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公開課教案設計

          時間:2024-09-06 09:48:51 琵琶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設計

            琵琶女 詩人

            月夜奏琵琶 我聞琵琶已嘆息

            凄涼話身世 又聞此語重唧唧

            (詳敘事) (略抒情)

            (敘事抒情融合)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

            為君翻作琵琶行

            滿座重聞皆掩泣

            (敘事結尾)

            講析:詩人以敘事起筆,直寫秋江月夜送客,用“楓葉荻花”、“江浸月”這樣極富動感的景物和“慘將別”這樣“典型”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寂寞凄涼的圖畫,給人以蕭瑟凄慘的感受。一個“忽”字,別生情懷,美妙的琵琶聲使主人客人一時忘掉悲傷的情感,從而引出下文。接下來詩人依次展開一幅幅畫面,一是寫琵琶女的身世(通過琴聲及其“自言”),一是寫詩人的感受。最后,這兩方面的內容交匯融合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人生體驗上。寫琵琶女的身世是敘事,寫詩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詩章到此并未結束,由于琵琶女和詩人有著相同的人生體驗,才有“莫辭更座談一曲”,才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詩以敘事起筆,中間交叉著描述與抒情,最后以敘事結尾。這實際上是一種首尾照應的圓型結構,體現了一種結構上的對稱美。

            4、誦讀指導: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容與作者的情感后,請學生分析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由此開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調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讀,有輕快情調。“間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

            【說明:“自主閱讀”是“誦讀明意,把握結構”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原則。因為只有自主性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對內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無須像傳統教學那樣,教師首先將生字詞預先寫在黑板上。至于講析內容的詳略,則應視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而定,講析應定位在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起引導作用這一原則上。】

            (一)、品味美妙的音樂描寫,欣賞語言的形象美

            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后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得如此美妙的呢?

            ①、用豐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美妙、節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師示例后請學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拍急促。

            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②、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教師歸納)

            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在讀者面前,并為后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受抒發作了厚實的鋪墊。

            ③、用環境描寫表現音樂的魅力。(由學生分析,教師啟發性提示。)

            3、全班集體朗讀第二段。

            【說明:欣賞形象之美,品味語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學生完成,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品味欣賞”這一教學過程,須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悟詩人的人生體驗,慢慢培養學生獨自領悟的能力。】

            (二)、課外拓展(預先印制好,下課時發給學生)

            1、比較《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分別指出其描寫音樂的目的。

            2、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琵琶行》亦是絕作。然身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為?豈唐時法令疏闊若此?蓋特香山借以為題,發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聞歌者》一首云:“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則聞歌覓人,竟有其事,恬不為怪矣。(趙翼《歐北詩話》)

            ①、趙翼認為白居易不應該不顧身份地邀請琵琶女彈奏琵琶。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的?(可從白居易的現實主義詩風及其能沖破封建等級觀念的角度回答。)

            ②、琵琶女“沉呤”片刻、“放撥插弦”之后,主動“自言”身世,而歌女“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差異?(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③、你愛讀《琵琶行》和《夜聞歌者》兩首詩中的哪一首,為什么?

            【說明: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必須培養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能力。“課外拓展”設計的題目,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研究性閱讀。】

          【《琵琶行》公開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案設計精選10-17

          琵琶行教案設計06-29

          《琵琶行》優秀教案設計10-09

          琵琶行并序教案設計08-15

          《琵琶行》教學教案設計06-07

          《琵琶行》教案設計及反思10-05

          琵琶行公開課優秀教案07-12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開課教案09-17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案設計11-14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案設計05-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伊人网国产一本高清 |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