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盧舍那》賞析

          時間:2024-11-14 23:20:47 余光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余光中的《盧舍那》賞析

            這是余光中的創作生涯中,為數不多的一首長詩,是他的晚年之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首詩少了一些禪意,多了幾分人生的滄桑。

            《盧舍那》

            想當初江湖滿地,鱗鱗蛟龍

            大禹疏洪,鬼斧神工

            把郁郁磊磊從中劈開

            讓伊水自在向北面流來

            要等多少劫數啊巖壁

            才有幸雕磐作龕,刻骨成佛

            (接遠古神話,“刻骨成佛”從殺身成佛典故化用出來,堪稱絕妙,用劫數比喻龍門佛龕選址伊闕的造化神功因緣和合,初顯功力,可謂鳳頭)

            接受胡漢五體的羅拜

            想達摩東來,玄奘西征,一張地圖

            攤成幾千里絲路牽引

            才牽來多少隊駱駝絡繹

            駝鈴搖醒中亞的岑寂

            蹄印縱橫,一步一陷坑

            早被風沙一層層掩埋

            留下斑斑這龍門古跡

            (開始串聯歷史,從文化、歷史、經濟背景點出龍門石窟的修建與西域的聯系,算是掉書袋吧,拿得四平八穩)

            上面是柏樹林勃勃,天機不改

            下面斜行著地質露筋,遠看

            像一片蜂房參差,近看

            有深有淺,各有各的玄秘

            只要有佛,那怕只高三厘米

            每一壁也自成一龕洞天

            兩千多神龕供著十萬尊佛像

            又似在戶內,又似在露天

            都對著伊河粼粼,坐西

            朝東,其中有一龕與天相通

            洞里朝廷的氣象,巍巍拱著

            一佛,二徒,二菩薩,二天王

            二金剛;至尊坐鎮在中央

            左右賢徒是近身的弟子

            大弟子迦葉,肅穆苦行僧

            阿難多聞善記,廿五載隨行

            仍然對稱,左文殊,右普賢

            不乘青獅或白象,只能脅侍

            再左右依次是天王,力士

            夜叉佝僂在腳底,負重呻吟

            如此排場,兩側供奉著誰

            誰才配中間坐在主位

            (為盧舍那大佛的出場作鋪排,從龍門遠景漸漸拉近,拉到奉先寺的這個鏡頭,不直接寫盧舍那,而從盧舍那身旁的造像寫起,這個鋪排非常有畫面感,又顯出余老的功力)

            除非盧舍那,佛陀的化身

            盧舍那,佛陀修煉成正果

            華嚴凈滿,光明乃能普照

            背負著圓光,火焰紋升騰

            只見他,寬額豐頰,螺髻高戴

            眼瞼微垂著慈祥,目光

            隱隱,俯接信徒的仰望

            至于佛身,通肩的衣紋

            弧線疏疏若漣漪展圈

            雙手已斷于歲月,但手勢

            引據之間,施無畏或與愿

            仍可想見。九尊石灰巖像

            盧舍那居中,崇逾十七米

            嵯峨相當四層的高樓

            文殊,普賢十三米,二徒,二天王

            二金剛,各為十米,儼如重臣

            侍帝王于朝廷,當旭輝

            自香山背后凌伊水照來

            奉先寺這一窟巨龕,坡半

            高據,橫闊又縱深,拾長階

            百級而更上,不勝其優勢

            香客尚不及蓮座,抱佛腳

            是妄想,攀佛膝更不能

            惟盧舍那的眼神將我們

            已攝住,那神秘的磁場

            降吧,再回神已莫能

            (詳細寫盧舍那大佛,可謂字字珠璣,此文字必是經過反復推敲,可謂一字不易,能做到這個地步,古文功力和余老的翻譯水平可以想見,其中佛教術語和典故隱喻其中,比如日出奉先寺,就是“佛光顯現”,這個又體現了查找文獻功底,獨寫盧舍那的眼神,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史家說,是唐咸亨三年

            高宗與武后乾坤共政

            起建龍門這浩大的工程

            多達二萬貫是武后所捐

            原是她自己的脂粉錢

            這豪舉不免引起了傳說

            說匠師揮錘敲鑿的法相

            難免暗傳武后的風姿

            三年后,神工終畢于一龕

            耳長近二米,只算是常規

            但眉彎新月,杏眼修長

            幾乎要入鬢,竟雙倍于唇寬

            幾令我忘記俯臨吾身

            是佛陀的報身,而非才人

            妙手的雕師啊,雌雄同體

            竟疊合了天人于一瞬

            (講史實、典故、傳說融為一體,道出盧舍那大佛起建時間,經費來源,盧舍那大佛神似武則天的傳說,又道出自己的感悟”佛陀報身“、”雌雄同體,合天人于一瞬“,恰到好處,讀來頗有意趣,且說,許多作家描寫景物,要么失之繁雜乏味,要么失之淺薄,而余老此段可謂文質彬彬,富含詩意)

            武則天姓武,性卻近文,施政

            叵測,臨朝卻露出真性

            在龍門東山建寺落成

            率眾臣方頂禮,忽嗅到

            芬芳襲人,為山多香葛

            名山為香山,并命眾臣

            賦詩以志慶,先成者賞錦袍

            左史東方虬最先,即得袍

            領賞回席未定,宋之問

            繼獻所作,文采可觀

            武則天讀而悅之,即刻

            奪回東方虬手中錦袍

            改賜了次交的宋之問

            千五百年前,如此奇女子

            自為天下所不容,政體

            倫理,都被她一掃而開

            徐敬業兵起,駱賓王草檄

            理直氣壯,數盡了她的罪名

            道觀,佛堂,后宮,前殿

            才人,昭儀,皇后,周帝

            任由她出入,來去

            龍子龍孫,任由她廢立

            男女之大防,任由她取舍

            欲斷唐祚,卻尊李耳為真經

            殺人不怯,卻自命彌勒降世

            天縱聰明,兼容這許多矛盾

            十惡不赦,偏如此愛才知人

            能詩能文,遺作竟不傳后

            驚世駭俗,遺容竟托佛相

            而不朽。可惜我來遲了

            (從廬舍那大佛,引出武則天的一生,可謂從宗教到歷史,從佛到凡間,把前文的神秘感一筆蕩清,下筆寫人,精到地道出武則天的王者氣魄,愛才知人以及政治命運,個人偏好,有直書,有側描,有點評,句句精到,直指武則天作為千古女帝的矛盾,也就寫出了盧舍那大佛那層復雜的人世寓意,可謂境界更上一層,也更顯余老的思維敏銳)

            遲來了足足十五個世紀

            啊不,與此人同朝共代

            未必能避災:哀哉!善哉!

            但隔著時光如伊水迢迢

            伊水不回頭而青山長在

            功過且歸歷史,名勝等待遠客

            象教自能推佛法,色空何曾空

            都說大乘西來,此乃東方美

            之典型,想起了米羅女神

            同樣可惜都缺了雙臂

            別具不完美之美,想起

            蒙娜麗莎,不知要瞞些什么

            笑意盈盈神秘到現今

            想起菩薩來中土,空凈之中

            常含著一漣笑意,解嚴了

            眼神與唇態,像難以捉摸

            (佛曰不可說)的倒影

            偶然,歷史也會眨一眨眼睛

            難說究竟是有意或無心

            (此段從對比美學角度看廬舍那大佛,先寫其形,與米羅女神,蒙娜麗莎,可媲美,再寫其意,空凈之中一漣微笑獨含東方的之美,又到處盧舍那的獨特。)

            余老的這首唱詩的結構:遠古開天——達摩東來——萬佛拱立——獨尊廬舍那——武后向佛——千古女帝——東方瑰寶

            可謂四平八穩,引經據典,細節精到,字字珠璣,觀察細膩,意趣環繞。

            如果說這首詩的缺點,那就是缺了幾分佛家的禪意,多了幾分人世的滄桑,這可能跟余老米壽的感悟有關吧。

          【余光中的《盧舍那》賞析】相關文章:

          余光中長詩《盧舍那》10-27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賞析10-24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賞析08-02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及賞析11-07

          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賞析09-19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賞析06-13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散文賞析07-22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10-10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06-14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07-0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午夜网站在线看 | 九色九热国产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婷婷爱九月久久夜夜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