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案

          時間:2024-09-16 19:32:26 勸學 我要投稿

          關于《孫權勸學》教案范文匯總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孫權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孫權勸學》教案范文匯總五篇

          《孫權勸學》教案 篇1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過程與方法: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習呂蒙虛心接受意見、努力學習的精神。

            2)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

            2、教學重點:品味人物語言的語氣特點,并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3、教學難點: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4、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

            5、教學工具:PPT、錄音、圖片

            6、課時安排:一課時

            7、教學過程

            Ⅰ 導入: “吳下阿蒙”的故事理解

            Ⅱ 作者、作品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 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

            Ⅲ 檢查生字詞

            卿 qīng 豈 qǐ 邪yé 孰shú 遂 suì 更gēng

            Ⅳ 聽課文錄音,注意朗讀節奏。

            Ⅴ 學生齊讀課文

            朗讀指導:注意文章中出現了三個人物,他們說話的語氣也不盡相同,在朗讀時要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讀出責備的語氣

            (3)“卿言多務,孰若孤?” 語重心長。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讀出自豪的語氣。

            Ⅵ 疏通文意

            初,權 謂呂蒙 曰:“卿今當涂掌 事,不可不學!”蒙 辭 以軍

            當初 對……說 當權 推辭 用

            中多務。權曰:“孤豈 欲卿治經為 博士 邪!

            事務 難道 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通“耶”,語氣詞

            但 當 涉獵, 見 往事 耳。卿言多務,孰 若 孤?孤常讀書,自

            只 應當 了解 歷史 罷了 誰 比得上

            以為大有所益。” 蒙 乃 始 就學。 及 魯肅 過尋陽,與蒙論 議,以(之)為,認為這樣是 于是、就 從事 到了……時候 討論 議事

            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重新 為什么

            見事 之晚乎!”肅遂 拜蒙母,結友而別。

            認清事物 遲 于是 拜見 表順接,然后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瀏覽群書,了解過去的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讀書很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么晚啊!”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

            Ⅶ。合作探究

            1、孫權如何以自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呂蒙讀書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蒙由不學到就學,經過自身的努力使當初的吳下阿蒙變得有勇有謀,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讓人刮目相待。反映出在現實生活情況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Ⅷ。體驗反思

            1.你覺得呂蒙是一個怎樣的人?謙虛、聽從勸告,好學、

            2. 呂蒙由不學到學有所成,這個變化給你怎樣的啟示?

            A 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讀書可以改變人生,非學無以成才。

            B: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C;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開卷有益”是良言。

            Ⅸ。延伸拓展:

            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 ,談談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

            板書:

            勸學 就學 贊學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孫權勸學》教案 篇2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

            見往事:知道

            以為:認為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一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一就學一議論一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⑧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請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一、二題.

            2.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3.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鑒》

            勸學:辭一就

            (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

            (驚異、贊嘆)

            何見事之晚

            (自得、自豪)

          《孫權勸學》教案 篇3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三、閱讀分析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10、當場背誦全文。

            四、教師小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五、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背誦全文。

            3、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孫權勸學》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孫權勸學》教案設計》。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孫權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幾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與水平。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規勸的藝術----善勸,培養善納雅言的品質,明白學習的作用,重視學習,會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孤、博士、見、但、乃等文言實詞、虛詞。

            2、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分享材料 。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二、熟讀全文。(學生齊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運用語言描寫詳寫孫權現身說法,從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兩個方面勸呂蒙學習。第二部分:運用語言描寫從側面以魯肅大驚體現呂蒙的巨大變化,寫出吳下阿蒙接受勸說就學后令人刮目相待。從而突出了孫權“善”勸。

            四、文言知識積累 。

            1、成語: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總經理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③ 士別三日:即讀書人分別后三天,或說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時間,特指有了明顯的長進,一般與“刮目相看”連用。也可以單獨使用,褒講久違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實詞:

            (1)當涂---當權 (2) 辭---推辭 (3)孤---帝王自稱

            (4)卿---帝王對愛臣的稱呼 (5)見---了解 (6)往事---歷史

            (7)孰---疑問代詞“誰” (8)及---到了 (9)過---經過、到

            (10)更---變換、改變、重新 (11)見事---了解事情的發展情況

            (12)拜---拜見 (13)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虛詞:

            (1)豈---反問副詞“難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詞,非常

            (5)即---副詞,就 (6)何---疑問副詞,怎么

            通假字:

            ① 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

            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單”“孤苦”。

            ②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最高一級。

            ③但 古義:只。 今義:轉折連詞。

            一詞多義 :

            乃:乃不知有漢(竟) 蒙乃始就學(才)

            見:見漁人(看見) 見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后置)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作品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干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么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第二課時

            五、課文賞析。

            (一)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寫了哪三個情節?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2、找一找:《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②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的批評)

            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3、品一品: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在吳縣時的那個呂蒙!)→→語言描寫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與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長兄你為什么看清事物這么遲呢?)→→語言描寫

            ③“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分別了。)→→動作描寫

            (二)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② “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

            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④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讀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⑤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三)精讀討論: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

            (四)分角色朗讀,思考問題: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呂蒙-――當涂掌事 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 五歲能詩、文理皆有可觀、賢于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六、 作業:

            1、完成練習冊中相關內容。2、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教案07-03

          《孫權勸學》優秀教案07-08

          【熱】《孫權勸學》教案08-14

          【推薦】《孫權勸學》教案10-14

          【熱門】《孫權勸學》教案10-25

          人教版孫權勸學教案06-12

          【薦】《孫權勸學》教案07-24

          《孫權勸學》教案【薦】08-19

          【精】《孫權勸學》教案08-03

          《孫權勸學》優秀教案07-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福利啪国产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 在线a免费播放v | 午夜免费性色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