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設計

          時間:2024-04-09 16:36:28 寓言 我要投稿

          (集合)《寓言》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集合)《寓言》教學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1

            教學分析: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學習目標:

            1、讀懂字音,疏通字義,感知課文。

            2、反復誦讀,體會作品的美感,明確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處處理:

            熟練背誦、正確默寫課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并能將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

            教學、教具準備:

            資源包:(檢索到的教案、課件、課利用的資料信息,推薦學習資料。有關莊子墨子的資料。準備搜集有關莊子和墨子的資料。)

            教學內容:“東施效顰”反復誦讀,疏通詞義,明確寓意。把要解決的問題及方法指導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等。

            今天,我們再來讀一篇莊子寫的《東施效顰》。你了解莊子嗎?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先讀讀譯文。

            2、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再讀讀譯文。

            反復朗讀,把文章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讀懂寓意。

            1.西施和東施的對比,也是美與丑的對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寫出了西施的.美和東施的丑?

            2.出示課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1)讀了句子你體會到什么?結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資料來說一說

            (2)西施可真美,用個詞來夸夸她吧。

            3、西施捂著胸口,皺著眉仍賞心悅目,東施也來學學吧!她美嗎?從哪看出來的?

            4、出示課件:

            東施丑: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

            (2)能用個詞來形容一下東施的樣子嗎?

            (3)再讀句子,試著讀出東施的丑

            (4)你想對東施說什么?

            四、明確寓意,聯(lián)系實際談受到的啟發(fā)。

            1、小組討論:

            (1)同樣是皺眉捧心,為什么西施的樣子美,東施的樣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訴東施嗎

            (3)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東施效顰”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2、班級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指導點撥: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五、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作業(yè):

            背誦《東施效顰》

          《寓言》教學設計2

            引言

            寓言故事在世界藝術的園林里,既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色彩,又有著現(xiàn)實主義的精髓。寓言用細致精巧而充滿詩意的語言文字,描述著一個個生動而形象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家喻戶曉的成語,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諺語,有的是名人名事的格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政治教學中加入寓言教學能有效的提升課堂氛圍,升華政治課程的主題,讓政治課擺脫以往的枯燥與乏味。

            一、簡述新課標下政治教學策略

            1、以情教學,激起學習興趣

            初中政治課程是一門概念較多且抽象的學科,課堂內容枯燥,雖然與社會接軌,但是和社會實際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學生對這門課程就缺乏興趣。所以就需要在稱城中融入情感,用真情實感來引得學生的共鳴。在上課時,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做好感情鋪墊,用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識。

            2、多變方法,鞏固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是暫時性的,當過了新鮮感,氣氛又會回到以前。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變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政治課堂保持長久的興趣。

            3、轉變觀念,落實素質教育

            當前的教育進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將升學率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視了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只看中學生對知識點、考點的把握程度,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遏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所以要轉變大當前的教育觀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政治課程不僅僅是對思想政治概念的介紹學習,更是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對落實素質教育有重要意義。對于教師來說,需要花費更更多的精力,轉變教學觀念,教政治教學知識化為學生實在的只適合能力。

            二、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案例

            寓言故事的廣泛傳播和以淺喻深的特性在正式課程的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

            例如:在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章《我們共同的世界》第一課《同住地球村》,引入“殺龍妙技”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朱評漫的人,變賣了自己的全部家產(chǎn),去拜一位叫支離益得人為師,學習殺龍的本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技術。轉瞬間數(shù)年過去了,他學成歸來,有人問他究竟學了些什么?他一邊講述一邊展示學到的殺龍技術。大家就問他“什么地方有龍?”這時他才恍然大悟,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他的本領是白學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自然界的事物與發(fā)展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村。

            再比如: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章《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在開章之前引入“治駝背術”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很久以前,在山東平原城中,有一位大夫能善治一切駝背,且方法簡單,價錢公道。一個背駝得直里六尺,橫里八尺得人,聽說了這個神醫(yī),準備厚禮來求治療。大夫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將起來。駝背叫道:“你要殺死我啊!”這位大夫說:“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寫著專把駝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從整體把握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不能只看到片面部分。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應該從世界整體格局來分析。

            三、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寓言故事本身就具有通俗性、啟發(fā)性、形象性、現(xiàn)實性、浪漫性等等特點,這些讓寓言故事?lián)碛辛顺志玫纳蛷V泛的人民性。寓言故事中的一草一木、一魚一鳥、一花一樹等等全都栩栩如生,富有生機。對細節(jié)的描述和把握得當,將人物或者事物的本質特征描述的仿佛就在我們的眼前,形象生動。寓言故事多使用夸張和典型化的手法,將故事情節(jié)和事物特征描寫的躍然于紙上。通過對感性材料的想象和聯(lián)想,根據(jù)作者的強烈感情和鮮明態(tài)度,塑造出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作者不僅僅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還能體現(xiàn)出哲學是邏輯思維的最高層次。寓言故事用短小精悍并富有活力的文字,代替教材中以理論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概念、推理、判斷、客觀世界的不易理解的內容,這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將空洞乏味的.抽象說教變?yōu)橐桌斫獾脑⒀怨适隆?/p>

            寓言故事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也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和批判。我國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成語故事,比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邯鄲學步”、“畫蛇添足”、“東施效顰”等等,大多數(shù)來自于民間,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有著具體的反映。而外國的較為著名的則是《伊索寓言》,其中對于人的品性等有著深入的認識和剖析,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程度,去挖掘更深層次的知識,爭取開拓展新的領域,達到哲學理論的高峰。

            政治課程對學生的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世界觀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思想的影響,辯證唯物主義理論不能再其思想中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寓言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及深地傳授給學生,使得政治課程的教學意義更加的深遠。

            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要“因材施教”,在政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努力研究,優(yōu)化課堂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實現(xiàn)知情并茂的教學效果。寓言故事將哲學和文學融為一體,完美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將寓言教學設計進初中政治教學教學中,對政治課堂效率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作用。

          《寓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fā)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后自己讀寓言故事。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寓言的特點,激發(fā)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4、正確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文字投影、紀昌和扁鵲的資料。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2、學習生字,讀準重點詞語。

            3、學習第一則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以前的語文課當中,學習過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給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點嗎?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

            對呀。寓言故事確實是我們少年兒童非常喜歡的文學形式。有人這樣評價寓言:“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來;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這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fā)智慧,讓思想活躍。”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么。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讀準以下字詞

            出示課件:

            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蔡桓公、梭子、綁住、虱子、百發(fā)百中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飛衛(wèi)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wèi)請教。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還想了解什么?(此處可結合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2、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⑴ 讀文后,概括:紀昌想拜飛衛(wèi)學習射箭,飛衛(wèi)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wèi)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 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學生會問:飛衛(wèi)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紀昌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來練習眼力呢?

            ⑶ 結合學生的主要問題,先弄清飛衛(wèi)為什么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

            飛衛(wèi)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

            飛衛(wèi)為什么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tǒng)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嗎?

            (飛衛(wèi)是一個非常有經(jīng)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

            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后的感受寫在旁邊。

            學生交流:教參書中139頁。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wèi)的話。回到家中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發(fā),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

            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fā)百中嗎?

            (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決心、恒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

            讀出寓言夸張地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行為心理,進一步理解體會人物形象。

            小結:

            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結合生活實際,你能舉例說說嗎?

            五、老師總結談話

            要我說呀,寓言還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詩,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從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獲,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第二則寓言《扁鵲治病》,體會人物特點,理解寓意。

            2、通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4、了解扁鵲的高超醫(yī)術及他對我國醫(yī)藥界的重要影響。

            5、了解寓言特點,激發(fā)課下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2、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讀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

            3、體會人物特點,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扁鵲資料、圖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jié)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是做什么的呢?

            (簡單介紹扁鵲的高超醫(yī)術及他對我國醫(yī)藥界的重要影響。)

            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yī)啊。就是這個神醫(y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fā)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扁鵲與蔡桓公之間怎樣一個小故事?

            (講述了:扁鵲幾次見蔡桓公,指出他有病,但蔡桓公就是不相信,以至于,小病變成大病,最后無藥可治,蔡桓公死去的故事。)

            三、默讀課文內容

            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樣?把相關內容畫在書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導朗讀,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

            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有耐心。

            如: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之前會怎么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的蔡又會怎么想呢?

            2、蔡桓公怎樣就不會死了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皮膚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腸胃里的病──骨髓里的病)

            3、扁鵲是有名的神醫(y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討論:

            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yī)生的醫(yī)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4、交流得到的啟示: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小問題時及時解,決,否則釀成大禍就無藥可救了。

            5、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總結

            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樂讀愛讀,并給讀者以深深的啟迪。讓我們課下多來讀讀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寓言》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把這則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知道這三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從中受到教益。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從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教學準備:課外閱讀《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揭題

            1、 板書“寓言”提問:同學們,還記得什么叫寓言嗎?課外你們讀過或聽過《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誰能給大家介紹伊索和他的寓言嗎?

            2、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伊索寓言》里的三個故事。

            二、 初讀感知

            1、 自由讀文,提出自讀要求:

            (1)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課文的句子;

            (2)邊讀邊思考:這三則寓言各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 檢查自讀效果:

            (1) 出示詞語卡片:

            狐貍 葡萄 饞得 酸的 驚慌失措 糞便 戒心

            a、 指名讀、搶讀;

            b、 指導“饞”、“慌”與“謊”的寫法;

            (2) 指名讀文,注意指出“狐貍”、“葡萄”中的第二個字的讀音是輕聲,

            (3) 聯(lián)系讀文理解“驚慌失措”、“一貫”、“圈套”、“戒心”;

            三、 再讀復述

            1、 自由讀文,試著復述這三個故事;

            2、 指名讀文,復述故事。

            四、 作業(yè)布置

            1、 每字寫兩遍。

            2、 課后繼續(xù)讀這三則故事,用“||”試著給每個故事分段。

            3、 課外朗讀《伊索寓言》并寫下心得體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其中一則寓言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感悟,理解寓意

            (一)《狐貍和葡萄》

            1.課文中哪些詞語是描寫這幅抓插圖上的內容的?

            2.“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他”會想哪些辦法呢?。

            3.用課文里的一個詞來說明狐貍想盡辦法的結果。此時此刻,狐貍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說的呢?為什么這樣說?

            4、齊讀最后一句話,這句話在課文中有什么作用?

            5.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師:學習了這則寓言后,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嗎?請把你要說的話寫在課文下面吧。

            1、學生寫話

            2、學生交流體會。

            一、精讀感悟《牧童和狼》、《蟬和狐貍》

            (一)學習《牧童和狼》

            1、誰能給大家說一說《狼來了》的故事?(指名說)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書《牧童和狼》)。

            3、默讀這則寓言,思考:牧童兩次喊“狼來了”村民們反應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們的樣子他的'反應是怎樣的?

            4、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5、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6、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寓意的理解

            (二)學習《蟬和狐貍》

            1、自由讀文,思考:這則寓言與《狐貍和烏鴉》一文中狐貍所用伎倆有何異同?蟬與烏鴉表現(xiàn)一樣嗎?為什么它們會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呢?

            2、生活中或是電視、其它媒體中聽過或看過這樣的例子嗎?

            六、作業(yè)布置

            1、同學或伙伴之間說說這三則寓言

            2、修改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3、繼續(xù)選讀《伊過寓言集》。

            附:板書設計

            12、 伊索寓言

            《狐貍和葡萄》狐貍:虛榮,口是心非

            《牧童和狼》牧童 :不誠實,罪有應得

            《狐貍和蟬》蟬 :善于觀察、思考,能識破壞人說好話的欺騙手段,對小人做到“防人之心不可無”

          《寓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正確朗讀《畫蛇添足》,借助注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韓非子難勢》里的一則小故事。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故事,這次帶給大家的是《戰(zhàn)國策齊策》里的故事,聽一聽、猜一猜。

            (放錄音——講故事——看幻燈片——猜成語)

            你們能不能根據(jù)剛才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引出課題——《畫蛇添足》)

            二、讀悟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讀準字音)

            2、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斷句。)

            3、說一說小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樣發(fā)生?怎樣發(fā)展?結果怎樣呢?

            4、發(fā)生:學生讀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大意。

            (教師注意引導結實“足、余、之、成”等詞語,并鼓勵學生用上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5、教師:而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誰來讀讀?

            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教師注意引導關鍵詞語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這樣說?怎樣做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為之足”指導學生用十分傲慢的語氣去讀,擺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態(tài)來。(個別讀)

            6、教師: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卻沒有喝到酒,為什么呢?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①理解這句話。

            ②指導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將質疑、不屑的神情表現(xiàn)出來。(個別讀、分組讀。)

            出示: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①故事的結果怎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個人“終亡其酒”呢?------他自作聰明,違背事物本來的面目,弄巧成拙,辦糟了事情。

            ②帶著理解讀一讀。

            三、學以致用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過“畫蛇添足”的時候,用這個成語造句。

            教師點撥:比如同學們寫作文,本來結構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廢話湊數(shù),這可以說是什么?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并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將文言文講給別人聽嗎?選擇一篇試背。(教師可以提供課文留白或成語故事的圖片)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分小組選擇一個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學習“百花園一”時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語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書設計:

            寓言二則之畫蛇添足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寓言》教學設計6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衛(wèi)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wèi)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了無論學什么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恒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我會以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fā)更多的學生大膽提出疑問。

            雖然這則寓言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在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時回答得還不夠完整,這時我并沒有急于打斷學生,而是通過引導式的語言讓他們完善答案,比如:你說的還能再具體些嗎?你還有需要補充的嗎???這樣的.語句來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在這節(jié)課的伊始,我設計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第一個舉手站起來的學生是我們班平時不太敢舉手的同學,當她流利的讀完課文時,我以贊揚的語氣鼓勵了她,并且給了她一個滿意的微笑,從而讓這位同學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并且鼓勵她今后更要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也會鼓勵其他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

          《寓言》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理解《鄭人買履》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學習重點】

            學習并掌握文中一詞多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學習難點】

            理解《鄭人買履》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自學、引領、討論、點撥

            2、查、劃、寫、記、練、思

            【教學準備】

            《古代寓言二則》課堂學習活動單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先說個謎語給大家猜猜,請聽好:稀奇古怪兩只船,沒有槳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夜晚橫臥在床前。(學生回答謎底)

            “鞋”在古時候也叫“履”。這節(jié)課我就帶著我們聰明的同學們穿過時空隧道,回到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去看一看在那兒發(fā)生的一個與鞋有關的故事——《鄭人買履》。二、目標展示

            首先請同學們來熟悉并解讀下學習目標

            1.能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理解《鄭人買履》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三、活動方案

            活動1:熟讀翻譯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是寓言故事,相信同學們對于寓言的閱讀不在少數(shù),不過我們今天接觸的是文言文。首先我們要學會古文是如何來朗讀的。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同時請2位同學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鐘之后請每小組代表來朗讀,注意正確停頓、突出重音外,還應注意語氣和節(jié)奏。

            2、同學們讀的都非常棒。讀書讀書,朗讀固然重要的,但是古文我們還需要能夠讀懂文意,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預習來向大家說說你學到了哪些文言字詞?你能夠翻譯整篇課文嗎?等下請同學們向大家展示下你完成的預習問題三。

            活動2:文言現(xiàn)象積累

            到此我們學習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詞,那同學們,你覺得那些文言字詞是需要重點掌握,哪些句子是與眾不同的呢?請小組討論并向大家展示:

            1、歸納文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1) 自度其足:動詞,(duó)量長短

            (2) 吾忘持度:名詞,(dù)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2、 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2)反歸取之:同“返”,返回

            3、特殊句式積累:

            (1)定語后置句:鄭人有欲買履者------有欲買履之鄭人

            (2)倒裝句:何不試之以足?------何不以足試之?

            活動3:讀懂了文章的大意,現(xiàn)在就需要我們來思考文章的內涵了,首先告訴大家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從這個故事中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了嗎?而這個故事對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又有什么啟示?

            寓意:做事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只相信以往的經(jīng)驗或書本上的教條是愚蠢的,不會成功的。

            啟示:告訴我們書本上的東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大膽地試,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隨機應變,不可頑固守舊,不知變通,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活動4:嘗試背誦課文及重要字詞→小組內一對一背誦,過關

            四、歸納總結

            這是我們學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們都有什么收獲?

            示范:1、這節(jié)課我掌握了這些重點文言字詞;

            2、我能夠翻譯整篇文章大意了;

            3、我從這節(jié)課中了解了《鄭人買履》這則寓言的…寓意;

            4、從這兩則寓言中我能夠聯(lián)系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并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了。

            五、教師小結

            這則寓言中的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因而鬧了大笑話,說明這個鄭人的思想僵化、不知變通。而我們以后就要引以為戒,要做一個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現(xiàn)代人。

            【答案】1.(1)《韓非子》 戰(zhàn) 法2.duó dù 3.(1)鄭人/有欲買履者4.(1)量長短 代詞,代量好的尺寸 5.(1)先自己量好腳的尺碼,卻將量好的尺碼放在座位上。(2)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6.(1)坐,同“座”,座位。 (2)反,同“返”,返回。 7.鄭人買履 諷刺了那些固執(zhí)己見,墨守成規(guī),處理問題不從實際出發(fā),不敢大膽嘗試的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理解《刻舟求劍》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學習重點】

            學習并掌握文中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等。

            【學習難點】

            理解《刻舟求劍》所蘊含的寓意,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自學、引領、討論、點撥

            2、查、劃、寫、記、練、思

          《寓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xù)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德育目標〗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yǎng)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跟錄音仿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節(jié),理解關鍵語詞的表達效果。

            2、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所選四則寓言故事精短,構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過藝術地設計提問,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學生的聯(lián)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寓言的內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過探究、比較性題目的設計,如將故事情節(jié)作改變、刪節(jié),看表達效果的變化等,拓展想像空間,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yè)講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選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導入,如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同學們,這個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伊索寓言》)那么,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匯編中的故事呢?(學生講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寓言: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chuàng)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于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匯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么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形象。

            學生集體誦讀,思考:

            ⑴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為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⑵對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jié)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⑶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jié)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___________,發(fā)展和結局是___________。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⑴故事主要是通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三答的對話來敘述的。問句中同中有變,“值多少錢”四個字用反復,而主語在第一次發(fā)問時省略,第二次點寫明,第三次則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區(qū)別,第一次用確數(shù),第二次比較而言,只說概數(shù),第三次不用數(shù)詞,貶低得一分不值。

            ⑵雕像者的答語,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轉,給人以巨大反差,諷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⑶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價值。敘述赫耳墨斯與雕像者的對話。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⑴聽讀錄音,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⑵組織討論:

            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么?

            ③“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①“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驕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③這段著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為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⑶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___________的形象。

            學生填充,教師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等。

            ⑷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然后推舉代表在班上表演,學生評議。

            ⑸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請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對寓意的理解。

            ⑹鼓勵學生將故事情節(jié)作適當?shù)母淖儯纯丛⒁鈺惺裁床煌H鐚ⅰ斑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jié)改為:“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悄離去。或者赫耳墨斯來到店里,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

            引導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進行討論,進一步領會作者安排情節(jié)的意圖。

            ⑺集體誦讀。讀出語氣、語調。

            四、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

            1、自由誦讀,理解寓言大意:

            教師提示:這則寓言的結構安排和前一則相同,也是分敘講述故事,結敘點明寓意。

            2、集體誦讀,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教師明確:本文構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節(jié)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故事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先寫蚊子所獲得的勝利及其原因,后寫蚊子所遭遇的悲劇及其原因。

            3、暢讀課文,圈點品析文中的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及其故事的寓意:

            問題討論:

            ⑴這則寓言以動物喻人,語言精練,具有強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樣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⑵寓言用動物之間的關系來概括社會現(xiàn)象,諷喻了什么?下列成語中:驕兵必敗,不自量力,大意失荊州,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哪一則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⑶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xiàn)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么?

            ⑷蚊子敢于向獅子挑戰(zhàn),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么?

            ⑸蚊子如果不先發(fā)表“挑戰(zhàn)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zhàn)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jié)會有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⑴本文的擬人,能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把蚊子的叫聲說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以狀其戰(zhàn)勝獅子得意忘形之態(tài),十分新鮮、妥帖。

            ⑵描寫蚊子和獅子“戰(zhàn)斗”的過程,蚊子被蜘蛛網(wǎng)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xiàn)象,真是兩相妙合。諷刺了那些能夠戰(zhàn)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zhàn)勝的人。

            “驕兵必敗”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⑶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xiàn)出來的。

            “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后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⑷蚊子的“挑戰(zhàn)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抑制了獅子的優(yōu)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⑸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錄音仿讀,體會擬人的妙用和情節(jié)的起落。

            五、課堂練習

            展開想像、續(xù)編情節(jié)。

            1、赫耳墨斯聽說自己的雕像當饒頭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態(tài)會怎樣?會說些什么掩飾這難堪、尷尬呢?

            2、想像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跡情節(jié),給寓言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教師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wǎng)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耳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huán)。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著我們。

            七、布置作業(yè)

            自編寓言。題目一:嘴和眼的對話;二:樹和斧子。

            要求:任選一題完成。運用夸張和擬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對于《智子疑鄰》《塞翁失馬》兩則古代寓言,提供關鍵字詞提示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意。自讀《智子疑鄰》,掌握不能因人廢言的寓意;研讀《塞翁失馬》理解寓言中福與禍的相互轉化。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先小組內交流,然后推舉想像新穎、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講述,大家欣賞、評議。

            二、指導自讀《智子疑鄰》

            1、資料助讀:

            投影: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納。后來,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后被逼自殺,死時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闡明道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于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課件,學生欣賞畫面,感知寓言。

            3、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⑴智子疑鄰:智,聰明,這里意思是“以……為聰明”。贊賞兒子聰明,懷疑隔壁老人(偷盜)。

            ⑵不筑:修補。

            ⑶暮而果大亡其財:暮,晚上。果,果然。亡,丟失。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4、請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xiàn)代漢語。思考:因“天雨”而導致“墻壞”,因“墻壞”而致失盜,對此兒子和鄰人之父都有相同預見,而宋國富人卻“智子疑鄰”,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寓言的`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5、請學生設想一下,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會有怎樣的反應?為寓言寫一個合情合理的續(xù)編。

            三、師生共同研讀《塞翁失馬》

            1、資料助讀: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時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陰陽家的思想,成為一部雜家著作。這部書在闡明哲理時,涉及很多奇物異類、鬼神靈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話材料,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都通過這部書的保存而流傳至今。

            2、聽讀錄音,注意下列字詞。

            教師提示:

            ⑴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⑵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問。

            ⑶其馬將(jiānɡ)胡駿馬而歸:帶領。

            ⑷墮(duò)而折其髀(bì):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⑸人皆之: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⑹引弦而戰(zhàn):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⑻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暢讀寓言,結合提示譯成現(xiàn)代漢語,感知文意。

            4、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教師明確:

            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后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后,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zhàn)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huán)往復,所以動人。

            5、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么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tài)度有什么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點撥:

            啟示:

            ⑴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

            ⑵禍福之來,確實有許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預料的。考慮力求周全,處事力求慎重,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少一些不著邊際的幻想;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后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tài)度的養(yǎng)成。

            6、集體誦讀,深層體味。

            四、課堂練習

            投影:

            閱讀短文,完成習題:

            孔子的弟子曾參,品德高尚,一貫講信用,重諾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上去。他幼小的兒子哭鬧著,要跟媽媽一起走。妻子哄騙他說:“你不要鬧,媽媽從市上回來,就把家里的那頭豬殺了給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參真的捉住那頭豬要宰殺。妻子急忙阻攔:“這頭豬正在長膘,殺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應孩子,要殺掉它嗎?”

            “唉,你怎么這樣死腦筋!我不過哄哄孩子罷了,哪里真的要殺豬吶!”

            “不!”曾參堅決地說,“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如果欺騙了他,這不是教他養(yǎng)成欺騙的壞習慣嗎?再說,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了。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曾參終于堅持殺了那頭豬,實現(xiàn)了妻子許下的諾言。

            1、曾參說:“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你認為正確的辦法是什么?請大致按曾參這段話的格式把它表述出來。

            2、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寓意。

            3、請為這個故事擬個恰當?shù)臉祟}。

            〖參考答案〗

            1、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要用誠實來教育他,他不就養(yǎng)成了誠實的好習慣嗎?再說,母親有好榜樣,孩子就會學著這么去做人了。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2、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3、曾子殺豬

            五、課堂小結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見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國諸子百家著作雖然年紀很老,卻是孩子們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xiàn)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六、布置作業(yè)

            (分發(fā)講義資料)

            1、大公雞是那么的漂亮神氣,你看它:紅色的大冠子,紅光發(fā)亮帶有金色的羽毛,走路挺胸昂頭。啼鳴時,總愛站在高處,引頸高歌。

            請發(fā)揮想像,編寫一個小故事,中心是揭示公雞驕傲的害處,使讀者受到教育。

            注意要符合寓言的特點,題目自擬。

            2、閱讀語段,完成1~5題:

            大魚和小魚

            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餌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點兒危險,要怎樣才能嘗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

            “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對不去吃它。”

            “可它們說,那是最便宜的,因為它不取任何代價。”小魚說。

            “這可完全錯了,”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的生命。你知道嗎,它里面裹著一只釣鉤?”

            “要判斷里面有沒有釣鉤,必須掌握什么樣的原則呢?”小魚又問。

            “那原則其實你都說了。”大魚說,“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這是一篇寓言,它構思的突出特點是通過_______展開情節(jié)內容。

            2、文中加粗的“必須”用“必需”替代行嗎?試分析兩者的異同。

            3、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正確理解文中“釣鉤”的含義。

            4、“大魚”說話很注意限制性詞語運用,請從畫橫線的句子中找出兩個這樣的詞。

            5、如果你是“小魚”,你覺得“媽媽”講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話是________。

            〖參考答案〗

            1、對話(或語言描寫)

            2、都有“一定要”的意思,“必須”有強調的意味。

            3、致命的陷阱(或“騙局”)

            4、最安全的、絕對

            5、“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為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生命。”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閱讀下面一則寓言,領會它的寓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馬要過河,在路上遇見牛大伯,問是否可以過河。牛大伯說,水很淺,可以過。小馬正要過,忽然聽見一只松鼠大叫:“不能過,不能過!水深得很,前天還淹死了我的一個同伴。”小馬沒主意了,回家去問媽媽。媽媽叫它自己想一想,試一試。結果小馬過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說的那樣淺,又不像小松鼠說的那樣深。

            2、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關于寓言的一則短文,回答問題:

            ①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②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xiàn)象,又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④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fā)智慧,讓思想活躍。

            ⑤寓言本來是來自普通人的言談,幾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講一些聰明話,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詩人和哲學家聽見了,就用文字把它們記了下來。歷史這個巨人很喜歡這些記載,就把它們珍藏起來。以后,當普通人從書中再看見寓言的時候,忘了這是自己講的,不禁大為驚訝,叫道:“這是一些什么樣的珍寶呀,這樣光輝燦爛!”

            ⑥寓言是慷慨的。當童話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童話那里去;當小說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小說那里去……所以,現(xiàn)在我們從童話、小說、詩歌、戲劇里都可以看到寓言的影子。

            ⑦寓言又是謙遜的,當一個刊物請它去做客的時候,它就等各種長篇大著都坐下之后,悄悄坐在補白欄里。

            ⑧寓言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它長得又矮又小,說起話來卻很逗。它雖然年紀很老,孩子們卻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比較起來,它喜歡到兒童刊物那里去做客。當然,它還是同樣謙遜,等小說、童話都坐下之后,它才找一個角落坐下。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從不炫耀自己,也不指望從別人手里得到什么。

            ⑴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談了寓言的某一種特點,請將這些特點概括出來。

            ⑵作為一篇解說寓言性質、特點的說明文,本文在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表達方面有什么特色?

            〖參考答案〗

            ⑴①篇幅短小,寓意博深;②通過故事闡明道理;③通過寓言可以認識生活的意義;④寓言能夠啟發(fā)智慧,活躍思想;⑤寓言產(chǎn)生于生活;⑥寓言可以存在于各種文學作品之中;⑦寓言在刊物中只占不顯眼的位置;⑧寓言是兒童的好讀物。

            ⑵短文主要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和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語言生動、形象,趣味很濃。

          《寓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了解三則寓言故事內容,引導學生賞析理解。領悟寓言中所蘊含的深刻

            道理,結合例子,獲得效益。

            2. 通過對寓言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對《伊索寓言》的喜愛,培養(yǎng)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誰能用簡潔語言說說其中一兩則故事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狐貍和葡萄》

            1. 指導看插圖,抓住文中關鍵詞語體味葡萄的誘人。

            2. 一只狐貍看到了,它變得怎樣了,又是怎樣做的?

            “想盡了各種辦法”,想象一下,它可能會用什么辦法呢?

            3. 結果怎樣?他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4. 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5. 齊讀第三段,體會寓意。(可用生活中的事例,加深理解)

            《牧童和狼》

            1. 默讀第1、2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表現(xiàn)?(讀后交流)

            2. 齊讀第1、2段,體會牧童前后“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聽后有什

            么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經(jīng)歷類似的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事情嗎?

            4.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對說謊人說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

            5.齊讀最后一段,說說自己對寓言的理解。

            《蟬和狐貍》

            1.學生討論:“圈套”指什么?本則寓言中指什么?

            2.細讀第2段,思考:怎樣騙的?(劃出表現(xiàn)狐貍行騙的詞語)

            3.默讀3、4段,思考:蟬為什么沒有上當?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蟬?

            4.交流:你想對寓言中的蟬說些什么?對那些中了“圈套”的“蟬”說些

            什么?

            5.齊讀第5 段,說說自己對寓言的理解。(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6.對比“狐貍和蟬”與“狐貍和烏鴉”的主人公形象。

            三.總結、1.文章結構:先講故事,再揭示寓意。

            2.感受寓言形象,感悟寄托道理,吸取經(jīng)驗教訓。

            四、作業(yè):自學《我讀書我快樂》。

            附: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

            《狐貍和葡萄》:葡萄:誘人。

            狐貍:饞得直流口水——吃不到——酸

            《牧童和狼》:

            狼沒來

            牧童:大叫(說謊) 村民:聞聲趕來(上當)

            大笑(捉弄村民) 驚慌失措(氣憤)

            狼來了:

            牧童:嚇壞大叫(真話) 村民:沒人幫忙(不相信)

            《蟬和狐貍》

            狐貍:想吃蟬,設圈套

            蟬: 善于觀察、思考,存有戒心

            (聰明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寓言》教學設計10

            【教材內容的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容。《人生寓言》選了兩則,《白兔和月亮》中,白兔擁有了月亮反而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說的是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而《落難的王子》說的則是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難而變得堅強起來。《人生寓言》比較儲蓄,要注意準確地概括寓意。

            【學生情意的分析】

            學生學過寓言這種文學體裁,但是對寓言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

            【教學目標】

            1、反復練習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2、通過探究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表述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能正確面對人生的得失與厄運的思想。

            【教學重點】

            反復練習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課文,培養(yǎng)表述能力。

            【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一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擁有財富是好事,卻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怎樣機對財富和不幸?這始終是人生的兩大難題,用心體會下面兩則寓言的寓意(板書文題作者)

            二、簡介寓言,作者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1、周國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人與永恒》《尼采下形而上學》《今天我活著》等散文,長于文學和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見理趣。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兩則寓言均是談論人生哲理的寓言。

            三、通讀感知

            《白兔與月亮》,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播放示范朗讀帶,學生聽讀,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多媒體顯示,給下列詞語注音,釋義。

            皎潔

            慷慨

            厄運

            嬉戲

            稟告

            無憂無慮

            心曠神怡

            舉世無雙

            多愁善感

            2、探究質疑:白兔在擁有月亮前后賞月心理有什么不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討論并歸納:擁有月亮以前: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無慮的嬉戲,心曠神怡地賞月,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擁有月亮以后:閑適心情一掃而光,牢牢盯著月亮,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月亮的陰晴圓缺不再各有風韻了,反倒險象迭生。

            3、探究質疑:為什么會有這兩種不同的心理?

            討論并歸納:因為白兔在擁有月亮之前,對月亮抱著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審美態(tài)度,所以她的心情是閑適的;在擁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不在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chǎn),她必須占有她,不讓她的財產(chǎn)遭到侵犯和損害,對月亮抱著功利的態(tài)度,所以她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4、探究質疑: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討論并歸納:因為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了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5、探究質疑:文中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討論并歸納:我們的主人公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而人類則相反,總以擁有就是幸福。無論如何也不愿放棄既得利益,貪得無厭。如一些貪官,接受了別人的賄賂,心驚膽戰(zhàn),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被舉報,獲得判刑坐牢的下場。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的意味。

            6、朗讀《落難的王子》,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探究質疑:生性多善感的王子,后來為什么能頑強地面對厄運?

            討論并歸納: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運后力盡苦難的磨煉,性格堅強起來了,所以能夠頑強的面對厄運。

            8、探究質疑:落難之后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規(guī)律嗎?沒有遭受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

            討論并歸納: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zhàn)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guī)律不能成立,要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比如登山、長跑,并非厄運,但是需要堅韌的意志,可以鍛煉人的。

            9、探究質疑:請用概括的語言說出這兩則寓言的寓義。(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小組)

            師總結:《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落難王子》的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四、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一則是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會經(jīng)常遇到的。怎樣對待好事和壞事,這兩則寓言是很有啟發(fā)性的。

            五、作業(yè)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有那么一只貓,它總把自己吹噓得很了不起,對于自己的過失卻百般掩飾。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卻跑掉了,它說“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了它,等以后養(yǎng)肥了再說。“它到河邊捉魚,被鯉魚的尾巴劈臉打了一下,它裝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還不容易嗎?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來洗洗臉。剛才到閣樓上去玩,我的臉弄的多臟啊!”一次,它掉進泥坑里,渾身糊滿了污泥。看到同伴們驚異的眼光,它解釋到:“身上的跳蚤多,用這辦法治它們,最靈驗不過!”

            后來,它掉進河里,同伴們打算救它,它說:你們以為我遇到危險了嗎?不,我在游泳……話沒說完,它就沉沒了。

            “走吧。”同伴們說:“現(xiàn)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潛水了”。

            1、“對于自己的過失,卻百般掩飾”這句話用一個成語概括是_______。

            2、“身上跳蚤多,用這辦法治它們最靈驗不過!”,句中“這辦法”是指_______________。

            3、用簡潔語言概括這則寓言的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六、板書設計

            8、人生寓言

            《白兔和月亮》 ──利益──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 ──厄運──堅強起來

          《寓言》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矛與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相互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這種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不失形象生動,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寓言沒有作者的任何評論,而用對話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給讀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應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舞臺。古文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學應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較強,我確定了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確定下“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這一基調,讓學生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精當、講解。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堅持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故事內容;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讀中體悟寓意。其二,把寫引入課堂,進行寫字練習,說感受,寫感受,寫體會等。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寫中內化語言。其三,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通過看文字、讀課文、誦課文,感受古文的韻律美,提高審美情趣,把語言訓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結合在一起。

            教學目標:

            1、學會四個生字:“寓”、“矛”、“盾”、“譽”。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初步領悟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指導朗讀、背誦;

            2、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話語展開思考、討論。

            教學難點: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

            學習方法:

            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1、古樂伴奏帶。

            2、隸書豎排抄寫全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fā)談話,解讀課題

            1、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2、認識矛與盾

            (1)根據(jù)插圖,認識“矛”與“盾”。

            (2)識記生字“矛”與“盾”,引導觀察,指導識記書寫。

            (3)根據(jù)課題質疑,梳理問題,便于進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二、反復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2)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解決疑難的方法,及時歸納和小結。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采用適當?shù)姆椒ǎ颜n文讀懂,讀通順。

            (2)通過小組協(xié)作,疏通文章。

            教師提示方法,巡回檢查。

            3、檢查學習效果

            (1)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xiàn)代口語復述故事。

            教師根據(jù)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2)初步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淺談對古文的理解并適時點撥。

            (3)展示全文,反復誦讀、共同感受古文“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小組合作,弄清問題。

            提出合作任務,出示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中的三個句子,相機點撥。

            2、品讀課文,檢查讀的效果,配樂朗誦。

            3、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lián)系實際,暢談感受

            1、在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覺得文章作者韓非子已經(jīng)來到我們中間。他微笑著,想說些什么,又什么也沒說。你能幫他說出來嗎?

            2、漫談體會,寫體會。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必做題:1、書寫生字。

            2、背誦課文。

            選做題:1、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2、把故事復述給親朋好友聽。

          《寓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內容。

            2、學會歸納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3、聯(lián)系生活,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

            【教學重點】

            學習歸納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導入:通過學生談自己對“什么是寓言”的理解,老師介紹有關寓言的知識,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

            一、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內容。

            2、學習歸納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3、聯(lián)系生活,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

            二、檢查預習(生字注音解釋)

            嬉戲(xī) 稟告(bǐng) 厄運(è)

            慧心: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嗇。

            閑適:清閑安逸。

            審美:欣賞、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

            風韻:優(yōu)美的姿態(tài)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三、整體感知,概括寓意

            引導學生學習《白兔和月亮》,步驟如下:

            1、朗讀。(把握文意,揣摩語言。)

            2、復述。(朗讀課文,完整復述。)

            3、精縮內容。(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4、概括寓意。(根據(jù)文章內容,感悟所學道理。)

            請學生當一次老師,按照出示的學習步驟總結出寓言《落難的王子》的寓意。

            四、研讀賞析,對比閱讀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jié)上有兩次轉折,你能找出來嗎?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你能用文中的四個字的詞語概括嗎?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chǎn)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4、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來為什么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6、落難之后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規(guī)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

            五、體驗反思,拓展與延伸

            1、有人認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過《落難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運你會怎么做?

            3、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描繪一下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慷慨決定時的情景及對話。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人生寓言》告訴我們:“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自己的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七、作業(yè)

            試著寫一則寓言,題目自擬。

            要求:符合寓言的文體特點,500字左右。

            【教案點評】

            本教案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設計上,運用對比閱讀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教讀帶動學生的學習,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既體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又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寓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通過學習《狐貍和烏鴉》這一課,使我們知道了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怼_@一次,狐貍肚子餓了,發(fā)現(xiàn)了一個葡萄架,它又是怎樣做的呢?學完《酸葡萄》,你就會明白。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結構,下面略有不同,一個里面是“甫”,一個里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為什么狐貍說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

            三、理解詞語,掃清障礙

            1、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2、學生自學生字詞。

            3、做“開火車”游戲,檢查自學情況,師生交流。引導:“折”字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除此外,還有“zhé”和“shé”另外兩種讀音。

            4、積累新詞。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騰:指反復做某事。

            稀罕:認為稀奇而喜愛。

            5、小結過渡:詞語是組成文章的單位。讀課文時,只有讀懂詞語,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讀懂整篇課文。

            四、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讀文,說說知道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教師順學而導,著重引導理解狐貍說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釋疑解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狐貍在樹林里轉來轉去干什么?

            (肚子餓得咕咕叫,找東西吃)

            (2)狐貍發(fā)現(xiàn)了一個葡萄架后,又有何反應?

            (樂得三步并做兩步奔了過去,饞得直流口水,使勁地又蹦又跳)

            動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義。

            (3)狐貍吃到了葡萄沒有?

            (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4)狐貍為什么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因為葡萄高高地掛在葡萄架上,無論狐貍怎樣跳,都夠不著)

            (5)狐貍說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嗎?

            (不是,從又圓又大、晶瑩、紫得發(fā)亮這些詞可以看出葡萄已經(jīng)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貍為什么說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說是些酸葡萄,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為這種東西不好,是壞東西)

            五、課堂小結

            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寓言》教學設計14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發(fā)表感想。

            〖教學用具

            錄象、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 理解內容 反復朗讀 悟出道理 聯(lián)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2、分節(jié)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 坊讀輕聲

            窟窿 窿讀輕聲

            質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yǎng)羊人丟失第一只羊后,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yǎng)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 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 羊已經(jīng)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⑵ 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較句子:“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經(jīng)丟了,修羊圈沒有用。”(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yǎng)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zhí)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⑷ 討論如果你是養(yǎng)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yǎng)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xiàn)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⑴ 理解填空: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⑵ 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yǎng)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⑶ 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⑷ 討論: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才后悔,現(xiàn)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xiàn)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fā)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復述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

            1、指導造句:

            從此──

            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yè)

            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教學目標

            1、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

            2、通過自學質疑、討論解疑、興趣表演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理解《南轅北轍》故事內容,認識其中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領悟道理。

            〖教學具

            大黑板 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

            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⑴ 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⑵ 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2、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 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做車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誰的想法對?為什么?

            3、組織閱讀課文:

            ⑴ 齊讀;

            ⑵ 自由讀;

            ⑶ 個別指導。

            二、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lián)系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 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 組長負責結合組員。

            ⑵ 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 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小組匯報、講讀課文

            1、組員匯報形式(自由選):

            讀文作答 口頭說答 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 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⑵ 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① 角色:坐車人;

            ② 角色:朋友

            ⑶ 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 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 (楚國)

            3、引申闡發(fā)道理:

            ⑴ 總結故事內容 ,復述故事。

            ⑵ 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 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四、興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閱讀,指名復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⑴ 分擔角色;

            ⑵ 人物語言、動作、表情。

            3、總結小評,啟發(fā)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 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五、作業(yè)布置

            1、把《南轅北轍》故事講給別人聽。

            2、根據(jù)自己學文體會,寫讀后感。

            3、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濫竽充數(shù)、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參殺人、畫蛇添足、后來居上、井底之蛙、驚弓之鳥、庖丁解牛、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疑鄰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殺豬、打草蛇驚、紙上談兵。

          《寓言》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針對初一學生求知欲強,個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點進行設計,力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

            兩則寓言都是通過戲劇性的轉折達到諷刺的效果,所以引導學生通過猜讀、比較的方式進行聯(lián)想和分析,從而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缺乏讀懂寓言的基本方法,對寓言中的諷刺只是一些零散的.、表層的認識,學生可能抓住其中的某一個情節(jié)去感悟,缺少深入、全面的思考。但七年級的學生從小就接觸寓言故事,對《龜兔賽跑》等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更是耳熟能詳,有比較濃厚的閱讀興趣。巧妙的引導和恰當?shù)姆治瞿軌驇ьI學生深入閱讀。

            【教學目標】

            1.通過猜讀、比較、聯(lián)想的方法,續(xù)寫或改寫寓言,建立寓言故事和寓意之間的聯(lián)系。(重難點)

            2.在發(fā)現(xiàn)、分享、交流碰撞中多角度理解寓意。

            3.在學習交流中分享內心的聲音,感受寓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

            通過猜讀、對比、聯(lián)想的方法,續(xù)寫寓言。

            【教學難點】

            在續(xù)寫過程中分析寓言是如何通過故事來體現(xiàn)寓意的。

            【教學過程】

            一、猜讀(續(xù)寫寓言,思考啟示)

            出示任務:結合《蚊子和獅子》這則寓言的開頭部分,請沒有讀過這則寓言的學生思考故事將如何發(fā)展,又會帶給人們什么啟示?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的學生,嘗試改寫寓言,思考改寫后寓言帶給讀者的新啟示。

            反饋指導:

            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對故事進行續(xù)寫或改寫。

            二、比讀(比較分析,得出寓意)

            (一)出示任務:和原文進行比較,思考:為什么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出示蚊子打敗獅子的原文)

            反饋指導:

            指導學生依據(jù)文章,聯(lián)系生活,結合寫作目的進行合理想象。(適時板書)

            (二)出示任務:思考:如果再發(fā)生一次波折,蚊子會因為什么而遭殃呢?人們又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如果學生已經(jīng)知道故事的結局,可以嘗試改寫。

            反饋指導:

            指導學生調動了自己的生活常識,進行合理想象。

            (三)出示任務:出示故事的最終結局,閱讀整個寓言故事,說說它帶給人們的啟示。

            反饋指導:指導學生結合情節(jié)分析寓意。(適時板書)

            三、自讀(補寫寓言,建立聯(lián)系)

            出示任務:補寫《赫爾墨斯和雕像者》這則寓言中雕像者回答的話。如果學生已經(jīng)知道寓言的結局,可以嘗試改寫,思考改寫后寓言帶給人們的新啟示。

            反饋指導:指導學生運用之前總結的方法對本則寓言進行補寫或改寫。

            四、作業(yè)

            閱讀《伊索寓言》,選取自己喜歡的故事進行改寫,收入班刊——《伊索寓言》新編。

          【《寓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設計01-30

          《寓言》教學設計04-03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4-03

          寓言教學設計01-30

          《伊索寓言》教學設計07-22

          《伊索寓言》教學設計11-20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2-06

          《寓言》教學設計(實用)04-03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1-08

          《寓言》教學設計優(yōu)秀05-2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不卡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AV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一级AV片久久精品 |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