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的教案

          時間:2020-07-28 19:35:09 岳陽樓記 我要投稿

          《岳陽樓記》的教案

            教學目的:

          《岳陽樓記》的教案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

            1、 能順暢地朗讀課文。

            2、 會翻譯課文1、2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任陜西 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溢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除干京滴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三、朗讀課文,并 進行正音。

            1、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聽清句子的停頓和生字的讀音。

            2、正音。

            謫守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岸芷汀蘭 皓月 心曠神恰 寵辱偕志 浩浩湯湯

            3、叫三四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

            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驕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而樂 。

            提問:“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怎么停頓。

            討論并歸納:

            生甲: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生已: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生丙: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學生甲與丙的節奏停頓都沒有錯,沒有讀破句,只是粗細的區別。

            學生己的節奏停頓明顯錯誤。“刻……詩賦”而不是“刻唐賢”意義不清。“于其上”是介賓短語,不可拆開。節奏錯誤說明學生己對文意不夠理解,應通過多讀、多思,瑯瑯上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引導學生弄懂1、2節的大意。

            1、全班同學齊讀1、2節。

            2、生對照書下注釋,口頭翻譯課文,不懂的提出來討論。

            3、討論、答疑。

            4、學生一人一句翻譯課文,師適時點撥。

            5、同桌互譯。

            重點字詞提示: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謫,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州郡的長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增其舊制”:制,規模。“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作文,寫文章。以,來。之,指代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予觀夫巴陵郡勝狀”: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浩浩場湯”: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朝暉夕陰”:或朝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暉,日光。“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就是。大觀,雄偉景象。“前人之述備矣”:述,論述。備,詳盡。“然則北通巫峽”: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南極瀟湘”:極,盡。瀟湘,瀟水湘水。“遷客騷人”: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 離騷),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五、朗讀1、 2兩節,盡量能夠背誦。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會翻譯課文3—5節。

            2、 辨別一詞多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讓學生翻譯1、2兩節。

            二、朗讀3—5節。

            三、引導學生弄懂3—5節的大意。

            1、全班同學齊讀3—5節。

            2、生對照書下注釋,口頭翻譯課文,不懂的提出來討論。

            3、討論、答疑。(注意:文言文翻譯中,省略的內容要補上去。)

            4、學生一人一句翻譯課文,師適時點撥。

            5、同桌互譯。

            重點字詞提示: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 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連月不開:開,放晴。排空:沖向天空。隱耀:隱沒了光輝。耀,光,光輝。潛形:隱藏了形跡。潛,隱沒,潛藏。墻傾楫摧:墻,桅桿。楫,船槳。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國:離開國都。憂讒畏譏:讒,讒言,誣陷性話語。譏:譏笑,譏諷, 挖苦。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描述,近似“至于”“又如”。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天光:天色,湖光。萬頃:極言其廣。翔集: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頓。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兒。岸芷汀蘭:芷,香草。汀,水中的小洲。郁郁:形容香氣很濃。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躍金:躍金,金色的月光閃耀跳動。璧:圓形的玉。何極:哪有窮盡。寵辱偕忘: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把酒臨風:把,持,執。臨風,迎著清風。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或異二者之為:或,近于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為,這里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無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嗎?微,無、沒有。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6、再次朗讀這篇文章。

            四、小結。

            1.一詞多義和虛詞。

            國防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國 國家 國恒亡 或

            國都 則有去國懷鄉 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以 因 不以物喜 代詞 他,他們 其必曰

            憑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其 語氣詞 其喜洋洋者矣

            用來 所以動心忍性 代詞 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2.古今異義。

            例字 古義 今義

            增其舊制 規模 制度

            前人之述備矣 詳盡 準備

            春和景明 日光 景物

            嘗求古仁人之心 曾經 品嘗

            微斯人 沒有 微小

            3.通假字 。

            具,同“俱”,全,都百廢具興。

            屬,同“囑”,囑咐屬予作文以記之。

            五、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意,這節課,我們一齊來深入研究課文。

            二、

            1.朗誦全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 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提問: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屬予作文以記之”交代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交代了作記的原由。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哪一句話概括描寫了洞庭湖的景色?“,吞長江”一句,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銜遠山……氣象萬千”。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這一句話,分號前和分號后各是從什么角度寫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點?

            空間:湖面的廣闊浩淼。

            時間:景象變化萬千。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7.朗讀第3、4段,提問:這兩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歸納:都是先寫景后抒情,情景交融。

            8.這兩節所描寫的畫面分別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第3節,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第4節,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他們為什么會“悲”或“喜”?(這表現了他們怎樣的悲喜觀?)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恰,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悲”或“喜”是因為自己的得失。(這表現了他們“以物喜,以己悲”的悲喜觀。)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問:“古仁人之心”(悲喜觀)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1.提問:“進”指什么?“退”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最后這句話表達了作者這樣的感情?

            討論并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之意。以“古仁人”為學習榜樣的決心。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 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盡管含有“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4.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 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 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并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五、作業

          【《岳陽樓記》的教案】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的教案范文09-14

          《岳陽樓記》的相關教案03-25

          關于岳陽樓記的教案03-07

          《 岳陽樓記》的 教案分析03-05

          《 岳陽樓記》 教案的分析03-05

          有關岳陽樓記的教案02-21

          《游岳陽樓記》教案06-24

          課文《岳陽樓記》教案10-24

          《岳陽樓記》教案范文08-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精品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日韩一级在线毛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