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三)》說課稿

          時間:2024-08-20 00:36:41 歸園田居 我要投稿

          《歸園田居(其三)》說課稿

            《歸園田居(其三)》沒有華美繁復的辭藻,沒有特殊的修辭,運用一些簡單的事物,景象,運用獨特的寫作手法以及合理的結構安排將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進升華,顯現出一種天然之美。下面是它的說課稿。

          《歸園田居(其三)》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歸園田居 其三》選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三十課,這一單元主要是以吟詠山水風光為主的詩文,旨在讓學生欣賞美景,陶冶性情,同時領悟“一切景語皆情語”,學會從景物描寫中讀出作者的情感。

            《歸園田居》在陶淵明的詩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幫助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詩風和情感都有重要作用。從教材的編排上講,本冊第五單元二十一課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在第二十二課《愛蓮說》中出現了“晉陶淵明獨愛菊”“菊,花之隱逸者也”,而陶淵明的其他詩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會出現,如《飲酒》《歸園田居 其一》《五柳先生傳》等,加之陶淵明的詩風對后世影響甚大,特別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與陶詩風格一脈相承,而王孟二人的 詩歌作品在初中教材中也屢次出現,因此幫助學生讀懂《歸園田居其三》,教會他們賞析陶詩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歸園田居 其三》這首詩本身來看,陶淵明詩風中的樸素自然、意境醇美在此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字句淺顯而頗有情趣,可借此引發學生興趣并借機作進一步拓展。

            3、學情分析

            在《桃花源記》中,學生已初步認識和了解了陶淵明以及他的社會理想,《愛蓮說》中的“晉陶淵明獨愛菊”“菊,花之隱逸者也”更加深了學生對陶淵明的了解,這些都為學生理解這首詩中陶淵明的田園樂趣打下基礎。同時,這一單元前四課的學習又已教會學生從景物描寫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此詩的景由情生 、情景交融的手法,學生理解起來就不會費力了。

            二、說教學設想

            (一)、說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品味語言,了解陶淵明詩歌的語言特色。

            2、體味詩歌的內涵 。

            3、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4、培養學生鑒賞陶淵明田園詩的能力 。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公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

            2、分析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陶淵明的田園詩平淡自然,情真意醇,學習這些詩,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積累。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體味詩歌的內涵和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鑒賞陶淵明田園詩的能力。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展現詩歌意境畫面,對于詩歌中重點字詞的處理通過色彩和字型的變化加深學生印象,加入符合詩歌意境的音樂使學生的朗誦更加富有情感。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說教法:

            1、誦讀教學法。通過誦讀,把握其節奏韻律,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聯想法。古典詩歌語言精煉,內涵豐富,教學時宜讓學生充分展開聯想的翅膀,想象詩歌的畫面,充分體會詩歌的意境。

            3、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學生對作品的整體理解。

            教學設計思想

            第一首詩由教師指導學生理解,第二首詩由學生自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第三首詩由學生完全自主感悟,由淺入深,最終使學生達到能獨立賞析這一類詩的能力目標

            四、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1.誦讀法:如果說作品是世界的微縮、心靈攝影的話,朗讀的使命是喚醒蚊子,復活語言。朗讀,有感情的朗讀,是讀者學習語言、表達自己對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歸園田居其三》是一篇雋永精美的古詩,在反復誦讀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的意境。

            2.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充分展開聯想的翅膀,想象詩歌的畫面,充分體會詩歌的意境。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說,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激發靈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積累。其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一、激情導入,活躍氣氛(4分鐘)

            在我們中華民族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里,有一顆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詩歌。今天,我們就將走進一位詩人的生活,去領略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去感受“種豆南山下”的喜悅,他就是陶淵明。(多媒體展示陶淵明的畫像)

            同學們能說說對陶淵明的了解嗎?

            (學生應該能答出陶淵明所處的年代,陶淵明是一個隱士,我們學過他的《桃花源記》,知道了他對平等自由生活的向往,在《愛蓮說》里知道他喜愛菊花,由此可知他的人生志向等。學生答對后老師還可選擇一些重要的文句讓全班學生一起重復,旨在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老師要補充提醒學生注意他生活的社會環境,他隱居之前的出仕及“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為后面詩歌的了解奠定基礎。)

            教師介紹:《歸田園居》組詩寫于詩人辭官后的第二年,共五首,課本選了其三。(多媒體展示課題《歸園田居 其三》)

            二、 初讀詩歌,初步感知(約5分鐘)

            1、(多媒體展示詩歌內容)學生自讀,全班齊讀,教師正音,注意“穢”、“荷”等字,并作初步的語氣和節奏指導。

            2、學生再讀,教師作評價。

            (此時學生大都還不理解詩意,朗讀語氣可能仍欠佳,教師提醒學生在下面環節注意詩歌意境,為讀好本詩作準備。)

            三、再讀詩歌,品味詩意(約10分鐘)

            1、解題:《歸園田居》中的“歸”指為何而歸?

            從題目上我們可知這首詩寫的是陶淵明所選擇的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明確棄官歸隱,選擇田園生活)

            2、感知詩意:

            學生自讀詩歌,想象詩中景物構成的畫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想象中的畫面。

            教師抓住學生表述中的關鍵詞,將學生帶入詩句的理解中。關鍵詞如下:

            “南山下”點明地點,

            “盛”和“稀”寫出野草與豆苗長勢的對比,點出鋤草的必要。

            “晨興”與“帶月”體現了農家生活的艱辛。

            “草木長”和“夕露”可以讓我們感到田園的荒蕪、環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濕寒。(多媒體展示意境剪影)

            3、理解情感:

            好的詩歌都能做到情景交融,景由情生。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很辛苦,他自己感覺呢?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但使愿無違”的“愿”,不愿同流合污,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并從中感受到愉快和喜悅。)

            4、小結:(多媒體展示小結)

            此詩寫田園勞作之樂,表現了詩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對歸隱生活的心滿意足。

            四、三讀詩歌,感悟意境(約8分鐘)

            同學們現在已經了解了這首詩的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現在我們再來讀這首詩,同學們覺得讀詩的時候應該表現怎樣的情感呢?(愉悅、自然)

            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教師作評點并指導,若第一遍讀得不夠理想,教師示范個別句子后再讀。

            同學們讀好了這首詩后,再來感受一下這首詩的語言。

            從這幾個方面來思考:初看此詩,能看懂嗎?作者的思想在詩中表現得明顯嗎?陶淵明是一個大詩人,他的詩句深奧難懂嗎?

            陶詩用語平淡自然,樸實無華,但富于情趣,意境醇美。(多媒體展示語言風格)

            這種語言風格對后世詩歌影響深遠,到唐代有一個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他們所承襲的就是陶淵明的詩風。

            五、延伸賞析,加深感悟(約8分鐘)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陶淵明的思想,接下來我們再讀《歸園田居》其一,(多媒體展示全詩)

            1 、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2、理解詩意(多媒體展示四個問題)

            (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去如何?

            學生自讀課文,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1)從何而歸?(多媒體顯現的原詩上這兩詞色彩變化)

            明確:“塵網”“樊籠”比喻官場生活(“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 的生活。

            (2)為何歸來?

            明確: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3)歸向何處?

            明確:歸園田(多媒體展示上色彩變化)

            (4)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多媒體展示上色彩變化)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3、小結:我們讀了《歸園田居》中的兩首,可以感受到《歸園田居》這組詩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六、知識遷移,能力訓練(約6分鐘)

            我們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感受到他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于他歸隱后的田園詩篇,我們就都可以根據剛才學到的知識去進行賞析。下面請看陶淵明的另外一首名詩《飲酒》(多媒體展示全詩)

            這首詩主要采用學生自讀,說說能表現陶淵明田園詩特色的一些詩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分析他語言的特點。只要能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言之成理即可。

            七、總結(約4分鐘)

            學習了陶淵明的三首詩,大家對陶淵明的詩風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

            陶淵明的詩大多以什么為題材?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語言有些什么樣的特色?

            了解了這些,我們以后遇到陶淵明的田園詩,就可以根據今天學到的知識加以賞析。

            師生共同朗誦三首詩(多媒體配樂)。

            八、作業

            課后學生尋找一首自己最喜歡的陶淵明的田園詩(上面三首除外),并加以賞析。

            附板書設計

            草盛 苗稀

            晨興 帶月 田園勞動的艱辛 愿無違(主題)

            夕露 沾衣

          【《歸園田居(其三)》說課稿】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其三說課稿03-26

          歸園田居其三賞析09-26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05-16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03-25

          歸園田居其三的課件03-26

          歸園田居陶淵明其三03-26

          《歸園田居(其三)》教案04-19

          歸園田居其三備課03-26

          《歸園田居》其三賞析08-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久久亚洲成a人片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亚洲成高清a人片在线观看 综合国产亚洲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