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李白唐詩

          時(shí)間:2024-08-25 19:16:52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渡荊門送別李白唐詩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shí)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言律詩,選入《唐詩三百首》。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渡荊門送別李白唐詩

            原文

            渡荊門⑴送別

            渡遠(yuǎn)⑵荊門外,來從楚國⑶游。

            山隨平野⑷盡,江⑸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⑹,云生結(jié)海樓⑺。

            仍⑻憐故鄉(xiāng)水,萬里⑼送行舟。

            注釋

           、徘G門: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xiǎn)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山形上合下開,狀若門。

           、七h(yuǎn):遠(yuǎn)自。

           、浅䥽撼,今湖北、湖南一帶。其地春秋、戰(zhàn)國時(shí)屬楚國境域。

            ⑷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山捍蠛。大荒:廣闊無垠的原野。

           、试孪嘛w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下來。

            ⑺海樓:海市蜃樓,亦稱“蜃景”,是光線經(jīng)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顯著折射時(shí),把遠(yuǎn)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這里狀寫江上云霧的變幻多姿。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倘裕阂廊。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

           、腿f里:喻行程之遠(yuǎn)。

            翻譯

            (我)來到荊門之外,來到了楚國。

            山已經(jīng)到了盡頭,江水就在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皎潔的明月在空中流轉(zhuǎn),如同飛在空中的明鏡。云氣勃郁,在大江面上變幻莫測,如同海市蜃樓一般。

            雖然進(jìn)入異地,我仍然依戀著故鄉(xiāng)的水水山山,不遠(yuǎn)萬里,一直伴著我這位游子。

            賞析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荊門,即荊門山,位于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xiǎn)要,自古有“楚蜀咽喉”之稱。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首聯(lián)交代詩人的行程和目的地。自劍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來到了楚國境內(nèi)作一次旅游。

            中間兩聯(lián)寫詩人渡過荊門后所看到的壯麗風(fēng)光。其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此兩句是寫實(shí)景。隨著行程的變化,只見地勢逐漸平坦,青山消失,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原野。長江之水奔騰而來,到此也減緩了它的步伐,就像一條純白的練帶,鑲嵌在綠色的原野中,望不到它的邊際。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句寫得新奇巧妙。行船至晚上,月影倒映江中,好像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到了白天,江面上云氣聚集,變幻萬千,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詩人看到江面上云彩的變化,立刻產(chǎn)生無窮的想象,仿佛看到了仙臺(tái)樓閣似的,浪漫無盡。

            最后一聯(lián),照應(yīng)開頭,回到現(xiàn)實(shí),表現(xiàn)對故鄉(xiāng)的深情。詩人看到荊門江面廣闊,想到此水正是由家鄉(xiāng)流來,正是故鄉(xiāng)的水送著行舟到這萬里之外,于是思家之情油然而生,即景生情,情從心來。

            這首詩意境高遠(yuǎn),想象瑰麗,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中心思想:

            這首詩意在描繪山水,壯闊雄奇的景象使詩人興奮不已,充滿了豪情和朝氣,然而乍離家鄉(xiāng)遠(yuǎn)游,難免產(chǎn)生戀戀之情,“送別”之意猶在!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同為詠長江的千古名句。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東),關(guān)于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shí),其家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F涠畎壮錾d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于唐玄宗,待詔翰林。后漫游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dāng)涂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年間已有詞調(diào)。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難斷定。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shí)期出蜀至荊門時(shí)贈(zèng)別家鄉(xiāng)而作,這在學(xué)術(shù)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開元十二年(724年),二說作于開元十三年(725年),三說作于開元十四年(726年)。根據(jù)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辭親遠(yuǎn)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yuǎn)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zhǔn)備實(shí)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fù)。

          【渡荊門送別李白唐詩】相關(guān)文章:

          李白唐詩《渡荊門送別》教案(通用5篇)07-13

          李白《渡荊門送別》賞析10-17

          李白《渡荊門送別》文學(xué)賞析06-07

          李白《渡荊門送別》詩詞賞析08-04

          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及賞析02-23

          李白《渡荊門送別》詩歌賞析08-17

          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及翻譯10-30

          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及翻譯07-11

          李白詩《渡荊門送別》鑒賞05-23

          李白《渡荊門送別》譯文和賞析09-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 |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