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寫作背景

          時間:2024-08-06 22:22:54 路燕 飲湖上初晴后雨 我要投稿

          飲湖上初晴后雨寫作背景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寫作背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首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當時蘇軾36歲。熙寧四年時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離京,這時候正在杭州擔任通判。

            這一天他和朋友們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絕世的天才,宦游物華天寶的杭州,為名山勝水所陶醉,揮筆寫下了許多描繪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詩是他杭州風景詩中傳誦最廣的絕唱之一。

            原文: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蘇軾

            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其一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拓展:飲湖上初晴后雨注釋

            ①飲湖:在西湖上飲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開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④方好:正顯得美。

            ⑤空濛:形容細雨迷茫的樣子。謝玄暉詩:“空濛如薄霧”。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與詩中“好”同義。

            ⑦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

            ⑧淡妝:淡雅樸素的妝飾。

            ⑨濃抹:濃艷華麗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原文: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入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這里,詩人抒發的是一時的才思,但這一比喻如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所說,“遂成為西湖定評”。從此,人們常以“西子湖”作為西湖的別稱。蘇軾本人對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后人對這一比喻更深為贊賞,常在詩中提到。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這首詩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名篇”。其特點之一是概括性特別強。它寫的不是西湖的一處之景或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的全面寫照和全面評價,區而它就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生命色。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此外,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

            互文。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說西湖的山水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美妙。不能理解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

            對偶。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對,意義相近,互為補充。由于“水光瀲滟”與“山色空濛”,“晴方好”與“雨亦奇”,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對仗工整,創造出神秘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喻。詩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蘇軾以自己的奇妙的觀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過巧妙地比喻,構成一幅生動可感的西湖圖像,創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貼切的比喻。西湖也叫西子湖,這個名字是從這首詩歌中的比喻而來。西湖也因此而錦上添花,越來越聞名。

          【飲湖上初晴后雨寫作背景】相關文章:

          飲湖上初晴后雨寫作背景 蘇軾08-02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背景07-18

          《飲湖上初晴后雨》創作背景10-24

          《飲湖上初晴后雨》寫作原因07-06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09-14

          飲湖上初晴后雨說課稿06-20

          《飲湖上初晴后雨》解析09-15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中心10-27

          《飲湖上初晴后雨》 的詩意07-04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09-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视频精品人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日本三级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