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文翻譯

          時間:2023-07-26 11:25:40 偲穎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文翻譯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文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文: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呀。

            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戰斗,如果戰斗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注釋

            (1)天時:包括時令、氣候,乃至政治形勢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條件。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

            (3)人和:指作戰中的人心有所向,內部團結。

            (4)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城:內城。城非不高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

            (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

            (6)環:圍。

            (7)之:代這座城

            (8)而:連詞表轉折。

            (9)夫:句首發語詞,不譯。

            (10)而:連詞表遞進。

            (11)是:這。

            (12)也:表判斷語氣,“是”。

            (13)非:不是。

            (14)池:護城河。

            (15)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甲胄,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

            (16)堅利:精良。堅,堅固。利,鋒利。

            (17)米粟:糧食。

            (18)多:充足。

            (19)委:放棄。

            (20)而:連詞表順承。

            (21)去:離開。

            (22)之:代詞,代“城”。

            (23)故:所以。

            (24)域:這里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25)以:憑借。

            (26)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封,劃定。疆,邊疆。界,界限。

            (27)固:鞏固。

            (28)國:國防。

            (29)山溪:山河。

            (30)險:險要。

            (31)威:震懾,樹立威望。

            (32)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者,此處特指君主。道,正義。下同。

            (33)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34)寡:少。

            (35)之至:到達極點。

            (36)畔:通“叛”,背叛。

            (37)順:歸順,服從

            (38)以:憑借。

            (39)之: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0)故:所以。

            (41)有:要么,或者。

            (4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4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44)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簡析:

            中心論點即篇首兩句。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用兩個“不如”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時反映孟子所說的“仁政”。三者之間的比較,實質上是重在前者與后者的比較,強調指出各種客觀及諸多因素在戰爭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觀條件及“人和”的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較中立論,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句式相同,語氣十分肯定,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二三兩段圍繞中心論點,連用兩個論據進一步論證,運用否定排比句式。第2段選取攻戰的例子闡明“天時不如地利”,區區小城,四面受圍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時”者也不能勝,旨在說明“地利”重于天時;第3段同樣選取攻戰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況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堅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亦難比“人和”。這兩個例子均非實際戰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況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論戰具有普遍的意義和一定的說服力。

            以上三段,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這一觀點。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將論點的范圍由戰爭推及到治國,從而全面體現孟子的政治主張,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義。其次,“得道”實際上也可理解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歸順,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潰。因而,第4段絕非多余的閑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文翻譯】相關文章:

          離騷課文翻譯01-22

          bodylanguage課文翻譯03-16

          《詠雪》課文翻譯09-21

          《塞翁失馬》課文翻譯09-16

          《童趣》的課文翻譯02-03

          《愛蓮說》課文翻譯05-09

          《過秦論》課文翻譯09-19

          《師說》課文翻譯04-18

          peru課文翻譯04-19

          《觀潮》課文翻譯09-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在线观看91尤物 |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