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其五王昌齡閱讀理解

          時間:2024-09-19 23:23:01 永恒 王昌齡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閱讀理解

            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后續部隊,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從軍行其五王昌齡閱讀理解,歡迎來參考!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閱讀理解

            從軍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注釋】洮河,水名,在甘肅。土谷渾,敵軍首領。

            【練習】

            (1)詩的前兩句用“日色昏”和“紅旗”構成了怎樣的一幅邊塞軍旅圖?簡要分析。

            (2)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么?簡要回答。

            (1)“日色昏”極言大漠風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軍事形勢的緊張;“紅旗”即寫色彩的明麗,也寫軍隊的強勁凌厲。由此構成了一幅在大漠蒼蒼、天昏地暗之中,然后一支大軍半卷紅旗,卷塵挾風,奮勇挺進的畫面。

            (2)因為軍隊主動驍勇,戰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詩洋溢著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導讀】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進士,為校書郎,后授汜水尉,再遷江寧,故世稱王江寧。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

            《從軍行》組詩是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這一首,寫軍隊在大漠風沙蔽日的惡劣條件下,主動出擊,戰事大捷喜人的場景,讀來令人振奮。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可能對第五回“關云長溫酒斬華雄”有深刻印象。然后這對塑造關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節。但書中并沒有正面描寫單刀匹馬的關羽與領兵五萬的華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這樣一段文字:(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這段文學,筆墨非常簡煉,從當時的氣氛和諸侯的反應中,寫出了關羽的神威。論其客觀藝術效果,比寫揮刀大戰數十回合,更加引人入勝。羅貫中的這段文字,當然有他匠心獨運之處,但如果就避開正面鋪敘,通過氣氛渲染和側面描寫,去讓人想象戰爭場面這一點來看,然后卻不是他的首創,象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應該說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詩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風塵日色昏”,由于我國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均呈自西向東或向東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東部形成一個大喇叭口,風力極大,狂風起時,飛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風塵”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風沙遮天蔽日。但這不光表現氣候的暴烈,它作為一種背景出現,還自然對軍事形勢起著烘托、暗示的作用。在這種情勢下,唐軍采取什么行動呢?不是轅門緊閉,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征。為了減少風的強大阻力,加快行軍速度,戰士們半卷著紅旗,向前挺進。這兩句于“大漠風塵”之中,渲染紅旗指引的一支勁旅,好象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這支軍隊卷塵挾風,如一柄利劍,直指敵營。這就把讀者的心弦扣得緊緊的,讓人感到一場惡戰已迫在眉睫。這支橫行大漠的健兒,將要演出怎樣一種驚心動魄的場面呢?在這種懸想之下,再讀后兩句:“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這可以說是一落一起。讀者的懸想是緊跟著剛才那支軍隊展開的,可是在沙場上大顯身手的機會卻并沒有輪到他們。就在中途,捷報傳來,前鋒部隊已在夜戰中大獲全勝,連敵酋也被生擒。情節發展得既快又不免有點出人意料,但卻完全合乎情理,因為前兩句所寫的那種大軍出征時迅猛、凌厲的聲勢,已經充分暗示了唐軍的士氣和威力。這支強大剽悍的增援部隊,既襯托出前鋒的勝利并非偶然,又能見出唐軍兵力綽綽有余,勝券在握。

            從描寫看,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后續部隊,然后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這是打破常套的構思。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行鋪敘,就不免會顯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進行烘托,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它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夜戰洮河北”去想象前鋒的仗打得多么艱苦,多么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去體味這次出征多么富有戲劇性。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出以輕快跳脫之筆,通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讀者去體味、遐想。這一切,然后在短短的四句詩里表現出來,在構思和驅遣語言上的難度,應該說是超過“溫酒斬華雄”那樣一類小說故事的。

            拓展閱讀:

            簡介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這組詩以內容相關的七首詩形成連章,反映了復雜豐富的邊塞生活。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斗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從軍行七首》就是王昌齡采用樂府古題寫的此類邊塞詩。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陜西)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后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閱讀理解】相關文章: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賞析09-28

          從軍行王昌齡其五情感08-29

          王昌齡從軍行其五賞析05-05

          王昌齡《從軍行》其五翻譯09-14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原文09-26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唐詩鑒賞10-03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原文及賞析10-09

          從軍行七首其五王昌齡賞析10-08

          從軍行王昌齡其六賞析06-28

          王昌齡《從軍行其六》譯文06-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 亚洲国产在人线动图 | 久久99国产精品婷婷99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级视频 | 先锋影音国产情侣在线 |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