己一個人在一邊看樹和螞蟻。顧城因為一次給同學講《三國演義》,得到了“故事”的雅號,盡管他想講,但還是不喜歡被一群人圍著講故事。顧城只好尋求姐姐當他“一個人的聽眾”,姐姐沒空聽時,“無奈之下他就進了別的屋子,隔著床一個人對著墻講起來”。

            1969年隨父顧工下放山東廣北一部隊農場,在那里度過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歡農作的生活,這種勞作的生活與他想象中玻璃一樣的世界有很大的距離,而這種距離讓他感到痛苦。

            萌芽階段

            1973年開始學畫,寫詩事業也進入社會性作品寫作階段。

            1974年回京在廠橋街道做過搬運工、 鋸木工、借調編輯等!侗本┪乃嚒贰渡綎|文藝》《少年文藝》等報刊零星發表作品。

            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在《蒲公英》小報發表詩作后在詩歌界引起強烈反響和巨大爭論,并成為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

            1978年底顧城開始閱讀張貼在北京西單體育場圍墻外(后被稱作“民主墻”)的首期地下詩歌刊物《今天》。并通過這份刊物更多更深地認識到外面的世界。

            感情生活

            1979年初參加北京西城區文化館業余詩歌小組。

            1979年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車上與謝燁相識,并墮入愛河

            1979年11月,在《詩刊》首次發表詩作,為《歌樂山詩組》。與謝燁的相識開啟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顧城和謝燁原本是非常相愛的,但后來英兒介入了他們的感情。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國,顧城和謝燁去了激流島。這時候英兒已經和劉湛秋在一起了,卻同時和顧城保持著聯系。奇怪的是謝燁并沒有阻攔,而且在一旁促成這件事。顧城和英兒在一起之后,被英兒吸引。謝燁帶顧城去了德國,期間英兒跟著一個叫老頭的跑了,還結了婚。這是沒有愛情的婚姻,完全為了綠卡。顧城特別痛苦。顧城把他們的故事寫成一本書,叫《英兒》。

            事業頂峰

            顧城與謝燁1982年,顧城加入北京市作家協會。加入作家協會,顧城在北京詩壇的地位有了正式的確立。

            1985年,顧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使他的身份地位進一步提高了,他的詩也因此獲得更廣泛的肯定。

            1987年5月,顧城應邀赴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隨后開始周游西歐和北歐諸國,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后定居新西蘭。這段經歷使他提高了聲譽也賺得了一些錢,但是聲譽和金錢并沒有使他對這門事業感到興奮和滿足。

            遁世隱居

            顧城、謝燁與朋友在新西蘭自己家中1988年,顧城赴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后加入新西蘭國籍,后來由于不喜歡城市的喧鬧還有工作帶來的繁瑣事情,他才隱居激流島,在激流島上過著養雞的自給自足的生活。

            1992年,顧城重訪歐美并創作。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創作年金。第二年也再次獲德國伯爾創作基金。這體現了國際組織對顧城的詩歌水平及文學貢獻的認可。

            猝然離世

            1993年10月8日,顧城于新西蘭激流島因為離婚與其妻謝燁發生沖突,用斧頭砍妻子謝燁,謝燁受傷倒地,過程成謎,顧城在崩潰之中倉促留下四封遺書,隨即上吊于樹上自殺,謝燁于其死后數小時不治。

            顧城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逝世后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

            作品特點

            童話階段

            1969年至1982年是其創作的前期,整體風格明麗純凈,這個階段出現了兩個創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顧城在這個時期寫出了許多天才之作,他專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純凈而明媚的事物,輔以豐富奇崛的想象,為讀者創造了一個令人神往、不可思議的藝術空間,也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理想的童話世界。他是一個天生的詩人,他此時的創作不是依靠社會經驗,而是依仗其對萬物的敏感和與生俱來的才華,當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詩中也流露出輕微的虛無和頹廢的情緒。

            顧城早期的童話詩語言簡潔,具有孩童語言的特征,空靈純凈,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優美,精細的藝術感覺將一切聲色光味都混合成一個奇妙的世界。孩子可以說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意象,顧城的詩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獨特的所指。這樣的詩歌意象的營造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同為藝術門類中的不同樣式,表演藝術中的意象營造有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顧城在詩歌的內容上,寫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童話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擬人態;在寫作視角上是童年視角;而在藝術風格上單純明麗出自一顆童心。顧城的詩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詩固然離紛紜復雜的社會人生的表象遠了一些,但他貼近的是安靜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狀態。這恰是詩的最為真實的,也是最好的狀態。顧城的詩言簡易讀,沒有意象、語言及形式上的障礙。顧城的詩歌一般句式十分簡短,語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見慣的詞語,文字純凈簡單。在《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中,詩人構建了一個清新流麗的童話世界,用詩人獨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現實世界給他的束縛,實現了在心靈上的自由。在《北方的孤獨者》和《愛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顧城不僅在藝術世界中參悟婚姻和愛情的真諦,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為了心中的真愛不惜與世俗為敵,向道德開戰。

            轉變時期

            1983年到1986年屬于他創作的中期,這個時期的作品是詩人自我的探索和轉變的時期,褒貶不一。從這部分作品讀者能明顯感覺出與前期和后期作品的差異與聯系,承前啟后,這個階段是詩人創作轉變的過渡期。這時期的作品依然保有濃郁的童話色彩,同時也有了更深的內涵,可能是現實與理想的沖突在顧城身上發生的作用,使他不能繼續一成不變地作簡單的詩,不得不去處理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他不得不變。

            夢幻階段

            1987年之后是其詩歌創作的后期。出國后的顧城幾乎停止了對自己詩歌的任何抄整工作,他也越來越感受到寫詩對他而言是一種最為基本的純自然的生命現象。他的詩會隨手寫在任何地方,舊報紙上,廢紙上都可以見到,他自己1992年在德國時說過:“我在島上寫得非常好,有時間便能寫,總是有感覺的”,“但保留就有些無所謂了,也沒地方放”。他也曾說自己的詩十有八九都是“寫了就沒了”的。詩人自認為這個時期的作品才是他最好的作品,最有感的作品,他在自己人生最后的這段歲月里完全是處于“無我”的狀態,完全獨立自己于時世之外,跟從的是夢、是思、是靈感,詩歌語言及其意象有一種破碎之美,從其表象上又好像回到了剛開始寫詩的狀態,只是少年時他在建立童話世界,現在,他在建造一座更奇幻的夢幻城堡。然而,不論如何分期,童話之美,一直貫穿他的整個創作,這點是我們在閱讀和分析顧城作品的時候不能放棄的。即便是后來,他依然是以兒童的眼光在打量這個世界,只是那時他已經有了一個成人的身軀和沉重的心,他對童話之美的追求從來就沒有改變過,乃至于成年后還執著于去一個小島上建立自己的烏托邦。

            文學成就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朧詩,是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80年代新詩潮運動的起點。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賦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創作風格。1984年創作的《頌歌世界》底蘊反思,格調冷靜。顧城的《一代人》、《弧線》等詩歌成為朦朧詩論爭中被反復提及的“朦朧詩作”。

            1987年到1993年寫出了唯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英兒》。他的詩常以跳躍的短句,迷離的色彩、喃喃自語的獨白,營造一個遠離塵世的童話世界。

            80年代初,這時顧城的自我也由對自然的依附轉向對文化的依附。寫作了《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紅衛兵之墓》等具有較強的思辯色彩和社會意識的作品。顧城寫了很多獻給謝燁的詩。這些詩中有著超越現實圄地的異想,努力追求一個物外的、單純的、與世隔絕的世界。

          【顧城《雪下大了》原文賞讀】相關文章:

          魯迅作品《雪》原文賞讀12-13

          顧城《給安徒生》賞讀11-29

          汪曾祺《冬天》原文賞讀02-01

          張愛玲《遲暮》原文賞讀10-10

          季羨林《尋夢》原文賞讀11-02

          張愛玲《心愿》原文賞讀02-04

          汪曾祺《國子監》原文賞讀02-06

          梁實秋《老年》原文賞讀08-07

          梁實秋《寫字》原文賞讀08-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 | 色窝窝在线手机视频免费 |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