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時間:2023-06-20 06:29:31 琵琶行 我要投稿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長篇敘事詩,全詩敘事與抒情緊密結(jié)合,塑造出完整鮮明的人物形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jīng)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貪腐、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xiàn)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fā)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作品原文

            (詩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遷(3)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4)然有京都聲(5)。問其人,本長安倡女(6),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7),年長色衰,委身(8)為(9)賈人(10)婦。遂命酒(11),使快(12)彈數(shù)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13)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14)二年,恬然(15)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16)意。因為(17)長句,歌(19)以贈之,凡(20)六百一十六言(21),命(22)曰《琵琶行》。

            琵琶行。鄭重作潯陽江(23)頭夜送客,楓葉荻花(1)秋瑟瑟(24)。

            主人(25)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26)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27)聲聲思(28),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29)續(xù)續(xù)彈(30),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31)慢捻(32)抹(33)復(fù)挑(34),初為《霓裳》(35)后《六幺》(36)。

            大弦(37)嘈嘈(38)如急雨,小弦(39)切切(40)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41)鶯語花底滑,幽咽(42)泉流冰下難(43)。

            冰泉冷澀弦凝絕(44),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45)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46),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47)收撥當心畫(48),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49)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50)。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51)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52)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53)妒。

            五陵(54)年少爭纏頭(55),一曲紅綃(56)不知數(shù)。

            鈿頭(57)銀(云)篦擊節(jié)(58)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59)。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60)買茶去。

            去來(61)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62)紅闌干(63)。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64)唧唧(65)。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66)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67),如聽仙樂耳暫(68)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69)促弦(70)弦轉(zhuǎn)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71),滿座重聞皆掩泣(72)。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73)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秋天開紫花。

            (2)帛:古時對絲織品的總稱。

            (3)左遷:貶官,降職。與下文所言“遷謫”同義。古人尊右卑左,故稱降職為左遷。

            (4)錚錚:形容金屬、玉器等相擊聲。

            (5)京都聲:指唐代京城流行的樂曲聲調(diào)。

            (6)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

            (7)善才:當時對琵琶師或曲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

            (8)委身:托身,這里指嫁的意思。

            (9)為:做。

            (10)賈(gǔ)人:商人。

            (11)命酒:叫(手下人)擺酒。

            (12)快:暢快。

            (13)漂淪:漂泊淪落。

            (14)出官:(京官)外調(diào)。

            (15)恬然:淡泊寧靜的樣子。

            (16)遷謫(zhé):貶官降職或流放。

            (17)為:創(chuàng)作。

            (18)長句:指七言詩。

            (19)歌:作歌,動詞。

            (20)凡:總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題名。

            (23)潯陽江:據(jù)考究,為流經(jīng)潯陽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龍開河(97年被人工填埋),經(jīng)湓浦口注入長江。

            (24)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25)主人:詩人自指。

            (26)回燈:重新?lián)芰翢艄狻;兀涸佟R徽f移燈。

            (27)掩抑:掩蔽,遏抑。

            (28)思:悲傷的情思。

            (29)信手:隨手。

            (30)續(xù)續(xù)彈:連續(xù)彈奏。

            (31)攏: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2)捻:揉弦的動作。

            (33)抹:順手下?lián)艿膭幼?/p>

            (34)挑:反手回撥的動作。

            (35)《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西涼節(jié)度使楊敬述依曲創(chuàng)聲后流入中原。

            (36)《六幺》:大曲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37)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38)嘈嘈:聲音沉重抑揚。

            (39)小弦:琵琶上最細的弦。

            (40)切切:形容聲音急切細碎。

            (41)間關(guān):象聲詞,這里形容“鶯語”聲(鳥鳴婉轉(zhuǎn))

            (42)幽咽:遏塞不暢狀。

            (43)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yōu)槔錆ky,與滑相對,有澀之意。

            (44)凝絕:凝滯。

            (45)暗恨:內(nèi)心的怨恨。

            (46)迸:濺射。

            (47)曲終:樂曲結(jié)束。

            (48)當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jié)束時經(jīng)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49)舫:船。

            (50)斂容:收斂(深思時悲憤深怨的)面部表情。

            (51)蝦(há)蟆陵:“蝦”通“蛤”。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游樂地區(qū)。

            (52)教坊: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說第一團、第一隊。

            (53)秋娘:唐時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當時貌美藝高的歌伎。

            (54)五陵:在長安城外,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是當時富豪居住的地方。

            (55)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賣身女。指古代賞給賣身女子的財禮,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財物。

            (56)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紅綃:一種生絲織物。

            (57)鈿(diàn)頭:兩頭裝著花鈿的發(fā)篦;銀篦(bì):一說“云篦”,用金翠珠寶裝點的首飾。

            (58)擊節(jié):打拍子。歌舞時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58)等閑:隨隨便便,不重視。

            (59)顏色故:容貌衰老。

            (60)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盛產(chǎn)茶葉。

            (61)去來:離別后。來,語氣詞。

            (62)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

            (63)紅闌干:淚水融和脂粉流淌滿面的樣子。

            (64)重:重新,重又之意。

            (65)唧唧:嘆聲。

            (66)嘔啞嘲哳( zhāo zhā):嘔啞,擬聲詞,形容單調(diào)的樂聲;嘲,形容聲音繁雜,也作啁哳”。

            (67)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

            (68)暫:突然,一下子。

            (69)卻坐:退回到原處。

            (70)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71)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diào)。

            (72)掩泣:掩面哭泣。

            (73)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當時的官階是將侍郎,從九品,所以服青衫。

            【拓展內(nèi)容】

            《琵琶行》教案

            教學目標:

            1、欣賞并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和側(cè)面烘托的表現(xiàn)手法。

            2、培養(yǎng)學明確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明確立足文本運用想象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明確的藝術(shù)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悲劇美,鑒賞音樂描寫是重點;

            2、通過描寫音樂藝術(shù)溝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詩意的難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結(jié)合學明確的自主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音樂是人類最崇高的藝術(shù),它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我國的民族音樂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們來聽幾段樂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聽出各是什么樂器?

            (古箏《漁舟唱晚》琵琶《琵琶語》二胡《二泉映月》洞簫《亂紅》)

            這些優(yōu)美的曲調(diào)都是由我們的民族樂器演奏出的,音樂是一種高度抽象的藝術(shù),而文學是一種借助語言與文字表現(xiàn)具象的藝術(shù)形式。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來描繪一下它的聲音?

            可能大家的想象與語言還不足以表現(xiàn)音樂的高妙境界。但我們的先人卻通過詩歌,把音樂的美妙用文字表現(xiàn)了出來。我們今天要一起品讀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體感受。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穿越《詩經(jīng)》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提問明確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很顯然這位詩人是白居易。那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明確:被貶潯陽。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在現(xiàn)在的江西九江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xiàn)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他作了一首詩。

            提問: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是什么?

            明確: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后,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提問: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兩個。琵琶女、詩人。

            提問:兩個素昧平明確、地位懸殊的人為何就能相識相知,琵琶女何以有機會向白居易傾訴衷腸?

            明確:琵琶聲是兩人情感的媒介。因為有了琵琶聲,才會‘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因為有了琵琶聲,白居易才會‘移船相近邀相見’。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這可能也是大家看過的許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里常用的一個橋段,佳人在不遠處彈奏樂器,悠揚婉轉(zhuǎn),才子聽得如癡如醉,于是便尋聲而去,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柔情蜜意。而樂天與這位琵琶女在潯陽江上相遇,一曲琵琶讓他們找到了共同的身世,共同的話題。我們且看這曲琵琶是怎樣的。

            三、品味琵琶。

            提問:全詩寫琵琶寫了幾個回合?最生動的是第幾回合?

            明確: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jié))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jié))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第二回合。

            (學明確誦讀第二回合。)

            提問:哪些地方應(yīng)該怎么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提問:“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表現(xiàn)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

            明確: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弦,他想一聽為快。但這是琵琶聲卻中止了,作者想分辨卻無從而得了,因此這里應(yīng)該讀出這種疑惑的味道。

            提問: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jīng)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fā)明確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假如說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diào)家鄉(xiāng)民謠,能不能激起詩人內(nèi)心如此強烈的情感?

            明確:江南小調(diào)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若是如此白居易大可不必哭得稀里嘩啦的。琵琶女當時彈的應(yīng)是《霓裳》和《六幺》,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明確活,在宮廷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明確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幺》才會比較感傷一些。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chǎn)明確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提問: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lián)想。那么,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jīng),撥動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么?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dǎo)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明確:錚錚然有京都聲。

            提問:大家覺得長安對于詩人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聽到京都聲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情感,一改當初被貶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憂郁之情油然而生?

            明確:詩人有著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后,開始不適應(yīng)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yīng),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曲子釋放了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

            提問: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仿佛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白居易筆下,這首琵琶曲美妙在什么地方?

            明確:“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zhì)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都被撕裂了。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里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fā)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jīng)停息,潯陽江上微波蕩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jīng)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jīng)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fā)了每一個人內(nèi)心的郁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滿憂愁的銀盤,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照亮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并沒有直接抒發(fā))將人們引入一個凄清和悲涼的意境。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后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這里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fā)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種搏發(fā),“鐵騎突出刀槍鳴”讓人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明確命的最后一個寄托,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后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xiàn)在,還會一直流下去。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磐。

            “別有幽愁暗恨明確,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可以有兩個理解,一是音樂,此前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贊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于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后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泄出來,“無聲”處應(yīng)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jīng)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xiàn)出這里面的感情。

            那么大家現(xiàn)在看一下,上述說的這些關(guān)于音樂的描寫的句子,是直接描寫音樂的,是不是?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guān)?

            明確:“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可能想到那婉轉(zhuǎn)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zhuǎn)的歌曲,精致而優(yōu)美。漸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fā)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卷走,在他善感而優(yōu)美的韻律之中。

            提問:現(xiàn)在誰來給大家總結(jié)一下,描寫音樂有哪些方法?把無形的東西(音樂)寫出來,可以運用哪能些方法?

            明確: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jié)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lián)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guān)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其三是對比,動靜結(jié)合的方法就如詩中有聲與無聲的對比。其四,襯托。最后一句,用秋月襯托琵琶聲。

            四、小結(jié)。

            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無邊的秋月與清風伴著白居易聆聽了一位素不相識的歌女的琵琶。于是一首《琵琶行》讓人們吟誦至今。今天我們了解了詩人如何化無形為有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走入這兩位陌路之人的內(nèi)心世界。

            琵琶行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詩的唐朝”里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鑒賞重點:養(yǎng)成誦讀涵泳的習慣,記誦有代表性的詩篇及名句;能聯(lián)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價值,認識唐詩的杰出成就,培養(yǎng)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詩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領(lǐng)略作品的表現(xiàn)力,注重審美體驗。通過這一單元學習提高鑒賞評價古詩的能力。《琵琶行》一詩是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它最大的藝術(shù)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通篇體現(xiàn)了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宣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jīng)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shù)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欣賞作者以形象比喻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語言藝術(shù),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側(cè)面烘托氣氛,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手法。

            2、 情感目標: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

            3、 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重點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針對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

            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jié)構(gòu)、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

            二、學情介紹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yīng)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chǔ)、現(xiàn)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yīng)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chǔ)上,沒有掌握系統(tǒng)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fù)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yōu)楠毩ⅰ⒑献鳌⑻骄康膶W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針對這個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lǐng)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dǎo),以學生學為主體,以誦讀、設(shè)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懸念,導(dǎo)入新課

            課前先說一段開場白:白樂天去世,唐宣宗寫悼詩吊之曰: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憲宗李忱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傾慕他的詩才,想拜他為相,后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罷。“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中的“長恨曲”和“琵琶篇”分別指白居易的名篇《長恨歌》和《琵琶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琵琶行》,看看這首詩有何魅力讓“胡兒能吟”又讓皇帝極力稱贊?

            (二)分析課文

            《高中語文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1、聽課文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然后學生反復(fù)朗讀課文,回答問題:主要寫了幾個內(nèi)容?

            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江頭送客聞琵琶,江上聆聽琵琶曲、歌女自訴身世苦、曲罷詩人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這樣五個內(nèi)容。

            2、下面我講講對內(nèi)容的分析。

            主要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我就從這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倡“問題教學法”,他認為這個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對課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這個方法。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板書 三奏:獨自彈 應(yīng)邀彈

            感言和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第一節(jié),第二次演奏在第二、三節(jié),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我設(shè)置如下問題:a,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b,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學生通過討論找到答案:這是對音樂的側(cè)面烘托描寫。也是用文字去表現(xiàn)音樂的一種手法。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悲涼哀怨)

            第二次演奏,這是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xiàn)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2、這一段根據(jù)演奏的起承轉(zhuǎn)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

            3、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

            4、這一部分琵琶女音樂的基調(diào)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

            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

            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

            c,側(cè)面烘托的手法。

            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自己品味通過側(cè)面描寫烘托音樂的感人。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板書:三感:情相觸 情相通 情相融

            對應(yīng)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yīng)有三次感受。學生在文中不難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讓學生回答怎樣的問題,

            a,你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初聽聲音時的心情嗎?

            b,你從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推進,表明了作者孤寂傷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涼音樂。

            第二次感悟在的第四節(jié),是的難點部分。為了更好理解主題,要聯(lián)系琵琶女的身世來感知。在這里我打算問這樣幾個問題:

            a,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心情?

            b,詩人聽了琵琶聲,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發(fā)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為什么詩人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一部分闡明了的主題。詩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華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處。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怨恨交織,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板書(主題)

            第三次感悟在的最后一節(jié),要學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jié),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nèi)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從而鮮明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3、到這里全文的分析結(jié)束,下面我講講的小結(jié)。

            全文結(jié)束后,設(shè)計提問:詩人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時便已經(jīng)聽出了音樂中的情感?(過渡到白居易的處境)

            學生分組討論,交換意見。最后我總結(jié):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貶的官員,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這一點與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處。

            B、 秋天,“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落寞。

            小結(jié):正是在這樣相同的境遇中,詩人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可以說,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贈之。

            (三)總結(jié)本詩寫作特色

            在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并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說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jié)構(gòu)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xiàn)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zhì)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襯虛實相生。情緒表現(xiàn)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四)拓展延伸

            旨在延伸教材內(nèi)容,拓展課題研究,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鑒賞這類的能力,選取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等詩文,分小組討論它們和《琵琶行》在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異同。

            (五)作業(yè)

            讓學生背誦第二段,學習運用語言藝術(shù)來描述聽覺的手法,課后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shù)不限。

            五、說板書設(shè)計

            琵琶行

            白居易

            三奏 三感

            獨自彈 —— 情相觸

            應(yīng)邀彈 —— 情相通

            感言和 —— 情相融

            主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心情悲涼哀傷 直接表達 醉不成歡慘將別

            環(huán)境烘托 楓葉荻花秋瑟瑟 別時茫茫江浸月

            聲中之情:

            “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

            “說盡心中無限事” “別有幽愁暗恨生”

            樂曲旋律:婉轉(zhuǎn)流暢 沉咽凝滯 間歇停頓 激越雄壯

            我認為這樣的板書設(shè)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jié)構(gòu)特點。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 琵琶行 全文01-09

          白居易琵琶行全文11-03

          白居易的詩琵琶行全文02-01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全文翻譯賞析10-09

          白居易的《琵琶行》02-01

          《琵琶行》 白居易04-20

          白居易:琵琶行03-25

          白居易琵琶行03-25

          白居易 《琵琶行》04-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天堂电影午夜在线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 在线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视频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久久 | 欲色天天网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