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瓦爾登湖課文內容教案
《瓦爾登湖》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對于月光,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于《瓦爾登湖》課文內容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瓦爾登湖課文原文
在瓦爾登湖中,捉到過梭魚,有一條重七磅,且不去說那另外的一條,用非常的速度把一卷釣絲拉走了,漁夫因為沒有看到它,估計它穩穩當當有八磅的重量,此外,還捉到過鱸魚,鳘魚,有些重兩磅,還有銀魚,鳊魚(學名LeueiscusPulchellus),極少量的鯉魚,兩條鰻魚,有一條有四磅重,——我對于魚的重量寫得這樣詳細,因為它們的價值一般是根據重量來決定的,至于鰻魚,除了這兩條我就沒有聽說過另外的,——此外,我還隱約記得一條五英寸長的小魚,兩側是銀色的,背脊卻呈青色,性質上近于鰷魚,我提起這條魚,主要是為了把事實和寓言連接起來。總之是,這個湖里,魚并不多。梭魚也不很多,但它夸耀的是梭魚。有一次我躺臥在冰上面,至少看到了三種不同的梭魚,一種扁而長的,鋼灰色,像一般從河里捉起來的一樣;一種是金晃晃的,有綠色的閃光,在很深的深水中;最后一種金色的,形態跟上一種相近,但身體兩側有棕黑色或黑色斑點,中間還夾著一些淡淡的血紅色斑點,很像鮭魚。但學名reticulatus(網形)用不上,被稱為guttatus(斑斕)才對。這些都是很結實的魚,重量比外貌上看來要重得多。銀魚、鳘魚,還有鱸魚,所有在這個湖中的水族,確實都比一般的河流和多數的別的湖沼中的魚類,來得更清潔,更漂亮,更結實,因為這里的湖水更純潔,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它們區別出來。也許有許多魚學家可以用它們來培育出一些新品種。此外還有清潔的青蛙和烏龜,少數的淡菜;麝香鼠和貂鼠也留下過它們的足跡;偶爾還有從爛泥中鉆出來旅行經過的甲魚。有一次,當我在黎明中把我的船推離湖岸時,有一只夜里躲在船底下的大甲魚給我驚攏得不安了。春秋兩季,鴨和天鵝常來,白肚皮的燕子(學名Hirundobicolor)在水波上掠過,還有些身有斑點的田鳧(學名Totanusmacularius)整個夏天搖搖擺擺地走在石頭湖岸上。我有時還驚起了湖水上面、坐在白松枝頭的一只魚鷹;我卻不知道有沒有海鷗飛到這里來過,像它們曾飛到過美港去那樣。至多每年還有一次潛水鳥要來。常到這里來的飛禽,已全部包羅在內了。
在寧靜的氣候中,坐在船上,你可以看到,東邊的沙灘附近,水深八英尺或十英尺的地方,在湖的另一些地方,也可以看到的,有圓形的一堆堆東西,約一英尺高,直徑約六英尺,堆的是比雞蛋略小的一些圓石,而在這一堆堆圓石周圍,全是黃沙。起初,你會覺得驚奇,是否那些印第安人故意在冰上堆積這些圓石,等到冰溶化了,它們就沉到了湖底;但是,就算這樣吧,那形式還是太規則化了,而且有些圓石,顯然又太新鮮。它們和河流中可以看見的很相似。但這里沒有胭脂魚或八目鰻,我不知道它是哪一些魚建筑起來的。也許它是銀魚的巢。這樣,水底更有了一種愉快的神秘感了。
湖岸極不規則,所以一點不單調。我閉目也能看見,西岸有深深的鋸齒形的灣,北岸較開朗,而那美麗的,扇貝形的南岸,一個個岬角相互地交疊著,使人想起岬角之間一定還有人跡未到的小海灣。在群山之中,小湖中央,望著水邊直立而起的那些山上的森林,這些森林不能再有更好的背景,也不能更美麗了,因為森林已經反映在湖水中,這不僅是形成了最美的前景,而且那彎彎曲曲的湖岸,恰又給它做了最自然又最愉悅的邊界線。不像斧頭砍伐出一個林中空地,或者露出了一片開墾了的田地的那種地方,這兒沒有不美的或者不完整的感覺。樹木都有充分的余地在水邊擴展,每一棵樹都向了這個方向伸出最強有力的椏枝。大自然編織了一幅很自然的織錦,眼睛可以從沿岸最低的矮樹漸漸地望上去,望到最高的樹。這里看不到多少人類的雙手留下的痕跡。水洗湖岸,正如一千年前。
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淺。湖所產生的湖邊的樹木是睫毛一樣的鑲邊,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
站在湖東端的平坦的沙灘上,在一個平靜的九月下午,薄霧使對岸的岸線看不甚清楚,那時我了解了所謂“玻璃似的湖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了。當你倒轉了頭看湖,它像一條最精細的薄紗張掛在山谷之上,襯著遠處的松林而發光,把大氣的一層和另外的一層隔開了。你會覺得你可以從它下面走過去,走到對面的山上,而身體還是干的,你覺得掠過水面的燕子很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的,有時它們氽水到水平線之下,好像這是偶然的錯誤,繼而恍然大悟。當你向西,望到湖對面去的時候,你不能不用兩手來保護你的眼睛,一方面擋開本來的太陽光,同時又擋開映在水中的太陽光;如果,這時你能夠在這兩種太陽光之間,批判地考察湖面,它正應了那句話,所謂“波平如鏡”了,其時只有一些掠水蟲,隔開了同等距離,分散在全部的湖面,而由于它們在陽光里發出了最精美的想象得到的閃光來,或許,還會有一只鴨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或許,正如我已經說過的,一只燕子飛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還有可能,在遠處,有一條魚在空中畫出了一個大約三四英尺的圓弧來,它躍起時一道閃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閃光,有時,全部的圓弧展露了,銀色的圓弧;但這里或那里,有時會漂著一枝薊草,魚向它一躍,水上便又激起水渦。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經冷卻,但是還沒有凝結,而其中連少數塵垢也還是純潔而美麗的,像玻璃中的細眼。你還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更平滑、更黝黑的水,好像有一張看不見的蜘蛛網把它同其余的隔開似的,成了水妖的柵欄,躺在湖面。從山頂下瞰,你可以看到,幾乎到處都有躍起的魚;在這樣凝滑的平面上,沒有一條梭魚或銀魚在捕捉一個蟲子時,不會破壞全湖的均勢的。真是神奇,這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卻可以這么精巧地顯現,——這水族界的謀殺案會暴露出來——我站在遠遠的高處,看到了那水的擴大的圓渦,它們的直徑有五六桿長。甚至你還可以看到水蝎(學名Gyrinus)不停地在平滑的水面滑了四分之一英里;它們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皺紋來,分出兩條界線,其間有著很明顯的漪瀾;而掠水蟲在水面上滑來滑去卻不留下顯明的可見痕跡。在湖水激蕩的時候,便看不到掠水蟲和水蝎了,顯然只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它們才從它們的港埠出發,探險似地從湖岸的一面,用短距離的滑行,滑上前去,滑上前去,直到它們滑過全湖。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秋天里,在這樣一個晴朗的天氣中,充分地享受了太陽的溫暖,在這樣的高處坐在一個樹樁上,湖的全景盡收眼底,細看那圓圓的水渦,那些圓渦一刻不停地刻印在天空和樹木的倒影中間的水面上,要不是有這些水渦,水面是看不到的。在這樣廣大的一片水面上,并沒有一點兒擾動,就有一點兒,也立刻柔和地復歸于平靜而消失了,好像在水邊裝一瓶子水,那些顫栗的水波流回到岸邊之后,立刻又平滑了。一條魚跳躍起來,一個蟲子掉落到湖上,都這樣用圓渦,用美麗的線條來表達,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經常的噴涌,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歡樂的震抖,還是痛苦的顫栗,都無從分辨。湖的現象是何等的和平啊!人類的工作又像在春天里一樣的發光了。是啊,每一樹葉、椏枝、石子和蜘蛛網在下午茶時又在發光,跟它們在春天的早晨承露以后一樣。每一支劃槳的或每一只蟲子的動作都能發出一道閃光來,而一聲槳響,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來啊!
在這樣的一天里,九月或十月,瓦爾登是森林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鏡,它四面用石子鑲邊,我看它們是珍貴而稀世的。再沒有什么像這一個躺臥在大地表面的湖沼這樣美,這樣純潔,同時又這樣大。秋水長天。它不需要一個籬笆。民族來了,去了,都不能玷污它。這一面明鏡,石子敲不碎它,它的水銀永遠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裝飾,大自然經常地在那里彌補;沒有風暴,沒有塵垢,能使它常新的表面黯淡無光;——這一面鏡子,如果有任何不潔落在它面上,馬上就沉淀,太陽的霧意的刷子常在拂拭它,——這是光的拭塵布,——呵氣在上,也留不下形跡,成了云它就從水面飄浮到高高的空中,卻又立刻把它反映在它的胸懷中了。
空中的精靈也都逃不過這一片大水。它經常地從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動作。湖是大地和天空之間的媒介物。在大地上,只有草木是搖擺如波浪的,可是水自身給風吹出了漣漪來。我可以從一線或一片閃光上,看到風從那里吹過去。我們能俯視水波,真是了不起。也許我們還應該像這樣細細地俯視那天空的表面,看看是不是有一種更精細的精靈,在它上面掃過。
到了十月的后半個月,掠水蟲和水蝎終于不再出現了,嚴霜已經來到;于是在十一月中,通常在一個好天氣里,沒有任何東西在水面上激起漣漪。十一月中的一個下午,已經一連降落了幾天的雨終于停止了,天空還全部都是陰沉沉的,充滿了霧,我發現湖水是出奇地平靜,因此簡直就看不出它的表面來了,雖然它不再反映出十月份的光輝色彩,它卻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陰暗顏色。于是我盡可能地輕輕靜靜,泛舟湖上,而船尾激起的微弱水波還一直延伸到我的視野之外,湖上的倒影也就曲折不已了。可是,當我望望水面,我遠遠地看到這里那里有一種微光,仿佛一些躲過了嚴霜的掠水蟲又在集合了,或許是湖的平面太平靜了,因此水底有涌起的泉源不知不覺也能在水面覺察到。劃槳到了那些地方,我才驚奇地發現我自己已給成億萬的小鱸魚圍住,都只五英寸長;綠水中有了華麗的銅色,它們在那里嬉戲著,經常地升到水面來,給水面一些小小水渦,有時還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在這樣透明的、似乎無底的、反映了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輕氣球而漂浮在空中,鱸魚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盤旋、飛翔,仿佛它們成了一群飛鳥,就在我所處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飛繞;它們的鰭,像帆一樣,飽滿地張掛著。在這個湖中有許多這樣的水族,顯然它們要改進一下,在冬天降下冰幕,遮去它們的天光之前的那個短暫的季節,有時候那被它們激蕩的水波,好像有一陣微風吹過,或者像有一陣溫和的小雨點落下。等到我漫不經心地接近它們;它們驚慌起來,突然尾巴橫掃,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樹枝鞭撻了水波,立刻它們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后來,風吹得緊了,霧也濃重了,水波開始流動,鱸魚跳躍得比以前更高,半條魚身已跳出水面,一下子跳了起來,成百個黑點,都有三英寸長。有一年,一直到十二月五號,我還看到水面上有水渦,我以為馬上就會下大雨了,空中彌漫著霧,我急忙忙地坐在劃槳的座位上,劃回家去:雨點已經越來越大了,但是我不覺得雨點打在我的面頰上,其時我以為我兔不了要全身濕透。可是突然間水渦全部沒有了,原來這都是鱸魚攪出來的,我的槳聲終于把它們嚇退到深水中去;我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消隱!這天下午我全身一直是干燥的呢。
一個大約六十年前常來湖邊的老頭兒,每每在黑暗籠罩了周圍森林的時候前來告訴我,在他那個時代,有時湖上很熱鬧,全是鴨子和別的水禽,上空還有許多老鷹在盤旋。他是到這里來鈞魚的,用的是他在岸上找到的一只古老的獨木舟。這是兩根白松,中間挖空,釘在一起造成的,兩端都削成四方形。它很粗笨,可是用了很多年,才全部浸滿了水,此后也許已沉到湖底去了。他不知道這是屬于哪個人的;或可以說是屬于湖所有的。他常常把山核桃樹皮一條條地捆起來,做成錨索。另外一個老年人,一個陶器工人,在革命以前住在湖邊的,有一次告訴過他,在湖底下有一只大鐵箱,還曾經看到過。有時候,它會給水漂到岸上來,可是等你走近去的時候,它就又回到深水去,就此消失了。聽到那有關獨木舟的一段話,我感到很有趣味,這條獨木舟代替了另外一條印第安的獨木舟,材料還是一樣,可是造得雅致得多。原先那大約是岸上的一棵樹,后來,好像倒在湖中,在那兒漂蕩了一世代之久,對這個湖來說,真是再適當不過的船舶。我記得我第一次凝望這一片湖水的深處時,隱約看到有很多大樹干躺臥在湖底,若非大風把它們吹折的,便是經砍伐之后,停放在冰上,因為那時候木料的價格大便宜了,可是現在,這些樹干大部分都已經消失了。
我第一次劃船在瓦爾登湖上的時候,它四周完全給濃密而高大的松樹和橡樹圍起,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過了猢邊的樹,形成一些涼亭,船只可以在下面通過。形成湖岸的那些山太峻削,山上的樹木又太高,所以從西端望下來,這里像一個圓形劇場,水上可以演出些山林的舞臺劇。我年紀輕一點的時候,就在那兒消磨了好些光陰,像和風一樣地在湖上漂浮過,我先把船劃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在一個夏天的上午,似夢非夢地醒著,直到船撞在沙灘上,驚動了我,我就欠起身來,看看命運已把我推送到哪一個岸邊來了;那種日子里,懶惰是最誘惑人的事業,它的產量也是最豐富的。我這樣偷閑地過了許多個上午。我寧愿把一日之計在于晨的最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因為我是富有的,雖然這話與金錢無關,我卻富有陽光照耀的時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揮霍著它們;我并沒有把它們更多地浪費在工場中,或教師的講臺上,這我也一點兒不后悔。可是,自從我離開這湖岸之后,砍伐木材的人競大砍大伐起來了。從此要有許多年不可能在林間的南道上徜佯了,不可能從這樣的森林中偶見湖水了。我的繆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鳴禽歌唱?
瓦爾登湖名句
1、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破曉的,不止是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2、我們也許不能夠在一個約定的時日里到達目的港,但我們總可以走在一條真正的航線上。
3、我希望在一些沒有束縛的地方說話;像一個清醒的人跟另一些清醒的人那樣地說話;我覺得,要給真正的表達奠立一個基礎。
4、人是什么,還不是一團溶解的泥土?人的手指足趾的頂點只是凝結了的一滴。手指和足趾從身體的溶解體中流出,流到了它們的極限。在一個更富生機的環境之中,誰知道人的身體會擴張和流到如何的程度?
5、所謂的聽天由命,是一種得到證實的絕望。
6、再沒有人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幸福的了。水天相接,美好的終極。廣闊的世界,孑然一人,多么奇妙的組合。
7、當一個人把他想象的事實提煉為他的理論之時,我預見到,一切人最后都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筑起他們的生活來。
8、我毫不懷疑,時間是能甄別出優劣的。
9、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淺。
10、人生也需要這樣一個向導,可能我們在可計算的時間內無法達到港口,但是我們至少可以保證不會偏離航線。
11、大部分時間內,我覺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兒,即使是最好的伴兒,不久也要厭倦,弄得很糟糕。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12、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圣廟的建筑師。他的身體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用自己的方式來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鑿大理石,他還是有自己的圣殿與尊神的。
13、青年往往通過打獵接近森林,并發展他身體里面最有天性的一部分。他到那里去,先是作為一個獵人,一個釣魚的人,到后來,如果他身體里已播有更善良生命的種子,他就會發現他的正當目標也許是變成詩人,也許成為自然科學家,槍和釣竿就拋諸腦后了。
14、一天是一年的縮影。
15、你們盡可能長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并不執著才好。執迷于一座田園,和關在縣政府的監獄中,簡直沒有區別。
16、人類在過著靜靜的絕望的生活。你從絕望的城市走到絕望的村莊,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來安慰自己。……可是不做絕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種表征。
17、我的生活方式至少有這個好處,勝過那些不得不跑到外面去找娛樂、進社交界或上戲院的人,因為我的生活本身便是娛樂,而且它永遠新奇。
18、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品格,好比果實上的粉霜一樣,是只能輕手輕腳,才得保全的。然而,人與人之間就是沒有能如此溫柔地相處。
19、很久以前我丟失了一頭獵犬,一匹栗色馬和一只斑鳩,至今我還在追蹤它們。
20、補鍋匠湯姆?海德站在斷頭臺上,問他有什么話要說。“告訴裁縫們,”他說,“在縫第一針之前,不要忘記了在他們的線尾打一個結。”
《瓦爾登湖》課文賞析
一、整體把握
本文描寫了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水色,抒發了作者觀景時的豐富感受,表達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類文明發展對大自然破壞的痛心。
解讀本文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查,一是寫景方面,一是抒情、議論方面,一是敘事方面(講述與瓦爾登有關的傳說故事和眼前發生的事)。
1、寫景方面,主要描寫湖光水色、游魚嬉戲。依次寫了“一個平靜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個下午”的湖景。
“一個平靜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遠景全景和近景小景兩種景致。遠觀全景,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條最精細的薄紗張掛在山谷之上”;近觀小景,也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經冷卻,但是還沒有凝結,而其中連少數塵垢也還是純潔而美麗的,像玻璃中的細眼”。兩個比喻都生動而貼切,尤其是后一個,感覺很新鮮,這是靜心觀察、細心揣摩的結果。其間還穿插著描寫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歡快的活動,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蟲帶水生光、鴨子整理羽毛、魚兒在空中畫出圓弧線、魚兒捉蟲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還有水的波紋、水的漩渦等。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個下午”的湖景,主要寫小鱸魚的嬉戲場面。嬉戲的環境:湖面“出奇地平靜”,“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陰暗顏色”,湖水“這樣透明、似乎無底”。用“陰暗”一詞,說明作者對景物色彩非常敏感。嬉戲的鱸魚“成億萬”,身長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華麗的銅色”,動作是“盤旋、飛翔”,有時“跳躍得比以前更高,半條魚身已跳出水面”。這段的幾個比喻非常精彩:“我好像坐了輕氣球而飄浮在空中,鱸魚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盤旋、飛翔,仿佛它們成了一群飛鳥,就在我所處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飛繞;它們的鰭,像帆一樣,飽滿地張掛著”,“有時候那被它們激蕩的水波,好像有一陣微風吹過,或者像有一陣溫和的小雨點落下”,“它們驚慌起來,突然尾巴橫掃,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樹枝鞭撻了水波,立刻它們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個比喻都是一種情景,一幅動態的畫面,這些畫面有聲有色,形象感非常強。總之,這是課文中對一種景物描寫最充分、最細致、最精彩的地方。
2、抒情、議論方面,主要抒發對瓦爾登湖的熱愛,表達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思考,對人類文明負面影響的痛心與厭惡。
首先,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如開篇“湖所產生的湖邊的樹木是睫毛一樣的鑲邊,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這是實寫,但又是通過設喻寫想像,表達作者的一種欣喜的審美情懷。寫“梭魚或銀魚在捕捉一個蟲子時”感慨道,“真是神奇,這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卻可以這么精巧地顯現”,表達對景物的一種評價,也表達內心的一種喜悅情感。至于“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湖的現象是何等的和平啊”“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回音來啊”“再沒有什么像這一個躺臥在大地表面的湖沼這樣美,這樣純潔,同時又這樣大”等等,更是直抒胸臆了。這些隨寫景而生出的抒情,點到為止,不事鋪陳,并且與景物描寫渾然融洽,相與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輝。
其次,通過直接議論表達深刻的思考。細分的話,可以領悟到三個方面:
一是對瓦爾登湖的歌頌,由此推廣到對整個大自然的歌頌。如“這是和恒河之水一樣的圣潔的水”“也許只有瓦爾登湖堅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純潔”“它永遠年輕”,可見瓦爾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是表達生活態度和對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如“懶惰是最誘惑人的事業,它的產量也是最豐富的。我這樣偷閑地過了許多個上午。我寧愿把一日之計在于晨的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我并沒有把它們更多地浪費在工場中,或教師的講臺上,這我也一點兒不后悔”,這種懶散的生活態度,或許會受讀者訾議,但它與汲汲于名利的生活態度相比,也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另一種生活方式,不能輕易否定。再如“許多人都曾經被譬喻為瓦爾登湖,但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受之無愧”,作者竟然把瓦爾登湖比作衡量人的優劣高下的一個尺度,仍見瓦爾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又如“這湖當然是一個大勇者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其中毫無一絲一毫的虛偽!他用他的手圍起了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遺囑中,把它傳給了康科德”,可見瓦爾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觀念、理想信念和創作激情產生的源泉。
三是表達對工業文明的厭惡和批判,如敘述人們大砍大伐森林之后,說:“我的繆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鳴禽歌唱?”這還算溫和的批判。在講述村民糟踐湖水時說:“哪里去找啊,找這個國家的武士,摩爾大廳的摩爾人,到名叫‘深割’最深創傷的地方去擲出復仇的投槍,刺入這傲慢神的肋骨之間?”這已是近于痛斥了。可見作者是把堅守瓦爾登湖的原始風貌當作一項斗爭任務的。
本文的寫作特點:
1、運用多種手法寫景狀物。本文描寫的景物之壯美、精彩讓人嘆為觀止。究其原因,一是瓦爾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絕倫,世人難得一見,惟作者處之觀之,照直寫來即可悅人眼目,令人神往。一是寫景手法的多樣化,遠景、近景,全景、微景,動景、靜景,無不具備,許多貼切生動的比喻也為景物描寫增色不少。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作者身處美湖既久,無塵世雜音擾耳,無世俗雜念煩心,可看見湖的最深的底蘊、最真實的色彩,因而能寫成最純美的文字。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體的描寫敘述當中。作者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作家,他把自己的湖邊生活當作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實驗或實踐,因此,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便有了深刻的思想基礎。盡管我們看到的是具體的寫景狀物、敘述議論等,但這些東西都是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外化。
二、問題探究
課文中有些語句比較難懂,可能成為教學的難點。
1、“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這是課文開頭一句話,也是全文的一個提要和總括,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最美”和“最有表情”。課文描寫的正是瓦爾登湖的美姿和表情,而且把這種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不能認為這句話代表了課文的全部內容,因為課文不止是寫瓦爾登湖的外在美,還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理想,也表達了對人類文明的負面作用的反感。
2、“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里的湖像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人的自然天性來。這里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進入工業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壓抑、扭曲,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當人返回大自然時,仿佛回到人類的原始狀態,能發現人的最初的本性。但這種發現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各不相同,由于社會的熏陶感染、改造影響,有些人較多地失去人類可貴的本性,有些人則較多地保存了這種本性。
3、“一條魚跳躍起來,一個蟲子掉落到湖上,都這樣用圓渦,用美麗的線條來表達,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經常的噴涌,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歡樂的震抖,還是痛苦的顫栗,都無法分辨。”
文中的“它”指瓦爾登湖。其中“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用的是擬人化的寫法,寫出了湖的虛擬的生命力;還有“震抖”“顫栗”,也是擬人化的寫法。瓦爾登湖并沒有靈魂、意志或感覺,而這里像描寫人的生命一樣描寫湖,顯然是作者的想像,是作者自身生命力的沖動的外化表現。
4、“空中的精靈也都逃不過這一片大水。它經常從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動作……看看是不是有一種更精細的精靈,在它上面掃過。”
“精靈”難于理解,或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根據上下文,似指靈活飛動的昆蟲或鳥類。“它”指湖。
5、“許多人都曾經被譬喻為瓦爾登湖,但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受之無愧。”
在作者看來,瓦爾登湖被當作純潔、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類能像瓦爾登湖一樣的賢者少之又少,但這里說的“少數幾個人”究竟是誰不得而知。
瓦爾登湖句子鑒賞
⑴ 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這是全文的一個提要和總括,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最美”和“最有表情”。課文描寫的正是瓦爾登湖的美姿和表情,而且把這種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⑵ 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里的湖像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人的自然天性來。這里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進入工業文明后,人的本性被壓抑、扭曲,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當人返回大自然時,仿佛回到人類的原始狀態,能發現人的最初的本性。但這種發現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各不相同,由于社會的熏陶感染、改造影響,有些人較多地失去人類可貴的本性,有些人則較多地保存了這種本性。
⑶ 一條魚跳躍起來,一個蟲子掉落到湖上,都這樣用圓渦,用美麗的線條來表達,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經常的噴涌,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歡樂的震抖,還是痛苦的顫栗,都無法分辨。
文中的“它”指瓦爾登湖。其中“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用的是擬人化的寫法,寫出了湖的虛擬的生命力;還有“震抖”“顫栗”,也是擬人化的寫法。瓦爾登湖并沒有靈魂、意志或感覺,而這里像描寫人的生命一樣描寫湖,顯然是作者的想像,是作者自身生命力的沖動的外化表現。
⑷ 空中的精靈也都逃不過這一片大水。它經常從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動作……看看是不是有一種更精細的精靈,在它上面掃過。
根據上下文,“精靈”指靈活飛動的昆蟲或鳥類。“它”指湖。
⑸ 許多人都曾經被譬喻為瓦爾登湖,但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受之無愧。
在作者看來,瓦爾登湖是純潔、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類能像瓦爾登湖一樣的賢者少之又少。
《瓦爾登湖》課文內容教案
學習目標
1、對《瓦爾登湖》主題思想的掌握了解。
2、學習作者細膩的描寫自然景物的手法。
3、學習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淳樸的生活情趣,引導學生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保護自然,關心自然。
教學時數:2課時。
一、導入語
二、簡介作者
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又譯為《消極抵抗》、《論公民的不服從》),他反對美國的奴隸制度,反對美國對墨西哥的侵略,他對人類社會中他認為是惡的東西的憎恨程度不下于他對大自然的熱愛。
他曾因拒絕交稅而坐過監獄,一八四九年他發表的一篇著名論文《公民的不服從》(作為單行本出版只是一本薄薄的小書)被人認為是歷史上改變世界的十六本書之一,他倡導的"公民的不服從"(civildisbedience)的思想對托爾斯泰、羅曼羅蘭、印度圣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都曾產生過不小的影響。在他那里,有著某種隱士和斗士的奇妙結合。梭羅的思想、行為對美國社會影響很大,但他的生平簡單卻耐人尋味。
三、關于《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紀美國文學非小說著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的書籍。女作家喬治≈#8226;艾略特稱“《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書,嚴重的污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所以梭羅的著作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在中國有好幾種版本,已經流傳50年了。《瓦爾登湖》至少影響了中國兩代人。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書,在另一個國度里仍然讓許多人癡迷。據說,詩人海子去山海關自殺時帶著4本書,其中有一本是梭羅的《瓦爾登湖》,這和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蘭亭序》頗為相似。
對這部書的讀法,從梭羅的研究專家哈丁的論述中或許可以獲得一些信息,哈丁說:《瓦爾登湖》至少有五種讀法:
1.作為一部自然的書籍;
2.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
3.作為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
4.作為一部文學名著;
5.作為一本神圣的書。更多的人愿意把《瓦爾登湖》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來讀。因為梭羅經過實踐發現,他能以28.12元來建立一個家,用0.27元來維持一周的生活。
他以一年中6個星期的時間,去賺取足夠一年的生活費用。剩余的46個星期,去做他喜歡做的事。因為如此《瓦爾登湖》在當時便具有了巨大的誘惑力,那幾年里,梭羅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難以計數,他們引退林中,在瓦爾登湖畔建造茅舍,成為美國風行一時的時尚。
四、研讀課文:
1、閱讀思考題
(一),說說瓦爾登湖的“奇崛”表現在哪里,它是如何“堅持著自身的純潔”的?
明確:課文第一段中提到瓦爾登湖的“深邃”、“清澈”“清亮、深碧”。可見瓦爾登湖的特點主要在其顏色、清澈、深邃。
“堅持著自身的純潔”——
⑴瓦爾登湖湖水顏色變化。瓦爾登湖湖水顏色變化得出奇,甚至站在同一點上,湖水也忽藍忽綠;從不同地點,山頂、湖邊,再遠一點;不同時間:在陽光襯托下,晴空萬里時;不同的角度去看,湖水的變化更為明顯,變化萬端,清新空靈。
⑵在很深的湖底的東西歷歷可數,還可以看到成群的鱸魚和銀魚,甚至連鱸魚的橫行條紋都清晰可辨,把斧子掉在25英尺的水里,也能清楚看到,并且能用樹枝把斧子勾了上來。
⑶湖水清可見底,沒有一處是污濁的,并且居然連一棵水草都沒有,即使在湖邊所見到的很少的水草也和湖水一樣,清凈無垢。
⑷瓦爾登湖的清晨,漂浮的煙霧和南風,還有金色的春雨,還有成群的野鴨和天鵝在湖邊遨游,給瓦爾登湖增添了生機,最后又寫了湖水漲落起伏時的奇幻變化。
2、找出課文中描寫瓦爾登湖湖水顏色變化的優美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
明確:
⑴從山頂看去,它呈現藍天的色彩,走進湖邊,看到岸邊細沙淺水處,水泛著黃澄澄的水波;再遠一點,呈現淡率,愈遠色澤愈深,最后水波蕩漾呈現一色的黛綠。
⑵當晴空萬里時,而湖水又波濤洶涌,波濤以適宜的角度映襯藍天,湖水糅進更多的光線,一片浮光耀金,較遠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為湛藍。
⑶看到一種罕有其匹、悠然心會、妙處難以與君說的亮藍,猶如浸水之后的色彩變幻的絲綢,還像青鋒刀刃,比之天空更為清新的空靈。
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描寫,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湖水的清澈純凈里,真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充分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瓦爾登湖的湖光水色,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找出課文抒情議論的句子,加以體會。
明確:⑴如(部落)一個又一個消失了,但湖水依舊請純、碧綠,一個春天也沒漏掉,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一種欣喜和贊嘆,情景相融,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輝。
⑵“對瓦爾登湖進行了歌頌,它的純潔,它的寧靜,在作者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由此推廣到對整個大自然的熱愛,表達了生活態度和人類生存、發展的思考。
五、主題思想:
本文細膩地描繪了瓦爾登湖的優美景色,細致入微地描寫了湖水的顏色變化,醉人心脾,引人入勝,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懷。
六、寫作特點
1、描寫細膩生動
2、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手法的運用。
七、閱讀思考探究
(二),思考徐遲與梭羅這兩位作者對自然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黃山記》的作者主要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表現人類對山的征服,對大自然的征服,對造物主的征服。而《瓦爾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過贊美自然,強調人應該回歸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那么,人類應該如何對待自然?
是征服自然,還是應該敬畏自然?這是長期以來專家學者們一直關注的話題。你更贊同哪一種觀點。請同學們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瓦爾登湖課文內容教案】相關文章:
吆喝課文內容教案11-25
白楊課文內容及教案08-19
找春天課文內容教案09-09
《彩色的翅膀》的課文內容教案11-14
邊城節選課文內容教案10-01
老舍文章母雞課文內容及教案10-08
《窮人》的課文內容09-14
盧溝橋課文內容07-24
《趙州橋》課文內容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