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詩詞翻譯賞析

          時間:2025-03-12 11:40:05 賽賽 詩詞 我要投稿

          《臨江仙》詩詞翻譯賞析

            《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是五代詞人鹿虔扆的詞作。這是一首詞人悲悼后蜀亡國之哀的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臨江仙》詩詞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江仙》詩詞翻譯賞析

            臨江仙(鹿虔扆)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鹿虔扆:《臨江仙》

            注釋:

            金銷重門:重重宮門都上了鎖。

            綺窗:有鏤空花紋的窗子。

            翠花:帝王儀仗中用翠色鳥羽裝飾的旗子。這里代指帝王。

            寂無蹤:了無蹤影。

            玉樓:華麗的樓閣。此處指宮殿。

            歌吹:歌聲音樂聲。

            譯文:

            宮門層層緊鎖,荒涼的皇家園林異常安靜。我靠著窗戶,望著秋天的夜空,不禁悲從中來。自從皇帝去后,這里便一片寂靜,再也不見皇帝的蹤影。宮殿里的歌舞之聲,也早已隨風而逝。

            天空云霧籠罩的月亮,不知人事的變更,直到夜將盡時,還照耀著深宮。在荒廢的池塘中,朵朵蓮花相對開放,滴滴清露滑落,像她們暗暗傷感亡國的淚珠。

            賞析:

            鹿虔扆的生卒、籍貫、字號皆不可考,后蜀時登進士第,官至學士,廣政間(約938~950)出任永泰軍節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人稱鹿太保。鹿虔扆長于小詞,特為后蜀主孟昶欣賞,蜀亡不仕。《花間集》收鹿虔扆詞六首,這首《臨江仙》應推其最出色的代表作。從格調的悲傷惆悵推測,此詞當于蜀亡所作,盡抒作者的黍離愁情,亡國悲境。

            上闋開篇二句,便醞釀了全章冷寂荒涼的基調:緊扣的鐵鎖、深閉的重門、蕭瑟的荒苑、積塵的戶牖、孤寂的秋空,一切都籠罩于無言之“靜”中,既在視覺上造成了渾重沉悶的壓抑感,又流露了幾許飽含歷史滄桑的悲哀。此處“秋”字點明時為清秋時節,而“愁”字則可謂全詞的詞眼,整章的情景描寫乃依此敷衍開去。“愁”為何事呢?隨后“翠華”三句即曉以明情,原來是人去樓空、歌吹聲斷之悲。“翠華”意指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陳鴻《長恨歌傳》就有“潼關不守,翠華南幸”句,這里“翠華”當做帝王的代稱;“玉樓”謂華麗的樓臺,辛棄疾詞《蘇武慢?雪》有云:“歌竹傳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樓。”可以想知,歌舞升平的玉樓作為歡娛的圣地,定曾觥籌交錯,熱鬧非凡,這與當年鹿虔扆追隨蜀主孟昶的宴賞快意生活,又有著如何的相似啊!然而世事無常,無奈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由此不難發現,“愁”之意味其實頗為深厚,并不限指對昔日歡娛不再的嘆息,其更真切的內涵還在于作者深沉的故主之念與故國之思,這一亡國臣子的千轉愁腸有著更普遍的感染力。

            下闋,轉以自然景物的描寫襯抒人物之情思,主要集中于對煙月、藕花兩個意象的表現。“煙月”謂夜霧朦朧、薄云籠罩之月色,道出正是夜闌人盡時,為愁人故思更添愁緒;“人事改”則暗寓朝代變遷之滄海桑田,與上闋“玉樓”三句互相應和,可見文字針腳綿密;“還照”,則似乎隱含了幾許無奈、埋怨與悲哀,是怨明月之天真,還是悲人心之麻木無知呢?個中情旨,頗可玩味。這里“煙月”二句,唐圭璋先生謂化自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細細品味,覺與晏殊《蝶戀花》“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亦有幾分相似,三詞均采用了擬人手法,一個“不知”,一個“不諳”,一個“還過”,將年年歲歲依然如舊之明月寫得懵懵懂懂、不曉人事,卻真實可感。煙月無知,藕花有情,作者又將情感表現視角由月照深宮移換至池塘荷花。經過烽煙的無情摧毀,華麗的樓臺變成了一片斷井頹垣,昔日繁花似錦的荷塘如今亦由于無人整葺而荒蕪野外,剩下的只有那疏疏落落殘留的荷花尚在綻放。“相向”三句道出了荷花之深情,將花中夜露喻為哭泣的清淚,從動作之“相向”、嗅覺之“香”、色彩之“紅”等角度生動形象地描摹了荷花的裊娜柔弱、多情可憐,正與月之不諳人情映照生意。其末,作者又借荷花之“暗傷亡國”恰點明主旨,在言達深沉心聲的同時,亦對全詞作以收束。

            鹿虔扆這首《臨江仙》歷來評價頗高,除了其中的故國情思易贏得一代代亡國之士的慨嘆共鳴而得到再解讀、再升華之外,該詞出色的藝術手法亦是人所稱道的重要原因。

            其一,融情于景,景真情深。王夫之《詩繹》謂:“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境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鹿詞正長于此道,雖全篇不見詞人,但詞中情景交融、情境相生。譬如金鎖、重門、荒苑、煙月、藕花等意象,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國情懷,在貌似不經意間,作者胸中蘊藏之“悲國情”均化作了眼前所見“蕭瑟景”,在衰敗頹垣中讓人體味到歷史之凝重,若用況周頤《蕙風詞話》語來說便是:“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

            其二,比擬想象,物物相生。該詞長于擬人手法,通過豐富的想象,自然事物皆表現出活潑的生命力與主觀化的情感色彩,正所謂:“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試看愁對秋空的綺窗、不知人事的明月、相向而泣的藕花,諸多意象均因沾染了人性化的特征而更富內涵韻味,尤其藕花與明月兩種意象的對比,暗喻了兩種情緒、兩種心境,也正在此差異化描寫中,藕花、明月更顯勃勃生機。

            其三,文辭質樸,凄迷婉麗。鹿詞雖被收于《花間集》,但其文辭風格卻無閨閣香艷之氣,相反以自然質樸、凄迷感人取勝。在這首《臨江仙》中,作者即以尋常物象自然起意,目處留情,敘述曲折生動,情懷真摯凄婉,恰如《詞林紀事》所引倪瓚語:“曲折盡變,有無限感慨淋漓處。”而且,作者在鋪陳昔日輝煌之頹垣時,也并非沉浸于一味的渲染之中,而是在構造整體冷寂氛圍的同時,嵌入了綺窗、翠華、玉樓、歌吹等象征往日熱鬧繁華的詞句,在今昔迥異、冷暖相生的審美調和中,將整首詞的意境推向極致。

            對于《臨江仙》一詞,唐圭璋先生評價頗高,贊為“字字血淚”,也正由于鹿虔扆沉痛的故國幽情與出色藝術手法的成功結合,才譜寫了這首歷代傳唱千年不衰的佳篇。

            賞析二:

            鹿虔扆長于小詞,特為后蜀主孟昶欣賞,蜀亡不仕。

            開篇兩句:緊扣的鐵鎖,深閉的重門,蕭瑟的荒苑,積塵的戶牖,孤寂的秋空,一切都籠罩于無言的“靜”中。“愁”為何事呢?原來是人去樓空,歌吹聲斷。“翠華”意指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這里是帝王的代稱。“玉樓”為華麗的樓臺。由此不難發現,這“愁”不只限于對往日歡愉的不再而嘆息,更真切的內涵是這一亡國臣子的故主之念和故國之思,使千轉愁腸的“愁”意味深厚。

            下闋:先是怨明月之天真,將年年歲歲依然如舊的明月寫得懵懵懂懂,不曉人事。煙月無知,藕花有情,那舊池塘里疏疏落落的荷花尚在綻放,用“相向”三句道出荷花之深情。最后,作者又以荷花“暗傷亡國”點名主旨。

            藝術手法人所稱道,一是融情與景,景真情深。金鎖、重門、荒苑、煙月、藕花等景物的描寫,讓人在衰敗頹垣中體味歷史之凝重。二是文辭風格無閨閣香艷之氣,而是自然質樸,凄迷感人。如將荷花中的夜露喻為哭泣的清淚,形象地描繪荷花的裊娜柔弱、多情可憐。

            正是作者沉痛的故國幽情與出色藝術手法相結合,才譜寫了這首千年不衰的佳篇,其中的故國情思贏得一代代亡國之士的慨嘆和共鳴。

            創作背景

            林庚、馮沅君《中國歷代詩歌選》、《唐宋詞鑒賞辭典》、《花間集注釋》、《花間集全譯》等,均認為此詞是鹿虔扆為傷后蜀之亡而作。趙崇祚編選《花間集》,據歐陽炯《花間集·敘》后題為“大蜀廣政三年夏四月”,為公元940年,即已收入此詞,是時距后蜀之亡(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尚有二十五年,故此詞或為前蜀王衍亡國(925年)所作。

            名家評論

            蔡居厚《詩史》:虔戾工小詞,傷蜀亡,詞云:“金鎖重門荒苑靜(下略)。”(郭紹虞《宋詩話輯佚》卷下)

            楊慎:故宮禾黍之思,令人默然。此詞比李后主《浪淘沙》詞更勝。(《花間集評注》引)

            湯顯祖《花間集》卷四:“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似有神助。以此方之,可為勍敵。

            李廷璣《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卷五:作宮詞須用富麗之句,似此亦平淡了。結句妙。周美成《西河》詞云:“燕子不知何世,人尋常巷陌人家,如說興亡,斜陽里。”亦就是“煙月不知人事改”一段變化出來。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卷二:結引藕花泣露,傷感復傷感。

            茅暌《詞的》卷三:寄慨長楊、汾水,又是宮詞一變。

            卓人月《古今詞統》卷九徐士俊評:花有嘆聲,史識之矣。

            潘游龍《古今詩余醉》卷十:結到藕花泣露,可謂傷感之極。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第一一五《拾遺》:孟蜀鹿太保虔戾,雖與韓、閻等稱“五鬼”,然觀其所作《臨江仙》詞云:“金鎖重門荒院靜(略)。”故國黍離之感,不專為靡靡之音也。

            許昂霄《詞綜偶評》:曰“不知”,曰“暗傷”,無情有恨,各極其妙。

            譚獻《復堂詞話》:哀悼感憤。

            陳廷焯《云韶集》卷一:“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深情苦調,有《黍離》、《麥秀》之悲。

            況周頤《餐櫻廡詞話》:“鹿太保,孟蜀遺臣,堅持雅操。其《臨江仙》含思憧惋,不減李重光‘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之句。”

            俞陛云《五代詞選釋》:“周道黍離之感,唐宋以來,多見于詩歌,在詞中,惟南唐后主,亡國失家,語最沉痛,虔扆詞亦善感乃爾。誦‘露泣紅香’句與‘獨與銅人相對泣,凄涼殘月下金盤’,其音皆哀以思也。”

            李冰若《栩莊漫記》:“太白詩:‘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已開鹿詞先路。此闋之妙,妙在以暗傷亡國托之藕花。無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紅,與上句‘煙月還照深宮’相襯,而愈覺其悲惋。其全詞布置之密,感喟之深,實出后主‘晚涼天凈’一詞之上,知音者當不河漢斯言。”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暗傷亡國之詞。全篇摹寫亡國后境界,有《黍離》、《麥秀》之悲。起三句,寫秋空荒苑,重門靜鎖,已足色凄涼。‘翠華’三句,寫人去無蹤,歌吹聲斷,更覺黯然。下片,又以煙月、藕花無知之物,反襯人之悲傷。其章法之密,用筆之妙,感喟之深.實勝后主‘晚涼天凈月華開’一首也。‘煙月’兩句,從劉禹錫‘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化出。‘藕花’句,體會細微。未句尤凝重。不啻字字血淚也。”

            張祥齡《詞論》:“詞主過譎諫,與詩同流,稼軒《摸魚兒》、酒邊《阮郎歸》、鹿虔扆之‘金鎖重門’,謝克家之‘依依宮柳’之屬。所謂‘國風好色析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此固有之,但不必如張曰本文,膠柱鼓瑟耳。

            作者簡介

            鹿虔扆(一作祿虔扆),生卒年里不詳。初讀書古祠,見畫壁有周公輔成王圖,期以此見志。天復中,為永泰軍節度使,后進檢棱太尉,加太保,因稱“鹿太保”。一說后蜀孟昶時為“五鬼”之一,不確。張宗橚《詞林紀事》卷二引倪瓚云:“鹿公高節。偶爾寄情倚聲.而曲折盡變,有無限感慨淋漓處。”李冰若《栩莊漫記》云:“鹿太保詞不多見,其在《花間集》中(共六首),約有二種風格:一為沉痛蒼涼之詞;一為秀美疏朗之詞。不惟人品之高,其詞格亦高。由此可知雖處變亂之世,人格高尚者終有以自立。”

          【《臨江仙》詩詞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臨江仙·送王緘》詩詞翻譯賞析11-17

          《臨江仙·云窗霧閣春遲》詩詞翻譯及賞析10-18

          《臨江仙·惠州改前韻》詩詞翻譯及賞析11-19

          《臨江仙》詩詞賞析11-15

          李清照臨江仙詩詞賞析08-02

          蘇軾《臨江仙》全詞翻譯賞析05-17

          《臨江仙》閱讀答案和翻譯及賞析05-13

          臨江仙探梅古詩翻譯及賞析10-11

          蝶戀花的詩詞翻譯賞析11-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夂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思思在线精品视频综合首页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 亚洲最大的AV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