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

          時間:2024-05-30 03:27:03 芷欣 王維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1

            《歸嵩山作》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譯文

            清澈的川水環(huán)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閑。

            流水好像對我充滿了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

            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金色秋山。

            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注釋

            ⑴嵩山:五岳之一,稱中岳,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當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帶:圍繞,映帶。薄:草木叢生之地,草木交錯曰薄。

            ⑶去:行走。閑閑:從容自得的樣子。

            ⑷暮禽:傍晚的鳥兒。禽:一作“云”。相與: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縣,屢有興廢,荒城當為廢縣。臨:當著。古渡:指古時的渡口遺址。

            ⑹迢遞:遙遠的樣子。遞:形容遙遠。嵩高:嵩山別稱嵩高山。

            ⑺且:將要。閉關(guān):佛家閉門靜修。這里有閉戶不與人來往之意。閉:一作“掩”。

            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2

            《歸嵩山作》

            作者: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注解】:

            1、閑閑:從容貌。

            2、迢遞:遠貌。

            3、且閉關(guān):有閉門謝客意。

            【韻譯】:

            清沏溪流兩岸林木枝茂葉繁,

            我乘著車馬安閑地歸隱嵩山。

            流水有意與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鳥有心跟我一起倦飛知還。

            荒涼的城郭緊挨著古老渡口,

            夕陽的`余輝映著經(jīng)秋的重山。

            遠遠地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

            決心歸隱謝絕來客把門閉關(guān)。

            【評析】:

            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首聯(lián)寫歸隱出發(fā)時的情景。頷聯(lián)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lián)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

            末聯(lián)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并舉,于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3

            [唐]王維

            清川帶長薄1,車馬去閑閑2。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3,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4下,歸來且閉關(guān)5。

            注釋:

            1、長薄:即草澤地。草木叢生曰薄。

            2、閑閑:悠然自得貌。

            3、古渡:古渡口。

            4、迢遞:高遠貌。嵩高:《白虎通·巡狩》篇:“中央為嵩高者何?言其高大也。”

            5、閉關(guān):關(guān)門。此句有杜門謝客意。

            賞析:

            詩寫倦游歸來復(fù)得自然的'閑適情趣,但總掩飾不住一絲落寞失意的心緒。川薄清幽,車馬悠閑,流水暮禽,相伴而歸,世既與我相違,脫塵網(wǎng)而諧自然,豈非適得其所哉?但目睹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總不免蕭索動情,有些凄然。王維雖深慕淵明之高懷,第四句更是直用陶“飛鳥相與還”、“鳥倦飛而知還”詩意,但此時尚未達到陶淵明那樣的思想境界,缺乏陶那種迷途知返、載欣載奔的狂喜。所以他歸至嵩高之下,閉門謝客,不與世接,總帶有無可奈何的味道。前人盛贊此詩“閑適之趣,淡泊之味,不求工而未嘗不工者”(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非不求工,乃已雕已琢后還于樸,斧鑿之痕俱化爾。”(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卷二十三)雖甚有理,但多偏重于文字技巧,淺嘗輒止,尚未深求也。

            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4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題解

            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在今河南登封縣北。開元九年(721),二十一歲的王維進士及第,步入仕途。同年即受人牽連,被貶濟州。五年后辭官離開濟州,后回長安閑居。此詩作于開元二十二年(734),當時王維已閑居長安五年。這年秋,他先赴洛陽,獻詩中書令張九齡,希求汲引,隨即歸隱嵩山。一邊干謁進取,一邊歸隱,這也是當時的常例。

            句解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帶”,圍繞。“薄”,草木叢生之地。首句化自陸機《君子有所思行》:“曲池何湛湛,清川帶華薄。”清澈的河川圍繞著一片草木叢生的長長的沼澤地,歸去的車馬就從這里緩緩前行了。

            詩人寫歸山,卻是從川寫起。車馬“閑閑”,顯出詩人從容的心情,似乎這次的歸隱,是他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景象。詩人并不是被逼出走,落荒而逃,也不是憤然離去。正是這種從容的心境,才使詩人在出發(fā)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河水長流、草木繁生的平和清靜之景。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流水好像懂得“我”的心意,緩緩地流淌著,陪“我”前行;黃昏中鳥兒飛回草木茂盛的沼澤,伴“我”一道回家棲息。“流水”、“暮禽”都被擬人化了,仿佛它們也有人的感情:怕詩人路上孤單,與詩人結(jié)伴同歸。

            有流水和鳥兒的陪伴,詩人悠然自得。但歸途漫漫,仍不免孤單。漸漸地,他的心緒開始低沉,這時的他看到: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秋天的山林。詩人緩緩而行,沿著清川,經(jīng)過荒城、古渡,在夕陽西下時來到了秋意濃濃的嵩山。歸途中會遇到很多東西,詩人獨獨選擇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這些充滿凄涼色彩的景物。一切景語皆情語,當歸隱之地嵩山漸漸就在眼前,詩人心中開始生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悲涼。

            雖然決意歸隱,但終究是失望而歸,失落而歸。回顧王維前三十多年的經(jīng)歷,并不得意。雖少年得志,卻屢經(jīng)曲折;人近中年,卻青春賦閑。曾經(jīng)的豪情壯志,如今的黯然收場,怎么不叫人心生悲涼?王維之前也曾在詩里勸慰友人孟浩然歸居田園:“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送孟六歸襄陽》)但對于王維這樣一個想象著“濟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不遇詠》)的人而言,再怎么平抑心情,也無法全然超脫地面對這次的歸隱。

            然而,詩人已經(jīng)到了嵩山,心情不再平靜的他到底該如何是好?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迢遞”,形容山高遠的樣子。“閉關(guān)”,閉門。隱居的家在高高的嵩山下,如今回來了,就關(guān)上門吧。閉門既是謝客,更是要讓自己靜心獨處,不問世事。詩人的情緒在這時又趨向平和,他說服自己,相信著嵩山將能還給他一片寧靜的內(nèi)心。

            事實上,王維隱居嵩山的時間并不長。次年,他即在張九齡的薦舉下出任右拾遺,結(jié)束了這次短暫的隱居生活。

            評解

            這首詩寫得很有層次。隨著詩人的描述,既可以領(lǐng)略到歸途中的景色變幻,也能隱約感覺到詩人感情的變化:由安詳從容,到悠然自得,到孤單悲涼,到平靜淡泊。這說明詩人的此番歸隱,既有心向往之,閑適怡然的一面,又有郁郁不平,無可奈何的一面。

            《唐詩品匯》將王維的五律列為正宗,并在收錄此詩時引述了元人方回的評語:“閑適之趣,淡薄之味,不求工而自工者,此也。”全詩質(zhì)樸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間兩聯(lián),三四句移情于物,意象疏朗,五六句寄情于景,感情濃郁。詩人隨意寫來,不見斧鑿之跡,卻得精巧蘊藉之妙。

          【王維《歸嵩山作》譯文及注釋】相關(guān)文章:

          王維《歸嵩山作》的賞析02-24

          王維《歸嵩山作》全文及鑒賞07-22

          王維《相思》譯文及注釋10-12

          王維《終南山》譯文及注釋08-31

          王維《觀獵》譯文及注釋10-18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鑒賞及譯文08-05

          王維《新晴野望》譯文及注釋08-15

          王維《出塞作》注釋翻譯與賞析05-04

          《送楊山人歸嵩山》唐詩原文及注釋09-11

          王維《山居秋暝》注釋、譯文及賞析06-1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 |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宅男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频在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