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語言特點及鑒賞

          時間:2024-08-09 06:56:12 木蘭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木蘭詩》語言特點及鑒賞

            導語:《木蘭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

            語言特點

            《木蘭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開篇采用的一問一答,是民歌中常見的。《木蘭詩》語言生動質樸,極少雕飾斧鑿:“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流傳千百年來,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口語;除了“萬里赴戎機”六句文字比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著民歌的形式和風格,連鎖、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語言豐富多彩,單就原韻來說,篇幅較長的樂府詩歌大都是隔幾句換一個韻,很少一韻到底,這樣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節復雜而有變化。《木蘭詩》一共換了七個韻,也可以說是七種曲子:“唧唧復唧唧……女亦無所憶”;“西市買鞍韉……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暮宿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天子坐明堂……不知木蘭是女郎”;“雌兔眼迷離……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就相當于一個題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這里則是一個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韻的句數比較整齊,而《木蘭詩》的句數卻比較參差。正因為它曾為樂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來都被收入樂府歌中,而且直到現在,仍有評彈藝人在演唱《木蘭詩》。

            文言常識

            木蘭詩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著我舊時裳:“著”通 “著”,穿。

            木蘭詩古今異義

            爺:卷卷有爺名

            古義:指父親;

            今義: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走:雙兔傍地走

            古義:為跑,

            今義:行走。

            但: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古義:為只,副詞

            今義:常用作轉折連詞

            郭:出郭相扶將

            古義:為外城

            今義:僅用作姓氏

            戶:木蘭當戶織

            古義:為門

            今義:人家、門第。

            迷離:雌兔眼迷離

            古義:瞇著眼

            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木蘭詩一詞多義

            市:東市買駿馬(集市)

            愿為市鞍馬(買)[10] 度:關山度若飛(越過)

            度已失期(估計,考慮)——西漢.司馬遷《陳涉世家》

            木蘭詩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么。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木蘭詩成語

            撲朔迷離

            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于辨別。

            木蘭詩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愿為市鞍馬。(愿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譯文:愿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譯文: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么?

            木蘭詩文章修辭

            互文交錯

            (1)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復沓

            (1)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頂針

            (1)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4)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

            排比

            (1)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比喻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張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設問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對偶

            (1)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5)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木蘭詩反問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鑒賞

            北朝長篇敘事民歌。它的產生年代及作者,從宋代起,就有不同記載和爭議。始見于《文苑英華》,題為《木蘭歌》,以為唐代韋元甫所作。《古文苑》題為《木蘭詩》,以為“唐人詩”。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據詩中“可汗大點兵”語,認為木蘭“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嚴羽《滄浪詩話》則認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之類,“已似太白,必非漢魏人詩”。此后,歷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說,但宋代黃庭堅已指出此詩并非韋元甫所作,而是韋“得于民間”(《題樂府〈木蘭詩〉后》)。《樂府詩集》列入《梁鼓角橫吹曲》,亦題《木蘭詩》,云是“古辭”,并引陳釋智匠《古今樂錄》說:“木蘭,不知名。”按《舊唐書·韋元甫傳》載,韋曾任浙西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等職(黃庭堅謂韋任朔方節度使,誤)。又據《舊唐書·音樂志》所載,可知梁代和北朝樂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際鮮卑歌”,且多“可汗之辭”。因此,《木蘭詩》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鮮卑歌。流傳江南,譯為漢語,曾入梁代樂府,后又散落民間,而到唐代為韋元甫重新發現,并擬作《木蘭歌》一首(《文苑英華》)。至于“朔氣”二句這樣的對偶詩句,齊、梁詩中已經習見,自是文人加工痕跡。所以現代學者大多認為《木蘭詩》產生于北魏,創作于民間。

            《木蘭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做官,顯然也沖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它“事奇詩奇”(沈德潛《古詩源》),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木蘭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對后世都有深遠影響。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陂)有木蘭山、木蘭草原、木蘭湖,木蘭天池等木蘭八景,并引杜牧《木蘭廟》為證。其后,據地方志所載,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反映出《木蘭詩》的深刻影響。直到今天,舞臺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同時,早在韋元甫擬作之前,杜甫《草堂》詩抒寫遷居草堂的歡欣情景,已明顯汲取了《木蘭詩》描述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表現手法。

          【《木蘭詩》語言特點及鑒賞】相關文章:

          木蘭詩鑒賞11-25

          《木蘭詩》原文及鑒賞08-03

          木蘭詩鑒賞優秀4篇10-23

          木蘭詩04-13

          《木蘭詩》的木蘭形象賞析06-08

          《木蘭詩》全詩賞析02-01

          《木蘭詩》教案04-19

          《木蘭詩》賞析04-20

          木蘭詩教案03-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AV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亚洲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 | 午夜两性色韩国在线视频 | 亚洲а∨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