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全文及鑒賞

          時間:2024-08-25 16:18:59 劉禹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全文及鑒賞

            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

            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

            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

            不要說日落之時天色已晚,雖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暉,依舊能夠幻化成霞,綺麗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注釋

            酬樂天:作詩酬答白居易。

            顧:念,指考慮。

            憐:憐惜,愛惜。

            帶:腰帶。

            頻減:多次縮緊。

            冠:帽子。

            廢書:丟下書本,指不看書。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

            隨年:適應身老體衰的需要,這里指延長壽命。

            諳(ān):熟悉。

            閱人如閱川:意謂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語出陸機《嘆逝賦》:“悲夫,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閱,經歷。

            幸:幸運,引申為優點。

            下此:指改變對衰老的憂慮心情。下,攻下,等于說“解決”、“領悟”。此,指“顧老”,對衰老的憂慮和擔心。

            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暢快的樣子。

            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霞:霞光,這里指晚霞。

            《酬樂天詠老見示》賞析

            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嘆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而有所作為。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說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贊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對白居易的關于“老”的看法頗有同感。一二句寫“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誰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接著四句進一步交代了“顧老”的原因,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繪:因為衰老,身體一天天消瘦,腰帶要不斷地緊縮,頭發漸漸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書卷廢置不看,是為了保護眼睛;經常用艾灸,是為了延年益壽。

            “經事還諳事……下此便翛然”四句從另一個方面談了對“老”的看法,是針對白居易的“傷老”而言。劉禹錫認為,老固然有老的短處,但是老也有老的長處。老的短處是體衰多病,“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老的長處是閱歷豐富,“經歷還諳事,閱人如閱川。”年歲大了,經歷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見過的人多了,閱歷也就更加深廣。仔細想起來,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詩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詩人勸慰他的朋友對待衰老不要過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最后兩句是全詩點睛之筆,意境優美。氣勢豪放,大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慨。詩人面對衰老,不消極,不悲觀,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滿天的紅霞。這兩句詩既是詩人的內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對老朋友白居易的寬慰和鼓勵。

            這首詩前后兩段一反一正,轉折自然,很有辯證的觀點和說服力量。最后兩句尤為精辟,實為警策之語,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勵。

            《酬樂天詠老見示》創作背景

            公元836年(唐文宗開成元年),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終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但白居易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一詩中,表現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全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酬樂天詠老見示劉禹錫11-10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全文及鑒賞07-27

          劉禹錫《和樂天春詞》全文及鑒賞07-21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閱讀答案08-03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賞析劉禹錫02-17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及賞析11-27

          劉禹錫《秋風引》全文及鑒賞07-16

          劉禹錫《賞牡丹》全文及鑒賞07-19

          劉禹錫《望洞庭》全文及鑒賞07-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91AV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此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