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時間:2024-10-28 03:09:50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伯牙絕弦,也叫做伯牙鼓琴。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鍾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伯牙絕弦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譯:

            絕 :斷絕

            善 :擅長,善于。

            鼓 :彈。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語氣詞,相當于“啊”。

            若 :像~~一樣。

            洋洋 :廣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謂 :認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就。

            復:再,又。

            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歷史事件

            學習了三年,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師成連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于音樂的感受、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萬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酒肴,乘船往東海進發。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時,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候,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成連劃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成連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后來,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非常少。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道:“多么浩蕩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游完畢要前往他家去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后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在《呂氏春秋》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后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寸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己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并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創作了《水仙操》。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1-3]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姜子牙23世孫。

            早年經商于陽翟,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并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拓展閱讀:《伯牙絕弦》教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變通地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出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理解“知音”的真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這個詞,源于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的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相信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對“知音”會有更深的理解。

            2、板書課題,齊讀。

            二、整體初讀。

            1、播放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在音樂中朗讀。

            2、檢查預習情況。

            (1)寫兩個主人公的姓名。

            (2)聽寫詞語“善鼓琴”“善聽”,解釋“善”字。

            (3)檢查朗讀情況,注意節奏和語速。

            3、師范讀,全班齊讀。

            三、初識文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誰能說一說古文大意。

            請幾個學生說說解意,并詢問他們是讀了幾遍后才了解其意。

            三、感悟知音

            用故事串起文章,體會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經過。

            一天,伯牙乘船路過漢江,船至漢口遇大雨天氣,與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鐘子期偶遇,兩人相談甚歡。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瑤琴,鼓起曲來……

            1、教學“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必得之”。

            (1)指導朗讀“善哉”,男女分讀。

            (2)伯牙的琴聲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請模仿課文第2名,練習表達。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鐘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

            (在表達前,師先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第2、3兩句中所描述的都是美好的景物,表達時都是以AABC的形式出現。而類似的詞語還有:悠悠白云、裊裊炊煙、綿綿春雨、皎皎明月、依依楊柳、皚皚白雪等)

            (3)這就是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知音的含義就是和自己心心相通,情投意合的人。

            偶遇知音,伯牙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子期卻能心領神會。于是,他們整整暢談了一宿。

            (4)兩人偶然相遇,子期雖只是一個樵夫,但伯牙所念他必得之,在這樣一個無眠的夜晚,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5)議議:當時的伯牙已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了,還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唯獨把子期當做知音呢?聽到不著邊際的恭維性的贊美時,伯牙的心情如何?他內心渴望什么?

            次日清晨,二人面對青山結拜為忘年之交,因伯牙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在漢口灑淚而別。

            (6)此時,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人約定來年今日在此相聚。

            (7)指導朗讀。

            2、教學“子期死……終身不復鼓”。

            一年后,伯牙如約來到漢江口,誰知迎接他的卻只有一塊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指導朗讀。

            (2)再解課題。

            (3)為什么世上謂可無伯牙,卻不能沒有鐘子期,子期死,伯牙此時的心情如何?

            (4)議議: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5)無人理解,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終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發泄出來,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琴弦嗎,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6)體會伯牙的悲痛欲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5句。

            (7)面對痛苦與絕望的俞伯牙,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四、深悟“絕弦”

            1、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悼詞”,深悟絕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得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情境朗讀。

            五、課堂小結

            1、背誦。

            2、師總結:子期死,俞伯牙又回到了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無人能分享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讓人們去真切地感受著真知己的境界。

            3、學生用心欣賞《高山流水》。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鐘子期

            善鼓琴 知 ︳音 善聽

            所念 ∣ 必得之

            絕弦 (悲痛欲絕) 死

            (情深意重)

          【伯牙絕弦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的詩歌10-16

          小學課文太陽課文原文11-09

          背影課文原文02-13

          海燕課文原文07-25

          散步課文原文03-19

          跳水課文原文06-03

          刻舟求劍課文原文06-11

          《燈光》課文原文06-04

          《過秦論》課文原文06-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最新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 亚洲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熟女 | 亚洲不打码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