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的教案

          時間:2024-07-20 22:28:17 岳陽樓記 我要投稿

          《岳陽樓記》的教案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岳陽樓記》的教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岳陽樓記》的教案范文

          《岳陽樓記》的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敘事而寫景,由寫景而議論,進而點明主旨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4、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坐落在江蘇吳縣的范氏山莊,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寫有四個大字:濟世良相。范仲淹入則為相,出則為將,曾帶兵守邊,是一位將相全才。然而他的戰功、政績并不為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給后人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激勵后人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努力為人民為國家作出貢獻,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后封給他的謚號。

            在朝廷做官時,多次上書議論國政,要求改革時弊,任副宰相時曾針對當時的`政治時弊,提出了十條改革意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吏治,推選法制,減輕徭役等,并先后頒布了具體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而失敗,不幸被貶到鄧州做太守。《岳陽樓記》就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的進士,兩人的友誼也從此開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于范的推薦,滕在涇州做知守,再在慶州做知守,在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16萬貫,終于被貶岳州,心里很有些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惹出禍來,便借“作文”之機,寫出自己的理想,以規勸好友。

            三、誦讀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分組按要求誦讀:

            誦讀敘述寫作緣由的段落(第1段,標志性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誦讀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銜遠山……氣象萬千”;標志性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指代什么?)

            誦讀描寫陰雨天氣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嘯猿啼”)

            誦讀描寫天晴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樂何極”)

            誦讀描寫由陰雨天引發的情緒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抒寫天晴時喜悅心情的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議論抒懷段(標志性詞語:“嗟夫”)

            3、齊讀全文。

            四、學生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五、課堂練習

            1、各種形式的誦讀。

            2、在教師指導下整理重點詞、句:

            通假字:具通俱,都的意思;屬通囑,囑咐的意思。

            重點實詞:謫、勝狀(勝景)、大觀、際、涯、備、湯湯、遷客、騷人、薄(日薄西山)、去、國、偕(白頭偕老)廟堂、微、進、退

            虛詞:然則、若夫、至若、或、是

            句式:吾誰與歸?(倒裝句,賓語前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倒裝名,定語后置)

            成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氣象萬千、心曠神怡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揣摩文章思路

            一、揣摩寫作意圖

            結合有關資料,再次明確本文的寫作意圖。

            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來規勸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無論“居廟堂”還是“處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揣摩構思特點

            基于以上寫作意圖,文章采用起筆于記,落腳于理,融說理于記事、狀物、抒情之中的思路,不露痕跡地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三、探究思考

            第一段的敘述交待了什么內容?屬詳寫還是略寫?

            (寫作緣由,包括時間、滕的遭遇與政績、重修盛況、由于不是重點,寫得異常簡潔,如寫滕子京的政績就只用了八個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第二段寫洞庭湖壯觀的景象,哪兩個詞能表現這層意思?具體寫景的句子是哪些?

            (勝景、大觀;“銜遠山……氣象萬千”)

            “前人之述備矣”怎樣理解?與第一段哪里照應?

            (與“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照應)補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詩句。

            第二段中起過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個詞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切入點?過渡啟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設問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過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異”字可以作為理解本文的切入點)

            第三、四段分別寫了什么情況下洞庭湖的景色?由這不同的景色又產生了怎樣的情?這兩段的結構有何共同之處?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氣狀況下蕭條凄涼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的“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氣狀況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遷客騷人的“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之喜;兩段都是先寫景,后抒情。)

            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遷客騷人的地方是什么?

            (“二者”指因“陰”而“悲”和因“晴”而“喜”這兩種心情。而古仁人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面說法是什么?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退”指什么?

            (“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這一句是對上面的總結,并自然而然引出了問題“然則何時而樂耶?”)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的看法?作者同意這種觀點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作者用這樣的問句結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誰與歸?”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觀點,作者以此作結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四、整理思路,幫助背誦(見板書)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作者應好友之請,為新翻修的岳陽樓寫的記文。作者以簡練的語言,鄭重地敘說了事情的本末,準確地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觀勝景,著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在記山記水的背后,寄寓了作者政治改革失敗后憂國憂民之心不改的癡情。

          《岳陽樓記》的教案范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并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后陽樓之大觀也

            (5)前人之述備矣

            (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長煙一空

            (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為

            (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入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后,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才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后的`心情會怎樣?

            “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有不同呢?

            “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們以什么為“喜”,又以什么為“憂”呢?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為“憂”,以“天下”為“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于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志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多媒體顯示)

            遷客騷人

            謫

            古

            仁

            人

          【《岳陽樓記》的教案】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教案05-17

          教案《岳陽樓記》09-27

          《岳陽樓記》教案05-21

          岳陽樓記教案09-08

          岳陽樓記教案10-20

          《岳陽樓記》教案08-28

          岳陽樓記 教案09-09

          《岳陽樓記》 教案10-27

          《岳陽樓記》教案人教版06-28

          《岳陽樓記》教案【薦】05-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三a福利扫描 |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