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絕色》原文

          時間:2024-11-06 15:37:18 余光中 我要投稿

          余光中《絕色》原文

            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下面是余光中《絕色》原文,歡迎閱讀。

            絕 色——余光中

            美麗而善變的巫娘,那月亮

            翻譯是她的特長

            卻把世界譯走了樣

            把太陽的镕金譯成了流銀

            把烈火譯成了冰

            而且?guī)c薄荷的風(fēng)味

            凡嘗過的人都說

            譯文是全不可靠

            但比起原文來呢

            卻更加神秘,更加美

            雪是另一位唯美的譯者

            存心把世界譯錯

            或者譯對,詩人說

            只因原文本來就多誤

            所以每當雪姑

            乘著六瓣的降落傘

            在風(fēng)里飛旋地降臨

            這世界一夜之間

            比革命更徹底

            竟變得如此白凈

            若逢新雪初霽,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zhuǎn)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不知月色加反光的雪色

            該如何將你的本色

            ——已經(jīng)夠出色的了

            全譯成更絕的艷色?

            余光中的詩意口才

            余光中是著名學(xué)者與作家。許多名篇在大學(xué)校園內(nèi)外廣為傳誦。然而,余光中的睿智不光表現(xiàn)在他的書面語言之中。口頭語言同樣出眾。他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展示了自己的多種才華。

            善待母語

            “中華文化是一個圓,圓心無處不在,圓周無處可尋,而母語就是這個團的半徑,半徑有多大圓就有多大。在英語逐漸強勢的今天,我們更應(yīng)善待母語。”

            2007年7月香港會展中心,著名學(xué)者、詩人余光中作了題為《如何善待母語》的演講。

            深色西裝、紅色領(lǐng)帶,襯著如雪白發(fā),使余光中更顯儒雅。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余光中思路清晰,妙語連珠,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盡顯學(xué)貫中西的大家風(fēng)范。

            “臺灣人的方言是閩南話,香港人的方言是粵語。今天我們能在論壇上毫無障礙地交流,應(yīng)該感謝我們擁有一種共同的語言。我們稱之為國語、普通話或者華語,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母語。”

            精通英語、多次在海外講學(xué)的余光中認為,世界各種語言正呈現(xiàn)相互吸收、融合的趨勢。但是中文始終是最豐富、最優(yōu)美的語言,尤其是文言文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也許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人講文言文了,但是文言文仍以成語的方式保存了下來。

            “其實我們寫作、講話都離不開成語。‘地久天長’、‘千山萬水’、‘爭先恐后’,簡簡單單四個字卻表達出無限豐富的含義,而且平仄協(xié)調(diào),盡顯中文簡潔、對仗、鏗鏘之美。”

            曾經(jīng)寫下許多優(yōu)美詩句的余光中承認,熟練應(yīng)用母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光中為自己的寫作定下了規(guī)矩:“白以為常,文以應(yīng)變,俚以求真,西以求新。”演講結(jié)束,余光中帶領(lǐng)臺下的觀眾齊聲誦讀了他的詩作《民歌》和《鄉(xiāng)愁》。當有人問他《鄉(xiāng)愁》有沒有下文時,年近八旬的詩人幽幽道出:“而未來,鄉(xiāng)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我來這頭。你去那頭。”

            笑話化解尷尬

            常言道,一句話說得人哭,一句話說得人笑,可見說什么話,怎么說話,里面大有學(xué)問。余光中就有這樣的本事,遇到尷尬的場面,他輕松地說上幾句,馬上活躍了氣氛。他說的話,并不是一般的應(yīng)景之詞,琢磨起來還帶有很濃的文化意味。說者似乎隨意,聽者喜笑顏開。

            有一次,余光中應(yīng)邀參加一個文藝獎的頒獎活動,他擔(dān)任了召集人的重要角色,在場的都是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和新聞媒體記者。主持人請余光中上臺講話時,他走到給他預(yù)備的麥克風(fēng)前,卻發(fā)現(xiàn)一只巨型的花籃擋在面前。余光中個子不高,臺下觀眾只見花籃不見人,場面著實有些尷尬。工作人員一看不妙,忙上臺把花籃移走。顯然,這是一個令人不愉快的插曲。

            眼見場內(nèi)觀眾嘩然,余光中撇開講稿,從容地加了段開場白。他幽默地說:“‘人面不知何處去’,有唐詩為證。我就從崔護的名句開始吧。”全場笑聲響起,隨即掌聲一片,高度緊張的工作人員放下心來。

            余光中著作等身,名揚兩岸。他把他的詩作、散文、評論、翻譯稱為自己“生命的四度空間”。青年與中年的勤奮耕耘,使余光中晚年進入輝煌的巔峰。他的領(lǐng)獎詞與眾不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讓人耳目一新。曾有一次,在臺灣一項重要文藝大獎中,獲獎?wù)叽蠖际呛陬^發(fā)的晚輩,只有余光中白發(fā)染霜,年屆花甲,非常醒目。余光中在致詞中,不是志得意滿,也不過分謙虛,而是風(fēng)趣地說:“一個人年輕時得獎,應(yīng)該跟老頭子一同得,表示他已經(jīng)成名;但年老時得獎,就應(yīng)該跟小伙子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這兩句話是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的,充滿詩意,而又充滿哲理,自然引得滿堂喝彩。

            將人家的話“翻新”

            余光中的文學(xué)成就是以中文為載體的,在中國當代文學(xué),的長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很多人都以為余光中是在中文系教書的,其實不然,他告訴媒體記者:“實際上,我在大學(xué)讀書是讀外文系的,我在大學(xué)教書也一直在外文系,教英美文學(xué)。我跟朋友說,我白天教的是英文,晚上寫的是中文。”

            當初,余光中雖然寫詩開始有了名氣,但他長期從事外文教學(xué),而且在美國留學(xué)深造,有人評論說,他和一批在海外的作家是“浪子”,意思是離開家園而缺乏根基的人。關(guān)于這個比喻,余光中不贊成,但他不是簡單地否定,或者表示出反感,而是沿著別人的思路,加入了新的含義。“有人曾說我是‘浪子’,其實我是‘回頭的浪子’。”

            余光中把別人的評價先“拿來”,再發(fā)揮開去:“雖然我讀的外文系,教的外文系,但我不過是從西洋文學(xué)中學(xué)習(xí),作為一種手段,目的是把西方‘冶金術(shù)’拿來,發(fā)掘東方寶藏。我最后的目的,還是為中國的新文學(xué)努力。當然,多認識西方,對我的寫作還是有幫助的。用一種象征的說法來看,無論是留學(xué)西方,還是學(xué)西方的文學(xué)文化都算浪子,很多人浪子一去就不回頭了,完全模仿西方。我覺得還是要回到東方來。做‘回頭的浪子’。另一方面你專作孝子,守住傳統(tǒng),一成不變,然而孝子能不能光天門楣也很難說。所以我當時的一個說法,‘浪子回頭’,大概是比較可行的一條路。”余光中巧妙地避開“浪子”這個詞的批評內(nèi)涵,也就避開了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余光中不光談詩論藝顯得機敏和智慧,他在生活中也是個有趣的人,別人說過的話俗不可耐,但他接過話題,又能推陳出新。他在高雄中山大學(xué)擔(dān)任文學(xué)院院長兼外文研究所所長,學(xué)生們非常喜愛聽他的課,雖然他在課堂講課時要求很嚴,下了課卻與學(xué)生之間很融洽,時常開玩笑。

            也許是因為余光中有四個女兒的緣故。女生最不怕他。每年的重陽節(jié),是余光中的生日,會有許多分散在臺灣各地的學(xué)生,相約趕來母校,為老師祝壽。他則開玩笑說:“不要以為畢業(yè)離校,老師就沒用了。寫介紹信啦。作證婚人啦,為寶寶取名字啦,‘售后服務(wù)’還多著呢!”

            “售后服務(wù)”,這個實在太俗的用語,從余光中嘴中說出來,變成了非常貼切的比喻,讓女生們笑成一團。她們從老師的“引用”中,也感受到了希望她們一生平安、家庭幸福美滿的良好祝愿。

            信手拈來詩意

            余光中是詩人,他的詩心勃發(fā),鑄成鉛字印在刊物、詩集和文選里:也星星點點,閃亮在他的平常歲月之中。在他赴南京參加“余光中創(chuàng)作研討會”時,一次晚宴上新朋老友歡聚,讀詩的,唱歌的,氣氛十分熱烈。主持人希望余光中也出一個節(jié)目。他不推辭,站起身說了一個“掌故”:那年臺灣作家鄭愁予獲得了文藝獎,請朋友吃飯。菜單是橫排而分行的,鄭愁予感嘆道:“菜單如詩歌!”在座的余光中應(yīng)聲作答:“賬單如散文!”這兩句話正像上聯(lián)對下聯(lián),風(fēng)馬牛不相及卻相映成趣,客人都是文學(xué)圈里人,聽得懂其中的弦外之音,自然是哈哈大笑,覺得有趣。余光中接著說:“回來我覺得還有詩意,加了幾句,寫成《食客之歌》:如果菜單像詩歌/那么賬單如散文/稿費吝嗇像小費/嘔吐吧/文學(xué)批評/是食物中毒”。

            余光中在南京“全詩發(fā)表”,與詩有關(guān),又與作家生存有關(guān),其中的詩意超越了海峽兩岸的阻隔,激起了文化人的共鳴。

            領(lǐng)略了余光中妙趣橫生的口才后,就不難理解他的許多詩作之所以渾然天成、不事雕鑿,就因為來自生活,詩意仿佛是順手拈來。余光中喜歡“漂水花”,任何一塊石片在他手指一揮間,就能在水面上蹦蹦跳跳,飛走很遠。他寫了首《漂水花》:“出手要快/脫手要平穩(wěn)而飛旋/進去的角度/要緊貼而切入/才能叫這片頑石/入水為魚/出水為鳥……”朗朗上口,深入淺出,這是他寫的詩呢,還是他說的話呢?似乎很難分清。

            課外擴展:

            《絕色》

            余光中

            美麗而善變的巫娘

            那月亮

            翻譯是她的特長

            卻把世界譯走了樣

            把太陽的镕金譯成了流銀

            把烈火譯成了冰

            而且?guī)c薄荷的風(fēng)味

            凡嘗過的人都說

            譯文是全不可靠

            但比起原文來呢

            卻更加神秘,更加美

            雪是另一位唯美的譯者

            存心把世界譯錯

            或者譯對,詩人說

            只因原文本來就多誤

            所以每當雪姑

            乘著六瓣的降落傘

            在風(fēng)里飛旋地降臨

            這世界一夜之間

            比革命更徹底

            竟變得如此白凈

            若逢新雪初霽,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zhuǎn)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不知月色加反光的雪色

            該如何將你的本色

            ——已經(jīng)夠出色的了

            全譯成更絕的顏色?

            余光中簡介

            余光中,男,1928年出生,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批評家、翻譯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蘇南京 ,曾就讀于金陵大學(xué)外語系(后轉(zhuǎn)入廈門大學(xué) ),1952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xué)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chuàng)“藍星”詩社。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LOWA)藝術(shù)碩士。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xué)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已出版詩文及譯著共40余種。 2012年4月,84歲的余光中受聘為北京大學(xué)“駐校詩人”。2015年7月,獲得第13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xué)大獎。 2017年12月14日,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yī)院過世,終年90歲。

            人物評價

            朱炳仁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表達了詩與藝術(shù)的橋梁關(guān)系——“把藝術(shù)當做詩來做,把詩當做藝術(shù)來做”。他認為,好的詩與好的藝術(shù)是相通的,都是美的表達,都是真情實感的展現(xiàn)。”謝冕教授也表示,“朱先生銅玩得很好,你會驚詫于他將冰冷堅硬的銅以一種柔軟溫情的感覺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這是他至高的人文主義情懷和真性情的體現(xiàn),而這種情懷,也是詩歌所需要的。

            余光中是個復(fù)雜而多變的詩人,他寫作風(fēng)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后回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zhàn)和70 年代中期的鄉(xiāng)土文學(xué)論戰(zhàn)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xiàn)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yè)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從詩歌藝術(shù)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shù)上的'多妻主義者”。他的作品風(fēng)格極不統(tǒng)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fēng)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xiāng)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圣節(jié)》、《蓮的聯(lián)想》、《五陵少年》、《敲打樂》、《在冷戰(zhàn)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種。其中最著名有《鄉(xiāng)愁》。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杰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仍在“與永恒拔河”。呼吸在當今,卻已經(jīng)進入了歷史,他的名字已經(jīng)顯目地鏤刻在中國新文學(xué)的史冊上。

            

          【余光中《絕色》原文】相關(guān)文章:

          余光中的《絕色》原文09-13

          絕色余光中原文09-23

          余光中《絕色》11-02

          余光中的《絕色》詩歌12-15

          余光中《絕色》賞析09-03

          余光中絕色全文09-28

          余光中絕色全文賞析08-15

          余光中鄉(xiāng)愁原文07-21

          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原文10-05

          余光中《鄉(xiāng)愁》原文10-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鲁鲁久久五月天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动漫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看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