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時間:2024-10-10 02:02:04 記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資料。

            相關課程標準: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薄敖處煈訌妼W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意。

            2、品味語言,賞析意境。

            3、讀懂蘇軾,感悟哲理。

            評價任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節奏。

            2、譯讀課文,積累詞語并理解文意。

            3、品讀課文,賞析文章意境。

            4、背讀課文,感受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感。

            教學過程:

           。▽胄抡n,板書課題)

            一、檢查預習

            1、生字詞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2、作者簡介:(學生展示收集到的資料)

            蘇東坡(1037—101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有“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美譽。他是“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之一。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 。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 。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節奏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培養獨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2.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課文的朗讀與疏通。

            2.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

            1.反復朗讀。

            2.創設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回憶已學過的蘇軾的詞《水調歌頭》,背誦這首詞。

            2.交流收集的蘇軾的有關材料和寫作背景。

            3.《水調歌頭》是千古絕唱,《記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經典小品。

            二、反復朗讀、疏通課文:

            1.組織全班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讀出的韻味,自由朗讀、齊聲朗讀、示范朗讀、配樂朗讀等形式相結合使用。

            2.組織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

            3.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質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容。

            注意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欣然”、“相與”、“蓋”等。

            三、賞析月景、感悟意境:

            1.創造情境:譯完課文,請大家一起吟誦描繪月下美景的'語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繪月景的?

            學生思考,明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優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1、叢中蛙鳴不斷。2、村中狗吠雞鳴。3、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這3句,任何一句續在后面都不合適,破壞了寧靜幽閑、清麗淡雅的氣氛。

            3.教師小結: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通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

            1、月光,曾激發過無數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3

            知識與技能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義,背誦并默寫。

            2、了解二篇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3、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提高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1.誦讀法;2.讀寫結合;3.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答謝中書書》,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凈美好,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學習《記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第1課時《答謝中書書》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重點)

            2、賞析寫景,體會感情。(重難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酈道元一起暢游三峽,領略了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其實,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無數神奇如畫的風光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再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提出朗讀中的疑難字句,教師組織學生相互幫助解答。

            2、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

            3、教師點撥。

            (1)古今異義

            ①古來共談(古義:稱贊今義:談論)

           、谒臅r俱備(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③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

            ④夕日欲頹(古義:墜落今義:消沉,萎靡)

            (2)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

            提問1: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系?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吧酱ㄖ,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接著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目標導學二:賞析寫景,體會感情

            提問2:作者筆下的景色很美,請問美在哪里?

            明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皟砂妒,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為背景,綠水作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棲樹,游魚躍水。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青林翠竹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提問3:“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

            明確:本文作者用寥寥數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提問4: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明確:“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言簡而意豐。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謝中書書第2課時《記承天寺夜游》

            1、朗讀課文,疏通文義。(重點)

            2、概括內容,把握感情。(重難點)

            3、品味語言,理解寫法。(難點)

            一、導入新課

            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如此景象,自然會觸動詩人們多愁善感的.心靈,或思念家鄉親人,或追憶在外漂泊的親友,或寄托祝福,或表達相思。今天我們學習蘇軾的一篇小散文《記承天寺夜游》,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發出了怎樣的人生感慨。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疏通文義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及節奏。特別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3、疏通文義,提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解決不了的詞句。

            (如:欣然起行,無與為樂者,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目標導學二:概括內容,把握感情

            提問1:根據內容(或表達方式)可以把課文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第一層(第一至三句):記事,交代賞月散步的時間、原因。

            第二層(第四句):寫景,寫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層(第五至七句):抒情,抒發面對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觸。

            提問2:本文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出?

            明確:①“欣然起行”,作者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睡意頓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表現了作者興奮喜悅之情。

           、凇盁o與為樂者”“尋張懷民”,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是喜悅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邸伴e人”,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表現了作者復雜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目標導學三:品味語言,理解寫法

            提問3:如何理解“月色入戶”?

            明確:“入戶”二字把月色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動來與人做伴,安慰這位失意的人。

            提問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何妙處?

            明確: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極精練的文字描畫出承天寺庭院中優美的月色,表現出濃郁的詩情。作者將月色當作水來描寫,將月下的竹柏影當作水中的藻、荇來描寫,突出月光樹影的“交橫”之態,創造出一個澄澈透明的世界。

            三、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描繪——庭中月色

            貶官謫居

            追求——美好事物

            人生觀

            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從教法上看,讀的方法靈活多樣,有范讀、跟讀、齊讀、領讀等,充分體現讀的特色,并能將傳統的誦讀法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不足之處由于時間的限制,沒有將二篇文章中的教學難點落實到位,需要后期加以補充。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并背誦課文。

            2、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1、自讀課文,看注釋,查工具書,正音正字,順暢誦讀。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寫作次文時的處境。

           。2)教法學法:

            1、注重誦讀教學。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逐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展開討論、解釋疑難,教師作必要的點撥和適當的講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準備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走近蘇軾

            宋代有個大詩人叫蘇軾,你們可曾讀過他的詩文?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學過他的一首詞,叫《浣溪沙》。哪位同學還能背誦?(指名背誦這首詞)這位大文豪才華橫溢,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脫,與友人張懷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顯得澄澈透明,如詩如畫。現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ò鍟n題作者)

            二、展示學習目標(投影)

            三、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章內容

            (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課文,看注釋,查工具書,互相解決疑難。

            2、聽錄音:聽清生字讀音及難讀句的節奏,標注在書上。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

            4、組織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

            (二)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并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先小組交流,共同討論,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學生當堂筆譯。

            四、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后一句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你認為這句話寫出

            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哪些詞語可以表現出來?

            a。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疑難。(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師結合進行板書。

            c。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散文。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并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發過無數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已學文言知識和注釋為文章斷句并疏通文意。

            2.品析文中對月色的描繪,并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著重理解“閑人”含義。

            教學重點

            品析文中對月色的描繪,并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理解“閑人”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閑人”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文言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本篇文章較為短小,語言簡單,文言字詞可以不作為教學重點,可以讓學生按照語義完整、停頓為文章加標點,借此來疏通文意。本班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但語文素養一般,口頭表達能力欠佳,回答問題時能找到關鍵點,但表述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師提示和幫助總結。語文學習興趣較高,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度較好。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 導入:

            當代作家梁衡在他的《秋月冬雪兩軸畫》里曾這樣寫到:“有一種畫軸,靜靜垂于廳堂之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潔,惹人喜愛。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就垂著這樣兩軸精品,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和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我們已經在練習中遇到過,今天我們一起來品一品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

            二、 明句讀,曉文意。

            結合已有的文言知識和注釋,根據對文意的理解為學案上的文章加上標點符號。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 劃段落,讀美文。

            請結合文章內容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給文章劃分層次,并說說每部分寫了什么。

            四、 析美文、賞美景

            1.全班齊讀課文,請同學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2.月光如何?文中如何描寫?

            3.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你讀到的月夜景色?

            4.既然前兩句已將月光的澄澈寫得如此精妙傳神,“蓋竹柏影也”一句是否就多余了呢?

            5.“蓋”字可否刪掉呢?

            五、 感其人,悟奇情。

            1.賞空明之月的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用“我發現蘇軾是一個 的人,因為 (從文中找到依據)。”的句式來回答。

           。ㄟm時引入背景):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經過長達四個月的審問和折磨,蘇軾幸免于死,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

            2.“閑人”二字蘊含著作者怎樣的心境?

            3.引入作者其他詩文來幫助理解。

            貶官密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貶官杭州:“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比好湖山”

            貶官黃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貶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貶官瓊州:“抒說先生睡未足,著人休撞五更鐘”

            貶官海南:“九死蠻荒無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六、 閱東坡,解氣度。

            推薦閱讀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

            七、 作業

            1、背誦全文。

            2、選一風景進行描繪,要求融情于景,讓閱讀文字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心情。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貶官黃州所作。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本課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4、領悟作者簡潔精妙的寫景抒情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以至成誦,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體味文章的感情基調。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時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學習重點:

            1、朗讀,把握文意。

            2、體會寫景的妙處,領略作者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無論是在得意還是失意時都喜歡以風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懷,蘇軾也不例外,在他被貶黃州抑郁不得志時就借用月光將自己的感情釋放了出來。

            出示課題(

            為了大家在學習時有跡可尋,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給大家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總體要求。

            出示學習目標

            在大家明確了這一節課的目標后,我要向大家發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大家敢于應戰嗎?挑戰第一關——蘇軾知多少。

            好,同學們查找資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請看挑戰第二關——看誰讀得好。

            古文閱讀三字經

            讀一遍,找生字。讀兩遍,斷句子。讀三遍,看注解。讀四遍,握文意。

            第二關同學們過得很容易,下一關就沒有這么容易了。

            挑戰第三關——改寫之中理文意

            自學指導

            (一)改寫課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詩分列句式,將課文內容改寫成幽默、趣味、口語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籠蓋全篇文意。

            (二)共同欣賞講評。

            班內交流

            品評范文

            到此為止,大家已經過了三關《三國演義》中關云長千里護送皇嫂,出五關斬六將,看來大家過關斬將的本領也不錯嗎?我的給大家設個難關。

            挑戰第四關——看誰做得好

            1、喜歡文中寫景的句子嗎?主要寫得是哪種景物?如果喜歡說說理由。(幻燈片14)

            討論交流

            2、我們身邊有許多閑人,文章中的閑人與他們一樣嗎?(幻燈片15)

            創新作文

            月總是文人墨客的愛物,詠月文章數不勝數。課文作者寢而見月,見月而起,起而尋友,尋友賞月,以水喻月,最后寫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對人生哲理的領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笔前,“何夜無月”。請以“月”為話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

            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大家快樂嗎?還有什么疑問嗎?有疑問就對了,因為一節課的結束就是同學們探索的開始,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將會有無限的樂趣等待著你。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7

            第二課時 學習《記承天寺夜游》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你能列舉一些詠月的詩句嗎?……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些詩句表達了思鄉、傷己、念友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夜游》在詠月詩文中別具一格,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遂(suì) 寢(qǐn) 相與(yǔ) 藻(zǎo) 荇(xìng)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念:考慮,想到。

            相與: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蓋:大概是。

            3.古今異義。

            但古義:只是

            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古義:助詞,相當于“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戶古義:多指門

            今義:窗戶、人家

            念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思念、讀

            4.詞類活用。

            相與步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5.朗讀指導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時,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黃州。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為“三蘇”,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課文注釋,了解大意。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翻譯全文。

            (二)整體理解

            1.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點撥】一是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點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你認為“閑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交流點撥】清閑的.人。

            4.“閑人”二字表現了蘇軾怎樣的復雜情感?

            【交流點撥】一個“閑”字飽含著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文本精讀 賞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并說說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交流點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弊髡咭愿叨饶毜墓P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交流點撥】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后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游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蘇軾遭遇“文字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心的郁悶,撫平心靈的創傷,表現了坦蕩、曠達、笑對人生的生活信條。學習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

            積累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佳句。

            ①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

           、诤I仙髟拢煅墓泊藭r。(唐·張九齡)

            ③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芘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菝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

           、扌谴蛊揭伴煟掠看蠼。(唐·杜甫)

           、咭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嗯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

           、崧稄慕褚拱祝率枪枢l明。(唐·杜甫)

            【附:板書設計】

            描繪庭中月色貶官謫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觀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記承天寺夜游》是語文版八年級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蘇軾在被貶于黃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寫的。這篇僅有84字的短文,寫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無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張懷民,兩個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設計

            文學常識復習導入,進而介紹《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

            宋神宗時,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敵的彈劾。其政敵以東坡有諷刺新法的詩句為由,以“誹謗朝政”的罪名將他捉捕入獄,讓他險些丟了性命。出獄后,東坡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

            二、 整體感知

            1、解題

            “記”即游記。

            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南,并非名剎,點明游的地點。

            “夜”點明時間。

            2、聽老師范讀,掌握重點字詞的發音和文章停頓。

            3、掌握重點字詞,梳理文章大意。

           。1) 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2)念無與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戶:(門)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懷民亦未寢:(睡) (6)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看見月光照進門內,(于是我)高興地起床走出門。(突然)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同游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積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人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三、 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蹤。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蹤:(用文中詞語)

            起行——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步(中庭)

            (2)簡敘作者的寫作思路。

            欲睡→起行→尋張懷民→相與步于中庭→繪景→抒懷。

            3、夜游過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欣然” 欣喜之情

            “念無與為樂者” 有點遺憾

            “遂”、“尋” 不假思索中有點激動

            “懷民亦未寢” 心有靈犀的喜悅

            “相與步于中庭” 從容 閑適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感慨

            可以看出作者感受的復雜: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4、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 、空靈、清麗、淡雅。給人以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味道。

            5、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6、如何理解“閑人”的含義。(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

            一是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有著自豪之感。

            二是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是作者自我安慰而已。

            小結:《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四、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看圖寫景抒情。

            《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游》都是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五、課堂練習

           。ㄒ唬何覈耖g有“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說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其弟________、其父_______。

           。ǘ航忉屜铝屑狱c字詞的含義

            (1) 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2)念無與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戶:(門)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懷民亦未寢:(睡) (6)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罷了)

           。ㄈ悍g下列重點句子

           。1)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2)庭下如積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積水一樣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那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綠竹和翠柏?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缺少有像我們這樣清閑逸致的人罷了。

           。ㄋ模洪喿x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描寫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作者因景抒懷,表達復雜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五).說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句蘊涵著作者哪些復雜微妙的感情。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師:月在古詩里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抒抒懷。你能說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嗎?

            教師預設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3、我寄愁心寸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6、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7、舉杯望明月,對欽成三人。 ——李白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9

            課型:

            精讀

            教學目標: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想:

            《記承天寺夜游》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在學習時,除了對字詞的疏通外,重點是體味文章凝練含蓄的語言,并從中感覺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方法: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式學習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就對月有一種特別的青睞,月極易勾起人的想象,(足以使人憂傷、惆悵),這是古人對月亮的特殊情結,也是一種心靈上的宣泄與洗禮。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千年時空,到承天寺與蘇軾一起夜游,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新授課程

            (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自己確定字詞的讀音和句讀。

            2、聽配樂朗誦,確定字詞的讀音和句讀。

            3、請大家在音樂聲中,輕聲朗讀課文,做到讀通、讀懂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詞含義,句子翻譯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或者舉手問我。

            4、齊讀課文

           。ǘ┰僮x課文,深入感受

            1、一個深秋的夜晚,蘇軾為什么會想到夜游?結合文句來談一談你的理解。

            生交流

            師組織:

            當時月色很美,“月色入戶”,深秋之夜,萬籟俱寂,月光悄悄地進門來了,整個堂屋因月光而明亮、生動起來?吹饺绱嗣赖脑律,蘇軾有什么反映?(你能體會這“欣然起行”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嗎?

            生交流

            師組織:

            “欣然起行”面對如此之美的月色,作者一天的疲倦一掃而光,睡意頓消,披衣而起,充分顯示了月光帶給他的喜悅,蘇軾的自得其樂,辛性而為,隨意而行。(襯托月色的美妙)

            如此美的月色,若有人能共享,更是一件樂事,但蘇軾為何會單身想到與張懷民一同夜游呢?你能否結合文章來談談你的感受。

            生交流

            師組織:

            張懷民與蘇軾是一類人,品格清高超逸。

            “念無與樂者”出游當然要找志趣相投的人了,這里,蘇軾很自然地將張懷民與自己歸為一類,認為懷民“可與樂”推測一下張懷民是一個怎樣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至二字表面看來很輕淡,好像不假思索,實際包含能一同賞月者只有一個人,非張懷民不可,可見張懷民在作者心中地位。

            “尋張懷民”面對如此良夜,張懷民一定不會蒙頭大睡吧,他很可能也在賞月,只是不知他是庭中賞月,還是出門賞月,因此需要尋他一尋,兩人交往很深。

            “懷民亦未寢”“亦”一種如我所料的自得感,體現兩人心意相通,因此可見,蘇軾認為他與張懷民是一類人,志趣相投的人,因而選擇與懷民一同夜游。

            投影張懷民資料:

            1083年貶黃州,初寄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薄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兩個志趣相投的人夜游時,看到怎樣的'景致呢?

            生交流

            師組織: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葆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跟隨音樂細細品味這18個字,想象一下這是怎樣一幅畫面?

            學生賞析、交流(2-3個學生)

           。ǹ梢暂p讀,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師:我發現大家在描述時都提到了月光,我們仿佛也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但這18個字里有沒有提到月?(沒有)那么,蘇式是如何把月色寫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潔的呢?

            生交流

            師組織

            (1)比喻以隱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令人有水月莫辨之感。

            (2)以實寫虛,以有襯無,創造一個澄沏空靈的透明世界。

            這正如后人“不著一學,盡得風流”

            3、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作者無意識中寫下的景色會透露他的內心世界,那么,東坡所寫之景表現了他怎樣的內心世界?(心境)

            生交流

            師組織

            他能拋開世俗的煩惱,忘卻了自身被貶謫的不幸遭遇,只有眼前這片美妙空明的世界,可見他的內心是平靜,纖塵不染的。

            4、這18個字既讓我們看到了美妙空明的月光,又看到蘇軾此時的心境,那么,蘇軾本人又有怎樣的感慨呢?

            生交流

            師組織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那么,我們怎么理解蘇軾的這一番感慨呢?說說你的看法。

            理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象征美景處處有。

            “閑人”(1)字面意義上:身為閑官的事實,自嘲

           。2)安閑自在的心境

           。3)淡淡的惆悵,空有一腔抱負

            (4)對當時人汲汲于名利的不屑

            5、回頭看課文短短84字,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軾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

            生交流

            師組織

            豁達、樂觀

            這種豁達、樂觀的處世態度在逆境中尤為可貴、可敬,我們一起看看他的一生吧打出投影:

            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

            他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師:他在如此坎坷的人生經歷中,始終保持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將近千年之后,的另一位文學大家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說“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辈粌H人對蘇軾有著近乎崇拜的感情,法國《世界報》在評說“影響世界十大名人”時,這樣他“他俯仰無愧于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傳世杰作!

            三、

            短短84字讓閑人蘇軾踏著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經典,他空明的心境,豁達的情懷親耀著獨具魅力的光彩!

            同學們,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讓我們常讀讀蘇軾吧,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0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會發現處處有月亮的影子,這輪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驚擾了鳥兒的安眠,也曾打濕了怨婦的羅衫;貞浳覀兯鶎W的古詩文,你想起了那些有關月亮的名句呢?

            生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師:好,看來同學們對古詩文名句積累很到位。是啊,這輪明月曾牽動了無數古人的情腸,他們或借月抒發思鄉之情,或借月表達美好祝愿。當蘇軾被貶黃州,面對承天寺的這輪明月他又抒發了怎樣的情懷呢?今天,我們就同游承天寺,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對于本文的作者蘇軾,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蘇軾呢?

            生: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錄在《宋學士文集》里。

            師:對于本文的寫作背景,哪位同學知道并能介紹給大家呢?

            生:宋神宗時期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其政敵就借其諷刺新法的詩,以“訕謗朝政”的罪名把蘇軾投進監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被貶黃州,成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讀觸心靈

            師:升入初中以來我們學習了不少文言文,回憶一下我們都用了什么方法來學習它呢?

            生1:讀課文,翻譯課文。

            生2:賞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誦。

            師:好,歸納起來就是讀-譯-賞-悟-創,這既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們學習的環節。

            師:首先我們來聽讀,注意讀音、停頓。

            師:本課有哪些字我們第一次接觸,停頓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

            生1:藻、荇這兩個字注意字形,記住讀音。

            生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生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同學們節奏劃分得很準確,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

            生4:讀得很好,音很準,停頓很正確。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剛才要求,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很棒,對于本文的你們是否有深入學習的欲望呢?接下來我們疏通文意,請同學參看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如有疑難提出大家共同解決。

            師:哪位同學有不理解的字詞?

            生5:“相與”是什么意思?

            生6:“庭下積水空明”怎么翻譯?

            師:那位同學知道并予以解答?

            生7:“相與”是共同、一起。

            生8: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樣澄澈透明。

            師:解答得很好,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翻譯課文,對課文內容充分了解。

            師:譯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次齊讀課文。

            三、賞析佳句品譯妙處

          師:同學們,本文是一篇寫月夜小景的美文,那么文章中的哪個句子是描寫月夜美景的呢?

            生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你們喜歡這個句子嗎?如果喜歡請說明理由。首先把你的想法說給你的左鄰右舍聽,然后說給全班同學聽。

            生2:我喜歡這個句子,因為作者采用了兩個比喻來寫月光,寫出了月光空明、澄澈的特點。

            生3:這個句子寫出了月色之明,月色之清,月色之濃。

            生4:這個句子采用了側面描寫,全文無一字寫月,卻不無一字不是在寫月。

            生5:這個句子既有動態描寫,又有靜態描寫,有一種動靜相承之美。

            師:在同學們的品評中,我仿佛看到九百多年前的那輪明月正穿過時間的千山萬壑向我們走來,它以動靜相承的詩意之美為我們勾畫了一個淡雅而具有風韻的透明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豈不讓人達到物我兩忘、天地相容的境界,豈不讓人感到欣喜和愉悅呢?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感情再次齊讀課文。

            四、感悟情懷,體會深意

            師:如此的美文,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共同討論這幾個句子分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寫作背景分析。

            生1:“欣然起行”表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生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表現作者孤獨、寂寞之情。

            生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表現了他的寬慰之情。

            生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現了他的被貶的悲涼。

            生5.這句話的“閑人”表現了他失意的落寞。

            生6.“閑人”表現了他悠閑賞月的欣喜。

            生7.“閑人”還表現了他自我排遣的達觀。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對,蘇軾20歲即中進士名震朝野,才華橫溢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在城外租了50畝土地耕種借以養家糊口,生活非常窘困。在嚴酷的事實面前,他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夢想落空了,他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理想破滅了,他的一腔忠誠熱血就這樣被生生冷卻在了黃州的田壟中,怎能不感受到悲涼和失意的落寞呢?難得的是他沒有像白居易那樣在人生失意之時,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哀嘆,也沒有像柳永那樣在不被賞識之際,甘心“偎紅依翠”,忍把浮名換作了“淺酌低唱”而是以一種達觀的心來面對人生的苦難,以一顆從容的心態欣賞到這樣的月白風清之景,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呀!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當作蘇軾,再次齊讀課文!同學們,如此文質兼美的文章同學們是否想把它永遠記在心里呢?那么就請同學們參看老師給大家提供的提綱快速背誦課文。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要求

            整體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二、預習重點

            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三、預習過程

            1.結合課下注釋或查工具書,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藻荇交橫()懷發亦未寢()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

            2.有感情朗讀課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頓,并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念無與為樂者,相與步于中庭

            蓋竹柏影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

            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詞組為單位,根據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系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3.結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的意思。

            念無與為樂者()懷民亦未寢()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入戶()

            欣然起行()水中藻荇交橫()

            4.熟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整體感知文意,重點翻譯下列句子。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預習自測

            (1).(自主)文章點明地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把夜寫得具體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寫出夜游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先學交流:

            各小組用3分鐘的時間在小組內對預習案的預習自測情況進行交流(小組長組織好).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三、精讀探究,揣摩運用:

            1.概括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說說傳達出作者怎樣的心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點睛之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說說句中的“閑”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這個“閑”字有哪些含義?這些句子表現了蘇軾怎樣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請寫出兩個借月抒情的詩句,并注明出處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小百科: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時博通經史,21歲時中進士。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歷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元豐二年,43歲的蘇軾因涉嫌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八年之后,收集有關寫月的著名詩句及篇章,并作好摘錄舊黨司馬光為相,召蘇軾回京,繼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旋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等地。紹圣元年,新黨復政,又以“譏訕先帝”為名貶蘇軾至英州。其后一貶再貶,直到以瓊州別駕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將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蘇軾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藝術家。他的詩浪漫瑰麗,氣勢不凡;他的詞境界高遠,開啟宋詞豪放一派;他的書法大氣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繪畫也自成一家,為后人所稱道。在散文方面,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創作數量很大,而且以氣勢縱橫,變化多姿,暢達明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人。他于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初到時寓居在承天寺。他雖然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遷謫之事放在心上,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一位有過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強的人。無怪乎蘇軾要引他為同道和知己了。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黃岡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其規模僅次于開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臺”兩字,故又名月臺寺。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1,3略。

            4、(1)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3)月光照進門內,高興地起來散步。

           。4)想到沒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

            5、(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第二課時

            三、1、第一段:尋伴夜游;第二段:庭院月色;第三段:月下感嘆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月夜處處都有,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賞它。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3、記敘,描寫,議論。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閑字是本文的文眼,閑人是本文的點睛之筆。閑人含義是:①反映作者身為閑官的現實;②表達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由賞月詠月而發的自豪。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發的惆悵和苦悶。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感受文章中描寫月色語句的精妙

            揣摩作者寫作本文時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感受文章中描寫月色語句的精妙

            揣摩作者寫作本文時的心情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學生說出關于“月”的詩句。聽王菲演唱的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這首歌大家都比較熟悉,也知道《水調歌頭》是首詠月懷古的詞。同為一輪或圓或缺的明月,不同的賞月者卻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他們的筆下自然也就別有一番情致。因此在我國的古詩文中就有很多描寫到月亮的語句,如剛才這首《水調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我們非常熟悉的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等。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心境下對月亮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如蘇軾,他在《記承天寺夜游》中抒發的月夜下的感受就與《水調歌頭》中的不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的這篇游記《記承天寺夜游》。

            二、破題了解

            1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 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歲知書,十多歲傳文,一生文采風流。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軾生活的時代大興“新法”,改革之風大盛。由于他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調離出京。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說他寫詩諷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獄。這就是當年有名的“烏臺詩案”(烏臺,指當時的御史府)。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之后他幾經貶謫,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內徙的機會,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時年66歲。死后謚“文忠公”。

            學生看蘇軾圖片,三蘇亭圖片

            2 介紹寫作背景

            元豐二年,蘇軾由于和當時主張革新、實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獄。后出獄,責授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于是他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開荒種地,有時也游樂于山水,詠唱雄偉江山,感懷英雄人物,寫下了許多極其動人的散文和詞,如《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記承天寺夜游》記的是元豐六年十月,蘇軾和好友張懷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僅八十余字,描繪了在承天寺夜游時看到的月下美景。文章風格清麗、冷峻,而又不乏灑脫。

            看承天寺圖片

            三、聽錄音學朗讀

            四、學生整體感知

            1 .理解字詞

            欣然:愉快的樣子。入戶,欣然起行。欲:想要。

            念:想。與為樂者:共同游樂的人。遂:于是。至:到。

            亦:也。相與:一同,共同。于:在。

            2.理解全文

            五、整體理解(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閱讀過全文,你覺得文中作者敘事、寫景、抒情都圍繞哪個字來寫,請說說理由。

            明確:文中敘事、寫景、抒情都緊扣著”閑“字。入夜即“解衣欲睡”,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因“無以為樂者”就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兩人在夜深人靜之時竟興趣盎然地“步于中庭”,這些都可看出作者與懷民兩人都是“閑人”,只有“閑人”才有如此的閑情逸致,才會觀賞到如此美妙的庭院月景。

            2、文中描寫庭院中的月色,著力表現了月色的什么特點,你覺得這段描寫好不好,好在啊里?

            月色的特點可用“空明”來概括。這段寫月景寫得出主要在于1、比喻運用傳神:“積水空明”比喻庭中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橫”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文中沒有出現“月”字,但兩個比喻卻使人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皎潔的月光。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積水空明”正面比喻月光,“藻荇交橫”卻是用竹柏倒影來側面烘托,二者結合創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

            六、重點探究

            蘇軾是被貶到黃州時寫下了《記承天寺夜游》你認為他當時的'心境是怎樣的?你怎樣來看待他的這種心境?

            元豐六年已是蘇軾被貶到黃州第五個年頭了,雖然耕種田地可以自我安慰,雖然有壯麗山河可游樂,卻仍感壯志未酬,心憂政事。這種心情從最后的兩個反問句便可體會。

            月色與竹柏處處皆有,為何此處月光與竹、柏分外令人動情?原來只是因為有了作者和張懷民。因為兩人的經歷有相似之處:兩人同是被貶之人,雖有壯志,無法實現,只是“閑人”而已。自謂“閑人”反映了他胸懷憤懣又自嘲、自解的心態。

            七、比較拓思

            柳宗元被貶永州時,寫下了《小石塘記》,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下了《記承天寺夜游》,同樣是被貶之人,同樣是寄情于山水之間,他們當時的心境有何不同?

            柳宗元與蘇軾雖處于不同朝代,但他們在政治上的遭遇是相似的,在仕途失意時他們同樣選擇寄情山水也排遣愁懷、抑郁,但二者的心境還是有不同的。柳宗元在《小石塘記》中流露得更多的是他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內心的憂傷與悲苦,這從他對小石塘周圍環境的描寫中便可感受得到;而《記承天寺夜游》則不同,;蘇軾在抒發壯志難酬的憤懣的同時,還呈現出自嘲、自解的心態,這從文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中可以感受得到,可以說蘇軾的心態要比柳宗元更樂觀一些。

            八、總結歸納

            主題思想:課文描繪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時看到的月下美景,抒發了他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九、課外拓展

            作者與張懷民夜游承天寺,在文中對承天寺的月景作了精妙的描寫,試想象一下當時庭院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請根據其意境寫一段文字,描繪一下作者筆下承天寺的月景。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重點】

            1.解釋重點字詞,翻譯句子。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看見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便很高興地起來走動。

            戶:門; 欣然:愉快地,高興地;

            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因為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

            念:想,思考; 遂:于是,就;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寢:臥,睡; 相與:共同,一起;

            步:徒步而行,散步; 庭:庭院;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都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交橫:交叉錯雜; 蓋:原來是,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但:只是,不過; 耳:而已,罷了”;

            閑人: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正確朗讀,掌握文言詞語用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誦讀實踐,培養語感,增加積累,感知文意。

           、谕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體會文章中寫月色語句的精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刻體會作者雖謫居黃州,卻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的曠達情懷。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本文時的心境。

            三、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寫月色語句的精妙,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1、誘導激發

            利用多媒體展示屈原及作品《離騷》的形成背影;范仲淹作品《岳陽樓記》的寫作原因;柳宗元和他的《小石潭記》……語言總結:“諸多政治上的不得志成就了一篇篇千古文章,那么,宋代的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被貶之后又作了怎樣的文章來詮釋他內心的情感呢?今天,我們共同學習《記承天寺夜游》。

            2、整體感知

           、僮呓髡撸ɑ脽羝故咀髡呦嚓P資料及這篇文章寫作背景資料)

           、诒尘霸佻F(學生適當記錄)

            ③多彩朗讀

            A、聽讀感受意境(播放Flas朗讀課件)

            B、練讀把握要點(正音、節奏、情感)

            C、賞讀調動情感(以學生自己設計的形式進行小組合作朗讀,同時出示承天寺月夜圖)

            3、合作交流

            在誦讀聲中我們同作者同游了承天寺,但這篇古文,我們還得把他譯成一篇現代文。

            A、請同學參照注釋自譯文章。

            B、重點字詞小組內交流合作解決。(幻燈片展示重點字詞用法)

            C、教師組織小組間展開譯文接龍。

            4、深入探究

            學習古文僅僅理解了字詞的含義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大家就課文內容讀出自己的思考和疑問。

            A、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進行質疑。

            B、小組內,小組間交流所提出的問題,能夠解決的當時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全班討論交流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及時巡視,適時點撥)

            C、如果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重難點不夠突出,教師應適時補充下列問題,供同學們探究(幻燈片展示)。

            ※你覺得文中作者敘事、寫景、抒情都扣住哪一個字來寫的?說明理由。

            ※文中寫出月色的什么特點?探究其寫月語句的精妙之所在,你認為這得益于怎樣的寫作技巧?

            ※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情感?

            5、拓展延伸

            A、面對如詩如畫的月色,難道不想對蘇軾說點什么嗎?

            B、月與文章有著千古的宿緣,走進古典的詩文世界,我們會發現處處都有月的影子。

            6、教師小結

            運用綱要信號簡明的將本節課所學知識、學法,歸納總結

            7、鞏固練習

            背誦課文

            8、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尋伴夜游

            月下感嘆

            庭院月色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3-24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6-08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優秀教案06-22

          《記承天寺夜游》說課稿教案03-30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4-16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案范文09-15

          《記承天寺夜游》優秀教案03-29

          記承天寺夜游優秀教案06-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幕 |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在线视频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