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

          時間:2024-11-29 19:43:25 歸園田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是《歸園田居》中的第三首,傳誦甚廣。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回顧一下吧。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注釋

            南山:指廬山。

            稀:稀少。

            興:起床。

            荒穢:形容詞作名詞,指豆苗里的雜草。穢:骯臟。這里指田中雜草

            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晨興理荒穢: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

            狹:狹窄。

            草木長:草木叢生。長,生長 沾:(露水)打濕。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無違: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違:違背。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譯文

            南山下有我種的豆地,雜草叢生而豆苗卻稀少。

            早晨起來到地里清除雜草,傍晚頂著月色扛著鋤頭回家。

            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傍晚的露水沾濕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濕了并沒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賞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勞作的地點:南山;勞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與"稀"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不善勞作的特點,同時也寫出了勞作的艱辛。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交代了勞作的時間:一整天;寫出了勞作的艱辛,"帶月荷鋤歸"寫出了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詩人扛著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的一幅美麗的"月下歸耕圖"暗示了這種艱辛在作者眼里是快樂的。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寫出了勞作的艱辛,為后文寫"衣沾不足惜"做鋪墊。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點明主旨:寫出了勞作的艱辛,但這種艱辛在作者看來是快樂的,因為向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沒有被違背,暗含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官場黑暗社會污濁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后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拓展閱讀:《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了解陶淵明其人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⑵ 培養學生運用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情懷的能力。

            ⑶ 培養學生能夠穿透詩文把握文章的內涵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誦讀中領悟詩歌的意境。

            ⑵ 掌握詩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 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學習他那種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 學會辯證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教學重點】

            通過詩中意象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難點】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運用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3、運用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詩中運用的情景交融等藝術手法。

            4、探究閱讀法,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期中考作文以“學會放棄”為話題,通過這次作文,我們懂得,取與舍貫穿于人的一生,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舍棄,又不斷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說過,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分別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與官場徹底決裂,選擇歸隱田園,這是為什么?他歸隱田園之后的生活狀況又是怎樣?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

            二、簡介陶淵明,并解題

            《歸園田居》是一組詩,共五首,歌詠田園生活之樂。寫于辭官歸隱的次年。此詩為第一首,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敘述了詩人歸隱田園后輕松喜悅之情,表達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三、誦讀課文

            1、范讀正音并提示五言詩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學生朗讀,并加以評價。

            3、聽錄音,然后學生自由朗讀。

            4、全班分成兩組進行朗讀比賽。

            5、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四、討論鑒賞

            1、提問:詩中哪些詩句直接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詩眼或關鍵語句并分析)

            明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

            塵網 羈鳥 池魚

            厭惡官場生活(樊籠里)

            向往田園生活(返自然)

            愛丘山 戀舊林 思故淵 歸園田

            2、提問:哪些詩句描寫鄉村田園生活?

            明確:“方宅十余畝,草屋七八間”等詩句。

            3、提問:詩中描繪的田園風光圖景有什么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讓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

            農田 草屋

            簡樸幽雅

            榆柳 桃李

            見

            遠人村

            安詳悠閑

            墟里煙 (動靜結合)

            (以動襯靜)

            狗吠 深巷

            寧靜和平  聞

            雞鳴 桑樹

            無塵雜

            閑適自在  感

            有余閑

            總之,這些詩句,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4、小活動: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劃或導游,根據本詩你打算怎樣向客人推介“樂陶陶農家游”這項服務?

            五、探究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隱居生活?

            要根據整首詩,聯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寫作背景來發表自己的觀點。

            1、從當時的社會來看,陶淵明堅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種對黑暗官場的反叛,具有積極意義。“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在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絕望之后選擇的一條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與當時社會的“學而優則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淵明放棄了大濟蒼生的理想則有其消極的一面。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濁,不能單靠“歸隱”與“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

            3、成因分析:陶淵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積極入世、大濟蒼生,曾為陶淵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極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誤落塵網”13年之后,“悟幾往之不諫,改心為形役”為“形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學朗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七、作業

            1、課外探究: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提示:

            ⑴ 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

            ⑵ 徹底悔悟。

            ⑶ 也許是一種托詞。

            2、比較閱讀《歸園田居》和《短歌行》:

            提示:

            ⑴ 進取與隱退的對立。

            ⑵ 文學有著廣闊的胸懷,只要是美的,都有價值。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10-17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教學10-10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賞析10-07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賞析10-05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賞析01-16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經典教案09-25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教學09-23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實錄07-04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教案09-29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教案09-2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熟女激情视频 |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一区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添 | 一级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