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時間:2023-12-27 10:22:49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通譯全文。

            2、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題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會理想。

            4、學習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及敘事脈絡清晰、描寫生動的特點。

            5、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疏通文意。

            2、感受桃花源優美的環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情景動畫,并導入。

            同學們,我國湖南省有一處風景獨特、備受世人青睞的旅游勝地,她因東晉時期一位詩人的名作而聞名天下。

            大家知道是哪兒嗎?那位詩人又是誰呢?你去過沒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記》,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作者:

            二、誦讀和復述

            1、教師泛讀課文,學生聽讀,從而熟悉字詞讀音、朗讀節奏。

            2、請一位同學朗讀,要求讀出感情,咬準字音。

            (讀完后由同學做適當評價。)

            3、全班同學結合注解默讀課文,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

            五分鐘后請同學復述大意,復述時可適當增加自己的想象。

            復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學補充。

            4、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然后反復自由朗讀。

            三、疏通詞句

            1、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難解的、注解中沒提到的、應特別予以重視的字詞。

            2、教師可適當給同學講解詞語古今異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等,但不宜細講。

            有些詞語應盡可能聯系以前所學知識及相關知識,展開聯想、加深理解。

            3、請同學找出難譯的語句,尋找優秀同學作答。

            (此項活動意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激發敢于直面疑難、大膽探索的'熱情。)

            4、請同學逐句翻譯,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重點講解部分”進行點撥。

            第二課時

            一、理清思路

            劃分課文段落層次,并歸納其大意。

            第一段:開端,寫漁人發現桃花林。

            第二、三段: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的見聞和經歷。

            第四段:結局,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未果。

            第五段:尾聲,寫桃花源無人問津。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音樂電視片《桃花源》,從而加深學生對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理解。

            二、深入研讀

            1、揣摩語言。

            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從而體會陶淵明文章的語言技巧。

            ⑴“忽逢桃花林”,“忽”表現漁人怎樣的心情?

            ⑵“漁人甚異之”,“之”在此指代什么?

            ⑶“欲窮其林”,“窮”與前文哪個詞照應?表現作者怎樣的心理?

            ⑷前文與“豁然開朗”相對應的詞語是什么?

            ⑸為什么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

            2、主題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以下問題,討論結束后每題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發言。

            明確:

            ⑴

            ⑵

            ⑶

            三、拓展思考

            獨抒己見(根據立場、觀點相同或相近的特點,將全班同學分成兩至三派進行討論,然后以自由辯論會形式發表各自見解。)

            ⑴漁人為何“停數日”就“辭去”?為什么不留下來?

            ⑵這種理想社會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否成為現實?

            ⑶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種社會理想?

            四、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僅學到了一些相關的語文知識,也進一步了解了封建社會的一些社會狀況,了解了陶淵明其人。

            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當關注社會,關注歷史,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五、布置作業

            你認為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會不會成為現實?為什么?請寫一篇短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理想社會;

            2.理解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

            3.掌握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好的理想社會;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寄予的社會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桃花源記,導入新課

            課堂開始請同學們回憶上節課內容。具體導入語如下:

            同學們,“桃花源”真的存在嗎?陶淵明虛構這樣一個故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怎樣的社會理想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讀課文,并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1.描寫桃花林景色的句子;

            2.描寫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句子;

            4.描寫桃花源人衣著、勞動、精神狀態的句子;

            5.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句子。

            (三)深入研讀,體悟情感。

            上環節畫出句子后,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的人為什么會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當漁人說了外面的情況后,桃花源人為什么“皆嘆惋”,又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課文中的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小組內討論:文章的結尾寫道漁人復尋桃花源而不得,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后遂無問津者”,這樣的結尾說明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找出出自本文的四個成語,并寫出它們的意思;

            2.熟練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

            略。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6-24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3-01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2-23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5篇07-15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15篇03-01

          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7篇03-02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4篇03-11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5篇03-19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5篇)03-1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亚洲激情五月天照片 | 亚洲中文字幕a∨在线 |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