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采桑子》教案

          時間:2024-09-07 18:03:49 歐陽修 我要投稿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歐陽修《采桑子》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1

            【自學指導】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的風姿。

            2、了解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得優美可愛。

            3、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中學語文在線()

            籍jí 濛méng 笙shēng 櫳lóng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這首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笙歌散盡”,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雙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這首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①狼籍殘紅 ( )( )

            ②飛絮濛濛 ( )

            ③垂柳闌干盡日風 ( )

            ④垂下簾櫳 ( )

            2、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群芳過后”時節的詞語有哪些?

            4、“西湖好”具體表現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

            5、“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

            7、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

            8、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這首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了 。

            10、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了 。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預習《蘇軾詞三首》。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2

            一、學習目標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穎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

            二、學習方法

            1.熟讀全詞,結合課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作者感情。

            3.結合預習題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這首詞的特點。

            三、預習內容

            1.解釋下列詞語。

            群芳:

            狼藉:

            殘紅:

            飛絮:

            闌干:

            始覺春空:

            2.將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畫出來。

            3.反復閱讀全詞,回答問題:哪些詞句具體體現了“西湖好”?

            4.詞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具體說說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四、課堂重點內容

            1.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2.翻譯全文,重點字句:垂柳闌干盡日風。

            3.分析上下闋的主要內容及關系。

            4.分析“游人去”與“燕歸來”兩句在全詞中的關系,進一步把握這首詞的特點.

            5.課堂討論:很多文人面對晚春都不由得產生憂傷之情,這首詞也是如此嗎?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鞏固練習

            1.歐陽修,字,號,又號,宋朝文學家、史學家。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濛濛()笙歌()狼jí( )簾lóng( )

            3.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A.狼籍殘紅狼籍

            B.飛絮濛濛濛濛

            C.垂柳闌干盡日風闌干

            (2)全詞以“ ”句統領全篇,贊美了西湖兩種不同狀態的美,即和。從結構上說,上片寫_________,通過、 、等意象,描摹出西湖的暮春圖景;下片寫人事,詞作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六、聯系拓展:

            見《同步課課練》。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3

            【自學指導】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的風姿。

            2,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得優美可愛。

            3,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中學語文在線()

            籍jí 蒙méng 笙shēng 櫳lóng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此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蒙蒙,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笙歌散盡”,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雙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此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①狼籍殘紅 ( )( )

            ②飛絮蒙蒙 ( )

            ③垂柳闌干盡日風 ( )

            ④垂下簾櫳 ( )

            2,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群芳過后”時節的詞語有哪些?

            4,“西湖好”具體表現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

            5,“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

            7,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

            8,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此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了 。

            10,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了 。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預習《蘇軾詞三首》。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4

            一、學習目標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穎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

            二、學習方法

            1、熟讀全詞,結合課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作者感情。

            3、結合預習題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這首詞的特點。

            三、預習內容

            1、解釋下列詞語。

            短棹:逶迤:琉璃:漣漪:掠岸飛:

            2、將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畫出來。

            3、反復閱讀全詞,回答問題:哪些詞句具體體現了“西湖好”?

            4、詞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具體說說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課文提示】

            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題材和表現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

            四、課堂學習

            1、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2、翻譯全文,重點字句:垂柳闌干盡日風。

            3、分析上下闋的主要內容及關系。

            【朗讀課文】

            1、聽錄音跟讀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朗讀

            4、小組競讀

            【古詩翻譯】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創作背景】

            潁州(今安徽阜陽)西湖在先秦時即已形成,唐代漸成風景名勝。宋代潁州為東京汴梁的畿輔之地,為南北漕運和商旅要道。從宋仁宗慶歷年間起,晏殊、歐陽修、呂公著、蘇軾、趙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潁州,潁州及其西湖遂不斷見于文人筆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歐陽修移知潁州,“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于是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邇來俯仰二十年間……思穎之念未嘗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于文字也”(《思潁詩后序》)。并與梅堯臣相約,買田于潁,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歐陽修出知亳州,特意繞道潁州,“蓋將謀歸休之計也。乃發舊稿,得自南京以后詩十余篇,皆思穎之作,以見予拳拳于穎者非一日也” (《思潁詩后序》)。數年后,終于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愿歸居潁州。這組《采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后從容自適的閑雅心理。

            【詩詞簡析】

            這首詞是《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松而優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閑地飄蕩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為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將游人之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從中足見歐公乃詞壇寫景高手。

            五、拓展研讀

            下面這首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仔細閱讀,完成詩詞后面的練習。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1、歐陽修,字,號,又號,宋朝文學家、史學家。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濛濛( )笙歌( )狼jí( )簾lóng( )

            3、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A、狼籍殘紅狼籍

            B、飛絮濛濛濛濛

            C、垂柳闌干盡日風闌干

            (2)全詞以“ ”句統領全篇,贊美了西湖兩種不同狀態的美,即和。從結構上說,上片寫,通過、等意象,描摹出西湖的暮春圖景;下片寫人事,詞作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3)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

            (4)“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群芳過后”時節的詞語有哪些?

            (5)“西湖好”具體表現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

            (6)“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7)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

            (8)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

            (9)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

            【資料鏈接】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笙歌散盡”,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始覺”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雙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互為映對。

            這首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5

            教學目標:

            1. 了解詞的知識,積累一定數量的有關“愁”的詞。

            2.揣摩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會情景交融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積累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會在寫作中發揮想象、創造意境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反復誦讀,揣摩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會情景交融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2.難點:理解詞中“愁”之外獨特、開闊的情感空間,以及歐陽修積極的人生追求。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s。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六“一”:一萬卷書、一千卷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二、朗讀詩詞

            采 桑 子

            歐 陽 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三、【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

            輕舟:輕便的小船。短棹:劃船用的小槳。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縣東南,是潁水和其他河流匯合處。宋時屬潁州。

            綠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彎曲而長。

            隱隱:隱約。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這里形容水面光滑。

            漣漪:水的波紋。

            沙禽: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四、翻譯理解

            譯: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 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上闋中, 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去寫景的?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相關文章: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精選10篇)05-24

          歐陽修采桑子古詩05-30

          采桑子歐陽修的意境07-19

          歐陽修的采桑子教案(通用7篇)08-04

          采桑子歐陽修詞語及翻譯09-18

          歐陽修采桑子精彩賞析06-05

          《采桑子》歐陽修原文及翻譯10-12

          歐陽修《采桑子》閱讀答案07-19

          歐陽修采桑子翻譯賞析10-10

          采桑子其二歐陽修08-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视频网址在线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 欲求不满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 | 热久久99精品综合久久 |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亚洲 |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