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教案

          時間:2024-06-14 13:16:21 錢塘湖春行 我要投稿

          錢塘湖春行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錢塘湖春行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塘湖春行教案合集15篇

          錢塘湖春行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教 時:

            一個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板書 :課題及作者)

            二、初讀熟悉全詩

            三、熟讀理清游蹤

           。ò鍟汗律剿拢Z公亭,白沙堤)

            四、精讀尋覓春景

            小組自由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ò鍟核皆频,鶯爭燕啄,亂花淺草)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板書: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看書,討論,自由發言。

            六、悟讀景中情語

            1、自由討論作者詩中流露的情感(板書:最愛)

            2、師生一起討論晏殊的詞《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讀盡顯春機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云底

            賈公亭 鶯爭燕啄

            白沙堤 亂花淺草

            (最愛)西 湖 早 春 圖

          錢塘湖春行教案2

            1、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培養學生賞鑒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2、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賞鑒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導入】情境導入

            老師讀小學時從課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中學一畢業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蘇杭二州,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暫且不去評價這句話的真實性,下面先把我們當時拍下來的景給大家看,讓你們自己去親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課件展示圖片)

            用一個成語談談感受好嗎?(大飽眼福,美不勝收)的確美極了。那大家還想不想進一步觀賞一下西湖風光呢?好,滿足你們的愿望。

            這節課,老師就陪大家到風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錢塘湖游覽一番,我們請曾經擔任過杭州刺史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做咱們的導游。讓他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西湖,游覽西湖。現在我們就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板書)

            【講授】作者、背景簡介

            解題: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不言而喻“錢塘湖”交代了游覽的地點,除此之外從詩題中我們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呢?時間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們并不陌生,從小學到現在我們讀過他的許多詩,下面我們再進一步來了解一下他。誰愿意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導游?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歌最多的一個。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詩王”之稱。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3、背景介紹。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獨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覽了,那就讓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吧。

            【講授】初讀詩歌

            1、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詩歌,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2、現在大家就大聲自由朗讀詩歌。要讀準字音和節奏,并試著體會詩歌情感。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薄,F在,就讓我們共同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美感,讀出韻味。

            【講授】理解詩意

            剛剛我們已反復朗讀了詩歌,下面咱們來具體觀賞一下詩中描繪的這些美景?纯磭@著詩眼“春”,詩人重點勾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大家先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理解一下這兩句詩的內容。

            這兩句寫了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景色。(板書)隨著詩人的腳步,我們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書)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廣闊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腳,似乎還能看到岸邊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讓人看了不禁神清氣爽、心情舒暢。

            大家不妨閉上雙眼去靜靜地體會。úシ砒B的叫聲)咦,什么聲音?鳥鳴聲。哪里來的鳥鳴,讓我們隨著聲音走近去看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隨著叫聲,我們看到了兩種可愛的小生靈!他們是——鶯和燕。(板書)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上枝頭去歌唱,也許剛才正是它們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了銜泥筑巢,告訴人們春天來到了。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從這一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帶我們游覽的正是哪個時節的景色?早春

            其實早春的勃勃生機還不只這些呢,還有繽紛多彩的春花和淺淺的春草。不信你看!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是繁亂的、繽紛多彩的小野花。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聯詩所寫的景色?

            這兩句寫的是花草(板書),著重寫詩人的感受,他騎著馬,感受到馬兒在淺淺的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不愿醒來,更不忍離去,仿佛這樣的美景永遠都欣賞不夠。

            所以詩人“最愛湖東行不足,”最喜歡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楊陰里白沙堤!蹦蔷G色楊柳下的白沙堤。(板書)

            “行不足”就是看不夠游覽不夠的意思,說明這湖東的美景讓作者流連忘返!哪兩個二是作者內心情感最直接的表達呢?“最愛”

            此時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筆下的白沙堤,是為儲蓄湖水灌溉農田而建造的,因為最初以白沙鋪地,所以稱為白沙堤,F稱白堤或斷橋堤。

            從這一聯詩中我們能讀出詩人對它獨有的偏愛。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見過那么多美麗景色的白居易會最愛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被這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觸動,想到它能福澤百姓,才對它鐘愛有加。其實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也做了許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將白沙堤稱為白堤就有紀念白居易的意思。

            剛剛我們已經隨著詩人的腳步欣賞到了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順序——也就是游覽的蹤跡“游蹤”,從全湖的標志性建筑“孤山寺”寫起,以最愛的“白沙堤”為終點(板書),寫了這一路所見的景色,使得整首詩的結構十分嚴密。

            現在同學們對詩歌的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嗎?那就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這回老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請同學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色,并體會詩人置身其中時所蘊含的情感。

           。ㄏ茸约后w會,再指名朗讀)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了?對西湖早春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板書)

            【講授】賞析詩歌

            大家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一字概括——美!哪里寫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組交流一下,你覺得詩中哪句寫得最美?哪個字或詞用得最妙?并說明原因。(課件出示問題)

            1、首聯:

            “水面初平”由于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廣闊而又靜謐的湖水,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西湖水墨圖。

            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視線從水云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于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頷聯:

            “早”、“新”這兩個字,寫出人們初見鶯燕時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仿佛正帶著滿臉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意的使者。

            “暖樹”是向陽的樹枝,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黃鶯之所以爭搶著飛上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它們還有些懼怕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溫潤,透著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慢慢蘇醒過來。此時不知誰家的燕子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體現出一種動態之美,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簡直把小燕子給寫活了。

            大家注意了,(課件)詩人用的是幾處、誰家,而不是處處、家家,范圍上是有很大限制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還是初春,還沒有到處處鶯歌燕舞的時候,可見作者使用語言極有分寸,而且因為少而更帶有欣喜之情。

            3、頸聯:

            “亂”字,使我不禁聯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這樣描繪的“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边@句話給“亂”字做了最好的詮釋,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花的生機勃勃。

            “淺”字說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才從土地里鉆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剛能遮沒馬蹄。大家能不能聯想到比這更早的時候草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曾經學過的其他描寫早春草色的詩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看來以前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這正是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名句。

            4、尾聯:

            “綠楊陰里白沙堤”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一片嫩綠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是多么的令人陶醉。

            5、總結:

            分析下來我們會發現,整首古詩使用的雖然都是極其普通的字眼,但這些字其實都是經過作者仔細推敲過的。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春云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著建造新巢、春花鮮艷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就是這樣一些看起來普通的字眼,卻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讓景色生動傳神原因,除了詩人語言的魅力以外還有哪些呢?他對景色細致入微的觀察以及對眼前這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看來咱們請這位導游來為我們介紹西湖美景,真是個明智的選擇!

            下面同學們就自由品讀詩歌,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根據剛才我們游覽的整個路線,爭取把整首詩背誦下來。

            有感情齊背。

            【講授】小結

            (課件出示詩歌)我們來縱觀整首詩,詩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作者從孤山寺北面寫起,至白沙堤為止,寫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們讀這首詩,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美景的感覺。

            【講授】拓展

            其實呢,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在杭州做過刺史的可以說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風光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像這樣描繪西湖湖光山色的詩篇還有很多,課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積累一些。正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這些文人創作的靈感,也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詩意。

            【測試】堂堂清

            1、從鳥兒的活動中,描繪春的活力和萬物復蘇的春意的詩句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詩中勾畫出湖上早春輪廓的詩句是?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3、生動勾畫出春天原野欣欣向榮畫面的詩句是?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作業】課后作業

            我們家鄉的風景雖不及西湖美景那樣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別有一番韻味,更值得我們去喜愛和欣賞。只要我們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懷抱,用我們的慧眼去捕捉身邊的美,相信每個人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課后同學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我們眼中家鄉美麗的春天!

            【活動】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 水 云 喜

            鶯 燕

            蹤 花 草 愛

            白沙堤(終)

          錢塘湖春行教案3

            [文本解說] 本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點,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景象描繪得生機盎然,恰到好處。讀著這首詩,我們仿佛真的看到那含情淺笑的西施美麗的身姿。對于這首寫景詩,學生并不難理解,但要真正把握詩的意境,領悟詩的妙處卻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好好引導。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設計方案A (賞讀)

            一、創設情境

            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入題。

            二、朗讀與感悟

            1、聽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試讀,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讀,檢查效果。

            4、讓學生說說初讀的感受。

            三、賞讀與品析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吧。那么,請大家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用下列句式說話:

           、佟霸凇形铱吹搅恕

           、凇霸凇形衣牭搅恕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學生自由活動,用句式練習說話。

            如:從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他正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地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初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四、補寫創造。

            1、師述: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

            明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

            2、師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假如說,我們面前有一張大的畫布,在畫布上,畫上高大的綠楊,樹下是平坦修長的堤岸。你還會在畫布上添上什么?)

            3、學生自由活動后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

            五、總結全文。

            設計方案B

            一、解題。

            1、“錢塘湖春行”是什么意思?

            明確:“行”是游賞、賞玩的意思。文題的意思是,春天,在錢塘湖也就是西湖游賞所見。

            2、讓在西湖游玩過的同學說說當地的風景。然后背頌學過的吟詠西湖的詩文。

            二、朗讀。

            1、自由朗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指名朗讀,檢查效果。

            3、示范吟讀,讀出感情。

            三、說讀。

            1、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

            2、在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3、在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有人說,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早春景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作點分析。

            明確:①水面初平云腳低(早春時節,湖水初漲,湖面與岸平齊。天上和湖上連成一片,好一派水波浩淼的氣象。)

           、趲滋幵琥L爭暖樹(因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的歌唱。因為早春,空氣中還透露些寒意呢。)

           、壅l家新燕啄春泥(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正忙著啄泥筑巢,安家落戶!)④淺草才能沒馬蹄(草兒鉆出地面不久,那么嫩,那么綠,剛剛能掩沒馬蹄子。)

            四、背讀

            1、師述:為了更快速地背下來,大家動動腦筋,分析一下該如何背?(旨在讓學生整體上把握這首詩。明確:先交代游歷的路線;再說途中所見的鶯燕和花草;然后說湖東白沙堤的景色。)

            2、學生背誦。

            五、總結。

            《錢塘湖春行》教學實錄

            教學背景在兩個月前的《詩歌教學》培訓中,聽完后,聯系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更加確認運用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詩情畫意,體會詩歌的意境,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開拓學生想像,培養和發展創造意識,提高欣賞能力訓練的一種延伸。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是由眾多意象組合起來的畫。詩中有時間的悠長,空間的遼闊;有靜景的描繪,動態的勾勒;有色彩的點染,線條的流動。但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無限的想像,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里浮現、加工,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人詩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這是一種很好的欣賞能力培養方法。

            當我再次接觸熟悉的《錢塘湖春行》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為教學理念,以“在課堂上搭建支架”為教學方法,以在關鍵時刻向學生“拋錨”為教學手段,以“揚起學生想象的帆”為教學目標,來設計這課堂。

            從“聽《錢塘湖春行》、說《西江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

            其實,這個“聽”字,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是回憶的過程,是敘述的過程,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是一個“想詩”的過程。

            “說”畫面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內容、體會其中的情趣的過程。師生共同探研,教師引導,理清詞的內容。再從多角度去說畫面,表現了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在這堂課上,我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撞擊著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心中迸發出一個個火花,引人入勝,耐人深思,F摘錄其教學片斷如下:

            師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爆F在,請同學們讀《錢塘湖春行》這首詩,并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寫什么時候的景色?

            (學生大聲朗讀詩。)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師我們能否從詩中找出表現初春的詞語?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還不大。

            生“幾處早鶯”,并不是處處,初春的鳥兒還不多。

            生老師,還有“爭暖樹”,春寒未退,所以鶯爭著棲集在朝陽的樹枝上。

            師不要給老師說,直接給大家說就行。(師不讓提“老師”,讓“給大家說”,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更樂意發言)

            生“誰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幾家,說明春天剛開始,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為數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來筑巢。

            生“淺草才能”,小草剛剛出土。

            生“沒馬蹄”,草還沒有長高。

            生“亂花漸欲”,“亂”,“漸”,說明花兒有開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還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點點,也不是很多。

            師說地真好,畫面已經立體化了。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閉著眼,用心靈去聆聽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鳥語。

            (學生聽錄音,并且模仿朗讀。)

            師我們聽出春天的什么景色?你體會到春天的什么意境?想好了你就說。(在這里故意加了“意境”一詞,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給學生一個回味的余地。如果不加“意境”味就大不一樣了。并且師讓學生“想好了你就說”,積極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制造一個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

            生我聽見了和尚撞鐘的聲音,那么莊嚴、肅穆,那么遼遠、空曠,使我心曠神怡。我在西湖邊上耳聽著這天籟之音,眼看著美麗的西湖勝景,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笑)

            生“一年之計在于春”,迎春的人兒在西湖邊輕歌曼舞,或細語呢喃,或那勤勞的婦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紗,木杵搗衣聲,擊水聲清脆的、悠揚的此起彼落;而孩子們則在嫩嫩地,綠綠的草地上歡快的叫跑著,估計他們歡呼天上的風箏,或者是在地上打著滾兒。

            生我聽出了春天鳥叫聲,那輕盈、活潑的黑頭鶯唱出美妙的歌聲,“自在嬌鶯恰恰啼”。(此時,已看出學生已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里)

            生我聽出風聲,是帶著一絲絲涼意的清風。

            生我能聽出小草從泥土中鉆出來的嘶嘶的聲音。

            生我聽出了馬蹄輕快的腳步聲,叭嗒,叭嗒……由遠及近,而又漸漸遠去。

            生我聽見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錢塘湖春行》,清風傳送著那優美的詩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學生爭先恐后,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氣勢。學生妙語連珠,老師一副惋惜地表情)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展開想像,又有意境,同學們的詩歌感悟能力非常強啊!老師還想聽聽大家精彩發言,但因時間問題,進行下一個環節,不知誰能用耳朵聽出色彩來?(學生笑)我們從詩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詞。

            生綠,綠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繽紛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應是碧綠色或青綠色。

            生寺廟是紅磚綠瓦的,涼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云是白的,藍天白云。

            生草是嫩綠的,樹是剛抽芽的,也是嫩綠的。

            生白居易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悠閑自得的在西湖岸邊踏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愿你們用美麗的畫筆去描繪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課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恰到好處地把話題延伸到寫作,既給學生留下了作文要求,又沒打擊學生此時的學習積極性)

            這群學生太可愛了,太令我驚喜了!他們各抒己見,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回答得異彩紛呈。我心目中的好課就該具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

            課后我特地向學生問緣由,學生說這個話題他們感興趣,答案具有不確定性,可以加上大量的想象,暢所欲言,符合我們愛幻想的個性,而且能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也有學生說這個話題沒有死扣住課文,有自己發揮的余地,能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說;又有學生說看到同學紛紛發言,受這熱烈氣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磥硪拐Z文課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不但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關系,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而且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揚起學生想象的帆,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

            課后反思我在處理本課教材中,始終堅持一個信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標中提倡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關系。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本,老師與學生這樣互動的局面,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文體地位,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教參的解讀強加到學生身上,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在這堂課中,我只有設計兩三個大的問題,當問題的設計是貼近學生的,讓他們每個人有話可說,注重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多元化,還提倡學生多角度閱讀,有創意地閱讀。在這堂課中,我提倡的是返樸歸真的閱讀文本,從頭至尾我沒有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強加到教學中,生怕這些會左右了學生的思考與體驗,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維的存在。這正是課標中所提倡的閱讀是一個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而沒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解讀,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到實施到結束,有著全新理念的引導,教師真正做到了引導,而學生真正體現了其主人的身份。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教案4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學習能力為指導思想。本詩篇的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進行不斷的誦讀去體會詩歌的魅力,感受中華詩詞的韻律美。

            文以載道,經典古詩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處世為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

            教材分析

            1、《新課程標準》對學習古詩文的要求: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古詩詞的標準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與審美情趣”。這個目標體現了初中古詩詞教學更突出“誦讀”、“欣賞”。

            2、《錢塘湖春行》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主要是說“山川之美”,學習本單元可以獲得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學習本單元的要求是反復誦讀,借助聯想與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

            3、中華上下五千年,無數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寫了自己的情懷,為后人留下了文化寶藏。古詩文本身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對古詩詞的學習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特別是古詩誦讀。

            學情分析

            無論在學習的哪個階段,古詩文鑒賞永遠是一個難點。大多數同學對古詩文的學習都保持一種排斥的態度。八年級的學生雖然之前對古詩文有所接觸,在七年級的時候也做過相應的訓練,但是在鑒賞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發現同學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誦讀。他們在讀詩詞的時候完全是沒有感情地機械地去讀,讀不出詩歌的美感與意蘊。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誦讀的方法,真正地愛上古詩詞,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教學目標

            1、掌握誦讀詩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中華詩詞的語言美

            3、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悟詩人的情感態度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誦讀詩歌的方法

            2.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語言美與情感美。

            教學模式

            1.教法:

            誦讀法,對話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2.學法:

            預習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策略

            訓練與練習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歸納策略、探究策略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教學過程

            一、未雨綢繆

            (一)課前預習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在課前讓學生通過預習打破與文本的陌生感,所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二)對話導入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古往今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成為祖華文化的命脈。在古詩文的學習中,朗誦顯得尤為重要,所有的理解、學習、延伸都要扎根于誦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共同走進誦讀的世界。那么,同學們以前讀過白居易的詩嗎?

            學生:讀過,《賦得古原草送別》、《池上》、《憶江南》......

            設計意圖: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緩解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迅速跟隨老師進入狀態。

            二、知人論世

            介紹作者與該詩創作背景(幻燈片形式呈現)

            設計意圖:了解作者及背景簡介可以幫助學生解除閱讀障礙,體會詩歌情感,做出知人論世的評價。品味語言的精妙,提高誦讀的興趣。

          錢塘湖春行教案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一、備讀導入新課:

            1、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說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2、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齊讀;個別讀;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范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理清游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詩人的游蹤為:(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四、尋覓春蹤:

            1.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W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早春;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2.個別詞句欣賞:

           、偈茁摚涸娙藦拇筇幝涔P,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②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

            (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③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

            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

            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軉枺耗木湓娬f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六、悟讀景中情語:

            1.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最愛”;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3.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度?

            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于謙和岳飛;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扒嗌接行衣裰夜牵阻F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注意:

            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

            2、文學作品上展板。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云舒

            賈公亭游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亂草綠

            游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

            1、 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說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2、 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范讀,學生思考:

            A、劃出壓韻的字;

            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

            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熟讀理清游蹤:

            1、 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 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3、 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W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

            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師: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劉麗同學主持展示活動。

            劉麗:首先我們請王斌給我們用葫蘆絲表演一曲春聲妙韻。(王斌表演)

           。ㄍ瑫r)劉麗:請大家注意。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由雪飄飄負責;

            2、請胡潔同學抬出我們的文學作品展板;

           。◣熒蕾p美術作品和展板)

            劉麗:請同學朗誦自己搜集的詩文。

           。▽W生朗誦詩文)

            劉麗:由弓正小提琴伴奏,全班同學齊讀全詩

            (在小提琴聲中,同學們齊讀全詩,下課)。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云舒

            賈公亭游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亂草綠

            游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錢塘湖春行教案7

            一、體會詩意美――聯讀比較賞析《錢塘湖春行》的詩歌內容。

            1、調動積累:運用聯想將原來學過的詩文來為該詩作注腳,用散文去詮釋詩句。本單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圖”、“春花圖”跟《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幾家新燕著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有異曲同工之妙。啟發學生回憶背誦,比較兩種表現方式的異同,解讀、理解律詩的特點,欣賞律詩的聲律和聲韻之美,積累詩句。朗讀品味對偶句,讀出韻味。

            2、插頁補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池塘生春草,園柳變禽鳴”(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保辖嫉摹洞河旰蟆罚;“百草競春華,麗春應最勝。少須顏色好,多漫枝條剩。”(杜甫《麗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白樸的《天凈沙春》)以上幾首詩中,哪些地方與《錢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進行比較閱讀?

            3、研讀與賞析:“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二、品味意趣――重點欣賞辛棄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頁題解:“西江月”是詞牌名,詞是一種和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也稱“詩余”、“長短句”等。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道中。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曠神怡。物象豐富、意趣盎然。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1、評讀,品評意趣。尋找詞中有哪些地方表現出了詩的意趣?探究后明確

           。1)夜行山中忽逢陣雨, 恰好“忽見”住過的茅店,想什么就有什么,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賞明月、拂清風、看驚鵲、聞稻香、聽蛙聲與蟬鳴,感覺閑適與喜悅。

           。3)上片寫景色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2、吟讀,讀出詞的韻味,劃分節奏。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三、析詞補白――重點欣賞《天凈沙秋思》中煉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現的景有哪些?給讀者的感覺是怎樣的?為什么?

            討論明確:小令的前三句,18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頓生色彩,都帶上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全篇純用白描勾勒出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愁苦之情。

            2、閱讀比較:元代詞曲作家白樸的兩首《天凈沙》小令: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天凈沙秋》)“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保ā短靸羯炒骸罚┰谇榫w上與《天凈沙秋思》有何異同?

            3、改寫:如果把修飾語和中心詞略加改動,讓詩的情緒變得清新、喜悅,如何改?

            4、析詞補白:詩句的簡潔,為讀者創設了豐富的想像空間,正像繪畫和書法中的 “飛白”, 讓人產生無窮的聯想。請學生想像語詞之間的關系,為這首小令補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小令體現的意境表達出來。可以畫、可以講故事、可以配樂朗誦、可以翻寫新詩或者散文。

            四、讓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作業:

            1、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2、課外查找資料,將下列詩詞補充完整,說說詩詞中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什么景物,并背誦下來。

           。1) 風吹柳花滿店香(李白)

            (2)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

           。3)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錢塘湖春行教案8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語言,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無數文人墨客都歌頌過春天,表達對這個季節的喜愛之情、留戀之情等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詠春的詩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節奏。

            2、學生自讀,培養語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4、學生齊讀詩歌。 (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思考:(1)通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么信息?

           。2)此詩寫的是西湖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三、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熝惨,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2、指明學生描述詩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四、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齊讀詩歌。

            討論:(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2、本詩中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3、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4、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六、課堂訓練

            1、朗誦詩歌。

            2、以本首詩為例說說律詩的特點。

            七、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用自己的話對《錢塘湖春行》進行描述,寫在作業本上。

          錢塘湖春行教案9

            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

            2 品味語言,體會詩詞意境

            二、 過程與方法

            1 有感情的反復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2 對古詩詞知識方面的知識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3 背誦詩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2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還停留在小學要求背誦的階段,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范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并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熏陶。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品味語言

            2、體會意境

            二、難點

            1、品味詩歌優美語言

            2、體會詩歌意境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1>導入課文

            蘇軾有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寫出了西湖美麗的神韻,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下白居易筆下的西湖吧。ǘ嗝襟w出示西湖照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講授】

           。2>自主學習

            A: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讀音、節奏、停頓等

            2、自學詩歌,完成下列各題(學生通過朗讀、查閱資料等方式完成下列各題)

            3、背誦詩歌,教師抽查

            4、了解并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查詢資料等方式對作者和寫作背景有一定了解)

            5、給下列加橫線的注音

            啄春泥( ) 沒馬蹄( ) 白沙堤 ( )

            6、文學常識填空

            《錢塘湖春行》選自《 》,作者( ),字( ),晚年又叫( ),( )代著名詩人,著有《 》。

            7、解釋下列加橫線詞語的意思

            幾處早鶯爭暖樹( )

            淺草才能沒馬蹄( )

            最愛湖東行不足( )

            B:細讀詩歌,品味鑒賞

            8、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是西湖早春景象?

            9、這首詠西湖的詩,形象地描繪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繞湖而行,從( )到( )最后到( ) ,對沿途的景物展開描寫,描寫中還選擇了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 )、( )、( )、( ),從而突出了環境和季節的特征。

            10、“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兩句詩體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活動3【練習】 <3>歸納總結

            總結《錢塘湖春行》的中心思想

            活動4【測試】<4>自我檢測

            對這首詩歌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它描繪了剛剛披上春裝的錢塘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寫了對錢塘湖美麗春光的喜愛

            B、三、四句中,詩人抓住了“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

            C、五、六兩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華盛開、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象,而淺淺的小草,翠綠如茵,剛剛能把馬蹄埋沒

            D、結尾處寫詩人來到綠樹成蔭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忍離去,他不禁發出“最愛”這樣的感嘆

            活動5【作業】作業布置

            背誦詩歌

          錢塘湖春行教案10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并默寫。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剩下兩首。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飽覽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導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在杭州做過幾年地方官,興修水利,鞏固堤壩,官聲極好。他在閑暇時喜歡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歡的地方。這首詩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寫的。

            2.誦讀全詩

           。1)聽錄音把握文章重點字詞。同時,注意斷句,七言詩的節拍有“XX/XX/XX/X,XX/XX/X/XX.”。。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學生集體朗讀

            3.研習文章

            (1)學生快速瀏覽,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意。

            指導:

            首聯:寫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俺跗健,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景。早鶯、新燕。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景。亂花、淺草。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行不足”,陶醉、流連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2)探究學習

            ①詩中兩聯各寫了那些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谀男┰娋湔f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畚闹袨槭裁凑f是“幾處”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明確:

           、僭琥L、新燕、亂花、淺草;

            爭暖樹 啄春泥

           、谧類酆䱷|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③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遠眺:天容水態

            |近觀:早,新,爭,啄 鶯燕新來

            ↓亂,淺,漸欲,才能 花草向榮

            白沙堤 行不足———————————情:游興未盡

            案例分析:《錢塘湖春行》長教版-八年級(上)中的一篇詩歌。

            古詩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于是,我嘗試用“自主、質疑”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在《錢塘湖春行》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來進行導入,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詞,在朗讀中積累。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我在旁邊加以點撥和引導,讓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大膽的提出,然后我再讓同學們幫助解決,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氛圍。通過讓學生尋找春天特有的景物,來理解詩的“春意”,通過尋找關鍵詞,來體現詩歌的靈魂。

            一、課前準備體現“自主”學習。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交給學生學習的任務,讓他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他們利用所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互相交流。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大綱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彼裕挥门f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白居易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二、質疑討論見民主。這個環節中,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系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三、想象誦讀悟深意。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大自然的情感。在視聽情景中,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體會感情,受到白居易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學到了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和背誦在詩的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煉,瑯瑯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彼,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

            四、遷移運用積累詩文。課后作業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中描寫的景物都有了了解,那么同學們回去把自己腦海中所想象的美麗的西湖早春圖描畫出來,下節課我們看看那些同學畫得最有創造性。

            2、背誦這首詩。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錢塘湖春行教案1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 美讀詩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這也是教學重點

           、诔醪秸莆赵姼栊蕾p的一般方法,并運用此方法自學一首詩歌.這也是教學難點

           、郾痴b詩歌.

            2. 過程與方法:

            ①朗讀法.

            “教學千法讀為先”,“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本節課以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造濃郁的學詩氣氛,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悟詩文描景繪物的美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

            ②啟發式、合作探究式、聯想法.

            這兩首作品,語言清淡而意境悠遠深邃,因此理解內容及欣賞意境上,都在教學設計上重視設置情景、拋出問題,以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為主,展開聯想,老師只做一點啟發和點撥。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中國古詩這顆璀璨明珠的熱愛,自覺走進詩歌的殿堂,進而培養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教學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①課前預習指導:

            布置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關于白居易和馬致遠的生平的簡介及.寫作背景資料搜集。

            (學生自己收集,能激發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也能夠縮減與詩人間的情感距離,填補詩中由于語言表達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許多空白,助于學生準確理解詩歌內容,展開聯想的翅膀)

           、诶蠋熓占⒄砼c本課相關的圖片、背景音樂等,并制成.課件

            【教學過程】

           、伲簩胄抡n:

            前幾天課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去1180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尋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原因,來感受一下這季節更換時乍見的喜悅。

            (.課件:配樂欣賞西湖富有早春特佂的美景)

           、谡w感知詩文(朗讀法)

            (1)自由朗讀.

            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我們就來享受這種幸福。同學們自由的大聲朗讀。(老師請同學讀兩個易讀錯的字:沒馬蹄 mò 白沙堤dī)

           。2)聽詩朗頌.

            學生聽范讀時老師作要求,拿起筆在詩中標出重讀、停頓

            (3)模仿齊讀。

            請同學們模仿齊讀本詩,讀完后同學們進行自評,老師進行總評:詩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思想感情,我們朗讀時,要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學們剛才朗讀時重讀、停頓、語速讀得都不錯但感情不飽滿,或者沒有感情,這是因為對文章內容沒有深入了解,下面我們就審美的眼光來觀照課文,理解詩文的內容,想象畫面。

           、劾斫鈨热荩胂螽嬅.

           。1) 老師引導同學們理解幾個重點詞:

            初平 云腳低 漸欲 才能 沒馬蹄

           。ú磺笞肿志渚浣y一答案,為學生欣賞詩歌提供想像的空間)

            (2) 在理解詩歌內容基礎上,想像詩中畫面.

            一 提供參考的方法:(聯想法)

            A.勾勒形態

            B.染上色彩

            C.使畫面動起來

            D.讓畫面更鮮艷、更逼真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發揮聯想和想象,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出來

            二 設置情境,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中。

           、苄蕾p詩歌,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啟發式、合作探究式)

            A齊讀全詩,找一找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描寫的(春)

            B圍繞詩眼“春”,詩中勾畫了哪些早春特有的景物(水、云、鶯、燕、花、草等)

            C通過對這些春景的描繪,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抒發了作者恬靜、閑適之情)

            D朗讀詩歌,體會其中的喜悅和恬靜之情

            E詩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斷,詩人如何把它們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

            (詩人落足在一個“行”上,從全湖一個標志性建筑孤山寺寫起,以最愛的白沙堤為終點采用“游蹤”的手法組織畫面,詩歌結構嚴密)

            F古詩的煉字.分小組議一議詩中哪些字或哪些詞用得妙,簡單的說明原因。

            學生較容易的賞析出初平、早鶯、新燕、淺草、處處、誰家

            也許會忽略“最愛湖東行”中“最”的賞析

            老師講這個典故:有一次,白居易從孤山寺飲酒歸來,在堤上走著走著,不覺詩興大發,當即吟成了一首這首"錢塘湖春行",這時,有一個老婆婆也在白沙堤上看風景,白居易就走上前去,對老婆婆說:“我剛才做了一首詩,念給你聽聽,好不好?”于是就把這首詩吟頌了一遍.

            老婆婆聽后說道:“這詩好啊!”,之后提了一個建議,能否把“我愛湖東行不足”中的“我”字換成“最”因為白沙堤不是只你一人最愛,這也是我們全杭州的最愛,這樣就吟出了許多人的心思了。

            ⑤引導同學們研討歸納欣賞詩歌一般的方法

            一、抓詩眼

            二、尋景物。(根據“詩眼”,尋讀詩歌中的景物,想像詩中畫面)

            三、悟詩情。(根據詩中的景物,體會詩人寄寓其中的情感,與詩人同悲共喜。)

           、捱\用剛才歸納的詩歌欣賞方法自學《天凈沙·秋思》

            A.在交流中學生應該較容易的找到詩眼“秋思“二字,能夠從曲中的景物感受到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

            B.可能會對“小橋流水人家”是否與這里的悲涼氣氛相符產生爭議,老師鼓勵同學們各抒已見,最后作.總結:用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這種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意境更為悲涼。

            C.對于“想像曲中的'畫面,體會曲中情感!边@個環節提供一幅與<<天凈沙秋思>>內容相同的一幅畫,配上低沉的塤這種音樂,請一位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同,發揮聯想和想像,來描述這個畫面,其它同學隨他的描述來體悟詩情。

            ⑦嘗試當堂背頌這兩首古詩。

           、嘟Y束語:

            同學們,詩是文學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學比作連綿的群山,那詩歌就是群山之峰。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文化已經浸透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我們有令我們驕傲的唐詩、宋詞、元曲,賞析并能背頌這之中一些優秀的詩歌,能陶冶情操,純凈心靈、提高文學養修。雖然剛學的兩首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現在我們初步掌握詩歌欣賞的一般方法,我國的詩歌作品輝煌燦爛,光彩奪目,我們可用此法去自學一些名篇,繼承發揚祖國的優秀文化,我們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

           、嶙鳂I設計(積累詩句):

            (1)根據自己的興趣收集關于西湖、小草、春天、秋天等有名的詩句。

            例如關于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山園小梅》林 逋

            關于小草: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初春)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夏季)

            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秋季)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冬季)

            【板書設計】:

            選擇兩幅畫作為板書背景,一幅與<<錢塘湖春行>>意境相同,另一幅意境與<<天凈沙秋思>>相同

            《錢塘湖春行》………賞析方法………《天凈沙·秋思》

            春行……………………… 抓詩眼-………………………秋思

            春水春云、早鶯新燕 枯藤、老樹、昏鴉

            亂花淺草、 綠楊白堤 古道、西風、瘦馬

            喜悅、恬靜………………..悟詩情……………………..惆悵、思鄉

            【時間安排】合計40分鐘

            (1)導入新課(2分鐘)

            (2)朗讀詩歌(4分鐘)

            (3)理解內容(4分鐘)

            (4)賞析詩歌并歸納方法(13分鐘)

            (5)自學、交流詩歌(16分鐘)

            (6)結束語布置作業(1分鐘)

          錢塘湖春行教案12

            一、新課導入

            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欣賞過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感受過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跟隨白居易一起去領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學指導

            (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賈亭西(jiǎ)

            (2)誰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淺草才能沒馬蹄(mò)

            (4)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2.解釋下面詞語。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暖樹:向陽的樹。

            沒(mò):隱沒。

            行不足:游賞不夠,即反復游賞。

            3.作者簡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_,代表作有《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

            4.詩歌大意

            《錢塘湖春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頷聯,頸聯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5.背景鏈接

            《錢塘湖春行》寫于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西湖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三、自學指導

            (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并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節奏。

            【交流點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結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選擇下面的句式,對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

            (1)“從……中我看到了……”

            (2)“從……中我聽到了……”

            (3)“從……中我感受到……”

            【交流點撥】從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處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2.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詩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

            【交流點撥】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交流點撥】如“初平”,春水初生;“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4.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點撥】“最愛湖東行不足”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點撥】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

          錢塘湖春行教案13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并默寫。

            2、理解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學習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預習檢測

            (一)搜集你感興趣的`李白的幾首古詩,并熟練朗誦。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2.寫作背景:

            學習活動:

           。ㄒ唬┮髯x

            1、用“/”試著給詩歌劃分停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2、吟讀詩歌,讀出抑揚感受詩人心情。

            (二)說讀

            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嘗試將詩歌用現代漢語順譯下來。(寫到“吟讀1”劃分節奏后的空白處)

           。ㄈ┢纷x

            1、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詩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寫在下邊。(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幾句)

            五、課堂檢測

            1、從鶯燕的活動來表現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

            2、描寫一幅初春漲潮圖的句子是:

            ————————————,———————————。

            3、描寫早春花草美景的詩句是:

            ————————————,———————————。

            4、表達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

          錢塘湖春行教案14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全詩。

            二、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想象詩的畫面。

            三、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美讀詩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教學方法】 “ 剝而復加 層層疊加” 法

            【教學過程】

            一、傳說——導入新課 [“白娘子西湖斷橋畔”課件]

            【導語】同學們,剛才所看到的其實是一個民間故事。你知道這個民間故事的名稱嗎?——《白蛇傳》。對,那么《白蛇傳》的動人傳說發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發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與許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斷橋處!

            風光旖旎的西湖不僅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還有著山川秀麗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們身臨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飽眼福,愿意嗎?

            今天因為同學們的面子大,我還請到了唐朝詩人白居易做我們的導游,他曾經但任過杭州刺史,請他帶領我們穿超時空隧道,走進西湖,瀏覽西湖。現在就請同學們將書本打開到P148頁。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

            二、熟讀——感知全詩

            1、作者簡介: 哪一位同學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紹一下![見課件]

            2、自主學習:

            【導語】“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不同的文體有著不同的學法,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面對白居易所寫的這首七言律詩,我們從哪些方面來學習這首古詩,采用什么樣的學法來感悟這首古詩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請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生1:書讀百遍 生2:古詩常識 生3:感知畫面 生4:領悟意境 生5:把握感情 同學們說的很好,適合自己的學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來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

            3、常識了解:

            【導語】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吟哦諷誦而后得之。下面就讓同學們用自己的學習方法來讀一讀。

            配樂《花好月圓》,生先讀,生再互相點評,4個人:男讀女評、女讀男評。

            但讀書是有講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說,誦讀古詩時:

            友情提醒:(1)讀準字音;(2)讀清節奏;(3)讀出韻味

            下面請同學們邊聆聽范讀,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押韻。

            (一)第一次播放朗讀——聆聽范讀 [ 課件5:單畫面型的朗讀 ]

            【導語】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如有差錯,請迅速更正。

            [課件6]這首七言律詩詩句的節拍是:XX / XX / XX / X ,XX / XX / X / XX ,

            首聯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dī)

            頷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ní)

            頸聯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tí)

            尾聯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導語】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薄,F在我們就來享受這種幸福。請大家下起來,輕聲跟讀,用情去讀,用心去體會。

            (二)第二次播放朗讀——模仿齊讀[ 課件7:活動畫面型的朗讀 ]

            三、精讀——理清游蹤

            【導語】剛才同學們說學習古詩要理解詩文的內容,F在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拔挠形难郏娪性娧ā。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詩人說“行”,行蹤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據嗎?

            四、聽讀——盡顯春機

            【導語】剛才同學們說學習古詩要想像詩文的畫面。說得很好!正如詩人王維說的那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就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例如:“水面初平云腳低”,就這么一句,其實就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首詩中還有哪些景物呢?同學們,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擅長畫畫的將她畫出來!擅長寫作的就將她寫出來。

            示例:春水新漲,幾與岸平,所以說“初平”;白云重重疊疊,云氣低垂,接近水面,與西湖水面的波瀾連成一片,所以說 “云腳低”。[ 見課件 ]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老師行間巡視、輔導。然后點撥,師小結。

            老師也來湊個熱鬧,看老師畫得如何?最想表達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

            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

            鶯歌燕舞,

            花亂草綠,

            游人如織

            的西湖

            早春圖。

            下面再請一位“小導游”將我們帶到那錢塘湖游覽。你們班級哪一位同學們是朗讀高手?請她來朗讀一下:掌聲有請!

            同學們,閉上雙眼,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飛翔到早春的西湖。

            [ 品味想象]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云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悟讀——景中情語

            【導語】剛才同學們說學習古詩還要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面對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生:自由發言

            師問: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六、品讀——尋覓春蹤

            【導語】請同學們再想一想,“錢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同學們你認為哪一句寫得最好?為什么?重點應該在頷聯和頸聯。

            【授人以漁】今天我也來顯露一手,說一說我個人是如何學習這首古詩的,愿意給老師一顯身手的機會嗎?我個人認為:運用“剝而復加 層層賞析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們賞析詩句。

            所謂的“剝而復加,層層賞析”的方法。就是通過把詩句的修飾語先剝落下來,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陳述對象。然后再一層一層地加上去,每加一層,分析一層,這樣“剝而復加”的過程就是一個“層層賞析”的過程。

            先看簡單的頸聯:

            花迷人眼——草沒馬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第一層:加了個“亂”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聯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這樣描繪的,請同學們輕聲跟讀: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耙盎ū榈厥牵s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這幾句話給“亂”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聯想到花的勃勃生機。

            第二層:加了個“淺”字,說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剛“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馬蹄踏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兒嫩綠的汗液可曾染綠了馬蹄?

            花迷人眼——草沒馬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游戲活動】

            你給我一個平臺,我給你一個驚喜;我給你一個杠桿,希望你翹起一個地球。為了感謝大家剛才給我一個表白的機會,現在我給同學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請同學們模仿我的學法來賞析頷聯。

            為了更好的完成這項學習任務,我們先來放松一下,做個游戲。

            游戲活動規則:

            1、分男女兩個隊派。

            2、一人運用語言和動作解說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中的原字,出現一個就算失敗。

            3、一人背對屏幕,面對觀眾,只能看前面人的動作表演、口頭語言解說,說中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就算成功。

            4、游戲時間:每一個詞只能解說一分鐘。

            5、每組競猜四個詞語,每猜對一個得25分。

            6、得分高的為贏家,獲獎品一份。

            7、班長計時。 【活動過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仔細推敲、多次錘煉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據說王安石為了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曾經修改過六次。下面再請同學們模仿我的學法,仔細推敲、揣摩詩中的語言。

            再看頷聯:

            鶯爭樹 燕啄泥

            1、鶯爭暖樹 燕啄春泥

            2、早鶯爭暖樹 新燕啄春泥

            3、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處處)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頷聯中“鶯爭樹、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見到的景象,“鶯歌燕舞”一貫認為是春的景象,因為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但是這并不能體現早春特色。

            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第一層:[“暖”、“春”]

            加了個“暖”字,暖樹是向陽的枝頭,黃鶯爭搶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它們還懼怕早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濕潤,透著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蘇醒過來了。

            第二層:[“早”、“新”]

            加了個“早”、“新”字,這兩個字,寫出了人們初見鶯燕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仿佛帶著滿臉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的消息的使者。人們或許會想:連黃鶯、燕子都來了,身上厚重的棉衣應該脫掉了,應該像黃鶯、燕子一樣,歡暢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笆婊钍婊罱罟,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荒曛嬙谟诖骸甭!

            第三層:[ “幾處”、“誰家”]

            加了個“幾處”、“誰家”。請注意,這里不是“處處”、“家家”,范圍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語也極有分寸,一方面因為少而帶有欣悅之情,另一方面這時畢竟還是初春,還沒有到“到處鶯歌燕舞”的時候。

            三層分析下來,令人驚嘆:詩人寫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讀——學以致用

            通過剛才的模仿訓練,以及同學們的密切配合,老師發現,你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運用“剝而復加 層層賞析 ”這一賞析詩歌的方法,你們不感到高興嗎?想不想再試一下?好!為了讓同學們再大顯身手,一展才華。請同學們課后再試用這種方法試著賞析一首散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用這種“剝而復加”的方法賞析: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詩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優美的散文語言,再通過豐富地聯想和想象,將詩歌所蘊涵的意境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尾聲——相約明天

            親愛的同學們: [ 課件展示 ]

            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同學們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到此一游;不要忘記風光秀麗的西湖,不要忘記優美動人的傳說;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互相切磋過,用白娘子的話說這是一種“緣分”。

            我們在此相約:

            在座的各位同學,等你們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時候,就不再麻煩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請你

            再次帶領我們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一起去享受一下,還有我本人,行嗎?白娘子與許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爭朝夕——20年等一回!

            為了我們的緣分:

            同學們,請伸出你們的雙手,用你們的真誠,熱情地感謝各位領導、老師蒞臨指導!

            [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縣五中教學輔導片開的一節公開課時所設計的一篇教案]

            錢塘湖春行

            【教學過程簡案】

            一、傳說——導入新課

            二、熟讀——感知全詩

            三、精讀——理清游蹤

            四、聽讀——盡顯春機

            五、悟讀——景中情語

            六、品讀——尋覓春蹤

            七、展讀——學以致用

            八、尾聲——相約明天

            課后作業:

            拓展延伸——學海無涯

            一、用這種“剝而復加”的方法也可以賞析杜牧的《清明》:

            雨紛紛————————人斷魂————————酒何處—————————杏花村

            清明雨紛紛——————路上人斷魂——————借問酒何處———————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牽手課外 讀詩與識法

            識法,就是識其方法。以詩為例,例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欣賞者的文章可以寫出上千個字,說意境如何優美,詩情如何動人,可能對讀詩者會有一些啟發,但要讀詩者真正讀透這兩句詩,還須教人以詩法。如果一法不談,讀詩者讀前是此等人,讀后還是此等人,就算白讀。這里,“兩個黃鸝”是兩個點,“一行白鷺”是一條線。春日景色無奇不有、無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寫,他選擇了兩個點、一條線。這就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用點線經營詩境空間的方法,叫“點線經營法”。用此法如果能讀出唐代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白日”如點由上而下,“黃河”如線由西往東,那簡直就是大徹大悟了。

            幾年前,我曾與幾位女中學生討論過唐代張祜的《宮詞》。詩曰:“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當時她們正在為這首詩是寫宮女的哀怨還是寫作者對宮女的同情爭執不休。我發表了我的意見。我認為,這么成功地寫出宮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現了作者對宮女的深刻同情。這首小詩,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例如“故國三千里”是寫空間之遠大,“深宮二十年”是寫時間久長。這是“時空經營法”。一個宮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僅以一個空間一個時間便表達出來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敘述描摹,可能簡約精妙到如此?

          錢塘湖春行教案15

            教材分析

            《錢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第15課內容,所選內容是中國古代詩歌,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兩首詩歌,本首詩歌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教學中誦讀是重點,要加強誦讀指導,其次注重詩意的體會、再現在詩歌語言的品析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了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 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 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 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教法:啟發、引導式。 學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圣”)、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范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 季節:春 事件:行(騎馬游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注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引導)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游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水 幾 誰 亂 淺 綠

            面 處 家 花 草 楊

            初 早 新 漸 才 陰

            平 鶯 燕 欲 能 里

            云 爭 啄 迷 沒 白

            腳 暖 春 人 馬 沙

            低 樹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么“春景”?哪些屬于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云、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啄春泥、 沒馬蹄

            早鶯 新燕 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說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蘇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八、作業布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板書設計

            所行 孤山寺 賈亭西 湖東 白沙堤

            對春的西湖春景圖 所見 水漲云舒 鶯歌燕舞 花亂草綠 喜愛和

            贊美之情

            所感 最愛 行不足

          【錢塘湖春行教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06-27

          【熱門】錢塘湖春行教案06-13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10-11

          《錢塘湖春行》教案【熱門】08-13

          錢塘湖春行教案【熱】09-05

          【推薦】錢塘湖春行教案06-09

          《錢塘湖春行》教案范例07-24

          【薦】錢塘湖春行教案08-09

          【推薦】《錢塘湖春行》教案08-20

          《錢塘湖春行》教案【薦】08-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州成a人在线观看日本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