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課文原文
《我的老師》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老師課文原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老師》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
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餞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里,她是一個溫柔、美麗的人。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我現在還記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園子里,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愛詩,并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音。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
圓天蓋著大海,
黑水托著孤舟,
遠看不見山,
那天邊只有云頭,
也看不見樹,
那水上只有海鷗……
今天想來,她對我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笑的姿勢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我父親那時候在軍閥部隊里,好幾年沒有回來,我和母親非常牽掛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來,把兩個象征記號的字條卷著埋在香爐里,然后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兇。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那時的我,真好像死了父親似的那么悲傷。這時候蔡老師安慰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鼓勵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啊。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愿意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覺察,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那么依戀!至于暑假,對于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么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里,席子鋪在當屋,旁邊燃著蚊香,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親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純真的心,就是那些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的啊!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可惜我在原校沒上完初小,就轉到縣立五小上學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
揭示中心
在敘事時,融進濃烈的感情,在敘事過程中,又畫龍點睛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熔敘事、議論、抒情于一爐,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點。如在較詳細地敘述蔡老師為“我”排解糾紛一事后緊接著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使這種樸素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同時襯托了蔡老師的偉大的人格。在敘述“夢中尋師”之后,作者用了一個感嘆句、一個疑問句,兩個比喻句抒發了對老師強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師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適時地使用反問、排比、比喻等方法進行抒情議論,能夠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教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些句子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熱愛老師的感情。作者把自己對蔡老師的濃濃深情蘊含在敘述事情過程中的平平實實的字里行間,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將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打真愛”的場面,“從來不”“僅僅有一次”“好像要”“輕輕地敲”這些詞語說明蔡老師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并沒有真打我們的意思,這僅有的一次假裝生氣,寫出了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了蔡老師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現了蔡老師的溫柔、熱情、深愛學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兩個“笑”字表明了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再如假期惜別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千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愿。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說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些傳神、細膩的描寫,無一不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師生之情。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
這篇課文15個段。作者是循著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這條感情線索來抒寫的,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由此展開對蔡老師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敘述七件事,顯示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抒寫了“我”敬愛、感激、依戀老師的情懷。
第一層(第2—8自然段)寫了五件事,由課內寫到課間,由校內寫到校外,表達了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感情。
第二層(第9—14自然段)詳寫了排除小糾紛、夢里尋師兩件事,寫出了愛戴老師、依戀老師的深情。
第三部分(第15段)呼應開頭,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師之情。
《我的老師》共記敘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寫得概括,后兩件事寫得具體。前面寫蔡老師的五件事,從面上概括體現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中心,這五件事是依據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對“我”的影響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寫孩子愛老師的兩件事,披露了孩子內心里對老師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襯了蔡老師對學生的愛。第六件事詳寫,對孩子來說,不知父親死活,又遭同學奚落,這是難以承受的打擊。老師的支持、鼓勵,使“我”感受到溫暖,對老師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而詳寫第七件事“夢中尋師”,更可以看出孩子對老師的依戀,在一種迷迷糊糊的狀態下,下意識就要去找老師。使孩子對老師的愛達到更高的境界。這七件小事,從課內寫到課外,從校內寫到校外,從平時寫到假期,從學習寫到生活,師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選事例豐富多彩,而內容絕無雷同之感。而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們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文,材料選擇很是典型。
作者簡介
魏巍,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小說家,原名魏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個城市平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完了平民小學、高小,并上了簡易師范。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2月在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到延安軍政大學學習,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爭時期,他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除散失的詩作外,都編入了詩集《黎明風景》。魏巍早期的詩歌熱情、深沉,充滿戰斗精神。1950年冬, 他隨志愿軍到了朝鮮前線,寫了著名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戰士和祖國》、《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特別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選材嚴謹、開掘深刻,深深地打動了人們,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從1954年起,他還創作了不少散文和雜文,分別編成《幸福的花兒為勇士而開》和《春天漫筆》兩個集子。1958年志愿軍凱旋時,他寫下了抒情散文《依依惜別的深情》、《在凱歌聲里》,1963年又發表了文藝隨筆《路標》。這篇佳作思想深刻、感情濃烈、文字洗練,標志著他創作的新階段。197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東方》,于1982年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1992年他又創作了長篇小說《地球上的紅飄帶》。
《我的老師》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積累相關的語言。
2.學習寫人散文的閱讀方法,學習本文以事寫人的技巧。
3.培養學生感恩老師的情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
2.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魏巍,當代著名作家,原名鴻杰。1920年6月生于河南鄭州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小,并勉強上了簡易鄉村師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不久到達延安。解放戰爭中,在行軍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其代表作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說《東方》等。
有人說:“老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他們是人梯,載著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今天我們所學的魏巍的《我的老師》中的蔡蕓芝老師正是這樣一位老師。
同學們也許不止一次寫過“我的老師”這類作文,請同學們在閱讀本文時比較一下,你的寫法與作者的寫法有哪什么不同,我們能從中學到怎樣的技巧。想想魏巍是一個怎樣的學生,我們從中又能學到什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散文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文章的線索、文眼等,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議論的文字。找出老師關愛我與我愛老師的內容,并將文中所寫之事編上序號,在此基礎上理解散文的結構與中心。
一、指導學生理解散文的結構
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
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課堂探究:
1.請為課文劃分段落層次,并作精煉概括:
學生充分討論后歸結:
回憶
我——依戀——蔡老師
思念
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2.第二部分記敘了有關蔡老師的哪七件事?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詳略安排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本文并記敘了有關蔡老師的七件事:
①蔡老師假裝發怒(課內)
②老師教我們跳舞(課外)
③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假日)
④老師教我們讀詩(平時)
⑤我們看老師寫字(平時)
⑥老師排解小糾紛(校內)
⑦我夢里尋師。(校外)
前五件事略寫,后兩件事詳寫。前五件事從面上寫蔡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教育、愛護和影響,由于題目是我的老師,故略寫;后兩件事從點上寫蔡老師對我的關心及我對蔡老師的懷念,最能表現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依戀之情,所以詳寫。
詳與略恰當安排,既能使文章結構疏密有間,又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更能突出中心。
3.這七件事是如何貫串起來的?
討論并歸納:
通過感情線索回憶——依戀——思念貫穿起來的。記敘的七件事,始終貫穿著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4.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亂?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
不能打亂,因為這七件事是按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來安排的,全面展示了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且師生感情是一步步加深的。
二、理解散文表達的中心
學法指導: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合上述內容,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并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指導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啟示。
1.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中心?
明確:作者通過回憶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
2.本文表達的中心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示?
總結固趣:
本節課,我們了解了作者,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容,以及作者在詳略方面的安排。希望同學們從寫人的角度學習本文的寫作技巧,并思考我們應該怎樣理解老師。
布置作業
深入閱讀課文,并對課文作個性理解。思考蔡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我”是一個怎樣的學生。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人物的品格。
2.理解積累本文的語言。
教學內容與步聚
情景激趣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地分析蔡老師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語句的深刻含義。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讀課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語言。
一、指導學生理解散文的要素
㈠理解散文描寫的對象。本文的寫作對象是人物。理解人物要與描寫人物的方法結合。
㈡指導學生理解散文的語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語言,并分析其是怎樣表達的,有什么妙處;指導學生通過默讀或抄寫的方式積累語句或詞語;指導學生運用所積累的語句或詞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本課可通過理解語言的方式,理解人物:
溫柔:溫和柔順(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純潔,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
糾紛:爭執的事情。
熱戀:本課是親熱難舍的意思。
課堂探究:
1.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里總的印象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溫柔”是從什么方面寫?“美麗”是從什么方面寫的?
討論并歸納:
明確:“溫柔”是從老師的性格上寫;“美麗”是從老師的外貌上寫的。
2.蔡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溫柔,熱愛學生。如“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熱情、慈愛。如:她教我們跳舞,讓我們觀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公正。如:蔡老師排除“我”和“小反對派”的小糾紛。
3.“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
調皮、機靈。如:“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
天真活潑。如:“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
聰明、好學、尊敬師長。如:接近文學、愛好文學、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夢里導師等。
4.本文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先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再作分析:
明確:
(1)“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抒發作者對老師的理解和熱愛之情。
(2)“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3)“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對老師的高度評價,抒發了作者感激老師贊美老師的感情。
(4)“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 你是多么的依戀!”至于暑假,對于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么漫長!”抒發了作者對老師的依戀、熱愛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抒發了作者思念老師的感情。
第三步,選讀相關內容,個性解讀,讀寫結合。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課堂探究:
1.你對課文有哪些不同的見解?
2.學習了本文有怎樣的收獲?
二、讀寫結合。
學法指導: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體現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你認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運用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借鑒作用?
2.以“我的老師”為題,寫一篇懷念老師的文章,要注意借鑒魏巍在《我的老師》中的寫作技巧。
總結固趣:
蔡老師是一個溫柔、熱情、慈愛、公正、偉大、熱愛孩子的老師;“我”是一個機靈純正、天真活潑、尊師好學的學生。學習本文,我們既要理解蔡老師的品格,也要學習我的“尊師好學”。魏巍非常善于通過小事描寫人物,我們在寫人的記敘文中,要注意學習借鑒這一手法。
布置作業:
預習《再塑生命的人》,要求能概述文章內容,擬出不懂或有質疑之處。
【《我的老師》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我最好的老師課文原文09-06
《我的母親》課文原文06-23
我的母親課文原文10-19
我的舞臺課文原文07-25
海倫·凱勒《我的老師》課文原文08-22
我是什么課文原文10-29
《我想知道》課文原文06-19
小學課文我的信念原文10-02
老舍《我的母親》課文原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