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時間:2023-11-18 17:10:09 煒玲 雨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巷》微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通用11篇)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欧治觥⒗斫獗驹姷囊庀蠛拖笳饕馕丁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一段錄音。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它是歡欣鼓舞、斗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樣子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郁、哀怨),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速度來讀啊?(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

            2.讀得怎么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應該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一定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著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詩歌意象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里邊,總共描寫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么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著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寫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么意思?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可以看出,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在一個什么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里,這里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知道,這首詩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寫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子,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么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秘、朦朧的色彩。

            5.而在首詩歌里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啊?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征著美麗、高潔。另外一方面啊,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來象征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Z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啊,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系在一起。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僅僅指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說明了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地美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6.我們再看到詩歌中的另外一個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于,姑娘出現了,她也跟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么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等待,繼續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出現的。

            四、探尋詩歌主旨

            1.所以啊,有人認為,這首詩歌是一首愛情詩,是一首男子追尋、等待姑娘的詩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別的看法了,他們認為,這首詩是一首政治詩,詩歌中的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們獨特的政治象征。你們贊同哪一種看法呢,這首詩究竟是一首愛情詩,還是一首政治詩?下面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小組討論,請各個小組選出發言的代表,你們小組贊同的是哪種看法,為什么?

            2.小組代表發言。

            組A:我們小組認為是愛情詩,這首詩已經明確地寫清楚了我希望能夠遇到丁香姑娘,雖然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不完美,但是我還是站在原地等待著丁香姑娘。(有道理,所以這是一首愛情詩)

            組B:我們小組也認為是愛情詩,因為在詩里邊看不出政治因素。(確實,詩歌里邊沒有任何明確的寫政治的語言。其他小組呢,有沒有不同看法的?)

            組C:我們小組的成員認為是愛情詩,但是我自己覺得是政治詩。(為什么?)戴望舒所處的時代比較多戰爭,社會環境也比較亂,可能作者當時想表達什么,但是又不敢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所以只能寫得比較朦朧。所以我覺得表面上是愛情詩,實質上是政治詩。

            3.能夠堅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錯。剛剛我們同學提到了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分析這首詩歌主旨的時候他聯系了作者身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這種方法,早在幾千年前,孟子提出過,他說,讀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論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队晗铩穼懹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墮入了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芬部梢允且徊糠诌M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雨巷這個朦朧陰沉的意象,正象征著此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而丁香姑娘,是他們美好理想的象征。

            關于這個時期進步青年的這種彷徨,我們在學習必修一的時候講過一篇散文,作者在當時也是身處于這種彷徨中。是哪一篇課文?《荷塘月色》。

            6.剛才我們已經討論了姑娘的象征意義,那么,她究竟是象征著愛情呢,還是象征著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呢,我們無法確定。這首詩歌充滿著象征色彩的,對它的這些朦朧意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這首詩歌的主旨是指對于愛情的追求呢,還是對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們無從知道,都有這個可能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個姑娘是美麗高潔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五、感受詩歌音樂美

            最后我們從形式方面來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是1928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面的,當時《小說月報》的主編葉圣陶看完這首詩之后,就給戴望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說,《雨巷》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確實啊,這首詩歌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一唱三嘆,迂回反復,為什么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

            A.我們都知道,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在音節上面必須――押韻。這一點這首詩歌可以說是做得非常成功的。這首詩歌主要押一個韻,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來。沒錯了,ang,而且,不僅是節與節之間押韻,每一個小節的內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比如說,我們看第一小節,押ang韻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節,(芳、愁)。其余的五個小節也是這樣子。詩人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構造回蕩的旋律。

            B.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C.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詩人不斷地迂回往復,使一個寂寥而又哀傷的旋律緊緊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單從這三點來看,這首詩歌能夠給我們這樣強烈的心理體驗,也是必然的。

            六、齊讀詩歌

            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再次來感受這首詩的音樂美。

            七、拓展: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鑒賞了《雨巷》這首現代詩歌,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掌握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步驟,試試看能不能概括出鑒賞現代詩歌有哪些方法。當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詩歌時,第一步應該怎么做?

            1.誦讀,整體感知。(讀詩)沒錯了,讀,讀了一遍沒有感覺,再讀。

            2.確定詩歌感情基調。讀到你能夠確定出詩歌的感情基調為止。

            3.品味詩歌意象。那么,感情基調我們已經確定下來了,第三步應該怎么做呢,沒錯了,分析詩歌的意象。

            4.知人論世。那分析詩歌意象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結合作者的身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分析,用一個成語來講就是知人論世。

            5.探詢詩歌主旨。而從對意象的分析和對作者身平和時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于我們分析詩歌的主旨。

            6.感受詩歌語言美。最后一個步驟,還應該對詩歌的語言進行分析。

            這就是鑒賞現代詩歌的幾個基本的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用這些方法來鑒賞別的詩歌。今天的作業呢,就是請大家根據我們歸納出來的這幾個方法,分析《每課一練》42頁第三題艾青的這首《礁石》。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感受到了它這種憂郁、哀怨的感情基調,我們還分析了這首詩歌的五個主要意象,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我們還根據姑娘這個意象探討了詩歌的主旨,最后,我們通過對詩歌形式、語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詩歌的音樂美。這首詩歌,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和分析,這些就留給大家課后自己去品味。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喜愛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硠撛O,激發興趣

            播放,并順勢導入新課《雨巷》。

           。ǘ┲苏撌,整體感知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本文描寫了哪些意象?創造了怎樣的意境?選取這些意象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姑娘象征著什么?

            本首詩歌的情感主題是什么?

            賞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ㄋ模┩卣寡由欤l散思維

            再一次一起聆聽《雨巷》。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師生共同總結。

            舉辦詩朗誦比賽。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熟讀這首現代詩,并能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體味意象與意境對于詩歌的表達效果。

            3.嘗試從多種角度對《雨巷》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詩中的丁香、雨巷等意象,并賞析這幾種意象所營造出的朦朧凄美的詩歌意境。

            2.從愛情詩、政治詩和哲理詩三重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解讀。

            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師生合作探究法層入式賞析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首先請學生按照自己預習之后對詩歌的理解,自由地朗讀這首詩,進入課堂教學氛圍。由于這首詩歌的篇幅較短,故將自由朗讀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

            然后請朗讀水平比較高的同學進行示范性朗讀。以男女生各一名為宜,以體現男女聲朗誦的不同效果。師生一起對學生的示范性朗讀進行訂正。訂正內容首先是進行字詞的訂正,然后再是評價學生的示范性朗讀對感情的把握是否到位,語調和節奏等是否適宜。

            在師生進行初步探討的基礎上,播放《雨巷》的朗誦視頻(女聲版)。并提醒學生注意:看看視頻里面的朗誦者是如何把握朗誦的節奏、語調和語速等。

            提問:根據我們自己的朗誦體會和朗誦視頻,請你歸納一下,在朗誦這首詩歌的時候,節奏應當是舒緩還是急促?語調應當是輕柔還是響亮?感情應當是激昂還是凄婉?原因是什么?

            明確:這首詩歌在朗誦的時候應當用舒緩的節奏,輕柔的語調去朗讀,讀出一種凄婉惆悵的韻味。因為這是一首帶有淡淡的哀傷的朦朧詩,詩歌重疊反復的形式特征,要求朗誦者必須要放慢節奏,例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讀“哀怨”的時候就必須放慢節奏,用一種輕柔的語調來讀。

            學生根據朗誦視頻和上述探討,再將這首詩歌帶感情地朗讀幾遍。

            再聽錄音:同學們,這首《雨巷》是我國現代詩歌史上永恒的經典。通過剛才的朗誦以及朗誦視頻,相信大家都已經領略到了這首詩巨大的音樂魅力。那么請大家在欣賞朗誦視頻的同時,從詩歌的形式特點思考一下這首詩的音樂美表現在什么地方。

            明確:《雨巷》作為一首經典的現代詩歌,其音樂美是非常突出的。這種音樂美首先表現在它的形式非常齊整,每節分為六行,每行又長短各異,這樣形式上錯落有致,整體上又不失嚴整。詩歌的風貌是整體齊整,齊整中又有變化。

            它的音樂美還表現在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例如“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悠長”就是詩人重疊手法的運用。這種重疊手法具有獨特的音樂效果,那就是使詩歌的節奏變得舒緩,令人回味。又比如“丁香一樣的”這個短語就反復出現,“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惆悵”,同一章節內反復出現,使得詩歌的形式頗為整齊,韻律感極強。

            音樂美當然也離不開押韻!队晗铩愤@首詩分為六節,大體上是每一節的第三行和第六行押韻,如“巷”和“娘”;“悠長”和“芬芳”,詞組之間在聲律上也互相呼應,讀起來自然就瑯瑯上口。

            《雨巷》這首詩歌的音樂美,是它一直為人稱道并廣為傳誦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的葉圣陶先生就曾經對《雨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首詩歌“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毋庸置疑,當時新詩作為新生事物出現在中國詩壇的時候,它還帶有諸多的不足,尤其在韻律上不太成熟,一些用白話文創作出來的新詩完全不講押韻,頗為時人詬病,而戴望舒的《雨巷》無疑在這一點上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藉此奠定了它在詩歌史上的崇高地位。

            課后思考:《雨巷》這首詩寫了哪些物象?他們各自有什么樣的特點?

            第二課時

            二、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上一節課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思考題,就是請大家找出這首詩描寫了哪些物象,這些物象各自具有設什么樣的特征。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那么首先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歌中描寫了哪些物象?

            明確:油紙傘、雨巷、丁香和姑娘、籬墻。

            很不錯!通過大家的積極努力,我么已經將《雨巷》詩中的主要物象都挖掘出來了,這些物象就是我們在詩歌鑒賞當中經常提到的“意象”。所謂意象,實質上也就是物象,但是這種物象又不同于客觀的物象,它已經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故而我們將其稱為“意象”。那么接下來請大家思考:這些意象各自有什么特點?

            明確:油紙傘——神秘雨巷——惆悵

            籬墻——凄涼姑娘——美麗

            丁香——愁怨

            解讀:油紙傘,因其復古的特點,不融于現代生活,所以顯得神秘;雨巷,則因其悠長且寂寥,故而使人心生惆悵;至于那籬墻,是“頹圮”的,怎不讓人感到凄涼?姑娘,是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以花喻人,可以想見她的美麗。丁香本身作為一種意象,在古詩詞中亦不少見,如南唐李璟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在詩歌中,丁香已經是“愁怨”的代名詞了。

            意象的組合,目的在于營造獨特的意境。所謂意境,亦即意象的組合所構成的場景。那么,詩人戴望舒將這些不同的意象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呢?

            《雨巷》這首詩所營造出來的是一種朦朧而又凄美的意境。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鎮的陰沉畫面,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憂郁、孤獨的“我”似乎有滿腹的`心事,卻又無人傾訴,于是獨自彷徨在這條小巷;這是怎樣的一條小巷啊!悠長而且又寂寥,望不到盡頭,偏又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怎不使人心生惆悵?突然,我的眼前飄過一個女郎,但是轉瞬即逝,飄逝而過,仿佛從來就不曾存在過。那么,女郎又是象征著什么呢?我與女郎擦肩而過,又有什么深意呢?

            三、三種視角賞《雨巷》

            上一環節的賞析中,我們談到,如何理解女郎和我的短暫“相遇”,這關系到我們如何理解這首詩歌的涵義。如何解讀《雨巷》的寓意,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如何解讀“女郎”的象征意義。

            第一種視角:愛情詩

            將“姑娘”理解為現實生活中的女郎,詩人所鐘情的女子。我們不妨做以下解讀:

            場景——悠長、寂寥的雨巷

            基調——哀愁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

            對象——丁香般的“姑娘”

            情景——偶遇即逝

            這種解讀純粹基于文本,對詩歌進行最淺顯卻也是最通俗的解讀,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并且這種解讀方式似乎也能找到事實支撐。我們從關于戴望舒現有的傳記材料中,雖不能得到確切的印證,但他的第一次愛情的到來,有書可查的是在1929年前后。他對一位名叫施絳年的姑娘展開追求。1929年4月他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扉頁上印了法文“AJeanne”,其意思是“給絳年”!锻鎮鳌返膬晌粚W者也認定在這本詩集中的《路上小語》《林下小語》等詩作抒發了詩人對施絳年熱烈的愛。這兩首小詩大約寫于1928年。而寫于1927年的《雨巷》中的那位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否確指施絳年,我們缺乏根據未敢斷定。但是即便是早于《雨巷》的《聞曼陀鈴》《殘葉之歌》,也可以讓我們從中窺見詩人愛的情愫。因而即便我們不能確知《雨巷》是否寫給施絳年,也仍然能夠大膽地認為,這是一首表現愛的情愫的詩,所謂的“姑娘”很可能是有現實生活的“本事”的。因此將它理解為一首愛情詩是可以的。

            第二種視角:政治詩

            這種解讀方式是將“姑娘”理解為革命理想和革命希望?赡芡瑢W們會有些不解,為什么這首看起來是那么明顯的愛情詩歌竟然會是一首政治詩呢?其實在中國詩歌歷史上,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經常喜歡用“香草美人”來比喻他的政治理想。那么戴望舒的這首《雨巷》作為一首政治詩又要怎樣理解呢?

            提醒:同學們,請大家注意詩歌結尾的落款時間,你知道這一年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明確:落款時間為1927年,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大肆“清共”,迫害進步的革命者,中國革命暫時轉入低潮。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這首詩產生于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的確有作為一首政治詩來解讀的可能性。那么這和我們的詩人戴望舒又有什么聯系呢?

            引出對詩人的介紹:戴望舒,又名戴朝實、戴夢鷗,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在大革命時期曾加入中國共青團,后來又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為“左聯”的一員。1938年赴港,旋被日軍俘獲,但是戴望舒在獄中保持了高貴的民族氣節。1949年春戴望舒奔赴解放區,建國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從事譯書工作。

            《雨巷》作于1927年夏,當時正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許多進步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和迷茫,在失望中極度渴望新的希望出現。而《雨巷》恰恰就是這些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我們不妨作如下解讀:

            場景——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象征黑暗的時局)

            基調——困惑、幻滅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象征革命青年)

            對象——丁香般的姑娘(象征新的希望)

            情景——似有似無

            這種解讀遵循的正是孟子所謂的“知人論世”的解讀方法,將《雨巷》這首詩歌投至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之中,并聯系詩人的生平經歷,探討這首詩作為一首政治詩的解讀方式。

            第三種視角:象征詩(哲理詩)

            這種視角將“姑娘”這一意象理解為象征“美好的事物”或者“美好的理想”,然而這種事物、理想雖然美好,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雨巷》就是現代版的《詩經蒹葭》。解讀如下:

            場景——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象征漫長的人生追求歷程)

            基調——無可奈何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追求理想的人)

            對象——丁香般的姑娘(美好事物、理想的象征)

            這種解讀所包含的范圍更為廣泛,不再局限于將“姑娘”的象征意義理解為某個具體的事物或者人物,而是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高屋建瓴,從中提煉出了具有廣泛共性的一種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對于我們而言并不陌生。我們大家想必都有過這種苦苦追求卻又追求不得的情感經歷,以及由此產生的無奈與失落等情感體驗。美好的事物總是那樣讓人艷羨,讓人想去努力追求,但是我們卻似乎總是追求不到,這種美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仿佛前一秒她還停留在我們前方,倏忽之間,已經飄然而逝了,只留下惆悵失落的我們,佇立在原地。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理解意象,通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把握本課思想內容,在課堂上背熟一部分課文

            3.體會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朦朧詩的特點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義

            4.真正做到課堂背誦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課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啟發法:通過圖畫進行引導啟發

            3.探討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雨巷,一條多么悠長的雨巷;雨巷,一條多么寂寥的雨巷;雨巷中,彷徨著一位詩人,又彳亍著一位姑娘。他們在雨巷中飄然相逢,又飄然相散。這景,這情,誘使過多少讀者遐想幽思!

            這詩人筆下的“雨巷”,究竟是怎樣熔鑄而成的?究竟表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思?且讓我們一起來細細探尋戴望舒的《雨巷》。

            二、寫作背景及《雨巷》

            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里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作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說月報》。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三、聆聽錄音,感知內容。

            1、這首詩講了個怎樣的故事?

            細雨春日,一位青年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也撐著油紙傘向他走來,走過他的身旁,走盡這雨巷,最終他還是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這雨巷。

            2、全班朗誦,說說你聽讀后的感受。

            感受:憂傷、惆悵、凄婉、寂寥和朦朧的美。

            3、你是如何獲得這種感受的?

            明確:詩歌內容,具體說是語言。

            四、研讀詩歌,把握意象。

            1、我們的憂傷、惆悵等感受來自語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意象來表現某些情感。說說詩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組交流)

            明確:意象特征

            雨巷悠長、寂寥

            油紙傘古樸

            我惆悵

            丁香姑娘美麗、惆悵、寂寥

            籬墻頹圮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明確與朦朧并存,也就是說它的意境是明確于朦朧并存。意境是通過意象來表達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從意象入手,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5個意象,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確與朦朧于一身的:

            第一個是雨巷。明確:下著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朦朧: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二個是油紙傘。明確:這是件真實的雨具。朦朧:油紙傘不比自動傘,它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

            第三個是我。明確:“我”就是指詩人自己。朦朧:指像詩人那樣迷失方向,處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先進青年。

            第四個是丁香姑娘。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朦朧: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姑娘。明確:一個女孩子。朦朧: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第五個是籬墻。明確:一堵墻。朦朧:(這個籬墻是頹圮)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2、這些意象中哪個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討作者選擇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作用。

            (1)作者為何選擇丁香來描寫姑娘?

            明確:丁香的特點是高潔、美麗,古人常用丁香來表現愁思,而本詩開頭就定下了這樣凄涼、憂傷的基調。

           。2)讀完全詩,你認為丁香姑娘存在嗎?哪里看出?

            明確:不存在。開頭“我希望逢著”,結尾“我希望飄過”,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現,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3)這種并未在詩歌中實際出現的意象我們一般稱為虛筆,這種手法稱作象征。

            (4)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到底是什么呢?(見課后練習二。此問題讓小組討論)

            明確: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麗、惆悵、寂寥,與“我”相近,又顯得虛無縹緲。因此通過她表現了詩人自身孤獨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無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戀人、理想(進步知識分子對前途無望的苦悶之情)、人生(小知識分子青春期的`孤獨憂郁或多愁善感)。

            3、再讀詩歌,領悟意境。

            再讀詩歌,盡力讀出丁香姑娘的特點,也讀出作者的心境。思考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意境呢?(學生齊讀,有愿意單獨朗讀的更好)

            提示:所謂意境是指一個個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的一種整體境界,它包含了詩歌的整體氛圍、作者抒發的情感。

            明確:孤獨、寂寥、凄婉、惆悵、朦朧的意境。

            五、分析課文,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的開頭給我們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畫圖)雨巷,它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明確:感傷、凄美、朦朧美

            請同學們找出上半部分詩中的動詞(撐,彷徨,希望逢,結著,是有……)

            撐著什么東西(油紙傘),撐著油紙傘干嘛?(獨自彷徨)彷徨在哪?(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僅僅在彷徨嗎,不(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怎么樣的?(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先寫顏色,再寫芬芳,最后寫憂愁?《舉個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著999朵玫瑰向你走來,因為太遠,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這時映入你腦海的先是一團紅(顏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時,大家就會聞到玫瑰撲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時大家會不會想:“這么多玫瑰是送給誰?給我的嗎?”(內心──憂愁)》

            這個姑娘在干嗎(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這時候的“我”,就只在不斷彷徨,苦悶嗎?(不是)

            雖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沒有放棄追求,“我希望逢著……的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來的虛構的人物,如果我們在畫上添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整幅畫給我們的感覺又是怎樣?(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滿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終怎樣了?實現了嗎(沒有,希望破滅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滅了──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終就是以失望跟幻滅結尾嗎(不是的,我依舊是充滿希望──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圖,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所表達的是“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的雙重情調”,“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感”。

            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第二課時

            過程:

            一、放《雨巷》配樂朗讀。

            二、詩歌的節奏和押韻(處理課后練習一)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詩中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結歸納:

            1、怎樣鑒賞現代詩歌?

            明確:以意象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在此基礎歸納本詩主題。

            通過丁香姑娘、雨巷、油紙傘等意象的,營造了一種孤獨、凄婉而惆悵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悶惆悵之情。

            四、拓展延伸。

            總結:這堂課我們主要通過意象的分析,學習了《雨巷》這首詩。而優秀的文學作品常常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請聽歌曲《丁香花》,體會一下唐磊心中有位怎樣的姑娘?

            結束語:據說這首歌的創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響。同時,這首歌的背后還有一個凄美的故事,同學們課外可去查資料了解。

            五、作業:

            1、課外閱讀舒婷的《致橡樹》,并用今天所學的意象分析法學習,領悟詩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樹》、《再別康橋》或《雨巷》,仿寫一首詩,注意意象的選用。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意象”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重點】

            體會詩歌創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

            【教學方式】

            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唐磊的音樂《丁香花》。

            一條悠長而寂寥的小巷,一位美麗而憂郁的姑娘,一次擦肩而過的邂逅,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思念和憂傷?80多年前的《雨巷》成為經典,曾以音樂、繪畫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現出來,今天,讓我們走進走進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間)《雨巷》,走進詩人那顆朦朧潤濕的心。

            二、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國近現代著名詩人。作品創作分早期和后期兩部分。早期作品多寫自己孤獨、感傷的情緒,有朦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寫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懷和高尚的民族氣節,顯得明朗、誠摯,代表作《我用殘損的手掌》。

            《雨巷》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誦讀

            1、誦讀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惆悵(chóu chàng)

            頹圮(tuí pǐ)

            2、美嗎?什么樣的美?

            美;憂郁美、朦朧美,不同于毛澤東詩詞的崇高美和李清照詞的凄美(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請分別從內容和形式上談談你的感受?用幾個詞來表現。

            內容上:低沉、傷感、憂傷、朦朧、孤獨、惆悵、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緩慢、舒緩悠揚,有很強的音樂美。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聽起來悅耳、和諧,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歸納音節特色

            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明確:

           、偃姽7節,每節6行,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讀進來有舒緩悠揚之效。

           、谘喉嵰巹t(全詩從頭至尾都用“ang”韻,沒有換韻,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旋律美。

           、哿硗,詩句長短錯落,回環往復,語言上用反復和排比,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四、合作探究

            我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五、意象分析

            全詩中有哪些意象?請找出來。

            明確:有6個。

            客觀物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

            明確:丁香未開花時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所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碧浦兄骼瞽Z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見研討練習四)

            特點:美麗、高潔和愁怨。

            2、丁香姑娘

            找出詞句: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走近、太息一般的眼光、飄過、凄婉、迷茫、遠了、走盡、消散了……

            特點:美麗高潔、憂郁迷茫、飄然易逝。

            3、油紙傘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圍。

            4、雨巷

            找出詞語:悠長、寂寥。

            特點:陰暗、狹長、幽深、朦朧。

            5、籬墻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的超然意境。

            6、我

            找出詞語: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

            特點:孤獨、迷惘、憂愁、有所追求。

            多組意象意境美(迷離飄渺)

            六、探究本詩的感情基調

            1、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2、詩歌為什么會有憂愁的情感色彩?

            《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八模欢闭兒螅髡唠[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充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知人:雙魚座,敏感脆弱。

            七、探究本詩的象征意義。

            象征,借用隱喻或暗示,通過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如火炬象征光明,白色象征純潔或哀悼,紅色象征喜慶或革命、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康乃馨象征慈祥、溫馨、真摯,玫瑰象征愛情,毋忘我象征友誼和思念等。運用象征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復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

            理解的多樣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1、“雨巷”

           、傧笳髁撕诎祲阂值默F實;

           、谙笳髁舜蟾锩『,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巯笳髁巳松H遇上的低谷。

            2、“我”

            我的感情起伏:希望——失望——再希望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追求者、失落者、執著追求者。

           、偈且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诳衫斫鉃橐粋失戀者的形象;

            ③執著追求者。

            3、丁香般的姑娘

           、傧笳髁嗽娙嗽诖蟾锩『罂嗫嘧非蟮母锩熬昂拖M;

            ②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劭衫斫鉃樯钪幸磺忻赖氖挛铮缑篮玫娜松硐氲鹊;

            ④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總結: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也可以理解為對愛情的追求;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八、把握詩歌特色

            1、朦朧、含蓄

            《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

            九、總結課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雨巷”,都曾經有過希望,有過失落,也曾經尋找過,跌倒之后也希望爬起來,繼續前行。詩人說出了我們每一個人想說的話,引進了我們的強烈共鳴,這樣的詩就是經典。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導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師:……唐磊歌中反復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現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并欣賞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一)作家介紹

            師:為什么一首小詩竟引得后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教師歸納)(幻燈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穼懹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ǘ﹦撟鞅尘埃ɑ脽羝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ㄈ├首x指導《雨巷》(課件播放朗誦)

            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巷吧……

            生劃分節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范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復、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

            師:既沖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難怪葉圣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ㄋ模┱n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燈片)

            何為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觀存在的,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顯著特點即意在物先。就是說,詩人先有某種情意,而后將它移注于外物之中,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移情”;移情的結果就是意象的產生。)

            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里的內容?

            生:描繪了一個姑娘。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

            (學生的想象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境的特點:下雨、潮濕等)

            師: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情緒(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們的詩人那里是用一種怎樣的意象來概括的?

            生:丁香

            問:為什么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

            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幻燈片)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

            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碧貏e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睆牧己玫.祝愿出發,寫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崩铎稀队菝廊恕罚骸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時間關系,這里不再展開了……

            2.主旨理解

            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

           。ㄉ涣饔懻摚却釂柡屠蠋煹目偨Y。)

            A.政治詩(姑娘=我)

            執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借,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嘗不可(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ㄒ虼,對于詩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巧用象征,詩意朦朧、含蓄(音樂美剛說)

            除了丁香外,還采用哪些意象達到朦朧、含蓄?

            A.油紙傘

            B.雨巷

           。–.丁香)

            意境:傷感、惆悵、無奈

            (五)想象·探究

            1.提問:為什么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

           。ㄉ涣饔懻摚却釂枺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境如何?);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確:環境與情感抒發關系密切!坝晗铩笔且环N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

            提問:(分析環境特征)“雨巷”是由兩個字組成:雨和巷,這兩個意象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濕、冷;巷:陰暗、狹窄、悠長等

            2.“雨巷”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書:

            象 與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六)歸納小結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讀課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義的抒情詩;進一步品味精讀,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和特色。

           。ㄆ撸┎贾米鳂I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艾青)

            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愁

            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選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寫一首表達某種情感或感悟的現代詩。

            最后:男女生分組背誦《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ㄕn件播放歌曲)在江濤的歌聲《雨巷》中下課。

            【教學后記】

            本節課通過對現代詩歌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對現代詩歌有初步的認識,提高對現代詩歌的鑒賞能力,初步嘗試詩歌寫作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將這三個目的貫穿于課文學習的全過程,有意識地加進相關的學習內容。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梁,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象、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了解和分析……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開放自主合作鑒賞,培養會學。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勵善學。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队晗铩放旁诒締卧牡诙n,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三、說教法

            說教法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四、說學法

            1、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

            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五、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谠僮x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④四讀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通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總之,在設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鑒賞,然能力有限,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寫一篇說課稿,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簡析教材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

           、俳滩膬热莶糠忠笳f明講稿內容的科目、冊數,所在單元或章節;

           、诮虒W內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識點;

            ③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聯系;

            ④教學大綱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什么;

           、萁虒W目標的確定,一般從知識目標、智能目標、德育目標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確定,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的難點是學生學習時困難所在,它是依據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而定。

            二、闡述教法

            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

           、俳谭ǖ目傮w構造及依據;

            ②具體采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

           、鬯玫慕叹、學具。教學實踐證明,一堂課根據教材特點選用幾種不同才教法結合使用,可增強教學效果。

            三、指導學法

            學法包括“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擬定時應突出地說明:

            ①學法指導的重點及依據;

           、趯W法指導的具體安排及實施途徑;

           、劢探o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概說教學程序

            這部分內容實際就是課堂教學設計,但要與流水賬式的條款羅列區別開,既要有具體步驟安排,又要把針對性的理論依據闡述融會其中。

            擬定時應科學地闡述:

           、僬n前預習準備情況;

           、谕暾慕虒W程序(主要是:怎樣鋪墊、如何導入、新課怎樣進行、練習設計安排、如何小結、時間如何支配、如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大課堂的密度、強化認知效果);

           、鄱笠f明作業布置和板書設計;

            ④教學過程中雙邊活動的組織及調控反饋措施;

           、萁虒W方法、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學法指導的落實;

           、奕绾瓮怀鲋攸c、突破難點以及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

            在撰寫時應重點講清楚每個環節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依據,還要做到前后呼應,使前三個方面內容落實到實處。

            五、教學效果分析

            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深廣度的估計,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狀況的估計。

            說課活動分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形式,不淪是劉前說課還是課后說課上述內容必須闡述清楚。課前說課還應說疑點,說明在備課中自己拿不準的疑點,求教于其他教師。課后說課還應包括“學生學得怎樣”的教學效果評估。

            撰寫說課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梢苑謮K寫清,按部分闡述;可以按照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另外,在語言表述上,既要把問題論述清楚,又切忌過長,避免陳詞濫調,泛泛而談,力求言簡意駭,文詞準確,語言針對性強。要做到這些,并非易事,還需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8

            一、學情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由于初高中語文教學在內容和要求上的差異,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對高中語文學習的適應性還未達到,這就需要老師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了解高中語文的學習特點,盡快找到合適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老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的指導。高一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已經接觸了古典詩歌,但在學《雨巷》前只接觸了前一課《沁園春·雪》這類風格的現代詩。學生對于詩歌很感興趣,但是對現代詩歌的課外閱讀較少,對于詩歌的把握還不夠,尤其是在誦讀和鑒賞現代詩歌的方法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時運用誦讀的方式,老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歌之美。

            二、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詩歌與青年有著天然的聯系,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善用詩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詩歌具有美而獨特的意象與意境,是能夠引發人豐富想象,抒發真摯情感的一種種文學體裁。詩歌語言形象、含蓄、精練,它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詩中詞句、形象、畫面、意境(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的分析理解、領會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閱讀、理解、寫作能力!队晗铩芬辉姳闶亲罴训慕虒W材料。新課程的背景下現代詩的教學既是一種知識教育,更是一種情感教育。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而且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設計思路

            《雨巷》這首詩具有音韻美、意境美、情境美等特點,結合單元教學目標,《雨巷》可承擔的教學任務是“在反復朗讀是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學習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 表達情感”,并結合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問題,轉換成具體的教學內容就是“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詩句,分析表現手法,理解‘丁香’‘姑娘’‘雨巷’意象的象征含義”,這兩個教學內容也能從教學文本后編者設計的“研討與練習”中得到證實。文后的“思考與練習”題暗和了前文所分析的《雨巷》一文在人教版教科書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第一題訓練的是學生誦讀能力,旨在讓學生體會其音樂性;第四題強調對于詩歌意象的理解和意境,在想象的基礎上描述出“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

            學生是剛接觸現代新詩,可以從學過的古典詩歌的鑒賞分析方法作為切入點。以學生自主誦讀為主,進行語言的品味和情境的想象。教師在舉例說明誦讀方法后,針對誦讀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在學生討論意象含義過程中給予點播和指導;最后依據學生對詩歌的誦讀水平和對意象、意境的含義的描述來評判學生是否領悟了作者隱藏在詩歌中的情感。

            四、教學目標

            1.能劃分節奏、標出韻腳,通過反復朗誦讀出節奏和感情。

            2.能找出意象,通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分析并說出字詞(尤其是雙音節詞)中蘊藏的作者情感。

            3.能分析并解釋出該詩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4.能指出并歸納本詩的表現手法,背誦課文。

            五、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以古典詩詞中的意象與意境作為切入點,歸納出“丁香”意象的基本情感含義。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讓學生朗誦古典詩詞,找出其中意象“丁香”,指出該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2.誦讀全詩,初步感知《雨巷》的音樂美。

            (1)初讀全詩。聆聽伴奏帶,劃分節奏、標出韻腳,初步感知詩歌的音樂性。 學生小聲跟讀、模仿,通過仿讀加深對詩歌整體意境的.感知。

           。2)再讀全詩。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分別由四位朗讀比較好的同學帶著朗誦全詩(教師課前可對四位同學的朗讀進行不足之處的個別指導)。

           。3)請學生描述讀罷此詩的感受,用描述性的語言說明腦海里浮現出的畫面。

            3.三讀全詩,分析意象與情感

            (1)配樂朗誦,找出找到蘊含作者情感的字詞(尤其是雙音節詞)。

           。2)你認為詩人有著什么樣的情感蘊含在其中,并說明你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得出的結論?

            (3)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

            4.討論與交流: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是“我”心中美好理想的化身,還有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認為這首詩中的“姑娘”是否有象征意味?若有,她有什么樣的象征含義?依據文本以及相關資料(說明出處)說出你的理由。(同時解決課后練習第二大題)。

            5.分析表現手法,進行寫作借鑒

           。1)讓學生通過舉例來總結和歸納本詩的語言的特點。

            (2)“芬芳、彷徨、惆悵”雙聲疊韻疊詞、大量排比的妙用有什么樣的效果?詩句的第一節和最后一節,有什么特點?復沓手法的運用有什么樣的效果?

            六、遷移訓練

            1.自讀詩兩首中的《再別康橋》,說說它美在哪里。通過分析意象、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寫成一段3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必做題)

            2.詩歌與青年有著天然聯系,用詩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結合你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情感體驗,嘗試運用熟悉的意象,寫一首短詩,抒發某種情感。(根據單元目標所設定,選做題)

            《雨巷》的教學素材:

            1.人物介紹、寫作背景

            2.春晚舞蹈《小城雨巷》

            3.學者評《雨巷》:杜衡《望舒草·序》、卞之琳《戴望舒詩集·序》、余光中《評戴望舒的詩》、鄭擇魁、王文彬《望舒傳——從雨巷到升起赤色太陽的海》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9

            一、學生分析

            高一學生具備初步閱讀能力,可以通過預習領會課文內容,把握文章大意。黎平四中學生缺乏自覺性,沒有良好學習習慣,這些學生智力不差,關鍵在于情商,在于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方法。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讓他們從中領會到學習的快樂及成就,他們將能夠投入到課堂中。

            二、教材分析

            《雨巷》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單元,這個單元主要學習現代新詩。高一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用詩歌的美感染熏陶他們,有助于他們熱愛生活,培養樂觀積極的態度。雨巷有著極其濃重的象征意義,人生處處有“雨巷”,詩人在黑暗孤獨中從未放棄對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會學生語文知識,培養他們語文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引導他們勇往直前尋找人生出路,讓青春之樹結出燦爛飽滿的果實。此外,《雨巷》這篇課文抽象,只有將學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及輔導書疏通文章,掌握生字詞,理清文章結構,感知文章內容。品味重點語句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內涵,把握作者感情。

            過程與方法互助合作,通過了解作者及詩歌創作背景,了解自由詩的特點。通過自主思考探討交流,了解詩人創作風格,品味語言,把握意象,領會表達技巧,領悟作者感情。生動講解分析歸納,讓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做到“舉一反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在孤獨迷茫中收放自如的寬遠情懷。

            教學重點

            1詩人的創作風格,語言,意象,表達技巧,情感。

            2重要語句的賞析。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感情,讓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做到“舉一反三”。

            四、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本文,重在指導學生感悟文中內涵,培養語文能力,既學會又會學,領會文章內容,情感,寫作技巧,掌握詩歌鑒賞方法。這篇課文抽象,難點較多,是探究性學習的好材料,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有步驟地進行探究。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

            2運用講授法,朗讀法,問答法,情境導入法,點撥法等技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參與,發散思維的良好習慣,構建開放,有序,充滿活力的課堂。這篇課文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有創意多角度地理解。

            4依總-分-總的思路安排教學步驟。先整體感知課文,再探究局部性疑難問題,體會作者感情。

            5運用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特別是專業技能,把課堂帶入學習的氣氛中,尤其是本詩歌的情境中,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1、導入

            “愿我在最后的時間,將來的時候看見你,愿我在垂死的時候用我的虛弱的手把握著你。”(作者戴望舒的告白詞)從這句話大家可以看出詩人對愛情有著浪漫而美好的追求,愛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聯想詩人對生活的向往是何其唯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戴望舒的《雨巷》,一起感受他的多樣情懷。

            2、檢查預習情況。

            一抽學生朗讀課文,糾正字音,強調生詞含義,掃清閱讀障礙。掌握下列詞語的讀音及含義。

            彷徨

            寂寥

            彳亍

            凄婉

            頹圮

            惆悵。

            二提問學生“本文用了哪些意象?”(問答,點撥,講解)

            明確:雨巷,油紙傘,哀曲,籬墻,丁香姑娘,我,大息般的眼光。

            3、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共同探討,抽代表回答)

            帶著問題“全文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有何特點?”朗讀。

            4、深入文章的準備(師生共同完成)

            一與文章相關的知識

           。ㄒ唬┳髡

            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

           。ǘ⿲懽鞅尘敖榻B

            1927年政治風云激蕩,詩人內心苦悶彷徨。反動派屠殺革命者,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三)文學常識

            現代派代表詩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施蟄存。他們提倡“純然的現代詩”,追求詩歌的散文美,內涵豐富。

            5、精讀,鑒賞課文,突破重難點。(學生齊讀,自由思考,老師點撥講解)。

            a第一節“獨自”寫出“我”的孤獨寂寞!坝崎L”“寂寥”象征當時社會的黑暗。孤獨的“我”,寂寥的“雨巷”,都凄清迷茫,有強烈的象征意義,“雨巷”的泥濘陰暗,沒有陽光與溫暖,正是沉悶窒息的黑暗現實寫照。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希望,理想與一切美好的事物。

            b第三節丁香姑娘是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表達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的渺茫憧憬。三個句式一致的句子,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邦伾薄胺曳肌薄皯n愁”,由實到虛,切合詩的意境。

            c“我期待的姑娘和我一樣彷徨而又迷茫。”這說明丁香姑娘和作者在某個層面上相契合,她象征著作者某一方面的性格特質。

            6、小結

            彷徨,尋找,期待----遇見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消失,繼續彷徨,尋找,期待。

            7、作業布置

            掌握生字詞,思考詩人為什么使用丁香這個意象?

            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提問)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集體回答,師點撥明確。)

            明確: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丁香姑娘表達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2、重點語句賞析,突破重難點。(學生朗讀思考,師用情景導入,進行點撥。)

            一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飄過這女郎,能否將兩個“飄”字改為“走”字?為什么?

            明確:不能!帮h”字與“夢”字構成最佳組合,“飄”字生動描寫出詩人幻想中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

            二第六節描寫這位姑娘在雨的哀曲里逐漸消失,能否將這個“雨的哀曲”去掉?

            明確:不能,“雨的哀曲”有力烘托了凄迷清涼的氣氛,渲染了詩人的心情,“雨的哀曲”這個音樂恰如其分表達詩人內心無以言表的悲哀。

            3、a疑點探究,“雨巷”的多重解讀?(學生先思考,老師后明確)

            一、從社會背景(白色恐怖籠罩,革命者面臨屠殺)看,“雨巷”代表現實黑暗,而作者在黑暗中一直彷徨,期待,遇見“丁香姑娘”卻抓不住,象征他理想幻滅。

            二、從文章內容及作者個人經歷看,“雨巷”代表感情上找不到歸宿,得得失失,起起落落,他向往的.愛戀,他想要的歸宿,總是求而不得。

            三、讀者體驗。人生每個階段都有“雨巷”,放諸在生命中正如一個個此起彼伏的困難。

            b如果能夠穿越時空,進入詩人所處的雨巷,你會做些什么?

            答案不是唯一的,同學們盡情發揮自己想象,拓展思維。

            4雨巷寫作特點(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歸納)

            一、豐富的寓意。雨巷,風雨如晦的社會背景。詩中“我”正是被時代環境逼得透不過氣的人們的精神狀態。

            二、濃重的象征意味。詩中“我”“雨巷”“姑娘”并非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征意味的。

            三、富于音樂性。運用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婉轉悅耳的音樂感。

            5點撥技法,拓展延伸,現代詩歌的重點。

            一、詩歌的語言。

            二、詩歌的形象。詩歌是通過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體形象。

            三、詩歌的感情。

            四、詩歌的藝術特色。

            生活中大家都會遇到“雨巷”,當我們迷茫時要想起戴望舒的追求精神,笑對人生起伏。

            六教學反思

            “學生能做的我不做,學生思考不及的點撥引導,重難點一起探究!蔽以诤葑セA上,著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及勤于思考習慣。本堂課整體性良好,目的明確,邏輯嚴密,重難點突出。學生表現積極得益于課堂設計靈活科學,緊扣新課標,讓學生成為主人,會思考,愿思考,勇于思考。

            缺點在于時間分配欠妥,學生歸納能力有待提高,能抓住關鍵點,卻不能完整組織語言。

            七板書設計

            黎平四中沒有多媒體,所有重要內容及文章主干均板書。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熟讀,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

            了解作家作品

            理解全詩的意象,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難點】

            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理解全詩的意象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主,在熟讀基礎上背誦全詩,在討論與交流中,結合教師的分析解說,學生能夠把握詩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意象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投影幾首現代詩

            《天上的街市》 《偶然》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講述】這些詩有的是大家以前學過的,有的是我們沒聽說過的,還有我們聽說過但還沒真正接觸的。提起中國的新詩,我們不能不提起這些詩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 海子

            當然還有很多詩人,這些詩人就像明星一樣的璀璨奪目,他們的詩作到今天讀來都讓我們覺得意韻悠長。

            【作者,作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戴望舒的《雨巷》,說起戴望舒,就會把他和雨巷聯系在一起,的確,因為寫了《雨巷》,當時年僅22歲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詩人的美譽。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浙江金華人。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他的代表作還有《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詩稿》 《望舒草》 《我底記憶》。

            【引入】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詩作呈現出孤獨抑郁消沉的特點。

            音韻之美

            結構之美

            意象之美

            意境之美

           。ㄖv述戴望舒的《雨巷》發表的故事)簡單介紹詩歌鑒賞的幾個方面:

            二、課文

            這篇課文大家應該很充分地預習了,那么請大家來說說看,這首詩說了個怎樣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總結回答】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發現了這么一個問題,一首詩我們要說出它的.內容總是顯得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要想說出詩的感情就比較容易了。的確,我們學詩,讀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詩的情感基調。

            【再說】那么請大家再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參考答案】朦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導學生具體地說出這些情感,比如本詩寫了怎樣的人和事。

            【聽歌】《雨巷》(江濤)

            注意結合自己的理解,體會詩的感情特征

            【學生自讀 劃分節奏】可以選擇一個小節劃分節奏

            準備下節課表演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上節課的內容(作者、作品、鑒賞的方法、詩歌的音樂美、結構美)

            檢查朗讀以及背誦(每一小組推薦一個人上臺表演)教師給予點評,富有情感,聲情并茂

            三、【理解詩歌的意象】

            所謂的三分文章七分讀,在誦讀中我們能夠不斷地與作者進行對話,體會作品的情感意味,常讀常新,不斷獲得新的,全面的體驗。(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詩歌學習也是以誦讀為主。)(補充詩歌的音節美,結構美)

            詩歌除了情感以外,它帶給我們的還有許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這些意象就構成了我們詩歌的意境,構成了詩歌的情感之美。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東西。就是指那些客觀的具體的事物帶上了人的痕跡,烙上了人感情印記。一句話,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鑒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的。

            [思考、討論]本詩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學生回答,點評]

            [參考答案]雨巷 丁香

            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濕,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形象有很強的視覺沖突,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虛化為追求之路,懷著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的追求在哪里?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投影圖片)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一直以來就是純潔、高貴的象征,丁香花顏色淡雅但不輕佻,姣好可惜花期比較短,容易凋謝。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丁香花傾注了許多情感,但是丁香總是和愁聯系在一起。(看課后的練習四,齊讀課后詩與詞,明確丁香與愁的關系。在詩歌當中,固定的景物或者事物都有其比較固定的含義,比如梅花象征高潔真情像梅花開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沒;松柏竹菊象征堅強;云象征游子;)

            [問]丁香與姑娘聯系,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將姑娘與丁香聯系起來呢?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呢?

            [思考,討論]

            [參考答案]聯系姑娘和丁香,是因為我心目中的姑娘具有丁香般的氣質,有丁香般的憂郁、高貴和超凡脫俗的感覺。

            姑娘的象征意義可以有很多理解,可以指現實中的姑娘,她是我邂逅的女子;也可以是我的理想,在風雨飄搖的年代里(1927年張作霖的北洋軍閥的統治),我的追求。甚至也可以是我自己。

            [板書]

            雨巷:悠長、寂寥、雨的哀曲

            丁香:愁怨、(顏色、芬芳、憂愁)、惆悵

            姑娘:(顏色、芬芳、憂愁)、哀怨 彷徨、默默、

            彳亍、冷漠、凄清、惆悵、靜默、凄婉、迷茫

            我:獨自、彷徨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及對意象的把握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象征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誦讀走近作者,理解主題,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2、教師點撥與學生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由網絡歌曲《丁香花》導入(伴著音樂)

            丁香花,大家并不陌生,我國古詩里就有許多吟詠丁香的名句“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薄鞍沤恫徽苟∠憬Y,同向春風各自愁!钡鹊。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詩人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它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在他們眼中它是美麗、高潔、愁怨的代表。丁香如此那么“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個什么樣的女子?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去看看。

            二、作者介紹。

           。ㄒ娬n件)

            三、賞析全詩。

           。ㄒ唬┏踝x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指導節奏、體會情感),談談自己的初始體驗。

            師引導:你覺得這是一首什么詩,你認為它美嗎,美在何處?

            (二)再讀本詩,體會意境

            (課件音配像朗讀)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2、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體會意境。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開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圖景?

           。ㄈ┤x全詩,感悟內涵

            1、根據已領悟的內容,揣測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本詩

           。ǹ商崾緦W生結合詩中的表現內心情感的詞語進一步理解)

            2、教師補充介紹必要的創作背景

            指導學生結合背景再讀全詩,之后說說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尤其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理解不僅在表層實際意義更應探求其象征義,力求對詩歌內涵多角度思考并鼓勵個性化理解。(課件)

           。ㄋ模┧淖x全詩,加深感悟

            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

            四、拓展閱讀(課件)。

            戴望舒的早期作品《煩憂》,體會其詩歌創作中的綿長情感及和諧流暢的音節,更全面的'了解詩人的創作風格。

            煩憂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五、課后作業。

            背誦這首詩。

          【《雨巷》微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巷教學設計06-15

          《雨巷》的教學設計11-26

          雨巷語文教學設計01-06

          《雨巷》教學設計20篇10-11

          雨巷教學設計15篇11-05

          雨巷教學設計(精選21篇)11-07

          《雨巷》教學設計(15篇)12-15

          《雨巷》教學設計15篇12-14

          《雨巷》教學設計(精選20篇)09-05

          雨巷教學設計(15篇)11-1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福利网址入囗 | 一级a做视频在线观看国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在线观看欧美高清福利片 | 亚洲AⅤ午夜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