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及反思

          時間:2024-07-20 23:03:09 一剪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及反思

            導語:一剪梅,詞牌名。亦稱《臘梅香》,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的】

            1、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文學創作的密切關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3、培養學生再造意境的思維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通過解讀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掌握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和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探究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由李清照詞作《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當我們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的美神。 ——梁衡《亂世中的美神》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學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

            其詞以南渡為界,前期詞寫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和極盡相思之苦的思婦情結;南渡之后國破家亡夫死,其詞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強烈的亡國之思。詞風大變,轉為凄苦悲愴、哀婉動人。

            三、吟詠詞韻:

            明確:《一剪梅》是雙調,每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四拍,形式上與七律相近,節奏整齊。所不同的是,它的雙數句被分解成兩小句,每小句四字。這兩小句有時意思直貫而下,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有時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甚至可用疊韻,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前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要短一些;讀后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稍長,以造成懸念,突出下句內容的重要性。從整首詞來看,單數句應讀得緩慢、悠長,雙數句可以讀得輕快短促,這就有了對比。

            四、整體感知: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試在詞中找出“詞眼”。

            明確:這首詞的詞眼是“愁”,是李清照寫給丈夫趙明誠的,極言自己獨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主要采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兩種表現手法。

            2、這首詞主要運用哪些表現手法來抒寫愁緒?

            明確: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3、請找出詞中的主要意象,并聯系所學詩文,說說詞人是如何通過意象來抒發心中的愁緒的。

            明確:紅藕 玉簟 雁 月 花 水

            五、緣景明情:

            1、“紅藕香殘玉簟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明確:“紅藕香殘”點明了時節,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季節的變遷,還會使女詞人產生丈夫離家日久的感覺使她覺得孤單寂寞。

            秋天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暑退秋來,竹席也涼了, 不止是說天氣變涼,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獨守空房關系倒更為密切,襯托出詞人冷清與孤寂。(引導學生從詞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2、“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句詞是一幅怎樣的優美意境呢?分析“雁”與“月”兩個意象。

            明確:“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鄉,懷念親朋的美好愿望。

            詞人身處西樓,因惦念丈夫行蹤,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感慨雁字空回,錦書難托。感嘆明月自滿,人未團圓。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相思之情都縈繞于詞人心頭。(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

            3、“花自飄零水自流”本是秋天常見的景物,詞人為什么對此格外敏感?分析“花”與“水”兩個意象。

            明確: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王實甫《西廂記》: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花”:人生、青春、年華

            “流水”:時光

            花飄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態,女詞人見此景象,極為傷懷,觸動了韶光易逝,青春難再之感。但花和水卻不理會她的情懷,依舊不停地飄落,不停地流逝。

            4、“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比較鑒賞: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

            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李白《長相思》

            明確:舊時文人所描述的思婦詩中,大多表述的是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結,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詞人在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足見夫妻恩愛,互相關懷、信任,兩心如一,心心相印。

            5、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明確:這相思,這離愁無法消除,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對“愁”的描寫化抽象為具體,把無形的“愁”說成是一種能夠運動的有形之物。一“上”一“下”,加上“才……卻……”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轉移之快與難于排解。

            小結:鑒賞詞的基本方法:

            知人論世,聯系詞人生平和寫作背景;

            反復誦讀,煉字煉句,品味語言美;

            把握意象,想象畫面,鑒賞意境美;

            六、布置作業: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風住塵香花已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中流露出詞人怎樣的心境?

            2、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的表達技巧。

            【附錄:知識拓展】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教學反思】

            “自”字的魅力——由“花自飄零水自流”說起

            這堂課流程比較完整,生成的東西也很多,比我預期的結果要好,很可能是因為學生聽過《一剪梅》這首詞的流行歌曲版,比較熟悉歌詞。如果一定要說自己的功勞的話,就在于點撥恰到好處;這堂的不足之處在于,時間太短,有些地方(如對詞中“紅藕香殘”“月滿西樓”等意象)沒能充分展開。

            下課以后,我仍覺得意猶未盡,放下電腦,打開書,重讀了這首詞,又回顧了學生的發言。學生一眼就喜歡上了“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除了整首詞的意境很美之外,我也很喜歡這一句。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在辦公室來回走了幾步,打開門和窗,覺得整個樓道空蕩蕩的,整座教學樓空蕩蕩的,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占據整個教學樓。思及此,靈光一現,“自”字讓我心頭一動,從腦海中飄然而出。于是我寫下如下文字。

            “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句話的魅力不僅在于“飄零”,更在于兩個“自”字。花隨水流,本來是自然現象,“飄零”二字融愁情入自然之景,兩個“自”字更加明晰和深化了愁情。“花之飄零”與“水之流動”似乎兩不相干,實則彼此一體,無法分開。兩個“自”字拉開了花和水的距離,即景抒情,又兼比興,和“一種相思,兩處鄉愁”具有相同的結構,意蘊可互相生發。分離之苦,如同無形的上帝,亞當夏娃本應互相扶持,共同消解上帝的懲罰,而事實是,李清照和趙明誠人在兩地,各自漂泊,唯有分流水落花于兩方以喻相思之苦。“自”字有孤獨之情,有分離之意,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無獨有偶,喜歡用“自”字的人不止易安居士一人。在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這個專題中,這個字就出現了很多次:

            塞上長城空自許(陸游《書憤》),“自許”有一廂情愿的遺憾;

            映階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自春色”有無人欣賞的落寞;

            各自東西南北流,酌酒以自寬(鮑照《擬行路難》),“各自”有種讓人乏力的宿命感,“自寬”有憤懣難解的自憐。

            這些句子當中“自”字的運用,各有其意,各抒其情,各具魅力。但相比較而言,以上諸句都未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唯有易安居士“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入乎景內出乎其外,能以“奴仆命風月”,又能“與花草共憂樂”。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詳細教學設計04-24

          李清照《一剪梅》優秀教學設計04-16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實錄及的反思04-16

          古詞《一剪梅》李清照教學設計04-17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范文(精選4篇)04-24

          《一剪梅》李清照 教學方案04-17

          一剪梅李清照優秀教案設計04-15

          李清照《一剪梅》詩歌教學實錄04-16

          一剪梅李清照08-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真实片中文字幕 | 日本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区 | 在线播放免费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 欧美亚洲另类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